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34章 要想富,先修路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34章 要想富,先修路

同样,将逹都派到海城,驻兵防守,也是新奉天将军向朝廷作出的表示。

看吧,原来的辽东清军被明军吓得只能龟缩鞍山、辽阳,我一到任,便将防线推到海州,甚至还可能夺回盖州、复州。

至于金州,新奉天将军阿汉布禄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也是比较谨慎的样子。

当然,明军已经退到金州,所谓的夺回失地,不过是对外好看,给朝廷的交代罢了。

逹都则是另外的想法,连海州都不想占领。五千人在海州城,就是浪费,全无实际作用。

如果明军大举来攻,五千人未必能守住城池。而这五千人守城,却要从辽沈运来大批的粮草物资。

“不过是为了个虚假的收复失地的名义,以便向朝廷显示自己的本事儿,实则是得不偿失,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逹都对于阿汉布禄十分鄙视,但自己已经落魄,却只能听令而行。

“看明军的架势,今冬应该是龟缩不出,我军若要进攻,徒增伤亡。”逹都摇了摇头,看了看殷泰,缓缓说道:“没有两万人马,恐怕难以突破敌人防线。”

殷泰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金州本不要紧,敌人有水师之利,可来去自如。我军若驻重兵,粮草消耗太大,不能长久。”

缺乏水师,是鞑虏的致命弱点。在天启崇祯年间,东江军能够长期袭扰,最盛时也曾占领辽南三卫。

现在的辽东,耕种经营情况更是差得很,靠辽沈之地用陆路运输来保证后勤,确实是相当地吃力。

而关内的情况也不乐观,也难以提供大量的钱粮。既然如此,金州夺不夺回,意义不大。

逹都轻摇着马鞭,沉声说道:“收缩防线或可诱敌深入,我军可发挥骑兵优势,纵横穿插,迂回袭攻。一次重创敌人,则辽东安矣。”

殷泰苦笑了一下,说道:“新官上任,没有功绩,如何向朝廷交代?”

逹都的策略是收缩,如果正确,岂会换人?就算责罚,也不会如此严重。

既然更换了官员,朝廷自然是不认可逹都的策略。阿汉布禄可能是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是禀承朝迁的意旨。

“唉!”逹都暗叹一声,心说:“到现在为止,还是不能正视明军,或者说在高估己军的战力。难道丢失半壁江山,都要算在绿营头上?”

这可能就是问题的关键,失败者总会给自己找各种的理由。

江南水网纵横,不适合骑兵冲杀;绿营叛降不定,人心混乱;敌人有火器和水师之利,己军低估其作用……

清廷为失败总结的教训不少,有些确实如此,有些则是在掩饰隐瞒。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当然不敢明说。

剃发易服等残苛统治激起的反抗,汉人整体意识的觉醒,简单地说,就是民心所向。

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清廷却还存着幻想,以为还能与明军抗衡。却不知,在人心、武器装备、财政经济等方面,已经是全面落于下风。

辽东之战,其实就是很好的写照。清军捉襟见肘,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乃至粮草物资,都不足以击败明军。

当然,明军也有自己的劣势和考量。在所有的准备都完全之前,黄立倒是希望能继续给清廷造成这样的错觉。

北方多平原,适合骑兵驰骋作战,一路打过去,确实变数较多。

黄立之所以在辽东大举投入,也是希望能断敌退路,使清军军心混乱,兵无战心。

八旗军队被清廷倚为中坚,战力倒也不是太过强大。绿营更是首鼠两端,没有为清廷死战之决心。

只要满清作出撤退关外的决定,则北方大局已定,将重演江南绿营大规模叛降的局面。

对此,黄立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抓住辽西走廊这个要害,满清就不得不做出抉择。否则,就有被闷杀于关内的惨局。

尽管清廷占据了北方,但他们心里的根基,还在于辽东,不可能放弃。如果辽东失守,对于清廷来说,便会遭到两面夹击。

影响最大的更是满人的心理,辽东一失,便如同丧家之犬,将是惶惶不可终日。

…………….

南京。

街上行人不少,来来往往,喧嚣嘈杂,吆喝买卖,充满了市井的繁荣气息。

黄立一身便服,还化了装,正在一处不大的酒楼的雅间内依窗而坐。刘玄初和洪元其相陪,三人轻酌慢饮,随意地闲聊着。

包间外的酒桌上,则是六名侍卫,慢慢吃着菜,目光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34章 要想富,先修路

管中窥豹,一斑而见全貌。

黄立不用去访贫问苦送温暖,只看街市上往来百姓的状态,便能了解到大致的社会情况。

几个孩童背着书包,放学归家。嬉笑着在街对面走过,也让黄立露出了笑容。

嗯,有了一点后世的景象,熟悉感今人心安。

刘玄初深体朕意,微笑着说道:“光复未到一年,已有太平盛世的景象,此皆万岁之英明神武,仁厚恤民。”

洪元其也点头称是,这倒真不是吹捧,大明恢复重建的速度确实出人意料,很多新兴政策的效果也日益显著。

黄立轻轻摆了摆手,微笑道:“朕也很欣慰,但此皆是臣工军民之功劳。”

停顿了一下,他话锋一转,说道:“但大业未竟全功,诸位仍须努力。只是教育这块,才刚刚开始,最多再有两三年,便要实行义务教育,强制性的,适龄儿童,不论男女,都要达到小学程度。”

刘玄初和洪元其相视一眼,都露出些许的震惊之色。

在封建王朝,只听说徭役缴税是必不可少的,识文断字都是少数人的专利或特权,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

现在,皇帝要让所有人都接受教育,实在是让人不知该不该赞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难道皇帝不知道这个道理?

