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墨 作品
第805章 针对不同顾客群
和店里的服务人员坐在一起进行一番交谈。
“我先说两句,昨天我在火车站那边店里一天,今天又到我们这边店里一个上午和中午,算是对两家店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我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些改变,火车站那边店里的价格要稍微下调一些。
然后我们这边店里的价格要再涨一涨。”
听冯正明的话,众人顿时全都有些惊讶。
两家店开业也都才不到半年的时间。
现在冯正明竟然就要提高一边店里菜单价。
这种做法很明显是准备要用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盈利,补贴一部分火车站那边店降价部份。
负责西餐馆街这家店的服务员领班,首先开口提出不同意见。
“老板,我们这边提价的话,可能会让一部分的顾客流失,他们可能会选择这边其他一些西餐馆的。”
服务员领班一开口,其他人也都纷纷开口说出自己的意见。
“是啊,现在我们吸引那么多的顾客,还是因为我们对比其他西餐馆要更加经济实惠。”
“我们提高价格,会让已经习惯来我们这吃午饭和晚饭的人,选择去隔壁西餐馆吃。”
“老板我们这边提价,火车站那边的店降价,恐怕会被顾客说。”
“现在好像不少企业都不太行,不少人都下岗,大家都选择消费降级,我们提价的话,恐怕真的会让很多人不来吃了。”
冯正明当然很清楚大家的担忧。
他可能要比店里的人更了解眼下情况。
正因为他更加了解情况。
所以他才要把西餐馆街上这家店提价,把火车站那边的店降价。
冯正明很直白说出自己这么决定的原因。
“我们这家店,实际上接待的大部分顾客,都是受到这一次国内企业危机最小的人,他们中很多是外企工作,或者干脆就是海外在国内工作的人。
对他们而言,我们现在的价格可以说是太低了,我们提高价格,同时我会和江厨师一起,设计一份新菜单,替代掉我们原本的菜单。
既然是要涨价,肯定要给来我们这家店顾客一些新东西。
并且之后每隔半年,我会和江厨师还有后厨里大家一起,推出一份新菜单。”
听冯正明这样的安排,江成哲点点头赞同这种做法。
原本这套方案,是两人准备在未来沪城他们餐厅里推行。
不过江成哲也感受到,这一轮国内和海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暂时不适合去开高档餐厅。
先和冯正明一起稳住沪城两家店,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冯正明介绍完西餐馆街上这家店之后发展。
他接着又说对火车站那家店降价的想法。
“火车站那边的店,之所以要降价,其一也是面临大家消费能力下降的原因,其二是当初我们定价本来就高不少。
降下一些价格,能吸引更多火车站那边的顾客,尤其是外地来的顾客。”
最后冯正明总结:“所以两家店,之后要走上两条路,要对顾客进行一些筛选。
火车站那边走薄利多销,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多给外地来沪城的人,提供物美价廉的一个吃饭的地方。
我们这边的这家店,主要目标人群,是那些外企和海外在国内工作的,还有一些追求一定生活质量的白领,菜品更加精致一些,菜单也要实时更新。”
听完了冯正明的话,店里众人顿时也不再反对。
因为每个人都明白,他们的眼界还是不如冯正明。
他确实要看得比大家更加长远。
确定两家店不同针对的客户群体。
做出一些改变,是一种更合适的应对策略。
江成哲开口:“不愧是主厨,替我们把很多东西都提前想到了。”
这话江成哲是发自真心的称赞。
因为很多东西,江成哲确实也没有考虑过。
他只是看到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生意火爆。
完全形成了对周围西餐馆的全面碾压。
更是能够吸引到大量海外在国内工作人的喜欢。
所以江成哲单纯只是想要把这家店经营好。
如果不是冯正明去另外一家店,还有他去防洪大堤上给人家做饭,回来路上亲眼见到很多的人和事。
可能单纯只在西餐馆街上这家店里,根本体会不到外面的变化。
现在的冯正明在江成哲眼里,已经不只是一位顶尖大厨,开始向一位真正老板转变。
