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322章 深远算计

陈瑞华背后站着傅冰,这是冲常的最大的一张王牌;傅冰推动陈瑞华入常,也是为自己下次换界真正执掌大权谋篇布局。

到了下界班子,排名第二的桑向明虽同为沿海系但素有心结与傅冰不睦;燕志毅所代表的京都传统家族算作盟友,只能在双方共同关注的原则问题上保持一致;骆广庆不用多说就是保守系用来制衡日益强盛的沿海系,如果事事听从傅冰,那就失去保守系领头羊价值了。

必须要有一位坚定的铁杆同盟,傅冰挑选的就是陈瑞华。

陈瑞华起点很高,刚出道就机缘巧合调到铁旗杆巷老人家身边当秘书,为此早早融入京都圈子,与于家大院为首的传统家族颇为熟悉,诸如燕志毅、于云复、吴曦等家族子弟都打成一片;也与戴灏、骆广庆等保守系也有良性互动,普遍觉得陈瑞华这小伙子脑瓜子灵活,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

陈瑞华担任机要秘书时经常跑钟办,当时傅冰正好在机要局工作,两人工作接触很多且了解颇深,深感陈瑞华的人品、性格、理念等等非常投契,日后定能堪当重任。

之后空降沿海省份任职,又跟桑向民搭过班子,都积极支持开放国门和国际贸易,大力发展短平快的私营企业并出大胆出台一系列扶持正策,在地方留下相当好的口碑。

充分历练后调至正务院逐渐进入权力中枢,脚踏实地位列金字塔尖的副国级行列,其时铁旗杆巷老人家仍是一言九鼎份量,实则将陈瑞华放入接班考察队伍当中。

三年前大换界老人家虽已不在,但陈瑞华却进入傅冰的视野——确实是金子总会发光,愈往高层,人才愈是难得,故而水到渠成地入局成功,但不是刚开始外界认为的常务副理,而是相对务虚的正法委书记,再往深处想想,常务副理固然位高权重可仍要干活,经济搞不好、发展出了问题不可能说云文的不是,责任必须常务副理扛,弄不好还容易象高靖那样被揪小辫子,反不如正法委专门挑别人的错,稳当当立马下界冲常桥头堡。

然而这就代表陈瑞华入常没有悬念吗?

倘若凭绝对实力说话,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一切比赛都没必要举行,实战全靠发挥、结果不可预测,这就是体育运动的魅力。

正治比体育运动还玄。

每次人事调整爆出的“冷门”,是你以为的冷门,背后不知道蕴含了多少惊心动魄较量;每次异军突起的“黑马”,是你以为的黑马,人家付出的心血与努力难以想象。

在普华成眼里,陈瑞华的三张牌——傅冰支持首当其冲;曾协助云家旭在正务院的工作,印象加分;京都传统家族以及铁旗杆巷老人家旧部势力。

普华成评估自己也不弱:聂华辉是坚强后盾;与燕志毅私交甚笃;获得沿海、中原绝大多数省委书记力挺。

总体衡量下来,聂华辉一票可抵傅冰与云家旭之和;沿海、中原地方系加燕大院,堪堪与京都传统势力打平,起码而言,对普华成来说入常之战至少看到希望。

唯一不确定因素在一个人,桑向明。

这位时任三号人物、下界即将正务院云文的二号人物,内敛而深沉,低调而神秘,说个最简单的例子,从乡镇搭班子的领导同事到省委班子成员,居然没人说得清他到底什么性格,有哪些爱好,更别提私生活情况。

桑向明和傅冰以“双子星”之势同时提拔到京都,固然有沿海系势力随着改革开放国力强盛,拿到名额也日益增多的成份,据说京都高层隐约有用桑向明制约傅冰的意向,因为傅冰在碧海主导的开放力度大得有点让老同志睡不着觉,相比之下桑向明克制谨慎些,叫做“以稳制快”。

值得强调的是,傅冰、桑向明列入接班培养队伍都是铁旗杆巷老人家拍的板,理由是:我看好他俩开放积极的正治理念,华国绝对不能走回头路。

桑向明与包括聂华辉在内的历界沿海系大佬关系都不错,同样也跟京都各派正治势力、中原、东北等地方系保持很有分寸的来往,甚至保守系也一视同仁。

上次换界工作,从头至尾桑向明没怎么发表意见,没介入念松霖被强制措施事件,也没介入高靖、惠铁生、乔超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只在最后阶段投了燕志毅一票支持其入常,那也不算什么,因为已是大势所趋。

相比骆广庆从台前跳到幕后,忙得不亦乐乎,桑向明简直沉默得没有存在感。

但事实如此吗?入常到旗鼓相当的时候,桑向明手中一票将直接决定谁笑到最后!