封建阶级的愚民政策,其中就包括了教育封闭,这也是强化社会阶层分级的手段。

读书识字的成本较高,使得只能有少数人接接受教育,也就成为统治阶层。统治阶层的子弟,也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条件,继续成为读书人。

普通百姓为了生活而奔波,想吃饱穿暖都难,又有多少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更缺乏知识和才能培养的机会。

这种限制百姓获取知识的做法,使得民众对外界事务了解甚少,眼界也低,更易于被统治阶级所愚弄。

而这种愚民政策的后果也很严重,在王朝末日,又有多少百姓会为之流血奋斗?

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只是辛苦劳作,为一日三餐而忙碌。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还不是一样的缴粮纳税?

远的不说,满清入关,在初期就没有遇到过激烈的反抗。即便是异族,饱经战乱和饥饿的老百姓,也会接受他们的统治。

如果不是剃发易服,老百姓也不会拼死反抗,再想起明朝的好。

黄立要普及教育,是将目光放远,不是为了一朝一代,而是保证华夏的传承,以及强盛的根基。

知识才是力量,既是指科技,也是指生产力,更是指精神意志。

朝代可能更替,黄立再厉害,可能也只能为大明选定两代的皇帝继承者。所谓佳子佳孙,可保大明三代盛世。

三代以后呢,除非皇帝放弃实权,改变政体,象英国或日本那样,最高统治者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那样的话,皇帝的贤愚对于国家的影响降至最低,龙椅也不会再为为所觊觎,争得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否则,大明或是百年,或是几百年,终会有衰落,会是灭亡的大事。

但只要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底蕴犹存,中华民族也总会在低谷后再重新崛起。毕竟,国家如人生,起起落落也是再正常不过。

黄立并不太在意刘玄初和洪元其的表情,也没有再进一步的解释。尽管,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说出普及和强制。

窗外依然是市井生活的写照,有小商小贩,有来往行人,有男男女女,有车辆牲口。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但应该没有人希望生在战乱之时,也没人希望自己穷困潦倒。

只有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不受影响,才会有向上的动力和希望。否则,生命都随时能够不保,还怎么创业发家?

“没想到独轮车竟然多了许多,朕记得以前可不是这样。”黄立微微皱眉,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的样子。

刘玄初想了想,开口说道:“据微臣所知,这些独轮车是从四川传过来的。因其独轮着车,轻便灵活,特别是狭窄小路,也可畅通无阻。”

在四川,主要是成都平原,管独轮车叫鸡公车。因其形状像鸡,行进时又像鸡一样叽咕作响,因而得名。

鸡公车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矮车,车身短小精巧,轮盘较小,上置弧形全轮罩,多用于载人或运送小型物品,一般能载一二百斤。

载货时,车杠之间可放置竹篓盛物;坐人时,车杠中部横梁处安插一木架竹编作为背靠。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34章 要想富,先修路

另一种是高车,轮盘较大,轮上装木架轮罩,轮罩两边平伸货架,前有车辕,可套绳加人拉拽助力。

大车专用于推货,一般能载二三百斤,力强者可推四五百斤。

这可比人挑肩扛要省力很多,在畜力对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奢侈的情况下,简单方便的独轮车风行起来,也就不算太过意外了。

即便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承担农村主要运输任务的还是独轮车。

黄立微微颌首,觉得这也挺好。交通工具为大众所接受,自然有它的优势和原因。

可洪元其接下来的话,却让黄立又皱起了眉头。

“万岁,应天府向内阁报告过此事,想要在城市禁止独轮车通行。”洪元其说道:“原因是街面容易被车轮碾坏,市民深为不满。”

黄立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内阁是如何回复的,朕好象没看见相关的奏疏。”

洪元其说道:“内阁回复不准禁止。独轮车已经成为运输生活物资的主要工具,若是禁行,米粮不能运进城内,城内垃圾也不好运出。”

黄立想了想,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独轮车单轮着地,对路面的压力甚大,对道路的损毁,确实会比较严重。

应天府要让市民满意,就要不断地出人出力出钱来整修,应该也比较头痛。

禁行是肯定不对的,但要让老百姓交纳类似于养路费,显然又不太合适。

独轮车要交,两轮车呢,四轮车呢,岂不是越来越复杂。弄出这么个苛捐杂税,长此以往,肯定也会在官府中滋生腐败。

“要想富,先修路。”黄立笑了笑,缓缓说道:“朕虽然对各地官府提出了要求,但目前的修路水平,还是太低了。”

当时的道路多是黄土和砂砾夯筑,好的能用三合土分层,由石灰、陶粉和碎石,或是石灰、黏土和细砂,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

在黄立看来,“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或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

这种配比,与“罗马砂浆”有许多类似之处。

显然,黄立化学知识足以制造出“波特兰水泥”。也就是用石灰、黏土、矿渣等配比,混合煅烧成“水泥”的方法。

水泥的用途很广,铺桥修路,建筑房屋;再加上钢筋,也就进入了现代混凝土发展的快车道。

之所以没有马上进行研制或生产,确实是黄立的疏忽。精力集中在军工体系,很多东西的需求没那么迫切。

关键是国战未止,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当紧张。即便黄立有很多发明创造还没有推出,也只能把计划延后。

但现在,黄立准备开始研究试验,以最快的速度先成功地发明出来,再在各个流程进行科学化,使其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而另外一个办法,便是大量地进口石油,加工成沥青,铺筑沥青砂石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