要能够提前感受到市场变化,及时作出一些调整。
确定两家店的方案后,冯正明和江成哲接下来带领后厨里进行一番研发。
冯正明他们的研发,不像是很多高档餐厅和大酒楼那样。
可以不计成本单纯是堆食材进行研发。
冯正明会详细考虑各种食材的成本,更是会经常和江成哲他们一起去农贸市场,甚至是去海边出海打渔的渔船停靠港口进行考察。
只为实时了解到食材的成本价格。
然后根据食材的成本价格,再去考虑应该推出一些什么样的新菜单。
虽说是要提价,但依旧是要让人觉得他们店里物美价廉。
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考验耐心,也考验厨师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冯正明和江成哲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
连罗晴和舅妈都一起帮忙进行成本核算。
最终,确定了一份全新的菜单。
菜单上保留一部分低价菜。
其中把子肉、肘子和四喜丸子的价格没有变化。
但瓤猪蹄的价格是提高了一些。
这道菜如今算是餐馆里很受欢迎的一道菜。
尤其是不少海外的人很喜欢到店里点这道菜。
冯正明又在菜单上加入一些海鲜。
虽说没有直接添加那些名贵海鲜,但小海鲜的加入也是让不少海外人和外企的白领们喜欢。
最后就是,把之前一部
分炒菜撤换,从原本一些猪肉和内脏的炒菜,变成了牛肉和鸡肉,还有一些比较偏西式口味的小炒。
并且在江成哲自己主动请缨下,冯正明还在菜单上加入红酒牛尾之类西餐菜式。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的新菜单一经推出,很快就引起了不少关注。
关注度一旦高了,自然也就会引发一些争议。
让冯正明他们最哭笑不得的是,竟然有人写信向沪城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举报他们。
举报信上说,冯正明明明是鲁菜厨师,结果开一家鲁菜的店,竟然菜单上多数都不算是鲁菜,还加入大量的海外西洋菜。
本来冯正明在沪城开了两家店,生意火爆就让一些人眼红。
现在有人向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写了举报信。
自然是让一些有心人抓到的把柄。
所以很快,沪城的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组织人上门。
见到他们上门,冯正明是完全没把他们当回事。
甚至都没有客气一下请对方坐一坐喝杯水,尝尝店里的菜。
冯正明相当强势:“各位你们不觉得所谓举报信上说的东西,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吗?”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不给对方开口,冯正明抢着继续说下去。
“我开的是餐馆,做的是餐饮生意,我作为一个厨师,我还不能决定我店里可以卖什么,不能卖什么的了?
何况我这家店招牌上也没有写,我这是一家只做鲁菜的店吧?
难道说我为了招揽顾客,做一些顾客喜欢的菜,我们还犯法了?”
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来的人面面相觑。
被冯正明强势先开口,把他们给说得有点哑口无言。
本来这个举报就显得非常可笑。
一家餐馆只要是卫生干净,用的食材也都合规,人家做什么菜确实是人家的自由。
眼下冒出来人,非要让人家只能做鲁菜,确实有些没道理。
可是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的人都来了。
让他们就这样一言不发的回去,他们也觉得有点太丢脸。
厨师协会来的人先开口:“冯厨师,我们这次来,也是应一些人举报的要求,如果你这里确实是鲁菜馆,还是应该多一些鲁菜。”
餐饮协会那边的人也开口。
“对对,你们宣传是正宗鲁菜馆,肯定还是要以鲁菜为主。”
“现在你们店里好像受欢迎的菜,已经不是鲁菜了吧?”
“冯状元您是鲁菜状元,您是不是也不应该忘本?”
冯正明听到餐饮协会来人这么说,他顿时脸色一变。
“我忘本了?我一个全国烹饪技能大赛的状元,你是想要告诉我,你比我更懂做菜,比我更懂鲁菜是吗?”
