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三章 布局

  清军退了下去,明军也没有追击。

  本来就不是要大战,目的就是牵制清军,最好能建起陆地要塞,与水师一起,占据这座良港。

  当然,料敌从宽。李岳除了自己的本镇人马,还有港湾内舰船上的数千兵力作为预备队。

  如果伤亡过大,李岳会选择撤回海岛。休整之后,再卷土重来。几番折腾下来,清军必然疲惫不堪。

  清军要在青岛驻军防御,那明军就在其它沿海地区登陆。广阔的海岸线,没有水师的清军是防不胜防。

  在山东的沿海迁界,给了清军预警和缓冲的时间,同样也给了明军登岸集结的机会。

  李岳放下了望远镜,严峻的神情略微放松,转过身,看向随行的观战军官。

  胡国柱、蔡寅、杨宁,三位将领竟然都在,令人有些吃惊。

  没错,这场作战既是打击清军,也是检验训练成绩,以及换装后的战术打法。

  李岳脸上浮起笑容,作了个请的手势,和几位将领来到一旁的树荫下落座,早有亲兵端来山泉水,清甜甘冽。

  “这水真不错。”胡国柱赞了一声,感慨道:“燧发火枪的射速高,火力更加密集,倚坚防守的话,能够抵挡两三倍的敌人。”

  燧发火枪、定装纸壳弹,提高的不仅是射速,没有了火绳,火枪兵可以离得很近,无形中就增加了火力投射的密度。

  阵地防御如此,战阵厮杀也是这样。燧发火枪的普遍装备,也为线列战术铺平了道路。

  用火绳枪的时候,不夸张的说,火枪兵身上可能要绕好几圈。为了安全,火枪兵的间距要拉开一些。

  燧发枪则没有这种担心和弊端,在发火率上,很多人认为明火更易燃,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燧发枪要比火绳枪高。

  火绳枪,燧发枪,火帽枪,发火率由低到高,射速也是一样的排列顺序。

  现在,明军已经走到了第二阶段,超过西夷的只是套筒刺刀。

  只不过,因为加工精度的原因,还做不到标准化,军中都有工匠,要修整套筒刺刀,以便契合所用的火枪。

  膛线枪已经开始生产制造,但产量有限,想要装备全军,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

  当然,有了燧发枪加刺刀,就已经超过清军将近两代。以年计算,百年也有。

  即便如此,黄立对于是否全军装备,依然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征取前线将领的意见,由他们来选择决定。

  在黄立看来,燧发枪加刺刀,还是略显单薄,不如丈把长的长枪对抗骑兵,更有信心。

  李岳笑了笑,说道:“除了倚坚防守,更要考虑对抗骑兵的问题。如果加上佛朗机炮的话,我觉得取消长矛兵,应该可行。”

  以长矛火枪方阵来对抗骑兵,明军只有过少数几次的尝试。与八旗的骑射相比较,不落下风。

  但尽管骑兵冲阵很少见,却也不能排除,甚至是黄立最为担心的战法。

  火枪加刺刀,还是短了些。反正,在他想象中,用来抵挡骑兵的冲撞,有些悬乎。

  空心方阵的设想已经提出来,并交给将领们对士兵加以训练。但没有经过实战考虑的,黄立还是持谨慎的态度。

  但下面的将领却不同,对于步兵战阵抵挡骑兵,倒是颇有信心。不管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辅以一定的装备,就敢跟八旗骑兵交锋。

  蔡寅和杨宁资历浅,但也分别发表了意见。很简单,以后如何作战,他们必须明白清楚。

  此次海路出动,不仅仅是盯着山东和直隶,还有辽东。

  抽调而来的胡国柱,就带着一批辽东出身的将官,更加熟悉气候环境,分散在各军,能在寒冷的冬季给主要是南人的明军,提供很好的建议。

  “末将以为,采取青岛这样的打法,很好。”蔡寅沉吟着说道:“在旅顺登陆便可按此行动,先守再反攻。”

  旅顺是辽东地区的唯一不冻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明军要倚仗水师作战,更为关键。

  如果在青岛和旅顺都能建起要塞,两大港口内便能够停泊足够的战船,水陆协同,四下出击,给清军以更大的威胁。

  南洋舰队即将更名建立,依托青岛、刘公岛和旅顺口的北洋水师,也现出了雏形。

  有了足够停泊舰船的大港口,台风季也不用害怕。从崇明岛启航,逐岛节级运输粮弹物资,也能将台风的危险降到最低。

  即便运输停止,几百艘大小船只的抢运,也足够数万人马支撑数月之久。秋末,台风季过去,才是海路大军直扑辽东的战机。

  所以,围绕着青岛的作战,即是夺港占基,也是锻炼军队,熟练战术打法。屯驻于沿海岛屿的军队,则将不断轮战,增长经验,磨砺刀锋。

  数万人马构筑坚固工事,又有水师助战,清军要集中两倍以上的兵力,才敢来进攻。

  以守代攻,消耗敌人,摧磨敌人的军心士气。

  北伐只是一个名词,并没有实际上的界线,现在的军事行动,也可以是北伐的序幕,或者就是一部分。

  杨宁资历最浅,也不多说,只是面带笑容,频频颌首。

  之所以能够领一镇人马,还是黄立看在能够举义竖旗的份上。当然,对于蔡寅和杨宁,黄立还有将来的安排。

  这两镇人马多是闽浙出身,熟悉水性,灭掉满清,他们就将是征战海外的主力。兴许,首攻吕宋,便要用到他们。

  不是不能继续招兵,只是财政情况不允许,武器弹药的生产制造,也不足以支撑明军多线作战。

  孱弱的水真腊,还有缅甸,是例外,不会占用太多的兵力,也基本上能够以战养战,收益大于投入。

  胡国柱现在既是伯爵,又是少将,被调离本部,心中稍有些怨言。但仔细一想,皇帝如此安排,却又在情理之中。

  征战辽东,自然要有熟悉地形地势,气候环境的将领。能用他胡国柱,北伐未开始,却已经能够继续建功立业。

  屈居于李岳之下,胡国柱倒没太多抵触。人家可是郡王世子,虽然朝廷没这么封。人家还是最早的从龙之臣,跟着万岁从头打到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