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15章 惊弓之鸟
“万岁,巴海将军请求觐见。”一个宫女小心翼翼地上前禀告。
康小三被打断了思绪,不悦地看了宫女一眼,压下心中的挑剔和不满,沉声道:“宣他进来。”
巴海得到宣召,进到屋内,跪倒拜见,口称万岁。
“免礼平身。”康小三开口说道,瞅着这位体格魁梧、面色黝黑的将领。
在宁古塔这流放之地,巴海虽然是最高长官,但在满清未落败时,却是官卑职小,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到了这危难关头,却突显出了巴海,成为康小三所剩不多的指望。
巴海,瓜尔佳氏,世居虎尔哈。顺治年间,初授牛录额真,升侍读学士,随父瓜尔佳·沙尔虎达驻防宁古塔,曾击败沙俄入侵。。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沙俄在东北地区频繁扩张,东北局势紧张。
顺因巴海久在东北,且其父在东北素有勋望,清廷遂增设宁古塔总管(后改称宁古塔将军)一职,巴海也成为了首任宁古塔总管(将军)。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沙俄大举南侵,在黑龙江流域烧杀劫掠。
巴海闻讯后,与宁古塔副都统尼哈里率领千余清军,并携数门火炮,水陆并进至黑龙江、松花江交汇处的飞牙喀(即费雅喀族)西境,并在此设伏。
待沙俄侵略者进入包围圈后,巴海率部骤然杀出,当场斩杀俄人六十余。
侵略者遇袭后,仓皇逃往江中,又被巴海布置江面上的水师截杀,损失惨重,仓皇逃窜。战后,巴海因功被提拔为云骑尉。
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下诏以巴海担任黑龙江将军,统一节制黑龙江、宁古塔地区的清军,全权负责防御沙俄的军事行动。
现在,巴海因为熟悉这边的情况,便担负起了重组军队,加强训练等工作。
巴海起身躬立,禀奏道:“万岁,现在共有八千人马,分为八队,正在加紧训练。还动员了万余人,危急时也能当用。”
只剩下八千正规军,倒是合八旗之数。至于动员的壮妇老幼,康小三并不太指望。
“辛苦了。”康小三勉强甩开忧虑,让自己微笑起来,勉励道:“好生去做,朕相信你的能力。”
巴海躬身道:“万岁称赞,奴才不敢当。”
停顿了一下,他又继续奏道:“罗刹人贼心不死,在黑龙江下游似有异动。奴才打算派协领萨布素率一千人马前去侦察,并且选择合适的筑城地址。”
萨布素,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生于边陲,自幼便喜好军事,经常出外观察山川形势。
十八岁时,他在宁古塔章京麾下任笔帖式。十几年来,萨布素参加抗俄战斗,因作战英勇,擢骁骑校。
永历十六年(康熙三年),萨布素又率部在黑喇苏密抗击沙俄侵略军,以战功任职署防御,后又相继升迁佐领、协领。
康小三微微皱眉,觉得兵力本就不多,还要出动一千人,自己的安全似乎难以保障。
巴海沉吟了一下,奏道:“罗刹人频繁入侵,击之又走,退而复来,甚是难缠。萨布素提议建城永戍,率兵修建城堡、扼守要地、屯田耕种。”
对于沙俄的入侵,因为宁古塔兵力有限,只能是闻警出动。击退沙俄后,再毁其营寨,并不能分兵戍守。
现在兵力多了,萨布素便想着且驻且屯且防,步步为营,彻底清除黑龙江下游俄人据点。
“听说罗刹人火器犀利,可确实吗?”康小三象是随口询问,但心里却有所意动。
巴海回奏道:“只是火枪比较,罗刹人确实占优。但我军有大炮,亦可战而胜之。”
17世纪中后期,燧发枪开始在俄国出现。
但应用还不广泛,侵略黑龙江流域的不是什么正规军,不过是些罪犯和冒险家,装备的重型火绳枪更多一些。
俄国有各种火炮,但并没有多少带到远东地区。毕竟在远东侵略的俄人,并不是很多。
要知道,当时沙俄还很落后,无法生产制造性能优良的武器装备,多是从西欧进口。
比如崇祯四年(1631年),沙俄一年就购买了西欧各国的火枪,达到一万九千支,以及五千把军刀。
直到彼得大帝改革之后,沙俄才逐渐开始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但这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现在的沙俄,还真的说不上有多强。
与欧洲强国瑞典作战,就花费了二十一年。最最关键的决战,也只能投入四万多军队,百余门火炮。
从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15章 惊弓之鸟
这个数据上看,沙俄照比明军,已经是相差极大。但对于满清,由罪犯和冒险家组成的侵略军,却还是令其相当被动。
历史上,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四百多名侵略者拥有三百多支火绳枪,清军总兵力三千多人;
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八百多名侵略者拥有火绳枪百支,燧发枪八百五十支,清军总兵力两千多人。
尽管清军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但面对坚固堡垒,空有火炮,却效果不大,最后只能采取长期包围的战术。
康小三眼中闪现的光又熄灭了,就算能缴获些罗刹人的火枪,可也没有多少,起不到作用。
而且,听巴海的描述,罗刹人对上己军,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明军却是完全不同。
从南到北,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虽说明军可能有兵力优势,可武器装备上,显然还要强过罗刹人。
何况,现在的宁古塔,能够打造火枪的工匠根本没有几个。材料也是个问题,上哪去弄那么多的铁呢?
