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67章 真假不相关,科技根基

这是做不了假的,能不能吃饱饭,吃得好不好,自身的变化,才是最真的。

腹诽、吐槽,也仅此而已。

王士元反正是没那个胆子,敢出来指证皇帝的真假。

他心里也清楚得很,蹦出来就是死路一条。不仅自己,连带着家人,也要在这世上消失。

什么弘光、隆武、绍武、永历,还要加上更早的太子朱慈烺,以及更多的朱姓宗藩,都叫满清给杀了,可是吓破了王士元的胆子。

侥幸在满清统治时逃出生天,王士元也早息了兴王图霸的心思,只想着安稳过一生,也就心满意足了。

“倒象个开国之君的样子,不失进取之心,就是穷兵黜武,不知道能不能长远。”王士元收拾着桌案,将统计好的文件拿给上官审阅。

衙门也不再是历朝历代的样子,由于官和吏都归在了一起,办公场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再加上乡镇的官吏,每个县的官缺确实多了不少,但朝廷的支出,可能变化并不大。

要知道,以前的胥吏,作为并不在编制内的公务员,不仅社会地位低,薪水多是官员出,数量也不少。

而且,胥吏还会通过其它渠道挣得收入,负担自然转嫁到了百姓身上。

现在好了,都是有级别的公务员,也没有了胥吏一说。再加上退休工资的实施,为了日后的生活保障,也会少些贪腐的心思。

其实,如果细算的话,朝廷的支出并没有高出太多。因为基层政权的掌握,赋税收取得要更多一些,而不是进了胥吏的腰包。

上官的年纪也不大,三十来岁的样子,简单看过王士元送来的文件,十分满意地称赞了两句。

“士元哪,自从任职以来兢兢业业,政绩和风评都是很好的。就是太恋故土,舍不得离开本地。”

上官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说道:“按你的文化,去参加科举也是大有希望。如果高中,这官途就更坦荡了。”

王士元恭谨地答道:“大人谬赞。下官有自知之明,不去丢丑现眼。现在就很好,很满足了。”

王士元哪敢去南京科举考试,甚至连余姚都不太敢出,尽量地少见人。说是做贼心虚有点过,但他还真怕有人认出他来。

南京可是有很多前明臣子,象教过他的方以智,还有他不太清楚的遗老。

上官对王士元的脾气禀性也了解,随口一说,见他婉拒,也就不再多言。

象这样安心工作的官员也不错,虽然少了些上进心,可工作认真,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王士元走在庭院中,看着花花草草,心情也好了起来,想着下班回家,给妻儿买些什么好吃的。

看着她们的笑脸,听着她们的笑声,令人愉悦。

“嗯,夏季的防暑补贴,再过上一个月,又该发放了。”王士元回到办公室,盘算着收入情况。

就这么按部就搬的工作,熬着资历,品级也能慢慢升上去。而且,夏有防暑,冬有取暖,补贴下来,也是十四五个月的薪俸。

想到妻子,王士元露出了微笑,“这倒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惠政,生孩子也不用担心养不起了。”

只不过,他又犯起了犹豫,为的是儿子们以后的名字。按照朱氏燕系家谱的话,是要有土字旁的字。

“等到皇帝北上迁都,政治中心转移,应该是不会再有人注意吧?”王士元听到外面的声音,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走了出去。

和同僚打着招呼,王士元走出了衙门,又情不自禁地看向不远处竖立的大牌子。

那是一张大地图,画在木板上的,不是下雨天,就摆放在外面。明国的疆域是红色,新占的地方则是绿色。

湄公省、缅甸、登嘉府,还有新占的孟加拉和吕宋,都赫然标注其上。虽然不太准确,可也能看个大概。

还真有几个人在围观议论,声音传到了王士元的耳中。

“孟加拉最大,顶得上一个省了。听说很富庶,光金银就抢了上千万两。”

“缴获是很多,估计朝廷推出免丁税等政策,也是因为有钱了。”

“吕宋好象也不小,听人说,到那边挖金子能发大财。”

“以前到海外,好象都是奔着淘金去的。那么多人,应该不是讹传。”

“王师厉害呀,你看看,这抢了好几个省的地盘。象湄公省、缅甸、孟加拉、吕宋,可都是一年三熟,就是种地,也能富起来啦。”

“就是远了些,湄公省还好,从广州坐船,几日可到;孟加拉和吕宋,怕不得十天半个月?”

“现在还没到出外闯荡的时候,要是活不下去了,去海外倒是翻身的机会。”

王士元转身走开,边走边寻思。去海外之地,未尝不是最好的避祸之道。

但海途遥远,水土不服,也是令人生畏。

“不着急,且看看再说。呆在余姚,朝廷又要北上迁都,认识自己的人很少很少,不必忋人忧天。”

王士元觉得再过几年,或是十几年,才能彻底安心。

认识自己的老人应该走得差不

多了,年岁的增长,也会使自己的容貌有更大的变化,谁还能认得出来呢?

况且,自己老老实实的咪着,那个皇帝岂能知道自己的存在?

