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伪朝高层有与上杉家进行停战和睦的想法,是因为上杉一族毕竟是出自公家的藤原北家,并非纯正的武家之后,总不可能对皇嗣举起屠刀吧?为非作歹、犯上作乱、擅意妄为、嚣张跋扈、兴兵作乱、另立新君的可都是三好长庆、六角承祯等人干的,与持明院统庶流伏见宫一族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显然,伏见宫贞敦、伏见宫邦辅父子二人忘了一点,上杉一族虽然不是纯正的武家,但作为足利将军家的元从功臣,以及首任室町殿足利尊氏之母上杉清子的娘家,可是被足利将军家视作一门郎党的存在。
而且,足利将军家在南北朝时期可没少对后醍醐天皇的皇子下毒手。
最早遭到足利将军家毒手的便是后醍醐天皇的三皇子(一说第一皇子)护良亲王。
护良亲王于六岁进入天台宗三门迹之一的梶井门迹(三千院门迹)出家为僧,并作为尊云法亲王入门天台宗,到了二十岁就升任天台座主。因门座位于京都东山冈崎的法胜寺九重塔附近,故而世人称之为‘大塔宫’。
而且,护良亲王不仅武勇出众,还钻研佛经、古籍、兵法等,可谓是文武双全。还在元弘元年(1331年)率比叡山延历寺僧兵于东坂本一带击溃镰仓幕府六波罗探题的军势,并派遣竹原八郎分兵袭扰伊势国。
而后,护良亲王还在元弘三年率金峰山寺僧兵与来犯的镰仓幕府军展开激战,还与赤松则村等人多次对京都发起攻势,甚至一度组织兵力袭扰围攻千早城的镰仓幕府军粮道、小荷驮队。
不仅如此,护良亲王就算在转战各地,还不忘对九州、西海道诸国,以及各地寺院神社颁下倒幕令旨。受此影响,不仅天台宗的大部分寺院响应,甚至连久米田寺、金峰山寺等非天台宗寺院也加入了倒幕的行列之中。
尽管后醍醐天皇倒幕成功后,让护良亲王出任兵部卿兼任征夷大将军,在亲王之中位居二品。但好景不长,后醍醐天皇因听信谗言,就将在倒幕过程中立下大功的护良亲王革职幽禁,并流放镰仓,最终导致其于中先代之乱,在北条军攻入镰仓之前,被足利直义的家臣渊边义博暗杀。
可以说,后醍醐天皇是浑身八百个心眼,天天琢磨的都是怎么控制人,他就算对亲儿子护良亲王的防范是从来没松懈,甚至还认为有兵权、有寺院势力支持的护良亲王还有可能威胁到自己。
在南北朝时期,高师泰、斯波高经等足利将军家重臣将南朝方的金崎城攻落后,就俘虏了东宫恒良亲王与征夷大将军成良亲王兄弟。
高师泰、斯波高经等人虽然没有对恒良亲王、成良亲王下毒手,但将他们押至京都花山院后不久,足利直义鉴于新田义贞以杣山城为本据,对北朝方大举发起反击,是连战连捷,京都震动。
于是,为了避免京都之中有人营救恒良亲王、成良亲王兄弟,足利直义便将他们兄弟二人毒杀,以绝人望。
与被幽禁后毒杀的恒良亲王、成良亲王不同的是,作为一品亲王、中务卿兼上将军的尊良亲王倒是非常的悲壮。
在金崎城陷落前,尊良亲王直接拒绝了守将新田义显(新田义贞之子)出城的建议,反而与新田义显一同切腹自尽,以免落到足利军手中受辱。
至于尊珍法亲王(惠尊法亲王、静尊法亲王)、恒性亲王(大觉寺宫、越中宫),因后醍醐天皇在元弘之乱倒幕失败后遭到连坐,被镰仓幕府执权北条家分别流放至越前、越中,而后就杀害。
毕竟有了足利将军家、北条家的这些先例在,上杉清定可不打算放谋朝篡位的伏见宫一族一条生路,他直接拒绝了伪朝所提出的和议,并将来使大觉寺义俊、大觉寺尊信父子扣留。同时,他还要求长宗我部家、金吾畠山家、伊势北畠家、山名家、丹后一色家、藤林家、多罗尾家等己方大名、国人领主们,加大对伪朝方的攻势。
可就在清定率上杉军主力抵达位于近江、美浓两国境目地带的不破关之际,一则败报却传来了——北陆道上杉军于唐川被浅井·一向一揆联军击败,五十公野弘家、大川忠秀、甘糟继义、柿崎祐家、椎名康胤、畠山将监、泻上秀敏、久知时泰、石黑光兼、土肥政忠、水越盛重、若林长门守等二十余名家中重臣、有力武将阵亡,被讨取者还达到了五千余人,朝仓景镜、朝仓景健、栂野吉仍、印牧美满等原朝仓家重臣们倒戈,中野景亮、三富出云守、小山丰后守、中山周防守、细屋右马助、赤野井庆信、赤野井庆光、庄四郎五郎、小黑源太等朝仓家旧臣、富樫家旧臣、原加贺一向宗坊官更是先后于越前、加贺两国之中掀起国人一揆,以至于北陆道上杉军后路、粮道受到极大威胁。
