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苏兴全撇了撇嘴,而后沉思了一会后说道:“就叫育种项目好了。”
“育种项目?”方文山嘀咕了一下。
“行,有点意思。”
方文山点了点头,这个名字,倒是很符合他们项目的预期,以及保密性的要求。
因为一旦这个项目成功后,那种花家的雷达工业,将会步入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而随着这个项目的成功,后续还可以孕育出更多的雷达产品来。
这可不就相当于育种了嘛。
而且,刚好苏兴全这边用来打掩护的畜牧研究站,研究牲畜的育种培育工作也很合理。
“这第三,就是给你配了一个保镖兼司机,在你执行育种项目期间,负责你的安全问题。”
说着,方文山冲着门外喊了一声,“小许。”
“到。”门外的小许应了一声后,便推门走了进来,而后一个立正。
“首长。”
“嗯。”方文山挥了挥手,而后介绍道“这位就是苏兴全同志,你以后就负责保护他的安全,以及兼任他的司机。”
“是。”
“首长好,我是许正阳,请指示。”许正阳对着苏兴全又是一个立正敬礼。
苏兴全下意识也想回个礼来着,但手刚抬起来,他才想起来,自己又不是啥军方的人,他回哪门子的礼。
于是乎,苏兴全站起身道“许正阳同志你好,我不是什么首长,你叫我苏兴全,或者苏队长都行。”
“是,苏队长。”许正阳一板一眼的回道。
“行了,小许啊,你先出去吧。”
“是。”许正阳应了一声后,便转身出去,并把门给带好了。
“不是,我说方专员,这保镖兼司机啥的就不用了吧。”
“我平时哪也不去,就在王家场待着,能有什么危险?”
“再说了,这车我又不是不会开。”
对于冷不丁的往他身边塞个人,苏兴全下意识的就有些抗拒。
“这不是在和你讨价还价,而是上级的决定。”
“你小子也不看看,你现在负责的这个项目有多重要。”
“要不是为了不过于的引人瞩目,我都想派一个警卫班跟在你身边了。”方文山没好气的说道。
“得,我要,我要还不行吗?”
“那对外我怎么说?”
“总不能身边突然多了个人,没个由头吧?”苏兴全撇撇嘴道。
“这个好办,我们已经把小许的关系转到农科院了。”
“你们不是搞了个畜牧研究站嘛,他就是农科院派驻到你们这的联络员。”方文山老神在在的说道。
“得,既然你们都安排好了,那我还能说啥。”苏兴全有些无奈的说道。
“对了,这些是你要的,关于雷达方面的书籍,以及咱们目前在正在研究的雷达项目的相关资料。”
“书什么的,你可以留下慢慢看。”
“这些资料的话,你就在这里看,看完了我还得拿回去。”方文山将脚下的一个箱子,拿到了桌子上,推给了苏兴全。
苏兴全打开箱子后,将那些书籍拿出来放到了一边,而后拿起箱子中的,明显是抄录件的资料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后,苏兴全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怎么了?这些资料有什么问题嘛?”方文山也是注意到了苏兴全的表情。
“要说问题吧,倒没有什么。”
“只是~”
见苏兴全有些欲言又止,方文山顿时急了。
“我说苏小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你在这磨磨唧唧的跟个娘们似的干嘛?”
闻言,苏兴全撇了撇嘴后说道:“我是觉得,这些资料上要研究的这些个技术,哪怕是即将要拆卸仿制的那套雷达设备,技术都太老了。”
“技术太老了?”方文山有些不解。
“这么说吧,不管任何国家,一般对外出口销售的东西,大都不是本国最先进的……”
“所以,就是咱们即将要拆卸仿制的那套雷达系统,其实都已经是西方国家淘汰下来的东西。”
“咱们再继续研究的话,其实意义不大。”
闻言,方文山皱了皱眉说道。
“小苏同志,你要知道,咱即将要拆卸仿制的那套雷达系统,可是咱们国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搞回来的。”
“这已经是我们所能接触到,能够去研究的最先进的雷达了,怎么会没有意义?”
