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青筠秦克 作品

第九百五十一章 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

    秦克其实此前就有关注到北极冰川和冻土的加速融化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北极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气候平衡系统却意外地运转良好,数万年来都没什么变化,探险家们甚至能找到被冻结在冻土层下数万年前的史前生物遗骸。

    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活动对这颗星球的气候平衡系统影响越来越严重。

    起码秦克从手里的庞大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温室效应下,北极的平均气温逐年上升,虽然上升的幅度较小,但百年积累下来,也有接近2摄氏度的提升。

    北极气温的提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海冰面积不断减少,冻土层不断融化,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开始发生变化。以北极苔原带为例,这里过去只有苔藓等植物生长,但是随着近年来气温持续上升,北极一些苔原带地区已经长出了灌木和绿树,局部地区甚至形成了小型的森林。

    但凡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白色的冰面能反射阳光,但绿色的植物却能吸收光线热量,这也进一步推助了北极气温的缓慢提升。

    那北极气温提升对整个星球的气候平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气温提升,北极冰层就会持续消融,会使得大量的淡水流入北冰洋及大西洋,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北大西洋暖流减弱甚至停止。要知道北大西洋暖流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这股暖流一旦停止,北半球就会面临频繁而极端的气候灾害,比如持续的高温干旱。

    其次就是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这不仅直接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还会引发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飓风、洪灾等。

    秦克此前根据夏国与欧洲的气候数据建立起“极端气候灾害预测大模型”,并经过推演预测得出两个结论——今年夏天持续出现的高温干旱、“今年冬天将会是数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当中就加入了北极乃至南极的气候变化影响因子。

    但根据以往的气候数据,北极是不可能忽然出现骤然降温、乃至于出现“蘑菇云”这样堪称“罕见”的怪异天气现象。

    为了破解这个谜团,更为了确定是否真的会出现小冰河时期提前到来的恶劣后果,秦克在回到京城后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到北极极端气候的成因分析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推演中。

    不知只是秦克,宁青筠以及后来才加入团队的陶折轩同样全力以赴,团队的研究用日以继夜来形容丝毫不夸张。

    9月30日的这天傍晚,秦克亲自挂帅的“北极极端气候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课题团队召开了一次最重要的成果分析会,参会的除了宁青筠、陶折轩外,还有来自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的三十多名骨干精锐,以及刚刚办妥了入职清木大学手续的凯尔文·汤姆森教授。

    老陶依然身在米国,他是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参会的。

    而凯尔文·汤姆森教授是三天前才抵达夏国京城,清木大学已事先准备好了教师公寓,用于安顿汤姆森教授一家,他妻子的工作、儿子的高中都将得到妥善安排。

    事实上所有加入秦克那个“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的外国教授专家们,只要来夏国,都将会在清木或燕大任职,家人也由两所学校协助安顿好,此外,这些外国教授专家们还将得到青柠科技发放的“特别津贴”。

    光是这“特别津贴”就比他们在名牌大学当教授时的月薪还高,再加上在清木、燕大挂职的薪水,以及直接解决食宿问题,足够让他们全家在夏国过上衣食无忧的上流社会生活。

    正所谓人手软吃人嘴软,且机会难得,所以汤姆森教授也顾不上旅途疲惫了,办妥各种手续、安顿好家人后就找秦克报到。

    秦克见到老朋友来投奔自然欢喜,当下也不客气,考虑到“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未正式组建,就先将汤姆森教授直接吸收进“北极极端气候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这个临时团队里了。

    汤姆森教授这两天主要是熟悉资料与团队,他工作极为认真投入,基本上已弄清楚秦克团队在这个月来的工作内容及成果,秦克在开会时的讲解他也能跟得上节奏。

    “经过我们一个月来的研究,以及这一个月来米国气象卫星传输过来的数据分析,我们基本上已摸清了这次北极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情况。”

    “首先,确北极圈范围内在近一个月内大幅降温,其最低温气超过我们之前所有有记录的数据。因为这次北极降温太快,使得起码有五百万吨重量的冰晶气团急剧上升,形成了‘蘑菇云’,并从半空向四周冰原、冰川乃至是北冰洋、北大西洋扩散,进而导致包括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在内的几支暖流直接消失,而东格陵兰寒流、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等寒流的影响范围变得更大!”

    秦克指着地图解说着,声音凝重:“目前基本上已确定了,‘小冰河时期’将于年11月2日起正式降临北半球,各个国家进入‘小冰河时期’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但不会超过24小时。”

    秦克的声音让会议室里众人的呼吸都沉重起来。

    小冰河时期可不是闹着于玩的。

    虽然现代社会的科技昌明,抗灾能力早已远远胜过三四百年前了,若真的开始进入小冰河时期,情况也不容乐观,而且小冰河时期真的提前到来,原本秦克作出“明年夏天更加严峻的高温干旱”估计也要进行调整了。

    秦克续道:“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这次的‘小冰河时期’较之三百多年前那次‘小冰河时期’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点。”

    “三百多年前那次‘小冰河时期’,冬天特别寒冷而漫长,虽然当时没有相关的气温测量技术,但我们从历史记录来分析,夏国北方在冬天的平均气候-28c左右,冬季平均延长了一个月,这使得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减少了一个多月,适宜耕作的最高海拔高度下降了100~200米,这些因素导致了粮食作物的严重减产,加上叠加旱灾,一年的粮食收成甚至不足往年的二分之一,导致大饥荒,明朝末期的人口锐减了近二分之一……”

    当时的农业也比较落后,粮食产量低,一有天灾便使得饥荒迅速蔓延,粮价抬高,各行各业都因为要给温饱需求支付更高的代价,生活水平也因此降低了,当拼尽全力也无法获取足够的粮食时,社会自然出现剧烈动荡。这也是夏国的明朝灭亡原因之一。秦克没细说这些历史,他话锋一转,回到现在:

    “而这一次的‘小冰河时期’,在冬季时间的跨度上比较接近,我们的秋季只有9月中旬到10月下旬这么一个多月,然后就会进入初冬,在11月2日直接进入严冬,直到明年2月中下旬,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才算是结束,进入相对寒冷的春季。在这期间,气温急剧下降,夏国北部的平均气温只有-30c左右,部份最低气温的地区,可能会迎来-45c的超低温!”

