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跟大众相继推出电动汽车后,法国官方和德国官方也很快发布了电动汽车扶持政策。
紧接着,雷诺跟大众便开始积极推广他们的电动汽车。
米国这边,由于特斯拉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量产问题,所以看着雷诺跟大众在那边推广他们的电动汽车,他们暂时还没有办法去进行直接的竞争。
只能再次催促特斯拉想办法提升量产能力。
反倒是的雷诺跟大众,因为有相对充足的量产能力,从一开始就在筹划如何将自己的电动汽车推向米国市场。
搞得米国这边头都大了。
一个多月后,雷诺跟大众发布了各自的电动汽车销量报告。
王治冬第一时间带着这份销量报告来到了何成的办公室。
“他们的销量还挺不错的啊。”王治冬有些意外的说道。
何成从王治冬手里接过刚刚打印出来的销量报告,确认了一眼数据后笑了笑道,“挺好的,他们销量高,我们也跟着赚钱。”
“但卖零部件跟卖车所代表的意义可完全不同啊。”王治冬努了努嘴道,“我们这次是没办法,只能先去当这个供应商。”
“我们后续的目标,还是要以卖车为主,这点何总也是明确过的。”
“要是真让这些欧洲企业把电动汽车给卖起来了,我们后续的发挥空间也就被压缩了啊。”
何成明白王治冬的担忧,便直接给了他一个结论,“放心吧,短时间内,他们的销量上限不会很高,这波销量是品牌效应+环保概念综合作用下才出现的情况。”
“还有一层原因可能是他们急着想要去抢占米国市场,所以肯定想要铺一个好的开头出来。”
“销量上限不会很高?为什么?”王治冬显然不是特别能理解何成的这个结论。
何成笑着反问道,“你觉得对于欧洲车企来说,他们到底希不希望电动汽车成功?”
王治冬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不太好说,对他们来说,这个事情应该比较矛盾吧?”
“尤其是他们通过跟我们的合作,成功抢占先机之后,这种矛盾应该更加强烈了。”
“即想抓住电动汽车这个机会,开辟新的盈利渠道,又怕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冲击太大,影响他们的整体是收益。”
何成笑着摇了摇头,“我并不觉得他们现在有什么矛盾,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心里就是希望电动汽车发展不起来。”
“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成熟化的产业,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高度垄断的产业,只要汽车产业不出现太大的变革,他们就能持续稳定的赚钱。”
“但电动汽车的出现,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行业变革的可能性。”
“所以他们为什么要造电动汽车,最深层的原因,不是因为想造电动汽车,而是因为害怕,或者说担心。”
“因为现在我们华夏跟对面的米国都开始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并且都已经拿出了具体的产品,他们担心电动汽车真会引发行业变革,所以哪怕心里一万个不喜欢,他们也要先跟上脚步再说。”
王治冬眼珠子一转,“何总这个想法,有什么具体依据么?”
何成将手里的销量报告往桌上一放,“具体依据就是,他们愿意这样来采用我们的技术和我们的零部件。”
“这么说吧,但凡他们真的重视电动汽车,真的看好电动汽车,真的想把未来的赌注压在电动汽车上,他们就不可能来采购我们的关键技术跟关键零部件。”
“你想一想,如果今天我们星辰集团实现了传统汽车三大件的突破,创造出了更好的汽车三大件,雷诺和大众会来采购我们的三大件么?”
王治冬下意识道,“肯定不会,他们只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去追赶技术。”
何成往椅背上一靠,“是啊,为什么我们这次能够让他们接受造不如买的思想,除了我们安插的那些人起到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并没有那么重视电动汽车。”
“而且他们心里很清楚的知道,电动汽车本就是米国那边想出来的东西,可米国向来朝令夕改,这事靠不靠谱还不好说呢。”
“所以他们愿意先用这样的方式来试试水。”
“而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的这种不重视,天然就会导致他们的销量不会出现特别大的爆发力。”
“他们还是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传统燃油车上,他们得靠传统燃油车赚钱,得靠传统燃油车应付投资人啊。”
王治冬脸上的担忧这才慢慢散去,“那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去利用一下这种矛盾?”
“把他们内在的矛盾,激化成他们跟米国直接的矛盾?”
“恭喜,你已经会抢答了。”何成意味深长的一笑,“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在后续的发展中,你要做好矛盾激发者的角色。”
王治冬瞬间就兴奋了起来,“这事我拿手啊!”
说完,王治冬便起身准备离开,何成突然喊住了他,“哦对了,还有一件顺手的事,你去办一下。”
...
