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沧凌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三章 潼关的消息

原本关东联军,已经占据绝对的优势,众将士在伍云召和伍天锡的带领下,一鼓作气杀入潼关之中。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猴 kanshuhou.com

正常情况下,联军必然能够大获全胜,一举拿下潼关,杀入关中之地。

可现在,变故发生了。

伍云召和伍天锡二人,在李元霸的追击之下狼狈逃窜,他们已经自顾不暇了,根本顾不上其他将士。

没有了这两员大将坐镇,原本做好死战准备的杨林,也是发现了可乘之机。

联军之所以如此勇猛,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有伍云召和伍天锡二人存在,可潼关之中,根本没有大将能够匹敌。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在杨林下令之后,无数将士跟随他奋起反击,方才面对关东联军的进攻,他们心中憋着一股气,如今终于能够发动反扑了。

没有人甘心接受失败,他们防守于潼关之中,这里是大隋最后的防线,他们唯有拼尽全力,和反贼决一死战。

没到最后一刻,无人知道最终结果如何。

方才来势汹汹的关东联军,这下子完全陷入被动之中。

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朝廷大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了,杨林加入战场,他奋力冲杀,无惧任何对手。

明明已经年过花甲,可杨林仍旧斗志不减,他有着身先士卒,战至终章的决心。

联军溃败。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前方的将士败退,后方的兵马自然无法维持,他们狼狈不堪,调转方向逃离。

因为关东联军人多势众,他们足有百万大军,才能在战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可现在大军溃逃,他们自相践踏,完全无法维持稳定。所有人都乱作一团,更无人能够站出来统筹全局。

虽然这是一个好机会,但杨林并没有冒险。因为方才这场战斗,潼关守军同样是精疲力尽,损失不小。

至于李元霸,也是拿着擂鼓瓮金锤走了回来。

方才他追击伍云召和伍天锡,却没有成功将二人拿下。倒不是李元霸没有这样的实力,只是他的速度不够快。

这才让伍云召二人,踩着云梯狼狈逃走了。

这时候,李渊和李世民也都赶了过来,回想方才看到的场景,仍旧有些恍惚。

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李元霸竟然这么强,凭借一己之力,直接吊打两名猛将,这样的战力,实在是有些恐怖。

杨林下令整顿兵马,就算暂时击退了反贼,一样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反贼并没有彻底被击溃,他们还有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可能。

哪怕这一战,朝廷大军大获全胜,可他们得实力,依旧比反贼弱了太多。

做完这些,杨林立刻将李渊父子找了过来。他很清楚,今日这场战斗之所以能反败为胜,都是因为李元霸的缘故。

要是没有李元霸,不但潼关丢失,恐怕杨林自己都要战死沙场。

杨林面露复杂之色,他看着李渊说道:

“李渊,想不到你的儿子竟然有这般实力,你怎不早些告知本王,要是他能早日出手,我军也不至于落入这般境地。”

面对杨林的询问,李渊却显得有些尴尬,他叹了口气说道:

“王爷有所不知,我这儿子天生脑子有些问题,虽然力量大得出奇,但我也不知道,他竟然能够击败反贼大将。”

杨林看得出来,李渊并非胡言乱语,他确实不知道李元霸这么强。

其实,杨林找来李渊,也不是要问罪的,因为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杨林又不是傻子,他很清楚,以潼关现在的情况,想要对抗反贼,那就只有一个人办法,也就是借助李元霸之力。

要是没有李元霸帮忙,等反贼再度来袭,他一样抵挡不住。

莫名之间,杨林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几乎以为大隋就要覆灭了,现在看来,这是大隋还气数未尽啊!

就算如今天下局势,已经变得这般严峻,大隋也不会就此覆灭。

杨林相信,终有一天,大隋会重新崛起,会让那些乱臣贼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而且,现在的李元霸才多大年纪,就能同时击败伍云召和伍天锡两名大将,他的天赋实在是太恐怖了,比起单进更加强悍。

就算是当年的单进,比起此刻的李元霸,恐怕也是远远不如吧。

杨林唯一担心的,就是现在的李元霸很强,但他长大之后,该不会也和单进一样,成为乱臣贼子了吧?

