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02章 伐倭策
借为琉球复国之机,对侵略琉球的萨摩藩给予凌厉的打击,这是名正言顺的行动,彰显宗主国的实力和责任。
当然,大明中后期国势日衰,对于藩属国的震慑力已经大为降低,更不要说出兵主持公道了。
灭了缅甸,南掌内附,再为琉球复国,大明的宗主国之威,也就能够重新树立起来。
有些藩属国,黄立并不打算马上吞并,甚至是要长久地保持现状。比如朝鲜和琉球。
朝鲜太穷,又恭顺,黄立不想背负担;琉球则是太小,汉化得也很彻底,随时随地都能收入大明疆土。
自明洪武五年以后,琉球王国便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
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
而琉球除了硝磺,以及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外,并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
但黄立要伐倭,琉球就是最为便利的军事基地。黄立已经决定派驻军队,以一镇步兵为宜。
再有北洋海军的一万多陆战队,已经是比较强大的武力。
德川幕府的直属兵力在八九万左右,倭国各大名的总兵力在十五六万上下。
但能够集结动员,并不在本州岛决战的话,最多能有十万兵力参战。
因为德川幕府的大本营在本州,必须留有相当数量的人马来守家。而其它岛上的大名,却未必会绝对服从命令,押上家底为幕府卖命。
倭国大名不仅会保存实力、观望风向,甚至可能反戈一击,加入到倒幕的行列之中。
黄立心中有了定计,又取出自己的小本本,开始记录起来。
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他也不好确定自己的寿命有多少。
所以,他准备效仿太祖,也留下些祖训。或者说,是大明发展的路线和战略,也可以称之为国策。
“重视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工商,对外扩张,以民为本,吏治常抓不懈……”
黄立已经写下了不少,小本本也成了大本子。
只不过有些乱,有时候只是一个想法,一个灵感,都记录下来。他还另有一个本子,是整理归纳后的详细内容。
“这是遗产,最是宝贵。如果按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走,大明差不多又能有几百年的国运。”
其实黄立心里也没底,但也操心不到孙子、重孙的头上。人都入土了,还能蹦出来不成?
所以,他的开疆拓土也是在给儿孙攒基业。就是真的不争气,家业大了,也能多败坏些时间。
况且,海外占的地盘都是按照大明领土来进行守卫和发展的。如果说大明原来的疆域是核心统治区,那新占的地盘就是大明的外围防御圈。
往外扩展得越多,大明就越是安全,形同多了一层甲胄。
尽管设郡建县,黄立把占领区也看作是大明的直接统治区,但心里还是有本土和海外领地的区分。
比如现在,对于海外领地的投入很少,反倒是要反哺本土。
至于以后的经营策略,也会视情况而调整,主要是看同化和归化的程度,以及当地土著的反抗情绪。
如果正常的统治手段难以奏效,那灭族屠杀的事情,黄立也不惮去做。他看似珍惜名声,但却不是对异族。
不利用土著的人力,也不过是需要另外填充人口,建立稳固统治的时间长一些而已。
而从长远看,汉人占绝对多数,统治更稳固,黄立也更放心。所谓的海外领地,也能象本土一样的牢靠。
“既然都是大明的领土,本土和海外领地便都要发展,都要好好经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黄立沉吟着,再次落笔,继续写下去。
贫困是动乱之源,吃饱喝足的太平日子不过,非要反叛拼命?黄立可不是这样认为,中外也都是一样。
象西夷的殖民统治,就是压榨财富,实施苛政,才会激起反抗。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西夷人少,难以对土著进行同化归化。
大明则没有这个弊端,人口爆炸已经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更有黄立的大力推动,比历史上还要提前。
正因为如此,黄立才没有采取西夷殖民的办法,要的就是长久的占领,使其逐渐变成与大明本土想似或相同的社会环境。
没有过度的压榨,比原来封建王公统治时,生活得还要好一些。毕竟,在治理和经营手段上,大明官吏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02章 伐倭策
要胜过封建王公。
这样就不用担心民怨四起,反抗激烈,且此起彼伏。
“倭国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个中间的过渡阶段。幕府是一定要打败的,本州岛也是必须驻兵的。”
“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倒是可以作为诱饵,留给那些助明倒幕的大名,由他们实行间接的统治。”
本州岛最大,占整个倭国的一半以上,相当于湖南省的面积。最繁华的京都、大阪都在此岛,是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而且,现在的倭国还没有进入江户幕府人口爆炸的时代,人口在一千五六百万左右。
等到六七十年后,倭国人口将突破三千万,成为仅次于大明与莫卧儿帝国的世界第三。
当然,作为封建制度下的农业国家,没有工业加成,生产力也不能突飞猛进,倭国人口达到三千万,已经是极限。
所以,综合各种情报,现在伐倭虽不是最佳的时机,但也是相当不错的时候。
如果要等到倭国因为闭关锁国而衰弱且落后,再行伐倭,时间就会拖延,对黄立来说,就是难以预测的结局。
“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也是为了维持其统治,避免外来思想对幕府的威胁。毕竟,三百多个幕藩,表面上恭顺服贴,实际上却是各怀鬼胎……”
