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两年学到的一点小心和精明,在这栋温暖房子里飞快的消融,又变成了在山上没心没肺傻跑的丫头。
李前进说:“这是烟花,用火一点它就能开出最美的花。”
宋晓萍说:“这就是烟花啊,我看见过,不知道是这个圆圆的纸筒变的。”
“那今天晚上就由你来放。”李前进笑说:“你是炮手。”
宋晓萍看著花花绿绿的烟花,再看看外边的天色还大亮,不由得急切盼著夜幕赶紧降临。
那朵美丽又璀璨的烟花由自己亲手创造出来,很神奇的感觉。
春妮看著她猴急模样好笑,像个小孩子,“别著急,等我们吃完饭看一会电视,再吃年夜饭时就可以放了。”
宋晓萍不好意思的挠头,说:“还要再吃两顿饭?”
春妮摸著宋晓萍新编好辫子说:“是啊,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要守岁,守到十二点以后再睡。”
宋晓萍轻轻挨在春妮身上呢喃:“过年,真好!”
“不好,又老了一岁啊!”春妮感叹。
宋晓萍说:“在山上时每到换铁背心时我常说:师父,一年的时间好快。师父说: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那时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问他,师父总说到时候我就懂了,可是我到现在也不懂。”
李前进在一边听见宋晓萍的话暗赞,她的师父一定是位得道高僧,短短八个字就道尽了人生。
唯心所造”表明时间的感知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样一段时间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样一段时间,苦累的人会可能感觉过得很慢,而对于一个悠闲自在的人来说他又会感觉过得很快。
睡到自然醒,吃吃饭逛逛街,再吃点饭就到了晚上。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
人的心情和状态会影响对时间的感知。
“一切苦乐,随境所迁”是说人的快乐和痛苦会随著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和贫困大山中孩子,他们童年所经历的苦乐是完全不一样。
“小萍,你师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晓萍想了想说:“他很少说话,只有每天早上和我一起练功时才说几句话,其他时间他都是坐在佛前诵经。”
春妮问:“那你呢?”
“我就漫山遍野的瞎跑,跑累了再回到寺里。”宋晓萍说:“师父他有时会给人看病,然后会揹回来一些粮食和粗盐。”
春妮满眼怜爱的看著她,快不得她什么都不懂。
“想念那里吗?”
宋晓萍摇头,“不想,师父没了,那里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几尊佛像。”
李前进暗自高兴,不想就好,安心在这里好吃好喝的住著。
自己也安心不是。
“你的名字是你师父取的?”
“是啊,师父俗家名字姓宋,他说我像浮萍一样飘来,就有了这个名子。”
三人闲聊著不觉已到了下午,漫天飞舞且细细碎碎的轻雪好很像总也下不完,一会下点被风刮走,不知什么时候又偷偷洒了点。
开始做年夜饭,大多数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原本春妮计划是四个菜,多了宋晓萍她直接翻了一倍,要做八个菜。
炸成六分熟的肉丸子再复炸一下就是一道焦香的美味。
一早烀好的五花肉切成厚片,姜丝垫底上面洒上葱花,浇上一层酱油,大火蒸一会满屋肉香。
最大的一条黄花鱼早就被春妮留好,今晚清蒸来吃。红烧大虾、清蒸螃蟹、干炸带鱼。
拌冷盘一直是荤素搭配必备的菜,这时候冬天没有黄瓜、香菜等蔬菜,现有的材料只有白菜、粉丝、木耳、干豆角。
最后一道菜是拨丝地瓜,在这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油和糖都是定量的,很少有人家会舍得做这道菜。只有吃大席的时候才能偶尔吃到。
“小萍,放炮去。”
李前进把一盘三千响的炮仗扔给正看著满桌菜流口水的宋晓萍说:“点这个引捻,点完就跑,别崩著手。”
“好咧!”宋晓萍开心的接过炮仗和烟,乐呵呵的跑到门口。
“噼里啪啦”的炮仗声此起彼伏,硫磺的味道遍布县城的大街小巷,带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祛除了空气中的病疫。
三千响的鞭炮要放一会,声没了还不见人回来,李前进披著大衣到门口看看宋炮手。
“我又捡到一个有捻的!”刚开门他就听到宋晓萍得意的嘻笑声,还有一群孩子兴奋的喊叫。
“我这也有一个。”
“好多没捻的。”
“你家可真阔气放这么多响的大红炮,要是拆开得够我们放很久的?”
李前进走到门口,看见宋晓萍开心的蹲在七八孩子中间,和他们一起捡没炸响炮仗。
她手疾眼快,比这群孩子捡的多,每捡到一个还得意的向他们炫耀。
李前进没打扰她,静静地看著她和孩子们开心的玩闹,在孩子的世界才是最快乐的!
“哥,你看我捡回来这么多!”宋晓萍在那群孩子羡慕的眼神中,捧著几十个没有点燃的鞭炮。
李前进莞尔,“你可真没少捡,咱家还有许多呢,大过年的给这群孩子吧,让他们高兴高兴。”
宋晓萍看了看手里的鞭炮,笑呵呵的递给那群孩子,“给你们。”
“噢!”
这群孩子欢呼著冲上来,飞快瓜飞了她手里的鞭炮,蹦蹦跳跳的跑往下一家放炮的地方。
李前进拍了拍宋晓萍的肩膀说:“走,回家吃饭。”
宋晓萍扭过头看著李前进嘻嘻一笑,“放鞭炮真好玩!”
李前进笑说:“今天晚上让你放个够!”
下午三四点钟,家家都像约定好了一样,连绵不绝的鞭炮产生的硝烟仿佛升腾起的大雾遮天盖地。
天刚擦黑,平时舍不得开的灯今天全都开启,院子里的红灯笼,屋里的日光灯管、八十瓦的灯炮,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照得通亮。
喜欢明亮的地方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生活条件还不允许的时候,过年就给了人们一个极佳的借口。
从大年三十到征月十五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黑夜里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