清定原本还以为是伪报,照理说柿崎景家、斋藤朝信等人统辖的北陆道上杉军就算在越前、加贺两国的各重镇要地留下了一部分兵力进行守备,但还是整合了越前、加贺两国的青壮、降将后,兵力仍然有八万余众。反观浅井家、江北十寺在安居之战已经遭到了北陆道上杉军的重创,付出了近两万余人的伤亡,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召集太多的军势来抵御北陆道上杉军的攻势。就算浅井家、江北十寺选择防御,恐怕兵力上也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不仅仅清定是这么想的,作为军师的宇佐美定满、白井胤治、沼田祐光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等到物见奉行加藤段藏将唐川之战的战报整理完毕,并送至上杉军本阵后,连清定都感到非常震惊。新皇践祚登基才多久?北陆道上杉军才攻入浅井家治下领国之中不久,就来个先胜后败,这让上杉家的脸面往哪搁?
原来,作为北陆道上杉军总大将的柿崎景家,在山本山城城主阿闭贞征、安养寺城城主安养寺氏秀、朝妻城城主新庄直赖、宫部城城主宫部继润等人主动开城投降,以及涌出山城城代浅井大和守、桃山城城代浅井雅乐助等浅井家同族重臣们一矢不放的先后不战而逃后,便有些轻敌大意起来,认为浅井家眼下是守则有余,战则不足,便放心的持续深入敌境。
然而,柿崎景家低估了坚田众、打下水军众、菅浦水军众等近江琵琶湖的水军众实力。
再怎么说竹中家与浅井家之间的关系素来亲密,且还多次参与浅井家对外战事,竹中重治自然不会对浅井家见死不救的。
故而,竹中重治在出任浅井·一向一揆联军的军师后,就认为以目前浅井家的实力是不可能阻挡北陆道上杉军南下的势头,便想出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即劝说浅井家主动放弃一些城池兵砦,将防线收缩,而山城、近江两国的一向一揆众则是通过林员清、入江小次郎、猪饲升贞(猪饲定尚、猪饲正胜)、居初又次郎、马场孙次郎郎、木户小太郎、田中治部大夫、渡边半左卫门等坚田众、打下水军众、菅浦水军众等近江琵琶湖的水军众来达到快速输送兵员,而决战之地就选择在浅井郡的唐川一带。
竹中一族对近江一国的地理虽说不上了如指掌,但还是比远道而来的北陆道上杉军要熟悉不少的,竹中重治之所以会选择在唐川一带与北陆道上杉军展开决战,是因为这一带水网密布,地形复杂,不少河流岸边是茂密的柳林,易于匿隐,非常适合伏击。
当然,竹中重治深知朝仓景镜、朝仓景健、栂野吉仍、印牧美满等原朝仓家重臣们并非真心实意的降服于上杉家的军门之下,只不过是迫于形势而已。加上上杉家并没有对这些原朝仓家重臣们进行重用,反而还削减了他们原先的领地。现如今,上杉家更是要求他们率本部军势进行参阵。
由于越前一国才被上杉家静谧,以及近江一国的秘输网尚未形成规模,使得竹中重治调略朝仓家旧臣之事,并没有被上杉家的忍者们所察觉到。
面对气势汹汹南下的北陆道上杉军,竹中重治将兵力布置在涌出山西南方的青阳山、赤分寺、犹存寺,以及东面的高千田原密林之中,并派出川那边秀政、河那部左卫门大夫、下间正秀、下间丹后法眼等近江一向宗坊官们率三千余近江一向一揆众前去配合浅井军负责诱敌深入。
再说北陆道上杉军方面,担任先阵的是五十公野弘家、大川忠秀、甘糟继义、柿崎祐家等将,兵力为五千余人。
因之前的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导致先阵诸将皆认为浅井家已陷入绝境之中,攻灭浅井家甚至都不用北陆道上杉军主力出马既能完成,所以十分得意。
可北陆道上杉军毕竟不是铁打的,就算再悍不畏死、骁勇善战,那也是要吃饭和休息的。急功近利的五十公野弘家、大川忠秀、甘糟继义、柿崎祐家等先阵诸将在获知有近江一向一揆众前来袭扰后,却认为不能丧失战机,马上整队开战!