黄立冷笑起来,心中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伐倭制倭的策略。
击败德川幕府,控制倭皇,征服倭国也就完成了成功的第一步。
被历代幕府将军所严格控制的倭皇,将成为大明豢养的“吉祥物”,为大明在倭国的统治提供稳固的保证。
“落后就要挨打,就让大明用铁与火来教倭人明白这个永不落伍的真理吧!”黄立停下笔,长出了一口气,觉得心胸为之一畅。
心情顺畅,看啥都顺眼,更不用说映入眼帘的是美女小柳,耳边响起的悦耳的女声。
“万岁,国安部高尚书在外候见。”小柳躬身禀告,心中有些忐忑。
刚才见皇帝思绪连贯,写得顺畅,便没有马上禀报,让高弘智在外面已经等了好一会儿。
黄立点了点头,简单收拾了一下桌案,说道:“宣。”
高弘智在外等候多时,却并没有焦躁和不耐。皇帝也不是无所事事,专等他一人,来了就能觐见。
就这点时间,不过一刻钟,算得了什么。
虽然高弘智只是新设国安部的尚书,并未入阁,但论皇帝的信任,他却认为是排在头几位的。
没有锦衣卫,没有东厂西厂,国安部既对外,也对内,就是皇帝的耳目和心腹。
只不过皇帝要锐意更新,凡事与前朝多有不同。比如宫中不用宦官,只有女官和宫人。
换成国安部也是一样,职能与锦衣卫和东厂差不多,只不过是被削减了些权力。
对此,高弘智也不在意。
权力太大,容易成众矢之的。他的出身不高,现在却已是部院尚书,再不满足,恐怕要让皇帝厌弃。
进到殿内,高弘智施礼拜见,非常恭谨。
“免礼平身,赐座。”黄立声音温和,随后便看着御案上的纸张,上面是他写的有关对倭情报工作的概略。
虽然对外的情报工作不断扩大,但还是有所侧重,倭国暂时还不是重点。
重新整理了思绪和字辞,黄立才抬起头,缓缓说道:“对倭国的情报工作要加强,不仅要从海商那里获取,还要多派专业人员,入倭打探搜集。”
因为情报工作的重点是南洋,还有吕宋和孟加拉,对倭国的情报工作便多由海商负责。
为了淡化谍报的特征,国安部也仿效倭国,对所有的海商都提出要求,将所至海外之地的风土人情、军政经等情况,如实记录上交。
这样的话,情报搜集就比较宽泛,缺乏专业的角度和深度,针对性不强。
高弘智微微躬身,作出认真倾听神态,也确实在认真听用心记。他知道,这是又要有所行动,目标是倭国。
太祖有皇明祖训,共列十五个不征之国:
朝鲜、倭国、大小琉球、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几百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很大,所谓的皇明祖训也是时过境迁。小琉球是台湾,早已是大明的领土,现在是东宁府。
占城国已名存实亡,被安南阮氏所吞并;苏门答刺就是苏门答腊岛的八昔国,也早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西洋国指的是科罗曼德尔海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02章 伐倭策
岸,在印度半岛东南部;湓亨国是马来亚半岛;白花国在苏门答腊岛西北部;
三弗齐国在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则在加里曼丹岛,指的是后世的文莱。
现在,真腊国已经被大明吞并近半,成为大明最早建省的海外领地——湄公省。
湓亨国早已不复存在,明军也在马来半岛建起登嘉府,并继续向周边扩张。
正因为改变得如此剧烈,黄立也不会再把什么皇明祖训当成障碍,也没有臣子再拿过时的祖训来说事。
只不过,皇帝突然针对倭国,还是令高弘智稍感惊讶,尽管脸上没有表现出来。
要知道,截止到现在,明军所打的地方,所灭的小国,都很孱弱,也只有缅甸算得上比较强。
但与倭国相比,缅甸又弱了很多。
而且,明朝倭寇作乱,袭扰大明,始于洪武二年,一直持续到嘉靖四十四年,足有二百多年。
到了万历年间,更有抗倭援朝之战,前后共持续七年之久。
明朝虽胜,但耗费了大量资源,并削弱了辽镇的军事实力。
这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鞑虏,令努尔哈赤坐磊,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皇帝清朗的声音在殿内回响,一字一句都被高弘智牢牢记下。征吕宋,攻孟加拉,再伐倭国,这是由弱到强的次序,也是由易到难的程度。
“倭国虽有名义上的统一,但幕藩制却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大名有如诸侯,只是迫于实力而臣服,心中不服者不在少数……”
“对倭情报的重点,便是搜集整理各岛大名和手下重要官将的性情禀性、人脉关系、粮草兵力等等,还有与幕府的恩怨。”
“主要以九州、四国为主,本州为辅,北海道可暂时忽略……嗯,着重于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和长州藩……”
黄立沉吟着,翻阅着自己所写的内容,又补充道:“常驻琉球使臣顾应惠,能力如何?”
顾应惠名为常驻使臣,与后世大使馆的武官是差不多的职能,既属国安部,也有搜集情报的任务。
高弘智想了一下,说道:“能力尚可,如果多派谍报人员,应该更有成效。”
黄立点了点头,说道:“明年要增加琉球驻军,北洋海军也要打击萨摩藩。迫使萨摩藩屈服后,可招募萨摩藩的人,进行更加深入的情报工作。”
以倭人游说倭人,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更了解本国的情况。而萨摩藩饱受幕府打压,与幕府有积怨,可以成为倒幕联盟的第一位成员。
黄立倒不担心萨摩藩拼死抵抗,不向明军妥协屈服。如果真有那个刚性,再换一个幕藩也不费事。
对德川幕府不满,又有野心的幕藩,并不会少。只不过还没露在表面,都隐藏在背后罢了。
如果是重创或灭亡萨摩藩,九州岛还有肥前藩、日向和肥后藩。同仇敌忾的可能性不大,扑上来瓜分的可能性却不小。
黄立不能全部预见打击萨摩藩后的形势变化,但确定了宗旨和原则,适时调整策略,改变拉拢扶持的对象,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