“方专员,这你也说了,这是你们能接触到最先进的雷达,而不是没有更先进的雷达。”
“只不过是,由于我们搞不到,所以就只能研究这个相对落后的……”苏兴全淡淡的说道。
“确实是这样,但有什么问题嘛?”方文山问道。
“当然有了,你想啊,咱们在研究这些老技术的时候,那人家国外的科研人员在干嘛?”
“这~”
没等方文山,苏兴全便继续说道“人家肯定也没闲着,而是在研究更加先进的
技术。”
“而当我们将这些老技术吃透,人家早就研究出更先进的雷达了。”
“毕竟咱们搞研究是需要时间的,哪怕只是三年五载的。”
“但由于咱们本身起步就晚,加之研究的又是原本就是落后的技术,就只能一直落在人家身后。”
“可谓是一步慢,步步慢,永远都别想超过对方。”
苏兴全说的这些,都是我国雷达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落后于对手,固然是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同时,也有发展理念的因素。
而苏兴全之所以知道这些,那是因为他在抽奖的时候,系统许是感应到了苏兴全要开始干正事了。
便让他抽到了一本种花家雷达发展史,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我国雷达工业发展的辛路历程。
而这里面,着重的讲述了关于我国机载雷达方面的情况。
因为它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其实,我国机载雷达的起点并不低。
在新种花家刚刚成立的初期,我国从毛熊那里获得了一批米格十七和米格十九。
而我们英勇的人民空军,就在这些家底上起步了。
同样的,机载雷达事业,也就此起步。
而在这个时期,就技术水平来说,不管是米格十七和米格十九,还是这两款战机装备的雷达测距装置,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就是对比同时期大漂亮的技术,那也不落后。
不过,这种局面也仅仅是保持了不长的时间。
到了六十年代,世界上机载雷达的技术,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而大漂亮那里,早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抛弃了机械式的雷达测距仪。
虽然我们当时也开始对机载雷达进行研究,但奈何家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实在不够,机载雷达的研发,一直都不太顺利。
当时,能拿的出手的雷达产品,也就是米格十九,夜间截击机上的机载雷达,以及其仿制型。
而受机载雷达的影响,在我们研制出歼七和歼八两款全天候战机以前。
我们的空军战机,一直都是分为白天型和夜间型的。
而大漂亮那里,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大面积列装了具有成熟雷达系统的全天候战机。
虽然国内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歼八战机,要全天候执行任务的要求。
但由于雷达技术的限制,歼八的研发进度,是一拖再拖。
一直到了七十年代末,我们的歼八战机,还只能装备机械式的雷达测距仪,以白天型定性。
而之后,装备在歼八战机上的单脉冲火控雷达的定型工作,一直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才基本完成。
装备了单脉冲火控雷达的的改进型歼八,被命名为了歼八—1,这才算真正达到了六四年设计时的技术要求。
我们雷达系统的起步,光是在单脉冲雷达阶段,就已经整整落后了西方二十多年。
而到了七十年代,当我们还在与单脉冲雷达较劲的时候,西方国家都基本上淘汰了单脉冲雷达。
开始装备上更为先进的平板缝隙天线和脉冲多普勒雷达。
而此时,我们连单脉冲雷达都还没有一件像样的成熟产品。
至于多普勒雷达,我们的研究人员,更是连原理都还没有搞清楚。
可以说,因为发展理念的问题,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苏兴全的话,让方文山陷入了沉思。
他总觉得苏兴全的话有些问题,但感觉又确实有些道理。
思索了一下后,方文山当即说道:
“不过你要知道,咱们国家在雷达工业上的发展,相比于西方那些发达国家,确实是起步比较晚,基础也相对的薄弱。”
“现在能走仿制的路子,来发展我们自己的雷达,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么,如何避免这种一步慢,步步慢的情况呢?”
闻言,苏兴全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其实不管是雷达,还是其他的东西,我们主要的目的,都是缩短和对手的差距,并最终实现超越,对不对?”
“对。”方文山点了点头。
“但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部门,或者研究机构、项目,他们的思维并不是超越,而是追赶。”
“这一点,我没说错吧?”
“没错。”方文山又点了点头。
方文山本身就是军部装备部门的,虽然他不怎么管事,但这些事情他还是知道的,而且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