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男人又抱怨了几句,才挂断电话。

后厨里,刘师傅和张师傅坐在一旁,仔细回忆昨天红烧肉的制作过程。

刘师傅眉头紧皱,一边回忆一边说道:“我记得昨天肉都是我亲自挑的,新鲜得很,处理的时候也没发现啥问题啊。”

张师傅在一旁附和:“对啊,我配的料,都是常用的那些,椒、八角、桂皮啥的,不可能有这种异物。”

刘师傅又说:“会不会是在烧制过程中,有啥东西不小心掉进去了”张师傅挠挠头,一脸困惑:“我一直在旁边帮忙,眼睛就没离开过锅,没注意有啥东西掉锅里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实在想不出问题出在哪,最后决定再仔细检查一遍厨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这边,负责公关的小张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一字一句地斟酌官方声明。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

小张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又快速打字:“尊敬的各位顾客,针对今日网上出现的关于我店菜品中有异物的情况,我们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小组展开全面调查。

王氏饭店一直秉持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安全、美味的菜品。

我们会尽快查明真相,并及时向大家公布结果。”

小张把声明拿给王老板看,王老板坐在椅子上,认真看了几遍,神色凝重,然后点点头:“行,先这样发出去,记得密切关注评论区动态,有啥情况马上汇报。”

小张应了一声,转身回到电脑前,开始在各个平台发布声明,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关注着评论区的每一条新消息。

与此同时,王老板心里犯起嘀咕,总觉得这事儿透着蹊跷。

他决定亲自去走访下周边几家同行,探探口风。

他走出饭店,外面阳光依旧,可他却没心思欣赏。

来到隔壁一家餐馆,老板老陈看到王老板,脸上堆起笑容,迎上来道:“哟,王老板,今儿咋有空过来”

王老板苦笑着说:“老陈,不瞒你说,我家饭店出事儿了,网上有人说在菜里吃出异物,你听说了没”

老陈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很快恢复正常,惊讶道:“啊还有这事儿我还真没听说。

现在这餐饮生意不好做,啥人都有,王老板你可得小心啊。”

王老板留意到他的表情,心里愈发笃定这事儿不简单。

从老陈那出来,王老板又去了几家餐馆,得到的大多是类似回应。

他越发觉得,这很可能是竞争对手恶意陷害。

回到饭店,小李已经和暴光顾客约好见面。

王老板带着小李,按照约定来到一家咖啡馆。

顾客已经坐在里面,看到王老板他们,站起身来,一脸警惕。

王老板走上前,礼貌地伸出手,微笑着说:“您好,我是王氏饭店老板,感谢您愿意跟我们当面沟通。”

顾客犹豫了下,还是握了握手,语气带着一丝不满:“你们这事儿到底咋处理我在网上都被骂惨了,说我故意抹黑你们。”

王老板诚恳地说:“您放心,我们肯定会还您一个公道。

现在我想再跟您确认下,您确定这异物是在我们饭店的菜里发现的吗”

顾客皱着眉,提高音量道:“我当然确定,我还能拿这种事儿开玩笑”

王老板接着问:“那您吃完这道菜,身体有没有啥不舒服”

顾客愣了下,想了想说:“倒是没啥不舒服。”

王老板若有所思,提议道:“这样,我们想邀请您跟我们一起回饭店,看看厨房的操作流程,您看方便吗”

顾客犹豫了会儿,最终答应下来。

回到王氏饭店,王老板带着顾客来到厨房。

此时,厨房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食材整齐摆放,厨师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着帽子、口罩。

王老板一边走,一边介绍:“您看,我们的食材都是当天采购,严格筛选,制作过程也有严格规范。

每一道菜出锅前,厨师都会仔细检查。”

顾客在厨房转了一圈,没发现啥问题,脸色缓和了些。

这时,负责调查的小张匆匆跑来,在王老板耳边低语几句。

王老板脸色一沉,对顾客说:“麻烦您先在这稍等下,我有点事儿处理。”

原来,小张通过一些渠道,打听到这事儿很可能是食韵楼老板孙福在背后捣鬼。

孙福为了打压王氏饭店,钱雇人故意制造这起食品安全事件。

王老板强压着怒火,对小张说:“马上联系律师,准备好相关证据,咱们不能就这么被冤枉。

同时,联系本地媒体,邀请他们明天来饭店实地参观,展示我们的食品安全管理流程。”

第二天,几家本地媒体记者来到王氏饭店。

王老板亲自接待,带着记者们参观厨房、食材储存间,详细介绍食材采购、清洗、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标准。

“我们一直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这次事件,我们调查清楚了,是竞争对手恶意陷害。”

王老板对着镜头说道。

记者们一边记录,一边提问:“王老板,那对于这次事件,您打算怎么给顾客一个交代呢”

王老板回答:“我们会通过官方渠道,把调查结果详细公布。

同时,为了感谢一直支持我们的顾客,接下来一周,凡到店消费的顾客,都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随着媒体报道发出,网上舆论开始反转。

顾客们看到王氏饭店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流程,以及调查结果,纷纷表示相信王氏饭店。

那位曝光顾客也站出来澄清,承认自己是被人收买,故意发布不实信息。

食韵楼老板孙福,在证据面前,也无法抵赖。

……

王建业眯起眼睛,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

从徐州到淮安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路两旁的农田在晨光中泛着金色的光芒。

王建业轻轻敲打着膝盖,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王总,再有二十分钟就到ha市区了。”坐在副驾驶的陈宇转过头来汇报道,他手里捧着一迭厚厚的调研资料,黑框眼镜后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王建业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窗外。这次淮安之行,他带了最精锐的团队——市场总监陈宇、厨师长李师傅、采购主管赵强和服务部经理张丽。

