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些时间重新回到了皇宫之中,休息了一会后周喻便前往了奉天殿中并在那里见到了倭国的使节。
两个穿着郑重更是入乡随俗换上了一身汉人服饰的倭国使节一进入奉天殿后就没敢抬头,在太监的带领下小步来到殿中跪下后就用着并不算标准的汉语高呼起了皇帝万岁。
“外臣伊势贞亲叩见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外臣足力义胜叩见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伊势贞亲,足力义胜。
伊势贞亲约莫三十来岁,而足力义胜看着不过也就是十几岁的模样,不过看上去倒是一副已经很成熟的模样,就是稍微有些稚气未脱罢了。
看这两人的情况主事便是年长的伊势贞亲,而足力义胜则是副使,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倭国的幕府大将军便是这位足力义胜的弟弟,足利义政。
这些也都是周喻回来皇宫的路上有人告诉周喻的。
而且有趣的是这位足利义政和周喻一样都是忽然间上位的,上位的时间也都差不多,就是两人的年纪上差了一些,现在这个时间这位足利义政虽然已经成为了幕府大将军但却并没有这么好过才对,而且也根本没有完全的亲政。
这次派出使团过来未免没有借着大明的支持从而获得亲政机会的想法在里边。
周喻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跪在殿中的两位倭国使节,脸上看不出喜怒也没有任何表情。
伊势贞亲和足力义胜跪得笔直头也不敢抬,但莫名的压力使得两人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平身吧。”
“谢大皇帝陛下!”
伊势贞亲和足力义胜连忙叩首这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却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周喻。
周喻:“伊势贞亲,足力义胜,你们远道而来辛苦了。”
伊势贞亲连忙躬身,恭敬道:“不辛苦,外臣能有幸见到大皇帝陛下这是外臣的荣幸,外臣此次前来一是为恭贺大皇帝陛下登基,二是为献上我倭国的一点心意以示臣服。”
说着,伊势贞亲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双手呈上,一旁的太监连忙接过后又恭敬地递到周喻面前。
周喻接过礼单随意扫了一眼,上面列着金银、漆器、刀剑等物倒是颇为丰厚。
不过对于周喻而言倒也不过如此,只是这数量不少还真就像是纯粹来送礼上贡一样。
周喻点点头,语气依旧平静但又少了一些冷淡好似对倭国的上贡显得十分满意:“你们有心了。”
伊势贞亲见周喻神色缓和心中也安定下来,连忙继续说道:“大皇帝陛下登基乃天下之大喜,我东瀛虽地处偏远但也愿为大皇帝陛下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只是外臣此次前来也代表我国有事求于大皇帝陛下。”
周喻放下礼单,目光落在伊势贞亲身上:“说,何事?”
伊势贞亲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开口:“回大皇帝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一是希望能得到大明的册封为我东瀛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正名,二是希望能与大明恢复商贸关系,互通有无共谋两国之利。”
周喻闻言,缓缓点头:“我听闻足利义政年纪尚幼,可能镇得住宵小?”
伊势贞亲连忙道:“大皇帝陛下明鉴,我主虽年幼但天资聪颖,且有我倭国众臣辅佐一定能稳定局势,若能得大明册封更能名正言顺,有大皇帝陛下之威必然能震慑宵小。”
周喻轻笑一声:“也罢,朕会下令册封足利义政。”
伊势贞亲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连忙躬身道:“多谢大皇帝陛下!”
周喻答不答应并不会改变太多,足利义政成为倭国的幕府将军一事不会因为他不册封不认可就有所改变,这种事更多还是顺水推舟。
周喻接着问道:“至于恢复商贸关系……你们倭国,能拿出什么来与大明交易?”
伊势贞亲大概也是早有准备,连忙答道:“回大皇帝陛下,我东瀛虽地小物薄但也有金银铜矿,特产漆器、刀剑等物,若能与大明治下互通商贸必能互利共赢。”
倭国的商品不是大明所必须的,但大明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要更重要一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倭国主要对外输出的商品有硫磺、铜、刀剑、漆器等东西,除了铜以外其他绝大多数商品大明并不缺少,但是铜钱生丝织品还有最重要的书籍却是倭国更需要的东西。
周喻点头:“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你们倭国近年来海盗横行屡屡侵扰我大明沿海,此事你们如何解释?”
伊势贞亲脸色一变,连忙跪下额头贴地:“大皇帝陛下
明鉴!那些海盗皆是浪人匪寇,与我东瀛朝廷并无关系!我东瀛朝廷一直严令禁止此类行为,只是……只是力有未逮未能彻底剿灭,外臣此次前来,也是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共同剿灭这些海盗还两国百姓一个安宁!”
周喻眯了眯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冷意:“力有未逮?朕看你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伊势贞亲冷汗直冒连忙叩首:“大皇帝陛下恕罪!外臣绝无此意!我倭国朝廷定会全力剿灭海盗绝不再让其为祸大明!”
周喻冷哼一声没再说话使得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凝重起来,足力义胜站在一旁脸色也有些发白,第一次见到这大明的皇帝就被狠狠的震了一下。
至于倭寇海盗的问题其实内里非常复杂,也不是几句话简单就能处理的问题。
过了片刻周喻才缓缓开口:“罢了,足利义政年幼如今力有未逮朕也可以理解,你们既然有诚意朕也不是不能给你们一个机会,只是从今日起东瀛必须尽全力对倭寇进行打击。”
伊势贞亲闻言,连忙叩首:“多谢大皇帝陛下!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皇帝陛下厚望!”
