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卖琴 作品

第573章 这条鱼,先养着

南柳庄外,树林中。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地狗星最先返回。

约莫等了一刻钟,四名手下陆续返回。

“先行离开。”

直到退回到安全范围之后,地狗星才停下,并让四名手下汇报探查到的情况。

然后再结合他自己探查到的情况,基本上对南柳庄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南柳庄的确是何家的一处军械工坊。

庄内不仅存放着优良优质铁矿石,还有多个存放军械的库房。

据一名手下探明,有一个库房中还堆积有大量军械。

地狗星说道:“安排十名兄弟留守此处,其余人跟我返回中昌县。”

“领命。”

地狗星回到中昌县,当即给杨伯祥送去书信。

南柳庄中护卫加上青壮,数量接近三百人。

仅凭黑冰台的力量,恐难以控制,而地狗星对中昌县武卫府也不放心。

并且为了保证不会被何家发觉,还不能调动汉中武卫府官兵,最好是调动汉中驻军。

翌日清晨,广宜城。

驿馆。

杨伯祥洗漱完毕,侍从便匆匆汇报,门外有人带着黑冰台腰牌求见。

“将人带进来。”

不多时,一名汉子走进驿站大厅。

“见过杨府监。”

杨伯祥摆了下手,问道:“可是你们统领送来密信?”

汉子点了下头,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封递给杨伯祥,然后便站在原地。

杨伯祥拆开信封,看完之后,不由得站起身子。

南柳庄竟然真的是一座军械工坊。

杨伯祥脸色阴沉似水,当即写下一封书信。

“劳烦将这封书信送往城外军营。”

“领命。”

汉中郡连接着秦蜀,因而在汉中郡驻守有一万秦军。

这一万秦军和阳平关守军遥相呼应,确保汉中万无一失。

紧接着,杨伯祥叫来徐昭、吴冬凌。

“黑冰台已将南柳庄虚实探明,情况很糟糕,接下来你们两人要做好准备,汉中或将迎来一场大乱。”

杨伯祥的话让两人神色剧变。

何家竟真的敢私自打造军械。

这可是抄家灭族的死罪。

杨伯祥凝声道:“徐太守,本官意欲今日巡视广宜城周边县镇,传令下去,各级官吏必须随行。”

徐昭拱手道:“下官明白。”

一炷香后,刚准备出门上衙的何太林便收到了通知。

今日要随杨府监外出巡视地方,随行人员不得缺席。

何太林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招手叫来老管家。

“告诉刘竹,夜长梦多,不能拖太久。”

“老奴这就去联系刘统领。”

老管家匆匆离去。

汉中军营。

军事佥事方治快步走进营帐。

“孟将军,都督府杨府监通过黑冰台送来密信。”

汉中驻守统军将领孟武接过书信,扫视之后,语气不善。

“汉中何家竟如此胆大包天。”

方治从孟武手中接过书信,眉头皱起。

“半个月前,大王传来密令,要求我部协助杨府监查案,想必就是因为此事。”

孟武点了下头,道:“南柳庄不过三百青壮,安排一名校尉领兵协助杨府监即可。”

方治说道:“董仓脑子笨,就安排他去吧。”

孟武忍不住笑道:“方佥事担心其他校尉会被何家收买?”

方治说道:“拒北关驻军校尉林坤受贿,在军中造成的影响巨大,不可不防啊。”

孟武点了点头:“便让董仓去吧,一营兵马足够应对任何情况。”

方治摇头道:“怕就怕何家狗急跳墙,造成汉中大乱。”

孟武冷笑道:“何家敢狗急跳墙,本将就敢屠戮何家。”

汉中驻军本就肩负着维稳的职责。

若是何家执迷不悟,孟武不介意让何家见识一番秦军的刀锋。

中昌县,南柳庄外十里处的一片树林。

十来名乔装大汉走进树林,为首的是一个魁梧大汉。

地狗星看到来人,快步上前。

“董校尉,你终于到了。”

魁梧大汉瓮声道:“我部日夜兼程,速度已经不慢了。接下来直接强攻南柳庄吗?”