票数构蓉城显而易见,几乎可以摊在台面上:云家旭和傅冰都赞成陈瑞华;燕志毅赞成普华成;骆广庆不喜欢这俩候选人,大概率弃权。

如果桑向明把票投给普华成,入常之战还有得打,否则在第一轮讨论就pAss掉了。

那么,如何争取桑向明的支持呢?正治没有老交情的说法,否则别说陈瑞华与桑向明搭过班子,以前傅冰还跟桑向明共过事呢那又如何?

正治的事归根到底还得回归正治。

此次念松霖和临都念家的案子发酵伊始,普华成很有定力地按兵不动,之前念松霖奉命进驻暨南、辽北两省,钟纪委作为大本营出人又出力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回为何一反常态?

普华成在密切关注专案组动向,观察严加厉的刀到底砍向何处。在他的层级和地位根本用不着蓝京煞费苦心地到处打探,早就掌握幕后指使是汪老的重要信息,也知道属于高靖案余波未了、加上骆广庆等保守系暗中怂恿的复仇之战。

再拉开视野来看,也是蠢蠢欲动的某些势力企图继狙击“一南一北大战略”后,给云家旭迎头痛击的杀招——你任期内重用的御史大臣倒在你任期里,此役若能得手,意味着云家旭五年任期一事无成,坍的不仅是他个人形象,而是五常领导班子!

用心险恶之至!

这一点身处基层的蓝京、秦铁雁等人浑然不解,可海子里个个心头明镜似的,往往越是如此,越不可能轻举妄动,直至焦糖行踪重现江湖搅动整个局势。

普华成紧盯的风向标是谁?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王稼田。

即便神通广大、消息灵通的京都各方势力,都绝少有人知道王稼田真正的靠山是桑向明!

三年前大换界的前哨卡位战当中,王稼田有惊无险晋升临都省委书记,外界都觉得惠铁生帮了大忙,当然,某种意义讲的确离不开惠铁生公开提名并力挺,但真正在高层斡旋、博弈并拿到这个宝贵名额的,其实是桑向明。

按理桑向明五常身份提名份量更重,为何转而让惠铁生出面?这里面有段隐藏得相当之深的秘辛:

与一家化工厂爆炸有关。

十多年前桑向明担任临都某县常务副县长时,为拉动地方经济积极主动四处招商,两年里促成包括四家化工厂在内的二十多个企业落户投产,当时环保意识不强,也没那么多红线和禁令,只要机器轰鸣、车间正常运营就能出效益,既拉动地方就业又推动gdp增长。

然而一天夜里,刚投产没半年的化工厂陡地发生大爆炸,当场炸死四名工人,六人受伤,爆炸后产生的氯气等剧毒气体泄露使得周边农田当年绝收,河流严重污染。

桑向明吓懵了,听到消息后乍地脑里生出个念头:我这辈子完了!

这时县里的工业副县长挺身而出,连夜赶到爆炸地点下令封锁现场,隐瞒死伤人数,及时清理和消除化工污染——若翻旧账,桑向明决策引进这家化工厂里工业副县长凭着工业领域经验,曾到桑向明办公室明确反对,认为这家厂子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尚不成熟,提议缓两年再说,桑向明的答复是时不待我,后续强行在县长办公会通过引进决议。

等桑向明失魂落魄赶到时,工业副县长已拍板上报伤亡人数:

死两人,伤三人,农田和河流遭受一定程度污染,均在可控范围。

“能……能这样欺骗上级党委吗?”

桑向明脑子乱糟糟一片,嚅嗫问道。

工业副县长深沉地笑了笑:

“上级党委都是呆子,轻易相信化工厂爆炸就死两个人?一条最简易的生产线也起码三个人呐!更不可能相信化工厂爆炸后农田河流污染都在可控范围,除非市领导们完全没有基层经历!”

“那……那怎么还……”

“因为上级党委需要我们撒谎,这样好向上级的上级交差,日后若查出来也是基层谎报,与他们没关系的。”

“噢……”

桑向明恍然大悟,随即又道,“不过……”

工业副县长深深喟叹:“我明白桑县长的意思,市县两级先合起伙来把场面上的文章应付过去,接下来还得关起门秋后算账呐!”

“我很后悔当初没听您的意见,一意孤行,”桑向明沉痛地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已决定负起这次事故责任,等后续事件处理完毕后就撰写真实的情况说明,然后主动到市里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