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3年,即周襄王九年,齐国因齐桓王姜小白被坑杀而陷入内乱。
随后,长公子姜昭在宫闱争斗中失败,潜逃至毗邻的宋国求助于齐桓公生前信任有加的宋襄公‘子兹甫’。
宋襄公‘子兹甫’得知消息后,发动诸侯令,联合交好的曹、卫、邾三国联军助其回齐国争得国位。
而后,此人挟恩自重,试图借此机会夺取齐国在诸侯国联盟中的霸主之位。
便在扶持姜昭上位后,裹挟曹、卫、邾三国国君奉他为主,以此称霸中原。
结果此举激起了三位国君的不满,因为当时宋国不论是从人口还是土地,以及兵力方面,在整个诸侯国联盟里都排不上号,甚至连曹、卫、邾三国都不如。
而他们之所以会听从宋襄公的命令勤王,是因为齐桓公还在位时,宋襄公跟齐桓公走得很近,可以说宋襄公一直跪舔着齐桓公,对齐桓公唯命是从,所以三国才听从他的命令出兵帮他助姜昭复国。
所以,当得知要他们三人付尊宋襄公后,三人便起了反感,尤其以曾是西周王室十二诸侯国的曹国国主曹共公‘姬襄’为最。
此人所在的曹国是一个老牌诸侯国,其开国之主‘姬振铎’是大周王朝开国之主‘姬发’的同母胞弟。
其所在的这个曹国,更是在西周时期为大周王朝发挥过重要作用。
虽然后来因为周朝的没落逐渐从一方强国变成了中原二流诸侯国,但比宋襄公的宋国强太多。
所以,在得知宋襄公试图取代秦桓公坐霸中原后,其人就以不告而别为由公开表示反对。
于是,宋襄公在恼火下,于公元前641年,即:周襄王十一年的春天,发动了这个由管仲一手推动,齐桓公出面主持的春秋版联核国以来的第一次内讧。】
…
【……公元前641年,即:周襄王十一年,宋襄公在率领曹、卫、邾三国联军助齐桓公长子姜昭复位后。
同年六月,其人在曹南发动结盟仪式,并以‘鄫’国国君迟到为由诛杀鄫子,吞灭鄫国兵士。
随后,其人又以曹国国主‘曹共公’不辞而别为由,胁迫邾国国主‘邾文公’与其一同率师北上兴兵伐曹,却被曹共公率兵阻拦于陶丘无功而返。
消息传开,误以为其人得到齐国支持而在一旁观望的其它诸侯国明白了宋襄公的虚有其表,开始在陈国国主陈穆公的串联下,于同年冬天邀请联盟里的其他成员国:蔡、楚、郑三国在齐国结盟。
至此,诸国联盟走上了汉末讨董联盟的老路,自动分裂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其中,楚、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类比后世袁绍所统领的关中诸侯。
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则率领卫、邾、滑等几个小国自为一党,类比后世袁术所统领的袁孙集团。
不过跟志大才疏的袁公路相比,宋襄公还算比较聪明,没有直接宣布取缔齐国的霸主地位,而是暗戳戳的学起了曹操的‘奉霸主以令诸侯’。
即:明面上尊齐国为联盟之主,暗地里却窃齐国霸权,对其它诸侯国颐气指使,肆意打压。
但因其本人所统领的小联盟实力不济,最终在其本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颐指气使下,引起了齐、楚等大国的反噬。
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其人以盟主之名传召楚、齐、郑、陈、蔡等国于盂地会盟,试图正式篡齐称霸。
当时,出于之前几次会盟的顺利,以及其本人对自己有恩于齐国的自重心里,自认为天下诸侯无人敢动自己的他不顾身边良臣‘目夷’的劝阻,孤身前往赴会。
岂料在会盟中与楚国楚成王讨论谁有资格当第二任诸侯霸主时,他就被对他早就心怀不满的楚成王率领暗中携带的军队给抓回了楚国……】
“……?”
看着光幕中那被人用拎鸡仔的方式拎出宴席的自己,公元前639年,正准备去参加会盟宣布自己霸主地位的‘子兹甫’懵了,尤其是看到眼前人那果然如此的眼神后,脸瞬间憋得通红。
“这个荆蛮竖子竟敢如此!明明本萌主已经说好不准携带军队,这个荆蛮役夫居然敢不尊本萌主的号令!
不愧是无君无父的蛮狄之辈,不知廉耻,野蛮粗鄙,简直是气煞孤也,气煞孤也!
来人!召集大军,本萌主要率领大军踏平楚地,活捉那个擅自称王的蛮狄伪王!”
“君主不可,宋国国小而民弱,楚国地广而兵强,以小敌大,无异于以卵击石,此乃取祸之道啊!”
