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福叔的厂子里有食堂,一天三餐外还加一餐夜宵。食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木质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着几幅简单的装饰画,给人一种质朴又温馨的感觉。因为村子靠海,后厨的水缸里总是装满了活蹦乱跳的各类海鲜,螃蟹张牙舞爪地挥舞着钳子,虾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为食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食材。
“你想不想回东北看看?”这天宝福叔在食堂吃饭,和曾卫军坐在一起,食堂里人声嘈杂,他微微凑近曾卫军,突然之间问了这么一句。
“想啊!当然想。”曾卫军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我出路费,你回去看看。看看老同学,老朋友。”宝福叔犹豫了一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顺便看看能不能带点业务回来。能接到业务,我给你提百分之五的业务费。接不到没关系,开销一样报销。”
“我不太懂哎!”曾卫军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凭你爸的关系,把以前干的业务再接点过来,应该很容易。如果能开拓新业务最好。”宝福叔耐心地解释着,眼神中满是期待。
“您干吗不亲自去?”曾卫军不解地问道。
“你爸不在位了,我也说不上话。你去比较好。”宝福叔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
“我考虑一下,问一下我爸。”曾卫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对了,叫你爸写一封信最好。”宝福叔补充道。
曾卫军找娟子商量。
“去啊?”娟子拍手叫好,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免费旅游,干吗不去!”
“接不到业务怕不好意思。”曾卫军有些担忧地说道。
“宝福叔不是说了吗,接不到业务没关系!万一接到了呢?”娟子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你和我一起去!”曾卫军说出了心里话,眼神中满是期待。
“怕宝福叔不同意。……我倒是非常非常愿意。”娟子微微低下头,脸颊有些泛红。
“我和宝福叔说。”曾卫军坚定地说道。
“我不是心疼钱。”宝福叔听了有点为难,眉头紧锁,小声说道,“她家出身不好,公社领导特别嘱咐过,要好好监督她改造。你总这样护着她,我有点难做。”
“既然这样……我也不去了。”曾卫军态度坚决。
“你真是的!”宝福叔打了曾卫军一拳,“好好好,我同意。”宝福叔压低声音,“不过,你低调点,别太张扬。”
“我知道。”曾卫军点点头。
曾卫军把消息告诉了娟子。娟子高兴地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忍耐不住在曾卫军脸颊上亲了一口。
从海门乘船到上海,一天两夜。海风呼啸着,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沉闷的声响。船舱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人们在狭窄的空间里或坐或躺,伴随着船身的摇晃,度过漫长的旅程。
从上海乘火车到沈阳七天七夜。火车沿着铁轨疾驰,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从繁华的都市到广袤的平原,再到连绵的山脉。车厢里挤满了人,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泡面的香气、汗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旅途氛围。
曾卫军带娟子去了北大营。
“去祁家铺子之前,我们在这里住了三年。”曾卫军指着红砖铁皮房子说,那房子的墙壁上爬满了斑驳的青苔,铁皮屋顶也有了些许锈迹,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有些沧桑。
“这房子不错……好像以前是东北军的住地。”娟子打量着房子,眼中满是好奇。
“是。日本人入侵北大营,东北军抵抗过……死了好多人。”曾卫军的眼神变得凝重,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从南方过来就住这里吗?”娟子问道。
“不是,先是在三岔子住了三年……是一个很小的山沟里,住在老百姓家里。不过,年纪小记不太清楚了。”曾卫军微微眯起眼睛,努力回忆着童年的时光。
沈阳到祁家铺子三个小时就到了。祁家铺子是沈阳到丹东之间的一个小站,一个大一点的山沟。四周被青山环绕,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因为有一个团的驻军,有一个陆军军工406厂,一个沈阳空军后勤部808厂,一个铁路采石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祁家铺子有供销社、商店,有小学、初中和高中。有医院和邮局。有公路和铁路穿过。沟沟岔岔里都有老百姓的土房子,土房子的烟囱里时不时冒出袅袅炊烟,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十年,在这个穷山沟里住了十年,曾卫军在这里有太多的青葱记忆留在这里。父亲、母亲就更不用说了。
祁家铺子到808厂有五里路。曾卫军背着大包小包和娟子走在公路上。路两边都是高高的白杨树,树干笔直挺拔,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秋天的风吹得树叶哗哗直响,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一到冬天,道路积雪有一尺厚,汽车压在雪上咔嚓咔嚓响,我们就脚穿冰鞋滑到学校读书。学校不提供午餐,每个人都带一个铝饭盒,一边是饭,一边是菜,叠在炉子上。”曾卫军一边走一边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听起来不错啊!”娟子笑了起来,笑声清脆悦耳,在空旷的公路上回荡。
“秋天会去帮老百姓收割玉米、黄豆。冬天会到山上伐木,做冬天取暖的材料。你看,周围都是山和松树林。”曾卫军指着周围的山峦,眼中满是眷恋。
“是呢!”娟子应和着,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放学了基本没有作业。有点时间就上山采蘑菇、采野果,砍柴禾。所以,也没学到什么知识。”曾卫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听起来好幸福噢!”娟子一脸羡慕地说道。
公路旁边出现一条岔路,路左边是一排排石头垒起来的平房,石头表面粗糙,带着岁月的痕迹。一扇很宽大的大门,正对大门的,是一堵高大的墙,画着毛主席巨幅画像。毛主席身穿大衣,右手向前,高瞻远瞩,画像的色彩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你看!”曾卫军叫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那就是沈阳空军后勤部808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