白石岗村属于丘陵地带,离海边颇远。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这边的人大多以种地为主,不像清江村那边地很少。
村子西周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山上种满了各种果树和农作物。
清江村的村民主要还是靠海吃饭,最近几年才兴起养殖业,养些水产品,不少人因此赚了些钱,经济相对比较好。
白石岗村这边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这些。
现在是七月初,水稻正处于抽穗阶段,地里没什么活路,正是农闲的时候。
陈康骑着三蹦子来到白石岗村,一路上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三蹦子的轰鸣声在宁静的村庄里格外响亮,车轮扬起的尘土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明显。
陈康姐姐陈琳家在村子中段位置,西间大瓦房,屋后还有一片很大的果园。
果园里种满了桃树、梨树和苹果树。
此时正是果实累累的季节。
滴滴!
陈康骑着三蹦子,按照记忆力来到了姐姐家门口,见门锁着,便按了两下喇叭。
“不会不在家吧?”
陈康把车骑到门口,从车上下来,把小萌也抱了下来。
“小萌,快喊姑姑。”陈康拍了拍小萌的脑袋。
小萌连忙扯开嗓子喊了起来:“姑姑姑姑,开门呀!小军哥哥,小强哥哥,开门呀!来客人啦!”
陈康正准备去姐姐家隔壁问问看,结果院门打开了,出来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嘴里叼着一个烟斗。
烟斗里冒出的青烟袅袅升起,在空中弥漫。
陈康眼睛一亮,认出这是姐夫他爹,连忙笑着招呼道:“杨伯伯,您在家呢!”
“你是……”杨父先是一脸疑惑,眼睛眯成一条缝,上下打量着陈康,继而恍然道,“你是陈琳她弟弟吧?你怎么来了,一段时间不见,打扮的倒像个人了。”
杨父的语气有些生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
“老杨啊,家里来客人啦,这谁呀?”隔壁邻居家里走出两个妇人来,还抓着瓜子。
她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好奇地张望着。
“哎哟!我的天啦,好大两只青蟹啊!”其中一个妇人看到三蹦子上的青蟹,忍不住惊呼起来。
“乖乖!这青蟹可不便宜,几十块一斤呢!这两只怕不是要一百多块钱了。”另一个妇人凑上前,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惊讶。
“哎哟呵!好多的海鲜,还有这水果,糖果点心罐头一大堆。”两个妇人围着三蹦子,不停地指指点点,嘴里发出阵阵惊叹。
“这两瓶酒也不便宜!老杨啊,你家啥时候有这么有钱的亲戚了?”一个妇人转过头,看着杨父,眼中满是羡慕。
杨父则是一脸的懵逼,慌忙近前来看。
这一看不要紧,随即也是一阵目瞪口呆。
这年头农民日子不好过。
主要还是上面任务重,每年收的粮食要上交两三成。
再留下口粮,能拿去卖的粮食不多。
所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根本攒不下什么钱。
像他们村里人去走亲戚,顶多就是买两瓶罐头,再提上一瓶酒,意思意思就行了。
哪有像陈康这样送礼的,这一车兜子,至少值几百块钱了。
隔壁两个嫂子满脸惊讶的看着陈康,眼睛瞪得大大的。
杨父愣了半晌,这才回过神来,依旧感觉难以置信。
“你……你叫什么来着,看我这个记性。”杨父一拍额头,颇有些尴尬的问道。
他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回忆着。
陈康嘴角抽了抽,暗道原主真是够失败的,但脸上却是笑呵呵的道:“杨伯伯,我陈康啊!”
陈康强忍着心中的无奈,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自然一些。
“哦!对对对,康子。”杨父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一丝不太自然的笑容。
“你这……”他指着满车兜子礼物道,“你这是在帮谁家送货吗?还是……”
他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陈康买来的礼物。
毕竟陈康是什么人,他们杨家早己经给出定性了。
那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二溜子。
用他老婆的话说,这样的人说不定哪天就给逮进去改造去了。
杨父的眉头紧皱,看向陈康的目光之中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陈康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道:“没有啊杨伯伯,我就是最近吧,赚了点钱。寻思着来看看我姐,这都是我买来的。”
“杨伯伯啊,我姐和姐夫在家吗?”
陈康一边说着,一边朝屋里张望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这得赚多少钱,才这么大方啊?”杨父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过这么多东西都是陈康买来他们家的,他态度立刻变好了许多。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讨好的笑容,语气也变得温和起来:“那什么……她在家,都在家呢!”
“
我在院子里剁猪草,你姐跟你姐夫他们在旁边地里扒红薯呢!家里几个小子都在那边。”
杨父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方向,随即热情的拉住陈康的手,满脸堆笑的对他招呼道:
“走走走,康子,你先去屋里坐一坐,喝口茶,我去喊你姐和你姐夫回来。”
陈康听说姐姐在家,心里顿时一松,笑着点了点头:“那行,麻烦杨伯伯了。”
杨父领着陈康和小萌进了堂屋,倒水的时候,还时不时朝屋外看上一眼,估计是担心隔壁几个嫂子拿东西。
那眼神警惕而小心,仿佛在守护着珍贵的宝物。
“来,康子,喝茶。”
杨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陈康面前,脸上带着殷勤的笑容。
“小萌还小,我就没给她泡茶,你们先坐着,我去去就来。”
杨父说完,就赶紧出了门。
本来是想去地里喊,可看两个嫂子围着三蹦子指指点点不愿走,于是也不去了,站在门口就扯着嗓子大喊起来。
“老婆子,先武啊,你们和陈琳回来吧!康子买了一大堆东西来喽!”
农村人嗓门大,再加上这杨父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喊的声音老大了,估计半个村的村民都能听到。
他这声音刚落下,就见不远处的竹林拐角处两个小孩子嗷嗷叫的跑回来。
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
两个孩子跑得气喘吁吁,小脸通红,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
在两个孩子身后,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满脸狐疑的往家赶。
男的还挑着一担东西,担子在他的肩膀上一摇一晃,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身后还有个五十左右的老妇人,用尖利的嗓子让两个孩子跑慢点。
那老妇人的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要划破长空。
那对夫妇正是陈康的姐姐陈琳,以及他姐夫杨先武。
后面那老妇人则是杨先武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