一见冯正明话语变得更加不客气,几乎是要直接翻脸了。
让餐饮协会的几个人顿时全都吓了一跳。
厨师协会那边还想要站出来帮忙说和。
冯正明再次霸气抢话:“告诉你们,你们没有资格跟我说什么,我做的是不是鲁菜这种话,有本事你们也都拿一个全国状元再来教训我。
我店里主打的菜,把子肉、四喜丸子、肘子、猪蹄,你们告诉我,哪一样不属于鲁菜了?
就算是海鲜,我店里最经典的芙蓉蟹,那难道不是一道正宗的鲁菜吗?”
面对冯正明毫不客气的一番质问,让厨师协会的人也都哑口无言。
冯正明接着让人把自己的菜单拿出来。
“来吧,给你们看看,我这份菜单一翻开的这些主要菜,你们告诉我,哪一道不能算是鲁菜?”
看着菜单,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这件事原本就属于无中生有。
所以他们面对眼前这份菜单,也确实挑不出毛病。
江成哲此时站出来,他看出气氛有点不对了。
冯正明的强势,让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多少都有些下不来台。
他站出来打个圆场。
“各位,这件事情确实是有点无中生有的诬陷,我作为一个港城来的粤菜厨师,我可以证明,我们的菜单上,大部分都属于鲁菜的做法。
有一些看着像是西餐的菜品,实际上做法上也被我们主厨改成了鲁菜做法。
还有一部分的菜,是我们港城粤菜的做法,那部分的菜是我在做。
我一个港城粤菜厨师,我做粤菜应该也没有错吧?”
江成哲站出来说了这么一番话,算是给了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台阶。
再加上他是港城来的,多多少少大家还是对他要客气。
厨师协会领队开口:“两位大厨,这件事可能确实是误会,主要还是因为不太了解你们的人,给我们写了举报信,我们肯定要出面调查,也好给人家一个合理解释。”
餐饮协会方面的人也附和:“没错,我们今天来也就是要个说法。”
不等冯正明和江成哲开口,餐饮协会的人表示。
“我们已经有了说法,回去之后我们会帮你们进行宣告,告知大家你们的做法没有错,也不存在所谓的虚假宣传。”
冯正明语气也变得平和:“如果各位还有什么异议,可以留下来吃一顿午餐,进一步调查一下我们的菜品质量。”
听到这话,厨师协会和餐饮协会的人纷纷表示不必了。
之后冯正明和江成哲把人送走。
等人离开后,冯正明依旧感到有些恼火。
“有些人还真的是很闲,我们这些每天忙碌做好菜,进行各种研发的人被误解,让一群连后厨都不进的家伙来调查我们?”
江成哲赶紧劝慰:“没关系的,有些事情说清楚应该就行。”
夏蕙也帮忙劝说:“师叔您别生气,跟他们生气不值当。”
其他人也都纷纷劝说冯正明不要太当回事。
不过冯正明自然是不能就这样罢休。
他很快联系了沪城这边的电视台和报纸,甚至还找了一些其他的媒体来,向他们一起展示了自己两家店后厨的情况,并且把自己一些理念和
菜品介绍一番。
面对这电视台的镜头,冯正明不卑不亢地直言不讳。
“我的两家店,现在是走了不同的两条路,火车站的店为了照顾更多背井离乡的外地人,我们选择了尽量不涨价的方式去做。
我的另外一家店,也就是很多人口中说我们名不符实,没有好好做鲁菜的店。
一直在进行一些不同菜系的融合,我们尽量用鲁菜的方式,呈现出其他的菜品出来。”
冯正明进行了非常郑重其事的解释。
相关的采访报道也是很快在电视台播出,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
这么一场风波下来,进一步提升了冯正明的知名度。
也让他两家店更加受到不同人群的喜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