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670章 朱标是想做汉武帝刘彻那样的皇帝

第670章朱标是想做汉武帝刘彻那样的皇帝

其实老爷子说他了解朱标现在在想什么也还真没有说错,因为他的确是知道朱标在想些什么。

尤其是朱标属于自己的儿子,属于那种特别老实的,属于那种曾经特别聪明,但是呢,为了在自己面前显得是一个辅助型的太子爷的时候总是会掩盖自己的一些聪明才智。

老爷子就更知道有的时候自己的太子爷其实对自己是非常的尊重的,有的时候更是为了让自己有台阶下属于是那种掩饰自己的聪明的。

所以想到这里有的时候老爷子自己也会非常的愧疚,因为对自己的儿子他实在是要求的太多。

曾经的朱元璋一直都觉得自己在培养自己儿子的时候,并没有太过过分,而是按照非常常规的手段去培养,可是直到跟陈寒聊完天之后他才知道,其实因为老爷子给自己儿子那么多的压力,所以才导致朱标英年早逝。

虽然朱标的确非常的优秀,并且是有史以来最稳妥的太子爷,但是这些年来太子爷其实承受的压力还是非常多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一想到这些问题,老爷子自己也感觉到非常的愧疚,尤其是自己即便是像陈寒说的那样,可以调养身心,可以多活几年,但是人终不能够无限活下去。

所以必须会要面临生与死的分别,他也想过这些问题,有的时候他想到这些问题的确非常的担忧,的确是非常害怕死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陈寒和朱标翁婿二人配合的这么好的那一刻。

他其实多多少少是抵冲掉了自己害怕死亡的那种心情。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儿子跟陈寒配合的这么的天衣无缝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的儿子并没有辜负自己的培养。

这种心情可能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但是他却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

因为他其实非常的骄傲,就犹如陈寒说的那样,您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君王,同时您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父亲,因为您不仅自己做的非常好。

同样的您培养的那些子子孙孙们其实也是非常的优秀的,不说太子殿下是最稳妥的太子爷。

就说那些藩王们其实在老爷子活着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想过有其他的想法,甚至老爷子要把江山传给太子殿下的时候,这些个当弟弟的一个都没有意见。

因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大哥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太子殿下,是一个能够对所有家族成员都非常照顾的太子殿下是非常非常合格的兄长。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其实太子殿下对于燕王朱棣他们这些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兄长甚至相当于半个父亲。

这种威严是哪一朝哪一代的太子殿下有的

要知道啊,在皇家成长起来的那些一个藩王们,哪一个没有野心,他们哪一个不想要去攀登一下那最高的山峰。哪一个对那个位置不垂涎三尺。

可是要说句老实话的话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燕王朱棣他们在太子殿下活着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什么第一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可能去跟自己的兄长竞争。

第二个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跟自己的大哥竞争,因为大哥对他们这些个弟弟们如此的关照,哪一个得了失心疯要去跟自己的大哥竞争的话,

要知道当年的朱元璋一直在外面打仗,他们这些一个兄弟姐妹们一直都在后方躲避着战火。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母亲要以国母的身份出现在君主的身边,这样可以让

为什么古代打仗如果皇帝御驾亲征对因为将士们看到连皇帝陛下都亲自出来打仗,如果自己还不够努力的话,对得起谁

也正是在这种情绪的主导之下,才能够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

而相对来说,国母如果出现在了将士们的面前,同样有这种作用。

当时的马皇后就是协助李善长一起来搞后勤工作,李善长在后面替朱元璋召集士兵筹集粮草,而马皇后则在后方帮助李善长搞这些后勤工作,尤其是在做妇女工作这上面,马皇后做的是相当合格。

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史书都说马皇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贤内助,就在于马皇后在战争方面根本就没有躲避,反倒是冲在了前面为朱元璋把后勤工作给弄得非常合格。

所以在创建了大明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从来都没有觉得马皇后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只是因为跟着自己这么一个丈夫才有了皇后有了国母的身份,而是觉得这份荣誉是马皇后应得的。

这也为将来马皇后与朱元璋一起治理天下打下了模范样板,后面的儿孙们当皇帝的当皇后的,都以开创大明江山的朱元璋跟马皇后为榜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家风。

很多人都说朱元璋开创出来的大明江山,很多皇帝都是变态,很多皇帝都不务正业,但是在家庭观念这一块,没有哪一个人敢说朱元璋的家风教育的不够好。

这就是朱元璋真正的才能所在,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皇帝,而是开创了一种皇帝家族的模板。

由于马皇后一直都跟随在前线,由于马皇后的工作也很忙,所以照顾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就落在了朱标的头上。

于是身为长子的朱标就承担起了又当父亲又当母亲的这个责任,把其他的兄弟姐妹给照顾得非常好,因为如果没有照顾好的话,父亲母亲在前线作战也不会放心。

这是因为朱标的这份付出让,非常能够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的。

这也是朱标的一份功劳所在,所以现在当看到朱标现在这副样子的那一刻,老爷子其实是知道朱标到底在想些什么的。

“你现在应该在想,如果你爹走了之后,你应当要怎样去面对天下的老百姓,你这个时候有些害怕了,对吧”

朱元璋这么一问让朱标愣了一下,他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心思,居然能够被老爹猜得这么准。