周喻摆摆手:“行了,朕答应下来的事便不会出尔反尔,具体事宜朕会派人再与你们详谈,若无他事便退下吧。”
“是,大皇帝陛下!”伊势贞亲和足力义胜连忙躬身行礼,随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奉天殿。
看着两人离开周喻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负着手不急不慢的离开奉天殿朝着乾清宫而去。
答应互市对大明也不是没有好处,互市一直以来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外手段,也能够给大明带来足够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市也能获取一些大明想要得到的东西。
只是如今年幼的足利义政千方百计的想要得到大明的支持,却不知未来看着大明的军队进入东瀛又会是怎样的想法。
这个从徐福出海开始就被记录在古籍中的东瀛,本应该就是这华夏从更古之时就流落在外的失地,为免岛上资源被破坏还是要早些收回来才能让人放心。
乾清宫里,虽然一段时间没有在这边住下可依然也还是原本的模样,周喻刚刚坐下兴安便走了上来,端着一壶茶小心翼翼的放在周喻身边的桌子上。
“皇上,今日是在这里歇息还是回去。”
“今日便在这里歇下,你去内阁看看今日是谁上值把人叫来,把负责安排倭国使团的主事也叫过来。”
“是,皇上。”
周喻摆摆手让兴安去做事,随手拿起一本书册就翻看了起来。
时间缓缓而过,周喻让过来的人也都过来了。
“参见皇上。”
“起来吧。”
周喻放下手中的书本看向身前几人,见着一老臣站着也让兴安赶紧给重臣赐坐。
陈循,一个出生于洪武年在永乐年得以入仕的老臣,也是在周喻登基之后就一直协助稳定朝臣的功臣。
等到众臣入座,周喻也才缓缓开口:“朕已经有多日不理朝政,内阁可有什么无法决定之事需要朕来决议。”
陈循拱拱手:“回皇上,最近一段日子朝廷并无什么大事发生,各部也都在按照之前便商议好的处理着朝廷之事,各部分工协作也保证了诸事和朝堂的正常运转,只是皇上确实有太长时间没有过问政务,如今还好若时间一长恐怕会多生波折,臣恳请皇上还是尽快重新理政才好。”
周喻说不理政倒也不就真的是这样,各种折子周喻也是天天都在看,明着是不过问政事可却也没什么事能够逃脱得了周喻的目光。
这情况内阁自然是知道的,可内阁知道不代表其他人都能对此清清楚楚,周喻不上朝不问政难免会给朝廷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使得整个朝廷逐渐变得慵懒从而影响到整个大明。
再说了,还是那句话国不可一日无主,哪能有什么都不管把事情全部丢给别人的皇帝,这大明的天下毕竟还是皇帝一人之天下。
周喻微微点头:“朕自会注意,如今朝廷稳固国家安定,又有诸位大臣齐心协力朕就算多休息些时日也无甚影响,今日把诸位叫来不也是因为国事。”
陈循顿了顿便点了点头。
周喻开口道:“倭国使臣所提便是两件事,第一便是请求大明册封其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第二则是希望与我大明恢复商贸关系,这两件事朕已经答应了。”
陈循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拱手道:“皇上,册封倭国幕府将军一事倒也无妨,毕竟只是名义上的支持对我大明并无实质影响。只是这恢复商贸关系……倭国近年来海盗横行,屡屡侵扰我沿海百姓,若
贸然恢复商贸恐怕会助长其气焰反而不利于我大明海疆安宁。”
周喻:“嗯,陈爱卿所言极是,不过朕已经明确告知倭国使臣想要恢复商贸的前提是他们必须全力剿灭海盗。”
陈循听了眉头稍展,点头道:“皇上英明,只是倭国向来狡猾恐怕不会轻易履行承诺。臣担心他们只是口头答应实则阳奉阴违。”
周喻轻笑一声:“朕自然知道他们的秉性,所以朕已经想好了对策。”
他端起茶杯缓缓说道:“所以这互市之地就得好好选择一番了,互市之地选对了地方就能减少海盗的威胁,另外朕也会下令沿海各卫所加强戒备,若倭国海盗再敢侵扰我大明海疆便直接出兵剿灭不必再请示朝廷。”
“另外恢复商贸之事朕也会设立专门的市舶司负责与倭国的贸易往来,所有交易必须经过市舶司的审核严禁私自与倭国商人交易,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而且朕也想要通过这次互市好好吸引那些海盗的注意,若是能够吸引海盗大举来犯进入提前安排好的陷阱之中,不说能够一劳永逸也能极大减少海盗倭寇带来的威胁。”
周喻说完,看向陈循等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陈循沉吟片刻,点头道:“皇上思虑周全臣等并无异议,只是……臣还有一事担忧。”
“说。”周喻淡淡道。
陈循道:“倭国虽地小物薄但其野心不小,臣担心,若我大明与其恢复商贸,恐怕会助长其国力日后反成我大明之患,毕竟之前倭寇就已经给我大明沿海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周喻闻言微微一笑:“陈爱卿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朕自有打算。”
“还请皇上明言。”
周喻笑道:“海盗也是为财的,海盗也会有厌倦了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的人,朕准备专门诏安一些为害不大的海盗让他们转变成官家认可的海商可以直接从市舶司进货,此外朕还会下令,严禁倭国商人购买我大明的铁器、火药等军用物资。”
陈循听了一下就反应过来周喻这是准备用海盗来制衡倭寇,甚至是让倭寇来制衡倭寇,这官家海商一出来还真能解决不小的问题。
顿时陈循就连忙道:“皇上圣明,老臣没什么意见了。”
周喻摆摆手,语气轻松:“这些事就交给你们去办,记住,与倭国打交道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让他们钻了空子,若是他们要书籍便多给他们一些佛经和儒家典籍。”
众臣自然是心领神会,儒家典籍肯定不是正常的那些。
“是,皇上!”
周喻点点头站起身来:“今日就到这里你们下去安排吧,务必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