地狗星说道:“是的,杨府监的命令是以迅雷之势夺下南柳庄,并将庄内一干人员抓拿归案。”

这时,一名黑冰台士卒疾步走来。

“统领,在中昌县发现了墨斋楼暗谍的行踪,人数在三十人之上。”

地狗星眉头皱起。

董仓当即说道:“军情处士卒正在解决巡逻的护卫,我部一炷香后便会

对南柳庄发起进攻。墨斋楼的老鼠,就交给你们黑冰台来解决。”

“好。”

一炷香后,一支信号弹在天空炸响。

秦军对着南柳庄发起进攻。

而地狗星则带领着十名黑冰台士卒先行潜入庄子内。

一间院子中,何坚正在梳理庄内的账册、书册。

听到动静之后,连忙跑出院子。

然后便看到一名大汉匆忙跑来:“何管事,快将庄内所有账册都烧了,快点!”

何坚愣了愣,然后踉跄着跑进房间。

只是下一刻,他愣在原地。

不知何时,房间中出现了一名汉子,正在往一个麻袋中装书册。

院子中,刚才那名大汉已被两名黑冰台士卒擒住。

地狗星走到何坚身后,拍了下何坚肩膀,后者身子不停哆嗦着。

“何管事,跟我走一趟吧。”

中昌县,客栈。

夜幕时分,一名汉子急忙推开房门。

“统领,出事了。”

刘竹起身,问道:“出何事了?”

汉子喘着粗气道:“刚收到消息,秦军突袭南柳庄。派出去的二十名弟兄,全部遇难。”

刘竹脸色大变:“快,立即通知其他人,连夜撤离中昌县。”

“领命。”

岚溪县,郊外。

农户正在田间地头捡拾着遗落的稻穗。

汉中郡秋收已经进入尾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徐昭以及汉中郡官员脸上,洋溢着笑容。

都督府衙考核官员,最重粮产。

一名侍从疾步走到杨伯祥身侧,在其耳边低语了几句。

杨伯祥脸色稍稍一变,道:“本官知晓了。”

侍从离开后,杨伯祥看向人群之中的何太林,笑道:“何族长,本官想与你单独探讨一番。”

徐昭双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其他官员没感觉到异常,但何太林内心浮现起一抹不安。

因为杨伯祥对他的称谓是“何族长”。

沿着道路走了十来步,杨伯祥便开口了。

“何族长,本官来汉中的目标,想必你已经知晓了。粮食军械走私一案,牵扯甚广。河西、关远两郡,拒北关驻地官署,户司、商业司、秦州钱庄。

从地方官府,再到府衙中枢官署,诸多官吏参与其中。可神奇的是,竟然只有少数几人知晓何家才是背后搅动风云之人。”

杨伯祥停下脚步,预判着抬手:“何族长,你也没必要解释太多。既然大王派本官来汉中,便足以说明一切。

就在昨日,秦军已经捣毁了南柳庄,逮捕了何坚等一干人员,并查获了一千斤优质铁矿,以及接近两百件各式违规兵刃。”

何太林听到“南柳庄”和“何坚”之后,脸色终于绷不住了。

杨伯祥看到何太林这一神色变化,说道:“何族长,何家乃是益州底蕴深厚的豪族,何家上千口人皆系于你一身,要给何家留下体面。”

何太林沉默片刻,自嘲道:“事已至此,难道秦王还会放过何家?”

杨伯祥说道:“本官知晓何家与并州牵扯有多深?”

何太林说道:“牵扯并不深。”

而后,两人同时陷入沉默。

杨伯祥问道:“何族长,本官有一事不解。为何你宁愿相信远在并州的李氏,也不愿追随大王?王氏、孟家,包括益州江家、乔家,大王何曾亏待过?”

何太林冷笑道:“王氏枉为世家,连世家豪族之风声都丢了。”

杨伯祥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他明白了。

多说已是无益。

杨伯祥对着身后的武卫官兵招了下手。

两名官兵上前一把将杨伯祥扣住。

“何族长,你只有三天的考虑时间。离开咸阳之时,大王曾交代,若是三天后,你依然执迷不悟,那么迎接何家的必然是滚滚雷霆。”

何太林依旧沉默不语。

徐昭快步走过来,看了眼何太林后,低声问道:“杨府监,可是控制了南柳庄?”