这样一想,王士元又坦然起来,听到叫卖小吃的声音,便迈步走了过去。

如今家里的进项,不只是他的薪俸。他的妻子也是读过书的,找了个学校的工作,也能挣一份薪水。

家用眼见得宽裕起来,儿女也不愁养活,王士元也轻松不少。

即便心里再怎么不喜那个假冒的皇帝,王士元也得佩服人家的能力和手段。

换做是他,可没有那个信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使新兴的大明有了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这是个有大本事儿的。只是,改变得太多,也不再是朱家子孙在坐江山啦!”

王士元看到街道上的妇女,坦然自若地走着聊着,也只能无奈地叹气摇头。

这三纲五常是废掉了大半,女人又能顶门立户,又能分家产遗产,男人倒是没得到什么特权和优待。

好吧,以前都是男人的。现在只是削弱或夺走了部分权利,让不少女人都挺起腰杆,行事随意。

王士元腹诽着,觉得自己在妻子面前好象也少了些权威。

“唉,随波逐流吧,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就无法抗拒朝廷,或者说是皇帝要改变的风气和潮流。”

王士元也不知道是好是坏,赚的钱多了,生活也好了,妻子也挺高兴,心情看着是开朗起来。

摇了摇头,甩开这些杂绪,王士元又调整了心态,并不倨傲地和路过的邻居笑着打招呼,回了自己家。

…………….

时代的大潮中,如果不是黄立能够掌舵指引,他也同样要随波逐流,岂能抗拒这滔滔大势?

现在的滔滔大势是什么,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是争抢殖民地的强盗行径大行其道;

是科学技术急速发展,是神学被摧毁,文艺复兴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觉醒;是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大兴的时代。

大明帝国已经加入到了殖民主义的发展潮流中,在亚洲已经是开疆拓土,不断扩张。

封建礼教的摒弃,科学技术的倡导,使大明正在迎头赶上,缩短着与西方的差距。

确实是有差距,黄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这其中,尤以天文、数学、几何为最。

在科学史上,十七世纪出现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向数学提出新的课题。

哥白尼的弟子雷蒂库斯开始推算详细的三角函数表,勤奋工作了十二年,用手算制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表。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进行了大量精密的天文观测,在这个基础上,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导致后来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

开普勒的《酒桶的新立体几何》,将酒桶看作由无数的圆薄片累积而成,从而求出其体积,这是积分学的前驱工作。

塔塔利亚、卡尔达诺、费拉里、邦贝利等人相继发现和改进三次、四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并第一次使用了虚数。

法国的韦达集前人之大成,创设大量代数符号,用字母代表未知数,改良计算方法,使代数学大为改观。

斯蒂文系统地阐述和使用了小数,接着纳皮尔创制了对数,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

之后帕斯卡发明了加法机,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虽然未臻于实用,但开辟了机械计算的新途径。

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微积分又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石。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概率论和射影几何等新的领域。但似乎都被微积分的强大光辉掩盖了。

分析学也以汹涌澎湃之势向前发展,其内容的丰富,应用之广泛,将使人目不暇接。

最令黄立感到惊讶的是,现在的数学,已经基本上相当于后世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

“初等数学已经不算什么,但高等数学在大明,恐怕还无人涉猎,更不要说是深入研究,或者是继续发展了。”

黄立手中的是最新译本,笛卡儿的《几何》。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数学和几何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强大并没有直接的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数学的成果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其他科学部门中去。

所以,许多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费马等,本身也都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

黄立不得不考虑向欧洲派出留学生的计划,只靠着几本前沿书籍,要培养出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显然是极为困难的。

“牛顿还名声不显,应该是在某个大学深造,或者是在刻苦研究,没到一鸣惊人的程度。”

“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都是很好的学校,如果能在那里学习,会大有进步。”

黄立知道英国皇家学会几位最知名的院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达尔文、牛顿,以及数学及物理学家霍金等。

“这恐怕是进不去的,是肯定进不去。”黄立苦笑着摇了摇头,觉得既要派留学生,又要聘请西夷的顶尖学者,更加实际一些。

如果能请到牛顿,黄立还真想与这位百科书式的科学巨匠促膝长谈,在某些牛顿还未现的定律上,指点一二。

“朕吹牛啦!”黄立自失地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但对于科学的尊重,黄立对于那些科学家,不管是哪国的,都是欢迎的。

“西夷的大学应该有期刊之类的,翻译那个,才能知道最新的研究结果,并且为我所用。”

“派留学生,聘请西方学者,两下都要进行,这没什么丢人的。”

“虽然大明也设了科学院,但基础还很薄弱。即便是那些走在前面的先行者,比照着西方科学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基础是差了不少,现在教出来的最高学历,也就是初中。

可按照黄立估计的西夷的数学水平,已经超过了高中,触及到了后世的大学门槛。

除了微积分,黄立还知道西夷在概率论上,也有所突破,这可是又一个应用广泛的数学分支。

都是有用的,暂时看不出来,可就如同地基,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科技的发展就将受到桎棝。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综合性的进步,且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几十年、上百年也不能松懈,才能结出硕果。”

黄立心里也很清楚,象什么解析几何、微积分这样的高等数学,并不能马上带来实际上的利益。

甚至于,上百年都未必用得上。但要以实用的思维去考虑和取舍,却又是短视的。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历经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数学家的猜想辩证,最终才被证明。

你说这个定理对于国际民生有用吗?两百多年的时间,证明不证明,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