雷诺跟大众的销量报告对外发布后,在欧洲市场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反响。
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情,电动汽车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个热门话题。
更多的欧洲消费者开始关注电动汽车,开始讨论电动汽车,开始好奇电动汽车。
而且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看法的冲突性更为明显。
这一现象,跟曾经一世几乎一模一样,并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在欧米市场,电动汽车是深度绑定环保的。
不像在华夏市场,虽然也免不了提及电动汽车的环保性,但电动汽车和环保的绑定并没有那么强烈。
尤其到了中后期,大家都很少去提电动汽车的环保性了,华夏消费者在选择电动汽车时,很多时候考虑的也压根不是环保不环保的问题。
更多考虑的是电动汽车的舒适性和智能性。
而环保问题在欧米市场本就是存在巨大争议的,现在电动汽车跟环保深度绑定,那自然就会引发基于环保争议的连带性争议。
再加上其他一些常规争议点,这就导致欧米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看法更为两极化。
但对于车企来说,这种强烈争议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在于,相信电动汽车环保的人会特别相信,并且用行动来支持电动汽车的环保。
所以在法国市场跟德国市场,很快就出现了环保购车群体。
这个现象也跟曾经一世一模一样,就是一群支持环保的人,在踊跃的购买电动汽车。
这些人买了电动汽车之后,还会跑到路上去挑衅传统燃油车车主,从而进一步激化冲突。
当然,欧米市场购买电动汽车的,肯定不只有环保人士。
8月1号,麦肯锡发布了一个针对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当前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是环保人士和年轻人。
购车者中,35岁以下人群的占比超过了90%。
欧洲这边,年轻人显然更愿意接受电动汽车这个东西。
此外,麦肯锡还总结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五大顾虑,分别是续航问题,充电问题,二手跌价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价格问题。
其中,大家最不在意的就是价格问题。
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不到20%的人觉得电动汽车的售价过高,80%以上的受调查者都表示,电动汽车的价格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但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数据,主要是因为雷诺跟大众的电动汽车定价确实不算高。
尤其是大众的电动汽车,直接走的就是亲民路线。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价格不是问题。
在米国那边,同样是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5%的人觉得特斯拉的roadster太贵了。
欧洲用户更为在意的还是续航跟充电问题。
在麦肯锡给出的报告中,超76%的用户表示,他们的心理预期续航是500公里,而且是实际续航500公里。
如果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能够达到500公里,他们就会更愿意考虑电动汽车。
麦肯锡的这份报告让电动汽车的话题讨论热度更上了一层楼。
毕竟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很多更为具体的数据,也就给到了大家更为具体的讨论点。
而在这波话题热
度下,第一个冲上热门话题榜榜首的,是一个关于安全的话题:#星辰集团的电动汽车到底安不安全#。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作为消费者五大顾虑点质疑的安全,是仅排在价格之前的倒数第二大因素。
但安全话题的热度,却蹦的最厉害,并且在热门话题榜呆了很久都没有要下来的趋势。
很多人在网上直接对雷诺和大众发出了质问,米国跟意呆利都说星辰集团的电动汽车存在安全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星辰集团的技术?
当这个话题的热度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雷诺总部,一名公司高管跟一名官方代表相视一笑。
“虽然说这个话题扯上了米国跟意呆利,但热度这么高,还这么持久,给人感觉不太正常啊。”官方代表眯眼说道。
“看来何成是希望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发声啊。”雷诺高管看着官方代表的眼睛,直接说出了彼此心中共同的答案。
“米国跟意呆利对于他们的安全质疑,对他们来说终究是一根刺啊。”
官方代表思索了片刻后缓缓摇头道,“不仅是一根刺,何成本来就很在意口碑,这种莫须有的污蔑,他向来是不愿意忍的。”
“但在欧洲市场,他还缺乏压制性的消费者信任度。”
“所以他需要拥有足够分量的官方,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那你们打算帮何成去做这件事情么?”雷诺高管不确定的问道。
官方代表笑着一摊手道,“罢了,反正我们都已经跟米国摊牌了,至于意呆利,那就更不用在意了,做个顺水人情吧。”
...
8月2号,法国多家媒体突然都去找官方进行关于电动汽车的采访。
并且在这些采访中,媒体都提到了安全性的问题。
面对这些提问,法国官方明确表示,法国多个权威机构做过多次测试,早就证实了星辰集团的电动汽车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
法国官方通过媒体采访表态后没多久,德国官方也跟着表态,表示星辰集团的电动汽车不存在安全问题,星辰集团的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更是安全可靠的。
在此基础上,德国官方甚至在一个采访中直言,以安全为由来打压正常的商业竞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德国官方的这一发声,等于是直接告诉大家,米国和意呆利之所以要禁止星辰集团的电动汽车入内,跟安全不安全完全没有关系,就是一种恶意商业竞争手段。
法国跟德国官方的陆续发声,很快就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舆论讨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指责米国跟意呆利的这种恶意竞争行为。
面对这些声音,米国方面反应迅速,立刻启动了舆论防火墙,大规模的阻拦了这种声音进入米国市场。
然而意呆利这边并不具备这样的舆论防火墙。
因此,这场舆论冲击狠狠的砸在了意呆利的身上,他们承受了大量来自海内外网友的质问。
8月3号晚间,几名意呆利官方人员聚在一间会议室里,表情看起来一个比一个懵逼。
“我们站错队了?”一名中年男子小声的嘀咕着,整个人看起来异常的疲惫。
“开始站错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不要站错队。”另一名中年男子双手握拳,用力的锤了下桌子。
“赶紧派人去华夏,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跟星辰集团合作!”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坚定的站在星辰集团这边!”
“他们的电动汽车,就是最正确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