“无碍,孤乃齐公的救命恩人,若芈恽那个蛮狄敢对本萌主不利,齐公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更何况芈恽擅自称王,乃我华夏诸国仇敌,而此次会盟又是以我华夏诸国为主。
若其真敢对本萌主下杀手,陈、郑、蔡等人会无动于衷?
本萌主不信!
而且神迹中的本萌主是因为错信于人才着了他的道,眼下经过神迹的提醒,本萌主只要提前有所准备,其人不过冢中枯骨而已。
区区一介蛮狄,竟敢犯本萌主天威,真真是不知死活!”
“可是……”
“行了,此事本萌主意已决,卿无需再劝!”
挥手打断眼前人的话,因为被神迹曝光而有些脸面挂不住的‘子兹甫’直接转身走出了大殿。
原地,目夷一脸无奈的看着他大步离开的背影,神情苦涩。
“君主,以小国弱民谋夺天下四方,此乃蛇鼠吞象的取祸之道啊……”
…
【……公元前639年,即周襄王十三年,在盂地会盟中突袭拿下宋襄公后,楚成王‘芈恽’试图于同年秋季率大军突袭宋国国都,趁宋国群龙无首时一举拿下宋国。
结果因其在位时南征北战灭国无数而引起了中原各诸侯国的忌惮,所以在他拿下宋襄公准备出兵偷袭宋国时,被得知消息的中原各诸侯国联合反制。
最终无奈于同年冬季将宋襄公‘子兹甫’放归。
但经历过此事的子兹甫怎会善罢甘休?
所以,不出意外的,从楚国归来后,自觉颜面大失的他以之前会盟时‘郑国支持楚国称霸’为由,悍然出兵讨伐郑国。
郑国不敌,派人向坐霸荆州一代的楚国求援,楚成王芈恽得知消息后,派麾下大将‘成得臣’突袭宋国国都商丘,宋襄公‘子兹甫’得知消息,怕国都有失,放弃攻打郑国撤军回国。
结果在泓水一代回撤时与出兵攻打商丘的楚军相遇。
当时,楚军正在过河,其身边良臣‘目夷’见状,以‘楚军人多,我军人少’为由劝子兹甫趁楚军过河时掩杀。
结果宋襄公想借这一仗奠鼎自己的霸主之位,就以‘君子不欺人以不备’为由拒绝。
而后,一直等到楚军全军渡过泓水在河边列好军阵,他才命令麾下大军向楚军发起攻击。
结果在冲阵时,因为己方军兵远远少于楚军,被楚军一击既溃,其本人也在逃跑时被人一箭射在膝盖上,最终于次年重伤不治身亡。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此人的口碑在后世两极分化。
有人说他是个真君子,能在齐孝公姜昭落难时恪守当初对其父齐桓公发下的誓言,以小国之力扶持姜昭复位,又在之后的泓水之战中遵守古礼堂堂正正与楚军对阵,乃罕见的仁德之人。
也有人认为他扶持姜昭上位后挟恩自重,擅杀他国国主,并屡次兴兵讨伐别国谋求霸主地位,是个不折不扣的枭雄,那所谓的仁义也只是他用来替自己扬名立万的手段罢了。
对此,后世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表示:不管‘子兹甫’是真的仁义还是徒有虚名,这所有的分歧与质疑其实都来源于他人生中最后那场颇具争议的大战。
他想以仁义扬名制世这本身没问题,因为以武称霸与以仁称霸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统治手段不一样。
但宋襄公坏就坏在他忘了仁德制世最重要的一环,古往今来,所有的绝对统治权那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力量来支持的。
仁君也好,暴君也罢,只要你想让别人按照你的规矩办事,你就得有将对方制服,让对方无法反抗你命令的绝对硬实力。
这就跟后世‘手里有剑不用’与‘手里没剑’的观点一样。
手里没有强大的武力,所有的规矩与仁义都是不值一提的虚情假意。
就算你是真的仁,一旦触及到别人的利益,那么在别人眼里就会变成虚情假意的假仁假义。
这是宋襄公,乃至刘备在后世备受争议的最大原因。
试想,如果宋襄公在泓水之战打赢了楚军,刘备最终凭借自身能力三复汉室,他们还会有这种分歧吗?
相信我,不会的。
到时候后人只会称颂宋襄公的堂堂正正,刘备的坚毅不屈。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与后果。
所以,宋襄公因为他的盲目自信死在了泓水之战,成了春秋五霸中最次的存在。
刘备则因为他的轿狂暴躁死在了夷陵之战,成了汉末三国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绝对实力么……”
看着光幕中缓缓闪过的字幕,这一刻,诸天万界的帝王将相们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思。
而被当众点名的刘备、子兹甫两人则脸色难看的呆立原地,目光闪烁间,各自暗暗发狠。
这一世,乃公(孤)绝不会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