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在三天内摸清淮安餐饮市场的底细。

“李师傅,你对淮安菜有什么了解”王建业转头问坐在后排的厨师长。

李师傅搓了搓粗糙的双手,眉头微皱:“听说淮安菜讲究清淡鲜美,擅长河鲜,跟咱们徐州的厚重口味不太一样。具体还得尝过才知道。”

王建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口味差异”四个字,又在

车子驶入ha市区,街道两旁的建筑渐渐密集起来。与徐州的热闹喧嚣不同,淮安给人一种温婉宁静的感觉。街道上行人不多,节奏明显慢了许多。

“先找地方住下,然后立刻开始调研。”王建业看了看手表,刚过上午九点,“陈宇,你联系的本地向导到了吗”

“已经到了,在酒店等我们。”陈宇推了推眼镜,“是我大学同学的表哥,在淮安做了十几年餐饮,对这边了如指掌。”

十分钟后,团队入住市中心的一家商务酒店。大堂里,一个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

“这位是马老板,淮安本地人,开了三家餐馆。”陈宇介绍道。

马老板热情地与每个人握手:“欢迎各位来淮安!听说你们王氏饭店要来开店,这可是我们淮安吃货的福气啊!”

寒暄过后,王建业直奔主题:“马老板,能否先带我们看看淮安最有特色的餐馆我们想尽快了解本地口味。”

马老板拍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咱们先去吃午饭,我请客,去淮安最老的‘淮扬楼’,让你们尝尝正宗的淮扬菜!”

一行人驱车来到位于老城区的淮扬楼。这是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飞檐翘角,门楣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招牌,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店开了快一百年了,祖传的手艺。”马老板边走边介绍,“淮安人讲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喝茶吃点心,晚上泡澡。这淮扬楼的早茶可是出了名的。”

走进店内,王建业立刻注意到这里的装修风格与徐州截然不同。

清雅的木质桌椅,墙上挂着水墨画,整体氛围素净典雅。

正值午饭时间,店里坐满了客人,但交谈声都不大,与徐州餐馆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这边请!”马老板熟门熟路地带他们到一张大圆桌坐下,招呼服务员点菜。

“先来份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再来个蟹粉狮子头和白袍虾仁。”马老板如数家珍,“对了,特色点心也不能少,来笼蟹黄汤包和千层油糕。”

等待上菜的间隙,王建业环顾四周,仔细观察其他桌上的菜品和食客的反应。

他注意到淮安人吃饭时动作优雅,很少大声喧哗,与徐州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风格截然不同。

“王总,您看这个。”陈宇悄悄递过手机,上面是他刚查到的数据,“淮安人均餐饮消费比徐州低15%左右,但外出就餐频率更高,特别是家庭聚餐。”

王建业微微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一发现。这时,第一道菜上来了——软兜长鱼。洁白的鱼片卷成筒状,浸泡在清澈的汤中,点缀着几片翠绿的香菜。

“来,尝尝我们淮安的招牌菜!”马老板热情地招呼道。

王建业夹起一块鱼肉送入口中,顿时眼前一亮。鱼肉鲜嫩无比,几乎入口即化,汤头清淡却回味悠长,带着淡淡的胡椒香。

“这味道……”李师傅皱起眉头,细细品味着,“没用多少调料,全靠食材本身的味道。”

“没错!”马老板得意地说,“淮扬菜讲究‘原汁原味’,不像你们徐州菜那么重口味。我们的长鱼都是现杀现做,从洪泽湖直接运来的。”

接下来的几道菜陆续上桌,每一道都让王建业团队感到新奇。平桥豆腐的滑嫩、钦工肉圆的弹牙、蟹粉狮子头的鲜美,都与他们熟悉的徐州风味大相径庭。

“这个蟹黄汤包……”张丽小心翼翼地用吸管戳破薄如蝉翼的面皮,吸了一口汤汁,眼睛顿时睁大,“天哪,太鲜了!”

王建业一边品尝,一边在心中盘算。

淮安人的口味偏好已经很明显了——清淡、鲜美、讲究原味。这与王氏饭店以浓香厚重为特色的菜品风格有很大差异。

如何在保留王氏特色的同时,又能迎合淮安人的口味这将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午饭过后,王建业婉拒了马老板的陪同,决定团队分头行动,更全面地了解市场。

“陈宇,你和张丽去商业区转转,看看那边的餐饮业态和客流情况。

赵强,你去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了解一下本地食材的价格和供应情况。

李师傅,咱们俩去街头小吃摊看看,那里最能反映当地人的真实口味。”

分派完任务,王建业和李师傅漫步在老城区的街巷中。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青石板路上,两旁的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

与繁华的商业区不同,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

“王总,您看那边。”李师傅指向一个排着长队的小摊,“这么多人排队,肯定有名堂。”

走近一看,是个卖茶馓的老摊子。摊主是位头发白的老者,手法娴熟地将面条绕成梳子状,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

“大爷,来两份茶馓。”王建业掏出零钱。

“好嘞!”老人笑眯眯地装了两份刚出锅的茶馓递给他们,“趁热吃,香着呢!”

王建业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在齿间碎裂,里面却有着柔软的韧性,带着淡淡的咸香和五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