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36章 再伐缅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36章 再伐缅

“娘娘,万岁驾到。”一名宫人匆匆入内,躬身禀告。

应盈赶忙起身,整理了下仪容,便匆匆出去迎驾。

其实也没什么隆重的圣驾,就是黄立和几名侍卫,很随意地过来看看。

能见到皇爷,应盈原本有些的小失落也荡然无存。皇爷还记得今日之约,虽然没能在一起吃饭,可还是令她欣喜。

“不必多礼。”黄立上前扶起应盈,笑着说道:“突然想出去走走,竟然忘了和爱妃一起吃饭的事情。”

应盈闻到了淡淡的酒味,笑道:“皇爷也没说准,还提前派人告知,臣妾已经很感皇恩了。”

黄立拍了拍应盈的手背,牵着走进了屋内,早有宫人奉上茶水。

“那家酒楼的味道不错,朕让人订了几个菜,会给诸位爱妃们送过去。”黄立喝着茶水,微笑着说道:“在宫中老是吃那些菜式,也有些无味。”

应盈却不在意,躬身道:“臣妾谢恩。其实,宫中的菜式也不断更换,御厨也算尽心尽力的。”

黄立摆了摆手,说道:“朕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对了,朕还看到应将军和薇儿了。”

应盈有些吃惊,看向黄立。

黄立便把情形简单说了一遍,听说只是远观,应盈轻轻松了口气。

“薇儿读书还算用功,每次入宫,都拿成绩单来给臣妾看。”应盈笑着说道:“就是这嘴馋的毛病,倒是改不了。”

“口舌之欲,却也正常。喜欢吃,现在也不是没有条件。”黄立不以为意,顿了顿说道:“戏楼又排了新戏,你们若想去看,朕来安排。”

应盈眨巴着大眼睛,虽然有些期待,但还是推辞道:“想来会有很多不便,皇爷就不用麻烦了。”

“没什么麻烦的。”黄立笑了笑,说道:“由皇家请个戏班子,就在宫里表演。请些命妇作陪,也算是个恩典。”

去戏楼的话,少不得兴师动众,黄立也考虑得清楚。在皇宫里呢,找个名义很容易,还能向臣子们表示恩宠。

应盈想了想,轻轻点头,说道:“皇爷安排,臣妾听从便是。”

黄立呵呵一笑,说道:“到时候,把薇儿也召来,多陪陪你。”

应盈笑着答应,更加心喜,亲自给皇爷倒水端茶。

屋内宫人知机退下,只剩下黄立和应盈。两人随意地闲聊着,不时响起笑声。

“快过年了,宫中的布置安排,爱妃就多费心辛苦。”黄立微笑着说道:“也不用亲历亲为,有几个女官还是挺能干的。还有礼部的操持,应该不会太累。”

应盈不以为意,反倒很乐意有事情可做。另三位妃子都身体不便,皇爷让她来操持,既是信任,也是恩宠。

对于权力,应盈现在还不太在意,后宫也还没有出现勾心斗角的苗头。李云容名义上掌管后宫,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皇家的作坊运营上。

云舒和语茉自诩身份低微,又没有娘家人帮衬,谨小慎微,不争不抢。

至少在表面上,内宫还是比较和谐。等到有了儿女,恐怕就会生出别的心思。

对此,黄立也有了一定的应对之策。继承人嘛,自古以来就少不了争夺。那把龙椅,谁都眼红心热。

但那应该是数年,甚至是十数年之后的事情了。孩子长大了,形势也比较明朗,为了他们,母亲们估计也会出场助阵。

早立后,早立太子,或许是一个办法。但黄立可不想这么做,而是有另外的想法和计划。

搂着爱妃,黄立闻着女人身上的馨香,感到了一种安详恬适的心情。脑子可以放放空,不去多想那些忧国忧民的大事。

应盈被甜蜜和幸福包围着,很满足。只要皇爷宠爱,那就是一切,别的还没到想的时候。

…………….