杨伯祥说道:“据何坚交代,自前年开始,何家便开始在南柳庄打造兵甲军械。”

徐昭震惊过后,便是感到深深不解:“何家打造如此多的兵甲军械,难道意欲造反?”

须知,汉中驻军营地距离广宜城不过十五里地。

只要何家敢起事,秦军顷刻便至。

况且,阳平关还是大军驻守,何家根本不可能成功造反。

杨伯祥看着何太林被官兵押走的背影,叹气一声:“本官亦是不解啊。粮食军械走私一案至此,算是拨开云雾见光明。

接下来,按部就班的审理即可。调查审讯期间,不论查到何事,如实上报即可,无需过多惊慌。”

徐昭点头:“下官明白。”

……

秦州,咸阳。

绮月阁,雅间。

额日斯听着一楼的戏曲声和叫好声,心中却愈发烦躁。

足足半个时辰了,他等的人,还没有到。

雅间房门推开,一名带着毡帽男子走进来。

“抱歉,让吐屯发久等了。”

额日斯脸色稍缓:“人来了就行,最近风声紧。”

来人来到近前,拱手一礼:“在下乃是明玉商行管事,陈江。东家离开秦州时曾叮嘱过,若是吐屯发有急事,便由在下来与你商谈。”

额日斯也没有拐弯抹角:“陈管事,秦州削减乌纳山谷集市粮食售卖量,早已不是秘密。我想知晓,明玉商行收购的粮食能否增加五成?”

陈江笑了笑:“自然可以,只要北纥出得起价钱,并州便能为北纥收购足够多的粮食。如今西域诸国皆动荡不安,龟兹国内亦有诸多贵族对国王不满,蠢蠢欲动。”

额日斯说道:“那便按照原来的价格,再增加五成的粮食。”

陈江摇头一笑”:“吐屯发,你难道没有理解在下的意思吗?龟兹国内的贵族胃口越来越大了,粮食价格嘛,自然也要有所上涨。”

额日斯脸色当即变得铁青:“你这是在趁火打劫?”

“吐屯发言重了,在下只是在陈述事实。”陈江说道,“龟兹国的贵族要价比我们更狠,为了能够从他们手中购得粮食,我们诸多商行只能认栽。

吐屯发,粮食采购本就是你我双方之事。若是你质疑在下提出的价格,不妨派人去西域打听一番。”

额日斯表情阴晴不定。

片刻后,额日斯咬着牙道:“陈管事,还望贵方能够尽快将粮食送抵漠北草原。”

陈江喜笑颜开:“自然,自然。我敬吐屯发一杯。”

正事洽谈之后,陈江便离开了。

房门关上那一刻,额日斯猛地将酒杯摔在地上。

陈江与额日斯结束会面之后,伴随着一楼的律动,哼着小区来到二楼一处雅座。

他最爱绮月阁的歌舞和戏曲。

陈江专心听曲赏舞之时,浑然不知远处有一名男子正注视着他。

陈江出现在妙月楼的当天,黑冰台就盯上了他。

眼下陈江与额日斯会面,更加肯定了陈江的身份不简单。

男子思考一番后起身离开,来到街角一个热闹的茶馆。

男子走到掌柜的身边,低声道:“队率,要不要收网啊?属下跟踪陈江三天,基本摸清了他的行踪轨迹。”

掌柜的一边拨弄着算盘,一边问道:“还不急,统领的意思是继续跟着陈江。这条鱼,先养着。”

“属下领命。”

……

秦王府,偏门。

吴春花挎着竹篮,走了出来。

几名王府的仆役看到吴春花,打着招呼。

“春花,出门啊?”

“是啊,许久没有回家了,便告了半天假。”

“给家里人带了什么好吃的?”

“一些茶点,还有韩王妃赏赐的布匹。”

王府的三位王妃皆是宅心仁厚之人,从不打骂下人。

即便是下人失手犯了错,王妃也不会过多苛责。

平日里,韩王妃更是经常赏赐下人。

仆役侍女之间,关系也很融洽。

所以在秦王府当差,比大户人家舒服多了。

吴春花与相识之人打过招呼之后,沿着街道走进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