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624章 港口管理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下午蓝京用了四个多小时将围城港每个区域包括角落都走了一遍,观察之细致,探究之全面,追问之深入,近三分之一问题施若桐以及陪同的十几位管委会领导都答不上来。

“船舶平均停留时间、船员在港口消费额度分别是多少,相比碧海港和赤浥港差距在哪里?”

“每吨货物装卸的运营成本是多少,‘智慧港口’系统能从哪些方面压缩成本?”

“目前港口应用的自动化设备故障率多少?如何切实解决数据延迟问题?”

“如果港口突然遭遇网络黑客攻击或全港停电,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并保障正常运营?”

至于港口管理方面的细节更让陪同领导们汗如雨下,头大似斗——

“那两艘破船停泊多久了,港口对长期废弃无主的船只有无处置规定?”

“目前港口共有几家运输公司进行驳载和承运,有无公开竞标,每年可为港口带来多少收益?”

“几个停车场都做成进出口狭窄、腹部宽大形状,万一着火了、水漫堤坝,成千上万辆车如何紧急疏散?”

“倒闭店面特别地理位置好的,看多了会让投资者形成港口经济萧条的错误印象,怎样尽快公开招商投入使用?”

“国家最新颁布的环保正策对港口运营产生哪些负面影响,从哪些方面整治、预计多少预算才能达到标准?”

管委会领导们本来亦步亦趋紧随其后,蓝京问题越多,拉开的距离越大,最后大队人马落到六七米开外,只剩蓝京和施若桐并肩而行。

实际上港口存在问题远比蓝京说出来的多好几倍,根本不需要专业知识便能一眼看出来:

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环保方面,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废水排放超标,粉尘、噪音污染未有效控制,岸边水质明显不达标,水面上漂浮着大量固体废弃物。

设备维护访方面,蓝京不时在路边看到因为故障趴窝的起重机、叉车等,相对应的,远远看到船舶前、码头边等待装卸的货车排成长队,可见维修响应缓慢、备件库存不足。

安全管理方面,危险品存储区域未按规定隔离,明晃晃易燃易爆的管制地段还有各种明火,嘴里衔着香烟的货车司机、装卸工人随处可见……

蓝京禁不住叹了好几口气,施若桐愠怒地回头望望,心里恨透了这班关键时候掉链子的干部,厉声道:

“今晚围绕蓝市长所提问题加班弄材料,明天上午送到市正府!”

蓝京则道:

“也别怪他们,主要还是粗放管理模式下干部队伍形成的惰性与不作为,另一方面利益固态化、板块化,针刺不入水泼不进,因此港口有必要在效能建设、精细化管理、科技应用等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调整。”

话说得委婉,这回施若桐听懂了,踌躇半晌道:

“蓝市长指出的问题我也意识到了,怎样全面彻底解决是个大麻烦,我可以坦率透露一点即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当中也有相当部分从部队转业,背后不是这位老领导就是那位老首长,最终总有办法打通我的电话,蓝市长理解吧?”

蓝京却没接碴,而是跳过话题道:

“再说繁荣商业、服务业市场和港口硬件升级换代,管委会上下众口一词没钱,可在我眼里处处是钱,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真正下决心干,二是有经验丰富的操盘手。”

施若桐四下张望:“钱在哪儿?请蓝市长具体说说。”

连她自己都没感觉到面对蓝京的态度从刚开始抱着敌意、戒备渐渐转化为真心佩服,可能与他利用神峰岛巧妙设局有关,也可能无偿支援五个亿。

对待施若桐这种软硬不吃、坚决与围城市划清界限的人,光靠耍嘴皮子或以权威压都行不通,而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

蓝京道:

“以刚刚看到的几个关闭的店面为例,请问天底下哪有招不来的商?无非价格问题,按市场行情暂时没人愿意接手,减免三个月租金行不行?不行六个月!譬如开家火锅店,生意做起来了,接下来肯定有第二家火锅店,然后第三家、第四

家……商人都是趋利的;大片废弃的仓库、转运场、停车场,可以兴建大型物流中心、仓储中心、冷链中心,还有时下火爆的跨境电商平台,甚至搞一座综合性金融城!”

“金融城?”

施若桐都听傻了,“港口盖金融城干什么?”