不管是臣工,还是军民百姓,特别是江南的明人,似乎已经确定战争不会再来,坚信明军必定会北伐成功。

安定太平的氛围越来越是浓厚,这让人们充满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命财产有了保障,也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奋斗,以积攒更丰厚的家业。

这有点象每次王朝更替之后的景象,饱经战乱的人们渴望和平安定,加上各种有利的条件,便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迹象。

但新王朝初兴之时,往往会偃戈止武,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而重新兴复的大明,却在北伐未竞全功时,依然在向外扩张。

缅甸和湄公的明军,几乎是同时展开了行动。一向下缅甸进军,一向马来亚半岛启航。

时隔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36章 再伐缅

一年,枪炮声隆隆,又回荡在缅甸人的耳中。

与明军配合默契的是暹罗军队,在约定的日期挥师攻入缅甸,大肆抢掠占地。

此时,缅王仍在明军手中,软禁于阿瓦城,还在发号施令。尽管缅人也知道他就是傀儡,但却因为纷争矛盾,竟然找不到新缅王的人选。

下缅甸的各封建主面对明国和暹罗两军的猛烈进攻,只能是各自为战,或降或亡,或仓惶南逃。

尽管明军并没有装备线膛火枪,但倚仗燧发枪和大炮,数万大军的实力,依然不是分崩离析的缅甸封建主所能抗衡的。

明军势如破竹,顺利占领重镇卑谬等地,兵锋直指南方重镇达贡(仰光)。

对于沿途的封建主,明军重占打击缅族人,哪怕是投降,也要献出相当多的财物和人口;对于孟族,则相对宽松。

缅族人占缅甸的大多数,孟族人屈居其次,有打击,有扶持,也是制定的一种平衡策略。

当然,不管是缅族,还是孟族,敢反抗明军的,全部用铁和火予以毁灭。

这也是各家土司所希望的,摧毁的封建主越多,他们能分到的土地也是越多。

在利益面前,各家都出动了大量的土兵,跟在联军身后,加入到这场争地掠财的盛宴之中。

而有些封建主,已经向明军表示了降附,但依然被土司们捏造罪名,给予了消灭。

对此,陈进才并没有深究,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但有一条,对于俘虏不准随意杀戮,或送到国内采矿,或就地作为奴隶使用。

“赵大人放心,肯定不会滥杀的。”叉戛陪着笑脸,向陈进才派来的官员解释道:“留着这些俘虏,种地也是好的。”

中年官员点了点头,目光还是在那些成群关押的俘虏们身上扫视,淡淡地说道:“总督大人的手令,执行起来,想必也没有问题吧?”

叉戛连连点头,保证道:“绝对没有问题。送往内地的全都是青壮,经过认真挑选的。”

官员的脸上这才露出微微的笑意,缓缓说道:“软硬兼施,才是治理之道。经过一年的实践,想必诸位也都有了经验。”

安如鼎用力点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还请放心,即便有小乱,我等也有手段对付,绝不会耽误总督大人的计划。”

土司的治理,其实就是类似于奴隶制。但在缅甸,各家土司还是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手段。

正因为如此,招致的反抗甚是轻微,新占土地的垦荒耕种,也进行得比较顺利。

显然,各家土司对此政策的效果,还是比较认同。毕竟,那些缅人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还是落到了他们手中。

赵姓官员微笑颌首,向着不远处的安坤拱了拱手,带着几个随从很快离去。

虽然都是土司,但安坤的职级已是最高的一级——宣慰使。

叉戛和安如鼎都是他的旧部,虽然已经相当于独立出去,但作为同一民族,他们还是共同进退,也唯安坤马首是瞻。

毕竟,安坤是能够参加联席会议,并在总督陈进才面前说上话,能为他们的利益而进言的。

“大人。”安如鼎和叉戛走到安坤身旁,躬身施礼。

安坤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倒也不必太过用力,缅甸的土地多着呢,且来日方长,将缅人全部赶走,不用急于一时。”