    尽管现在还是秋天,空气清爽,极为舒适,但听到“-45c”时,在场的众人还是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仿佛已能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寒意。

    秦克重重地敲了敲白板:“这次的‘小冰河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降温快,影响范围大,从11月2日起,一天之间的气温可能会直接下降超过20c,短短两三天之间,寒潮就会抵达我国的最南端省份,当地的最低气温将跌破0c,南方那些从未见过雪的民众,将在这个冬天里体验到起码五场的风雪!”

    现场再次响起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

    在南方看风雪,听着很浪漫,但众人都知道这将会对全国的农业、畜牧业、商业经济产生极严重的负面影响,起码道路结冰就会使得物流效率大打折扣。

    “可以说,这次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我们目前最要先做的,就是发布预警消息,让北半球所有国家、民众都提前做好御寒过冬的准备,尤其是粮食与淡水、能源的储备!”

    “当然,大家也不必太过惊惧,这几年来夏国种植技术、种子培育质量有了飞跃,尤其是随着完美型沙漠红薯在西北地区的大力推广,咸水湖淡化工厂的迅速投产,以及青柠科技研究推出的一系列能抵御极端高温干旱、低温风雪的农作物种子,起码淡水与粮食方面已不再是问题。我们能更从容地应对这次的‘小冰河时期’。”

    “哪怕遇着较漫长的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到粮食蔬果的运输效率,目前城市里几乎家家户户的阳台种植如油菜、西红柿等蔬果的‘潮流新风’,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保证一家老少的绿色营养摄入量。”

    至于北半球的其他国家,欧洲、米国、嘉拿大、鹅国等,秦克并没有提及,这些国家在粮食与淡水方面也早有完善的防灾应对能力,并不需要秦克替他们操心。

    众人听到这里,都暗自庆幸。

    连汤姆森教授、老陶都忍不住多看了秦克和宁青筠两眼。

    说是巧合也好,说是秦克、宁青筠的“高瞩远瞩”也好,但谁也无法否定,正是这两位年轻人研究出来的“计算种子学”、“完美型沙漠红薯”,使得世界的粮食种子培育迎来了崭新的高效率时代,粮食产量大增,连沙漠边缘都已被沙漠红薯所“包围”,使得“饥荒”这个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中的固疾得到了根治。

    而近三年来这两位年轻人顶着异样的目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海水咸水的淡化技术研究中,哪怕被人暗中嘲笑“研究太低端”也没半点动摇,最终推出了极为高效低能耗的一体化淡水技术方案,近来还一举解决了核污水的问题,使安全用水不再有任何的困难。估计不出两年,人类将彻底摆脱淡水危机的威胁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恐怕这两位年轻的院士,已拯救过人类两次了。

    不然光是这次“小冰河时期”到来,人类社会怕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因为缺粮缺水而引发战争……

    秦克没在意众人此时心里想什么,他轻轻敲了敲白板,让众人将心思收起来。

    “刚才我说了我们的第一个研究成果,也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出现及可能的影响。接下来,我将说一下我们另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那就是北极出现这次气候异变的成因分析!”

    众人都纷纷坐直了身子,因为最终的大数据模型是秦克、宁青筠和老陶建立的,除了他们三个,在场没第四个人事先知道这个大数据模型到底“揭示”了什么,这时都眼巴巴地等秦克揭晓答案。

    “北极出现突发的气候异变现象,我们暂时认为有两个主因,第一个主因是地日的距离变化。”

    “我们星球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开普勒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述,这也是近日点与远日点的由来。但这个轨道一直在变化,当中既有其他行星的引力影响,也有太阳本身的质量变化。我们根据近几十年来的气候数据,以及米国那边近来发给我们的宇宙观测数据进行了对碰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地日距离变得较之百年前变得更加极端,即近日点更近太阳,远日点更远离太阳,而我们星球的自转轴也发生了微妙的倾斜,这两种变化的共同作用影响下,会导致我们的星球出现冬天更冷,夏天更热的情况。”

    “当然,这些只是北极出现极端气候异象的部分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一个多月前,太阳发生了一次剧烈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这些高能带电粒子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没像以往那样落在某个半球的大部分区域,而是直接轰击了北极上空,并击穿了外部的防护磁层和大气层,落到了北极的冰原上,严重影响了北极的磁场分布!”

    “我们根据‘强力弱力电磁力的三力统一理论’,对这次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运算,发现这次的轰击导致了北极磁场的混乱,进而影响到地底的内部能量流转,最终结果就是北极的地表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出现‘蘑菇云’异变!也导致了这次的‘小冰河时期’的提前到来!”

    “据我们目前的推测,地日距离的变化,也与太阳本身的异常活动有关,也就是说,太阳的异常活动,以及发向我们这颗星球不断地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引起了星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外部空间环境强烈扰动,进而影响到全球的气候乃至星球内部的能量和磁场!”

    “而确定这个推测,将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