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沧凌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三章 顺势而为

裴仁基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裴元庆的实力面对单进,仍旧没有什么胜算。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领兵出城,和单进决一死战了。

这年头想做忠臣,也没有这么容易。

或许裴仁基死守阳平关,并没有做错。

但是单进在汉中之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无人能挡,杨广身在关中,面对威胁,怎么可能熟视无睹?

他让裴仁基主动出击也合情合理。

在和三个儿子商量妥当之后,裴仁基没有耽误时间,他立刻派出斥候,前往关外打探消息。

就算要出关决战,也不能贸然送死。

必须确定敌军虚实,知道如今单进所在的位置,再动手也不迟。

否则就算他战死沙场,也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东西。

就这样,又过去几天。

裴仁基派出去的斥候,带回来确切的消息,单进率领大军,正向散关进发,他这样做,显然是直接忽视了阳平关。

仍旧是在府衙之中。

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裴仁基郑重其事的说道:

“反贼已经杀往散关,要是我们直接杀出阳平关,反贼必然有所察觉,我们想要击败单进,没有这么简单。

想要取得战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其不意。只要让单进觉得,我们一直在阳平关,他必然掉以轻心。

我们轻装简行,绕到反贼后方,再配合散关之中守军,或许能够战而胜之,将之击败!”

虽然裴仁基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但他还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准备一试。

裴元庆等人自然没有异议,有杨广的圣旨在此,他们总不能抗旨不遵!

很快,裴仁基又做出妥当的安排。

那就是留下一支兵马,继续防守在阳平关内虚张声势。而裴仁基,则是亲自带人,连夜潜行离开阳平关。

只要隐藏他的踪迹,便可出其不意,杀到单进的后方。

在经历先前那场大战之后,如今的裴仁基很清楚,仅凭他们的实力,想要正面击败单进,无异于痴心妄想。

也只能通过前后夹击,才有可能获胜,这是少有的机会。

这个计划其实很冒险,如果没有成功,或者出现什么纰漏,他们父子恐怕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但总归是有一线成功的可能。

——

裴仁基的计划,其实已经很稳妥了。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单进并未完全掉以轻心,实际上,她一直留下斥候在阳平关观察。

如果裴仁基有所异动,单进肯定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所以,在裴仁基连夜带着大军杀出阳平关之时,隐藏在此的斥候没有耽搁,便是快马加鞭离开,去通知单进去了。

靠近散关之地。

这里是单进大军驻扎之地。

虽然裴仁基将阳平关守得密不透风,不给他可乘之机,但是其他的城池显然没有这么强的防守,如何能够抵挡单进?

是以单进在汉中攻城略地,过程很是顺利,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哪怕有城池守军,他们拼死抵抗,不愿束手就擒,但他们在单进面前,完全没有反抗之力,最终的结果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整个汉中的城池除了阳平关之外,其他地方都已经被单进拿下,所以他才率领兵马向散关靠近。

这散关乃是关中门户,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杨广已经调遣了众多精兵悍将,防守于阳平关内,想要拖延时间。

可以说,想要攻下散关的难度,恐怕比阳平关还大。

单进倒也没说,要一鼓作气拿下散关,他之所以领兵来此,就是为了威慑杨广。

甭管能不能拿下,反正他已经到了关中之外,杨广的末日已至。

而此刻,在大帐之中。

单进与王伯当、谢映登等人聚集于此,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

只见王伯当率先说道:

“雄义,现在朝廷大军疲于奔命,在杨广的命令之下,收缩防线退回关中,那江宁城守军,已经被二哥他们拿下。

虽然还有贺若弼坚守在江都城,可现在,他孤立无援,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等二哥他们拿下江都,便可席卷江淮了。”

单进在汉中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另一边的单雄信等人同样是大显神威。

现在的朝廷,局势是那么的被动,根本无法抽调兵马支援江都。

原本镇守江都,想要牵制岭南大军的贺若弼,现在已经无路可走,他只能坚守在江都城内,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可是,就算贺若弼全力防守江都城,又能怎么样呢?

正如汉中一样,贺若弼可以守住一座城池,那其他的城池又怎么办?

朝廷无法派出援军,贺若弼孤掌难鸣,更别说单雄信统领的大军,还有姜松和雄阔海这等悍将,实力非常强大。

如此之大的差距,令贺若弼完全失去主动权,现在几乎可以说是坐以待毙。

按照这个趋势,单雄信等人大获全胜,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

先前在岭南之地,贺若弼利用地形,将单雄信等人牵着鼻子走,最终逃出生天。

可现在,他被困在江都城内,想要活着离开,要么是朝廷派遣援军前来,要么是贺若弼亲自带人杀出重围。

只可惜,这两件事都没那么简单。

听得王伯当之言,单进脸上亦是露出微笑,对于这个战果,他也很满意。

单进并不想耽误时间,因为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那就是速战速决,他要尽快平定乱世,让这天下安稳下来。

可以说,这个乱世是由他而起,他会全力以赴将之结束。

至于关东的诸多势力,等灭了杨广之后,再来收拾他们也不迟。

任何人,想要阻挡单进的脚步,都只有一条路可走。

单进的计划很简单,只要他的实力够强,就能镇压一切宵小之辈。

只见单进目光闪动,他并未纠结于此,便是看着二人,接着说道:

“现在关东联军,正在攻打潼关,杨广根本无力支援淮南,二哥他们那边,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发生。

至于我们这边,倒也无需操之过急,杨广腹背受敌,首尾不能兼顾,只要他自乱阵脚,自然会露出破绽,给我们机会。”