对于天竺,毕竟还遥远,能拿到手中的,才是最好。安坤的想法就是放远眼量,在以后逐渐蚕食。

相对于缅人,大明还是更信任众家土司。只要不太过分,能够保证缅甸的大体安定,也乐得让各家土司占据。

安如鼎点头称是,看了看那些俘虏,沉吟着说道:“国内需要劳工,咱们的要求却不太高,能种地劳作就成。青壮缅人少了,也易于治理,不易生乱。”

叉戛嘿然一笑,说道:“话是这么说,可能干的还是更好。当然,得先让总督大人满意才行。”

安坤摇了摇头,说道:“是让万岁满意。挖煤开矿,那必须得身体力壮。国战还在进行,明年就要北伐,这才是大事,耽误不得。”

“大明全部光复,才算真正结束。”安如鼎笑着说道:“咱们也安定下来,不用再担心,两全其美的好事。”

改土归流是压在土司们心头上的大石,就算暂时不实施,如何与国力军力更强的明廷打交道,也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现在是进退自如,缅甸的土地,温暖的气候,一年两三熟的稻米,可比他们原来的山地丘陵强多了。

只要在缅甸占据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36章 再伐缅

的土地够多,大不了放弃国内的特权,安心做个土官,也能安顿几个子嗣。

甚至于,可以放弃国内的所有领地,把子民全部集中在缅甸安心发展。如果人口增加,土地不够,那就跟着明军再去抢,再去占。

大明光复之后,那么多军队不能全部解甲归田吧?皇帝开疆拓土的野心,也有足够的兵力,扩张的力度只能更大,而不能停止。

安坤笑道:“叔父所言极是,咱们行动得早,既占了土地,又响应了朝廷号召,得到万岁的欢心首肯,三全其美才是。”

叉戛咧嘴笑着,心里却在想着俘虏中的几个缅女。长得真挺漂亮,少不得要收在身边。

又有田地,又有奴隶,又有女人,还有金银财宝,以及长远的收益,真是太划算啦!

尽管在各家土司中也存在着利益上的争夺,但多劳多得,主要的战力还是土司联军,基本上出得的兵力都差不多。

而明军只出动了数千,主要是炮兵和各级军官。这大大节省了粮饷,土兵则由各家土司承担费用,也均分利益。

这也达到了黄立的目的,将土司的力量集中于外,既开疆拓土,又减少了将来改土归流的压力。

至于缅甸能否取消土司制度,继续改土归流,成为大明直辖之地,那是以后的事情,并不用太过着急。

因为,对于土司后代的教育,黄立已经在酝酿和推出相关的政策。视野开阔了,思想转变了,没准将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以海外土地来替换土司在国内的地盘,也将推出相关的政策。

利用两倍到三倍诱惑,黄立不相信土司们不动心。既能和平地收回土司之地的治权,又能激发对外扩张的欲望,一举两得。

对于皇帝的心思,安坤自认还是揣摩得比较透彻。当然,这也是黄立多少跟他讲过的事情。

毕竟,安坤举旗反清,吴三桂因此而命丧水西,可以算是大明兴复的转折点。安坤也出力甚大,黄立有刮目相看的理由。

从另一方面讲,水西也是国内排得上号的大土司,安坤的举动,能够影响很多土司的选择。

尽管凭借大明的军力,改土归流的话,也没有哪家土司能够抗衡。但能够以和平手段解决,少发生动乱,黄立自然会有所选择。

“听说万岁明年就会有子嗣?”安如鼎突然想起一事,说道:“这可是大事,咱们要送上重礼相贺。”

安坤理所当然地点头,笑着说道:“大明的臣子们都在热切期盼,虽然万岁还年轻,但早诞下龙子,也早让人安心放心。到时候,少不得大赦天下,多加封赏。”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就是此番伐缅作战结束,咱们也要有所表示,就作为新年贺礼好了。”

叉戛和安如鼎心中了然,都晓得皇帝对于政策的延续性至关重要,也决定着他们的将来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