人力,资源,现在可都成了制约满人振作发展的因素,且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克服的。
明朝初期,满人也不强大,主要是分崩离析,没有统一。
而建州女真因环境苦寒,从黑龙江流域不断南迁,在永乐六年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
在对待建州女真的态度上,当时的明政府被谓之:“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
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建州女真似乎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在这苦寒之地生存,却再没有了南迁的胆子。
重新屹立于世的大明,也再没有原来的宽厚仁和,会以极其宽大的方式,接纳并安置他们。
强弱的格局没变,但双方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从明军崛起,到现在,对满清一次的劝降优抚都没有。
太祖北伐后,还屡次招抚北元君臣,并致书北元昭宗皇帝,主动遣使送还其被俘的儿子(俘后被明廷封为崇礼侯)。
但这位号称三太子的中兴大明的皇帝,虽然也有招抚,但对的却不是清廷高层,或者说是满清的宗室王公。
这和满清入关后的所作所为有些相似,对于大明宗室多行杀戮,唯恐留下祸患。
“想来,伪帝也是这般想的,要斩草除根,断了大清复起之望,才能安心。”康小三心中这样想着,却也无可奈何。
就现在满清的实力,跟当年的北元根据比不了。不仅人力差距大,更是偏处于苦寒一隅。
大明气势正盛,要除恶必尽,自然不会行招抚怀柔之事。
“唉,伪明现在已经瞧不起大清了,也确实没有了被人看得起的资本。”康小三心中叹息,却也觉得脸红,就这实力,还大清呢?
康小三收拾情绪,缓缓说道:“罗刹人不可不防,可伪明的威胁更大。一千多里的路程,也不是天堑险阻。”
前有罗刹入侵,后有明军可能的突袭,康小三担心冬季过去,危险便会随之而来。
巴海知道皇帝的担心,赶忙奏道:“奴才已经布置了狼烟烽火,足有五百多里的预警。还在险要之地设了营寨,修了工事,可倚险阻击。敌人要长驱直进,没有那么容易。”
烽火台通常选择便于瞭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
烽火台之间的距离一般约为十里,明代也有距离五里左右的。
发现敌人来犯时,守卒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敌情便可迅速传递。
在明代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首领俺答率领大军进攻大同、宣府等地,明朝边防将领李成梁、李如松等人奋力抵抗,并用烽火报告京城。
当时,“自大同至京师二百余里”,“自宣府至京师三百余里”,“自山海关至京师四百余里”,“自蓟州至京师五百余里”,“皆有墩台相望”。
据说,“日夜不绝”,“三日而至”。也就是说,在最快的情况下,消息能以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从边境传到京城。
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或者亭障相隔过远,在“昼不见烟,夜不见火”的情况下,就要采取其他措施了。
比如用书面报告代替,并用加急的传递方式报送上级。
顿了顿,巴海又接着说道:“多修建城堡,奴才觉得也是以防万一。若宁古塔实在难守,也有暂避之地。”
康小三明白了,轻轻颌首,说道:“既是如此,那便让萨布素出发巡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15章 惊弓之鸟
视,选定地址,明年开春,就能修城垦荒。”
明军肯定盯着宁古塔,突袭也是以此为目标。狡兔三窟,康小三觉得更加保险。
康小三看着巴海,又开口询问道:“新城什么时候能修好?”
宁古塔旧城位于后世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边的长汀镇古城村,新城就是今宁安镇。
历史上,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和治所两经迁移,易地三处。依次为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新城、吉林乌喇。
康熙四年,巴海亲自监督修建了将军府新城,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
巴海赶忙躬身道:“今年其实已经基本修好,只是万岁北巡,奴才想等开春,再细加修缮一番。”
雕梁画栋是不用想了,但巴海觉得再细致一些,加点彩绘什么的,作为皇宫也好看些。
那本来是他的将军府,成了皇宫,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新城中另找小一些的宅院居住了。
至于迁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海浪河闹过水灾,差点淹了旧城。
康小三摇了摇头,说道:“不必细修了。朕想尽快搬过去,你安排吧!”
巴海想了想,说道:“开春可以搬迁,剩下些收尾工作,可以继续进行,只怕扰了万岁清静。”
康小三摆了摆手,说道:“没有关系,就定在春天吧!”
“还有城内的居民,进行清理,流人不可居住。”康小三沉声说道:“三天之内完成。”
巴海稍微犹豫了一下,躬身道:“奴才遵旨。”
天寒地冻的,将流人赶出城,实在是有些严苛。
因为随着大批满人逃到宁古塔,已经占据了人口的多数。
毕竟,流人虽多,可能撑到宁古塔的,也不过少数而已,能兴起什么风浪?
在巴海看来,这有些惊弓之鸟、疑神疑鬼,根本没有必要。但皇帝吩咐了,他也只能遵照执行。
尽快搬迁新城,也是这样的心态。并不是新城有多坚固,而是想离得越远越好。
没有了旁的事情,巴海便告退而去。
屋内寂静下来,康小三坐在椅内,摸着扶手,环视四周,苦笑起来。
这也能叫皇宫?这也能叫御椅?还有那几个临时召来的满女,粗手笨脚的,看着不是赏心悦目,而是让人堵心。
明军是肯定会打过来的,康小三可以确定。
这就是伪明帝的脾气禀性,咄咄逼人,或者说是睚眦必报,一点也不大气宽宏。
“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少则数月,多则一年两年。只看辽东经营得如何,能为明军提供多少粮草物资。”
康小三没有丝毫的乐观,更不敢奢望什么东山再起。对于明军的恐惧,已经深刻在心里。
实力差距太大,现在的大清,嗯,姑且这么叫吧,与大明相比,已经有如蚂蚁和大象的差距。
“不知道皇祖母怎么样了,还有赫舍里氏。”康小三用力抹了把脸,举目无亲,他直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