想要拿下散关这等雄关,其实没有什么捷径,那就是强攻,用人命去堆。

但对于单进来说,他并不想用这样的方法取得胜利。同时,他现在麾下的兵马,也未必能够完成如此重任。

因为单进一路过来,那都是以少胜多,并没有什么人数优势。在攻关的过程中,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除了强攻,那就只有关内守军轻敌冒进,主动出击。只要他们敢这样做,单进定然让他们有来无回。

只不过,这注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守军知道单进的厉害,他们怎么可能以身犯险,自寻死路。

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他们根本无法向杨广交代,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反正,只要守军坚守,单进多少是有点头疼的。他也只能伺机而动,等局势有了变化,再主动出击不迟。

王伯当和谢映登,也知道此事艰难,如果杀入关中,便是一马平川,可以直接杀到大兴城。

但问题就是,想要进入关中并没有这么简单,尤其是在守军做好准备的情况下。

正在此刻,大帐之外忽然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瞬间吸引了单进等人注意。

单进稍显疑惑,他看向帐外,便是一名士卒急切跑了进来,接着拱手道:

“启禀侯爷,斥候急报,裴仁基率领兵马杀出了阳平关。”

此言一出,单进顿时眼前一亮,他方才正头疼,应该如何打破僵局呢,想不到契机就出现了。

当然了,单进并未着急,他捋了捋思绪,便是向那士卒问道:

“裴仁基出城之后,领兵去了何处?”

对此,士卒摇了摇头说道:

“以斥候禀报,那裴仁基出城之后,便是潜行而去,不知所踪。但是,他行军的目标,似乎不是散关。”

听到这里,单进已经大改了解了事情始末,他缓缓点头,说道:

“看来裴仁基这是想要避开我们的视线,再来出其不意偷袭我们。”

对于裴仁基的计划,单进可谓是心知肚明,毕竟除了这个可能,裴仁基总不可能带领大军跑路吧。

虽然单进不在阳平关外,可裴仁基不是傻子,作为一名大将,裴仁基自然能够猜到,单进会在关外安排斥候。

而裴仁基领兵,没有朝阳平关来,就是为了绕开单进视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突袭的效果,取得胜利。

其中缘由,王伯当也是看出来了,他目光一闪,沉声说道:

“这裴仁基倒是好算计,他以为调转方向,我们就会熟视无睹了吗?

不管他去什

么地方,最终肯定会来散关,雄义,依我看啊,我们不必着急,只要在此等着,裴仁基必然送上门来。”

虽然单进、王伯当等人,并不知道杨广已经给裴仁基下了死命令,但他们知道,裴仁基放弃了阳平关的防守,肯定意有所图。

而单进兵临关中,威势惊人,裴仁基的目标只可能是这里了。

然而,当单进听得王伯当之言,却是摇了摇头,他正色道:

“裴仁基并非鲁莽之辈,如果没有找到机会,他未必会自投罗网。但是,这或许是我们突破散关,一石二鸟的机会。”

不管是王伯当还是谢映登,他们都是熟读兵法,虽然刚开始他们没有反应过来,但在单进提醒下,他们顿时幡然醒悟。

谢映登若有所思道:

“雄义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故意示敌以弱,露出破绽,将裴仁基引出来吗?”

王伯当也是附和道:

“要是这样的话,裴仁基杀到散关之外,关内守军也不可能熟视无睹,他们若是得到消息,肯定也会出关。

他们想要前后夹击,一举歼灭我军,但是,我们早有防备,可以布下天罗地网,等着他们送上门来。”

这样一讲,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单进欣然答道:

“没错,我就是这个想法,裴仁基不是想要找机会吗,那我们就给他机会,让他看到获胜的希望。”

不管是裴仁基还是散关之内的守军,如果他们坚守不出,单进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虽然说他实力强悍,却还是肉体凡胎,不可能一个人冲破敌军严防死守。

散关之内的守军,肯定不是汉中那些小城能够比拟的。这其中都是精锐,每日巡查,安排得井然有序。

王伯当和谢映登,亦是面露振奋之色。

要是计划真能成功,他们就能一举杀入关中,彻底将杨广拿下了。

简单商量了一番,单进并未优柔寡断,确定了目标便可付诸实施。

时间转瞬,翌日正午。

单进亲自率领大军,来到散关之外,他看着关楼之上严正以待的守军,眼中并无半分畏惧之色,反而是颇为轻蔑的说道:

“关里的人都听着,杨广这昏君倒行逆施,欺压百姓,残暴不仁,我乃大隋冠军侯,如今替天行道,诛灭昏君。

尔等皆是忠臣良将,如果死在这里,未免太过可惜了。只要你们放弃抵抗,束手就擒,本侯可以网开一面,留你们一条生路。

若是你们非要负隅顽抗,恐怕不久之后,就是你们的死期了!”

单进的音量极高,令散关之中守军一阵心惊,而他的话语,亦是挑衅异常,让忠于朝廷的将士愤怒无比。

想当初,单进也是大隋战将,立下赫赫战功,可是现在却沦为反贼,实在是可耻可恨!

大将尚师徒,率先说道:

“单进,你这乱臣贼子也敢在此叫嚣,你若是有本事,就杀进散关来,本将倒要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本事。”

尚师徒从来都对朝廷忠心耿耿,当然不可能因为单进的三言两语而心生动摇,他言辞怒喝,态度颇为坚决。

旁边的新文礼,亦是慷慨激昂,曾几何时,他对单进也很佩服。

单进年纪轻轻,就名震天下,功勋卓著,这样的人确实非同凡响。但单进造反,那他们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