如此一来,北陆道上杉军先阵军势就在师老兵疲,甚至还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对三千余近江一向一揆众展开追击。
永禄元年,七月三十日。
唐川之战正式打响,负责诱敌的三千余近江一向一揆众刚与北陆道上杉军先阵军势展开交锋后就很快败退,引诱北陆道上杉军进入竹中重治精心准备的包围圈之中。
柿崎景家在获知先阵军势击溃近江一向一揆众后并没有意识到是圈套,反而是将北陆道上杉军主力分成三路——西路是斋藤朝信、斋藤利忠、唐人亲广、长泽光国、泻上秀敏、久知时泰、水越盛重、洲崎景胜、藤丸胜俊、松永隼人等将统辖;东路是斋木尚重、富永长纲、福岛政为、内山
满久、神保长职、神保觉广、椎名康胤、三善光康、石黑光兼、小岛职镇、土肥政忠、朝仓景镜、朝仓景健、栂野吉仍、印牧美满、若林长门守等将统辖;中路是伊达晴宗、最上义守、大宝寺义增、小野寺辉道、安东爱季、户泽道盛、浅利政吉、长续连、平总知、游佐宗円、三宅总广、游佐续光、温井续宗、三宅纲贤、畠山义远、畠山将监等将统辖。自己则是节制北条芳林、藏王堂利景、长尾景吉、计见尧元、须田村定、石坂忠章、广居忠家、丸山昌明等将亲自在后伺机进行支援。
在战前,秘密进入小谷城中的竹中重治就决定将突击重点放在北陆道上杉军的先阵上,并不是因为北陆道上杉军的先阵战斗力弱,恰好相反,北陆道上杉军先阵之兵大都出自越后,且实力强悍,如果率先将其击败,加上朝仓家旧臣们倒戈,那么北陆道上杉军其他军势就不足为患了。
当北陆道上杉军先阵、东路、中路三部军势终于进入伏击圈,只听一支鸣镝发出尖厉呼啸的声音后,四处法螺声、太鼓声、喊杀声齐鸣,三盛龟甲、南无阿弥陀佛、进者往生极乐,退者无间地狱等各式各样大旗飘起,伏兵齐出,从四面八方猛攻北陆道上杉军。
只见浅井家的骑马武士们在赤尾清纲、雨森清贞、海北纲亲等将的率领下,迅速从侧后包抄,浅井政元(浅井久政次男)、浅井井演、田屋明政(浅井亮政女婿)、远藤直经等浅井家重臣们借助熟悉地理的优势,直接率军进行迂回,意图切断北陆道上杉军的后路。
随后,作为浅井家少主的浅井贤政(浅井长政)更是亲率马廻众与请愿寺了乘、明乐寺愿心、福田寺觉艺、福胜寺觉乘、净愿寺胜理、顺庆寺珍乘、金光寺教道、真宗寺祐乘、称名寺性庆等近江一向一揆众友军一同正面冲击北陆道上杉军的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