他刚想狡辩,朱元璋却说道,“你从小是什么样的为人,你爹我是清清楚楚你老实本分,同样的你智慧超绝,当然你有的时候也会优柔寡断,为何咱们父子两个配合的这些年来老是吵架呢原因就在于你的优柔寡断。”

听到父亲说自己有些优柔寡断伤后还是有些不自在的低下了头去,同样的也感觉到了一丝抱歉,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铁血君王,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心慈手软。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做的不够好,这样下去一定会让大明王朝的官员们一个个的畏惧害怕不敢做事。

所以他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这件事情跟自己的父亲吵架,有的时候甚至吵得非常的凶,他一直都觉得自己的父亲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过分了一些。

即便自己的父亲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自己说,我之所以要这么干,就是为了让你今后治理天下不会有那么多的阻碍。

甚至还给他举了一个例子,是说我这么干就是要把荆棘一条上面那些刺都给你抹平,将来你拿着这根荆棘条就再也不会有扎手的地方。

其实朱标非常理解自己父亲这么做的苦衷,可是朱标真的是不支持这种做法,不是因为他觉得天下官员一个个都都是高风亮节,不应该去这么折磨他们。

而是考虑到将来那些官员不可能一辈子都是这个样子,那些官员不可能不传给后辈儿孙们,那些官员不可能不记恨这些。

父亲你终将会老去,你可能百年之后接下来我是离天下,我要面对的都都是这些心里面充满抱怨的官员。

如果我在你走之后马上就改变你的策略,那我就是不孝,如果我不改变的话,那么这种积怨就会一直累积下去。

前面的几个皇帝因为有手段甚至有魄力,当然能够镇压得住,可是经历了前面几个君王之后那些在深宫里面长大的君王,怎么样才能够有这样的魄力去把这些官员都给压下去

所以朱标一直都会有这种担忧,他担忧今后的那些个皇帝们没有办法把这股怨气都给压下去,到时候官员们反弹那么皇帝应该要怎么干,难道就跟官员们斗下去吗

如果皇帝跟官员们斗得。你死我活的话,天下谁来管理

如果官员跟皇帝斗争的你死我活的话,消耗掉了精力,那么如何才能够开疆拓土

如何才能够保障北边的鞑子不南下

如何保障老百姓们过得更好

其实他是有这些担忧,所以他一直都不是特别的赞成自己的父亲的,一直如此高压的状态,一直都想着要如何才能够释放掉那些官员们心中的怨恨。

直到陈寒来了之后跟他说过,如果真的想要释放掉官员们的怨恨,其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干的。

但是老爷子这么干下去根本就不是一个办法,不过也必须得要理解一下老爷子这么干的原因。

因为当初刚刚创立大明王朝的时候,在元朝末年的那些惯性之下,官员们一个个的真的是把贪污当做了理所应当。

如果这都不解决的话不要说积累所谓的怨恨,就连刚刚创立的大明王朝都可能一下子崩溃掉了,如果在那种情况之下还不用重的典话。

老百姓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有更好的日子可以过,甚至可能会直接再次爆发出各种各样的起义。

有了陈寒的这一番开导之后,朱标其实终于是理解了一下自己的父亲之所以要这么干,不是为了真正的去泄愤。

不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从小受到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的刁难,才导致了自己家族的厄运,所以才要对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的不仅要打掉他们的贪污腐败的心思,还要抽掉他们的筋骨。

而是因为元朝末年所留下来的创伤,不得不用这种方法去遏制住。

所以现在朱标才会有一些担心,如果自己真的没有办法去遏制住这一股创伤,如果这些创伤真正最爱是从自己的手上越积越多的话,那么今后自己该如何去交代

即便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才能还算不错,即便在这么多年父子两个人的配合之下,大明王朝如今过得还算平稳。

可是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水平能跟自己的父亲相媲美,他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能够跟自己父亲一样用大魄力去治理天下。

读过那么多史书的,他也知道守城之君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守护住上一辈人打下来的江山。

更多的是要做如何才能够让官员们从上一代人的严格的压力之下解放出来,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活力,才能够让天下的老百姓过得更好。

而这个过程势必要牺牲一些东西,比如牺牲自己的锐气,比如牺牲掉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去抚平创伤。

所以守成之君大部分都没有特别大的文治武功,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抚平前一代人留下来的创伤。

但说实话,朱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守成之君,因为他曾经跟着自己的父辈们在战场上拼杀。

他曾经见识到了那么多的波澜壮阔,现在要让他一辈子只能慢慢的抚平自己,父亲留下来的那些创伤只能是沿着父亲的道路慢慢的将天下给理顺,他其实有些不甘心。

因为这样做其实就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一辈子。

要抚平天下的创伤,从而留给后辈儿孙们一个比较平和的过渡时间。

到积累了几代人的努力,抚平了前几代人留下的创伤,又积累了足够多的钱粮人才,这才能去做一番大事业。

就像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大展拳脚,就在于他的先辈通过文景之治给他留下了巨大的遗产,他才能够展开手脚来做大事。

而朱标其实内心深处是想要做汉武帝的,但如今却又不得不去面对,要如何才能够抚平自己父亲留下来的创伤这么一件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