蓝京扭头看看远远落在后面的管委会领导们,又刻意大步向前将距离拉得更大,微笑道:

“我说十个金融方面的术语,施主任只要懂三个,今晚我请客吃海鲜烧烤——远洋航运远期合约、掉期合约;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船舶质押融资;Lc信用证、跨境委托收款、保理、福费廷,总共十个。”

施若桐的脸一阵阵发烧,良久道:

“我只听说过船舶质押融资,还不知对不对,其它……其它都没接触过,得,今晚我自费请客。”

“吃不吃倒是小事……”

蓝京道,“下午一路走来我只看到两家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都很简单无非存款、汇兑结算、小额贷款,还有币种很少的外汇兑换,说句实话海港港口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开设这种小网点,还不如搬到居民小区旁边,没准业务量更大!”

施若桐争辩道:“这方面情况我倒跟市里银行行长探讨过,主要因为你刚刚说的那些业务相当专业相当复杂,监管要求也很高,能够办理的银行人员为数不多,不可能投放到港口网点,因此必须到位于城区的营业部……”

“开车到城里办事,然后吃饭、购物、休闲等消费都留在市区,港口怎么发展服务业?”

蓝京反问道,“你建座金融城在这儿,工行来不来?不来农行有兴趣?建行、中行、交行呢?实在不行管委会搞补贴行不行?你把涉及到金融、票据、证券、保险、融资、报关等等所有业务都集中到金融城,既方便客户,紧接着一系列商业不就发展起来了——酒店、饭店、咖啡厅、茶座,再然后各种名牌的免税店,船东、船员下了船所有需求都可以在金融城得到满足,去啥市区啊!你说呢?”

施若桐简直听懵了,脑子努力而费劲地消化他的话,半晌道:“以前从没哪位市领导提过这样的建议……可是不对啊,蓝市长!”

“哪里不对?”

蓝京停下脚步侧过脸瞅她,这瞬间施若桐发现这位新任市长虽算不上帅气,却隐隐流露出睿智和儒雅的光芒,感觉很耐看,也有种说不出的吸引力。

“呃……”

她那颗久炼成钢的心居然有点慌乱,赶紧用力掐掐指尖敛住心神,“要是港口真盖起金融城岂非抢了市区的生意,蓝市长在挖自己墙根?”

“嗬嗬嗬……”

蓝京笑道,“施主任,这种决策要站到龙珠山山顶鸟瞰,你若死抱着围城港,一件大事都做不成。”

“此话怎讲?”

换作寻常领导,说到这个程度施若桐肯定得翻脸,但面对蓝京却只有虚心请教的份儿,没办法,她已深深体会到智商差距和认知方面的悬殊。

蓝京道:

“金融城里的银行,还是市里的银行;到港口做生意的,绝多数来自围城区县,他们振兴了港口的商业,赚的钱却回流到城里,说不定还要买商品房,对吧?施主任,商业不分行正区划甚至不分国界,只不过挪了个地方赚钱,生意做得更大;资金象蔚蓝的大海浩瀚广阔,奔流不息,我们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是的,是的……”

施若桐若有所思道,隔了会儿冷不丁冒了句,“你早来围城三年就好了。”

蓝京微笑道:“现在也不晚。”

远远缀在后面的管委会领导们见施若桐与新任市长越谈越投机,不时相互使眼色,都觉得前所未有,又隐隐有种不妙的预感,确实这些年躺在港口享受垄断红利和天高皇帝远的日子太舒服了,发自本能地拒绝来自围城市权力的侵蚀而欲牢牢守住最后一方乐土,然则这位空降市长背景资料都已打听过,上周新闻发布会犀利机敏的表现也看在眼里,是想干事,也有能力把事情干起来的人,可跟港口整体环境氛围多么地格格不入啊!

就这样边走边看边谈,不知不觉已经日落黄昏,残血般夕阳在海天交际处只

剩下一丝光亮。

“按刚才约定今晚就到我们港口烧烤店吃海鲜烧烤,我请客。”

施若桐建议道。

“正合我意,”蓝京笑道,“如果再来昨晚那样一桌豪华大餐,肠胃也吃不消。”

“可惜我还没吃饱,但气饱了。”

施若桐直言不讳道。

几十串海鲜和七八杯啤酒下肚,施若桐一拍桌子道:

“我已经决定了,明年集中精力做两件事,一是智慧港口,一是金融城,可有一宗,都离不开蓝市长支持。”

“没问题。”

蓝京应道。

施若桐眯着眼看他,半晌道:“我还没说支持什么。”

“不是智慧港口五个亿建设资金?”蓝京问道。

施若桐缓缓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