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事回朝以后再议,暂且先设置都尉监管,制衡五部实力,不能让屠各刘氏一家独大。
目前要先把心思放在关中问题上,很快夏侯献将目光看向一位昔日的旧将——现任陇西太守的牵弘。
“牵卿,多年不见,愈发英武了。”
“陛下。”牵弘出列,拱手见礼。
“卿来陇西有四五年了吧,不知对边塞诸事可有什么要说的?”
夏侯献知道牵弘的本事,这是个能征善战的勇将,继承了其父的衣钵,对处理胡汉事务有多年的经验。
牵弘道:“胡族外迁内附各有优劣,臣也说不准到底哪个好。依臣之见,胡人虽众却并不可怕,只要不断分化、拉拢,使其难成一个整体,便可保边境无虞。”
夏侯献微微点头,魏国边塞名将田豫、阎柔包括牵弘的父亲牵招基本都是这个路子。
可这看似容易,实际操作起来相当有难度。
而且边将还容易被朝臣攻讦,说他在边境寻衅滋事刷战功。
“陇西周边大抵有这么几伙势力。”
牵弘继续说道:
“洮西主要以羌、氐杂居为主,这些年蜀贼迁走数千户,我大魏迁入数千户,基本没有威胁。”
“且慢。”夏侯献忽然打断了他,问道:“吐谷浑呢?”
“吐...谷浑?”牵弘显然对这个名字很陌生,摇头道:“臣未曾听说过这个部落。”
夏侯献印象里这吐谷浑也是北边迁来的鲜卑,估计此时还没南迁吧。
他摆了摆手:“也罢,卿继续。”
“在陇西北部和西北部这十年间陆续来了两个鲜卑部落,本地人将他们分作陇西鲜卑和河西鲜卑两支。”
“陇西鲜卑是从阴山南迁来的,已有不少部众迁到了高平川以北,距南安、陇西都不远。”
“河西鲜卑是从塞北迁来的...”
说到这里,牵弘心中有点冤家路窄的感觉。
“这部鲜卑人是拓跋鲜卑的一支,臣在当年在并州与其打过交道。”
“黄初年间,拓跋诘汾去世前本该由长子拓跋匹孤继位,却传位给了拓跋力微。二人争夺牧场,拓跋匹孤败了,于是一路南下迁来了河西。”
“来河西后拓跋匹孤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秃发匹孤,这支鲜卑也就被称为秃发部,现任酋帅是秃发寿阗。”
“这姓氏取得有点随意。”夏侯献忍不住插了一嘴。
牵弘解释道:“‘秃发’在鲜卑语中是被子的意思,不知为何他会这样取姓。”
“罢了,这都无所谓。”夏侯献笑了笑,发现鲜卑人似乎都有这种偏好。
当年夏侯献在北疆的“老朋友”莫护跋因为喜欢步摇冠,因此将姓氏改为鲜卑音的“慕容”,人家是顶帽子,他这里是床被子。
夏侯献觉得此番西巡相当有意义。
若是不亲自来陇西走走,很多现状根本看到不全貌。
听牵弘说,西平郡现在名义是大魏的郡,实际上除了郡城以外,基本没有汉人。
西起西海(今青海湖),沿着湟水东至金城(今兰州),全都是人家秃发鲜卑的牧场。
由于刺史一般屯住州城附近,遇到鲜卑人袭扰时往往陷入四处救火的被动。
这极其考验戍边将军的个人能力,但却并非好事,所以有必要在制度上加以改善。
今日听了各方情况和一些建议,夏侯献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群臣散去后,傅玄的笔却还没停。
夏侯献随口问道:“朕观傅卿笔速惊人,今日诸君说了那么多,都记下了?”
傅玄惭愧地说道:“臣只挑了重点记录。”
“辛苦了。”夏侯献摆摆手,“傅卿且去。”
“唯。”傅玄拱了拱手,似是欲言又止,最后又转过身来,看向正揉着眉间的皇帝:
“陛下,针对雍凉边境之事,臣也有建言。”
夏侯献随即坐直了身子,对于这些敢于建言的臣子,无论说得在理与否,他都会表示尊重。
“说说看。”
傅玄行了一礼,道:“陛下可借舆图一用?”
“来。”夏侯献顺手在桌上拿出一卷地图,“此乃雍凉全境简图,若是需要具体郡县的,朕可叫人拿来。”
傅玄摇摇头,表示这样就足够,只见他指着图中安定郡西北处,说道:“此处名叫高平川,安定入河套的南北必经之路。”
“臣以为可在此处新设一郡,效仿司徒公当年迁河北农夫入关中一般,前期免除他们的徭役,迁入或征募当地流民以充实此地。”
“如此一来,新郡扼住南北通路,可以有效阻挡羌胡南下。”
夏侯献听懂了傅玄之意,这是要拓土。
其实这个字说准确也不准确,原本河套地区在汉时就属于汉民族的疆土。
哪怕在东汉时期,傅玄说的那片区域也是属于安定郡,如今的安定郡比起巅峰时缩水很多了。
不过大魏从来没有拥有过河套地区,所以对于魏国来说确实能叫“拓土”。
“傅卿之意,朕知道了。”夏侯献想了想,还是否定了这个提议,“你是饱学之士,应当知道两汉羌乱不断地缘由。”
傅玄低着头寻思一下,立刻就明白了。
说白了,华夏王朝开疆土拓的本质就是跟周边异族抢夺土地。
比如西汉要在在凉州河湟一带设金城郡,具体是怎么做的?
话说糙点就是,羌人开开心心在牧场上正放着牛羊,大汉军队突然跑过去圈了一块地,告诉胡人:这块地是我家的了,你们都滚。
羌人的土地被掠夺,只能退到贫瘠的地方,混得下去就混,混不下去只能反了。
汉朝就是这么霸道,它也有这个底气,但也为此付出了百年边患的代价。
傅玄走后,夏侯献独自思考了许久。
其实两汉羌乱已经给出了答案,无论是强制迁徙还是强行推行郡县都会激发强烈的边境矛盾。
有汉朝那个国力,是可以任性一些,但魏国有吗?
为今之计,唯有采取相对温和的模式,才能尽量减少胡汉矛盾,增加认同感。
等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文化认同感到达了一定的程度,那时再推行郡县制才是水到渠成。
虽然过程会缓慢,但对于一个非国力强盛的大一统王朝来说,是不得不选择的路。
翌日,夏侯献召见中书侍郎钟会、辛敞、兵部尚书羊祜、御史中丞杜恕等人开了一次会。
会上,基本确定了现阶段关中陇右民族治理方针。
一,非必要不迁徙,胡人主动内附的情况须上报朝廷由三省决断。
二,护军制度改制,意在尝试改变胡汉分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