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杉定虎打算派遣退隐老臣本庄实乃统辖一万余军势南下攻打日野音羽城之际,曾与蒲生家有过婚约的神户具盛倒是主动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担任使者前往日野音羽城,去劝降蒲生家。
虽说单单以上杉军偏师的实力,完全可以将小小的日野音羽城瞬间拍成齑粉。但上杉定虎也不希望在压制蒲生郡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便同意了神户具盛的请求,让其担任使者出使蒲生家。
此时的蒲生家并不是真的有意负隅顽抗到底。
自从六角承祯直接拒绝了蒲生定秀的率军参阵后,就已经寒了蒲生家上下的心。
蒲生定秀、蒲生贤秀父子也不是真的要与主家六角家同进退、共存亡。
追根溯源,蒲生家与六角家一样,祖先皆为首任镰仓殿源赖朝效力,且同为镰仓幕府御家人。
其实,蒲生家成为六角家家臣的时间并不长,至今仅有三十五年。
在六角定赖在位时期,于大永三年(1523年)三月之际,让六角军折损八百余人后,蒲生家还是力不能敌,本据日野音羽城陷落,时任蒲生家家督蒲生秀纪这才被迫降服于六角家的军门之下。而蒲生定秀、蒲生贤秀父子二人名中的‘定’、‘贤’分别拜领六角定赖和六角义贤。
不过,六角定赖还是在降服蒲生家之后想出了一个昏招——破却南近江诸郡较为坚固的城池兵砦,以免有国人领主再度挑战六角家的权威,此举倒是成了战国大名‘城割(城池破却)’的先例。
六角定赖是杜绝了南近江诸郡绝大部分国人领主们公开向六角家叫板的隐患,但他却忘了六角家的本据观音寺城是邻近琵琶湖、中山街道、东山街道的四战之地,周边地区大部分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仅有和田山城、箕作城、北之庄城、小脇山城等数座地势险要的城池。
就算观音寺城周边有着十八座支城的拱卫,但这些支城的城防设施大都被拆毁,且面临上杉家大举侵攻之际,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
再加上,六角义治嫉贤妒能,还公然在观音寺城之中杀害家中重臣后藤贤丰、进藤贞治,导致六角家上下是离心离德。
毕竟地理优势本就是一种天然的势能。
世人总是说,在德不在险,实际上这句话本身是有一些问题的:德只适用于天下泰平之时,在战国之世还是得靠地理优势。
险是实力,德是影响力。先有险,再有德,才能江山稳固;没有险,只有德,那就只有一个结果——野蛮人征服文明人。
后金所面对的,是守国门的大明天子;而他的前辈金军却在东京城外喜不自胜:北宋的国门在哪儿?
我都没有国门,那还用得着守吗?——来自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最后的傲娇。
眼下的近江一国已不再是两佐佐木分而治之的局面。
就在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狼狈放弃本据观音寺城逃往甲贺郡之际,雄踞北近江半国之地达三十五年的浅井家在上杉军本队、北陆道上杉军的南北夹击之下覆灭。
不仅如此,江北十寺这十座一向宗在北近江半国之中影响力最大、实力较强的寺院也先后遭到上杉军的破却而没落,连同分寺、讲等各级分支也被铲除。
这就使得一向宗在近江一国之中就只剩下位于滋贺郡(志贺郡)南部的显证寺一座寺院了。
才从其父蒲生定秀手中继承蒲生家家名的蒲生贤秀看得出来,六角家根本没有任何扭转不利局势的希望,作为六角家友军的三好家、仁木家、一向宗等势力也无法及时进行驰援,加上朝仓家、浅井家、加贺一向一揆众、安藤家、竹腰家、长岛一向一揆众等己方势力先后被上杉家所灭,若是站在上杉家的对立面,恐怕延续了二百二十余年之久的蒲生家就会落得个家名断绝的悲惨结局。
故而,蒲生贤秀也想与二弟青地茂纲、三弟小仓实隆(小仓西家家督)、外公马渊宗纲、妹夫关盛信等亲人一样,倒向上杉家一方,并不打算为性情猜忌、喜信谗言、擅杀忠良、昏庸无能的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卖命。
可蒲生贤秀又担心自己在主家危难之际叛离,是否会在投效上杉家之后遭到冷遇?
毕竟上杉家很早就走过长征阶段,在静谧关东八国后就开始山水大显了。此时的蒲生家倒向上杉家可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是锦上添花。
也就在蒲生贤秀愁于没有合适的途径向上杉军投降之际,曾与蒲生家交好,且定下婚约的神户家家督神户具盛在一百名打着毗字旗指物的骑马武士护卫下,来到了日野音羽城外。
这时的蒲生贤秀哪里敢给神户具盛吃闭门羹,直接亲自前往大手门
,将其一路迎入本丸大广间之中,待为上宾。
而后,神户具盛得到蒲生家上下如此礼遇后,自然是先将现任上杉家家督上杉清定大肆吹捧了一番,而后才表明自己是奉上杉家笔头重臣上杉定虎之命前来日野音羽城劝降的,希望蒲生家不要不识时务、负隅顽抗,以免落得个与浅井家一样家名断绝的悲惨结局。同时,他还不忘告知蒲生定秀、蒲生贤秀父子,只要能够主动开城投降,上杉家将会保全蒲生家家名存续。若是能够协助官军上洛、讨伐伪朝有功,那么还能获得领地加封、官位提升等诸多赏赐。
早就有向上杉家开城投降的蒲生贤秀一听,顿时心动不已,也不等其父蒲生定秀表态,当即向神户具盛做出答复——蒲生家原举家降服,并递交人质、誓书,愿担任上杉军上洛的先导役。
当然,为了体现蒲生家的恭顺之意,蒲生贤秀还将日野音羽城府库之中的五万石存粮献出,以资军用。
眼见蒲生家如此识相,上杉定虎自然就没有发兵讨伐的理由。
毕竟蒲生定秀、蒲生贤秀父子没有临阵倒戈,并没有在两军交锋之际在战场上反杀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
而且,蒲生家在成为六角家家臣后,一直尽忠尽责,直至观音寺城陷落都没有背弃六角家。
在经过一番权衡后,上杉定虎只是收下了蒲生家献上的一半粮食,还将年仅三岁的蒲生家少主蒲生鹤千代送往后方的上杉军本阵之中,交由主君上杉清定来决断其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