要真是如此,杨林不敢想象,那一天到底是什么样的。

恐怕大隋真的要覆灭了。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杨林现在需要李渊父子相助,他当然不可能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更不会直接去怀疑他们。

想到此处,杨林并没有优柔寡断,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道:

“接下来防守潼关,就有劳诸位了!”

安排完这一切之后,杨林便是令人快马加鞭,将此间战报送到杨广面前。

虽然暂时挡住了反贼进攻,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杨广必须派兵前来支援,才能真正稳住潼关防线。

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寄托在李元霸这一个孩子身上,实在是太冒险了。

——

潼关之外。

联军大帐之中。

各方义军首领,以及伍云召等大将,皆是聚集于此。

不过和之前相比,众人的神色却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因为这场战斗,并没有他们想象中乐观,反而是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感受到众人有些低落的气氛,伍云召沉默了一下,便是朗声道:

“诸位,这一战是我们低估了守军,想不到朝廷一方调走了这么多兵马,却还留下一位如此猛将,守在其中。”

这时候,有人眉头紧皱,出言问道:

“伍侯爷,听说那敌将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他的实力当真有如此恐怖,能够同时击败你和伍元帅?”

面对此人的询问,伍天锡却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他直接翻脸道:

“你难道是觉得我们有意为之吗,若是你不信敌将势力,不妨自己去试试。

别看那人年纪不大,力量却非同小可,比之宇文成都也毫不逊色!”

说到这里,伍天锡多少有些咬牙切齿,他确实没有想到,明明胜券在握的战斗,却会因为一个少年发生改变。

李元霸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战局,令人匪夷所思。

众人面面相觑,却也无言以对。

伍天锡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们确实没什么可质疑的。伍天锡加入义军很长时间,是对付朝廷的主力。

此战的失败,只能说明朝廷大军仍旧还有余力,他们尚未到达极限。

杨素沉吟片刻,有些感慨道:

“想不到朝廷都已经落得这般境地,腹背受敌,竟然还有良将横空出世,阻挡我们的攻势,难道冥冥之中真有气运吗?”

对此,杨素确实有些无奈。

虽然最开始起兵的时候,他是被世家所迫,但是走到这一步,杨素当然想要覆灭大隋,成就自己的功业。

可是他们这么多势力联合到一起,明明已经占据绝对的优势,胜利都近在咫尺了,却无功而返,大败而归。

等杨素说完,伍建章直接道:

“此言差矣,杨处道,难道这样就把你吓住了,就算潼关之中还有一位大将,可现在,仍旧是我们占据着场面上的优势。

如果只是一个人,想要力挽狂澜,扭转局势,哪有这么简单?只要我们重整旗鼓,拿下潼关是迟早的事情!”

伍建章表明态度,亦是鼓舞士气,他们已经揭竿而起,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不管面对什么,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杀进潼关,取得胜利。

此言方落,伍天锡便是郑重其事点头道:

“没错,忠孝王所言极是,我联军兵强马壮,难道还能怕了杨林这老匹夫吗,他手中兵马有限,还能坚持多久?

至于那小子,就算他天生神力,难道还能杀光我们百万大军吗?”

伍天锡绝对无法接受,他们都已经来到这里,自然要全力以赴,和潼关守军决一死战,而不是主动退却。

在伍天锡说完之后,众人也都纷纷表明态度,他们本就没有退路,要是拿不下潼关,不能彻底覆灭大隋,终有一日大隋重整旗鼓,对谁都没有好处。

众人约定,回去整顿兵马,等一切准备妥当,再来强攻潼关。

——

在大兴城内。

杨广正在等待消息,但他要等的,并不是潼关的消息,而是散关的战报。

自从上次,他得到魏文通派人送来的急报,得知单进在散关之外,一举击溃裴仁基以及尚师徒、新文礼率领的大军,出战兵马几乎全军覆没时,顿时震惊无比。

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可毫无疑问,单进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放任不理,让单进在散关为所欲为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散关就会丢失,到时候反贼便可长驱直入,杀到大兴城下。

那时候,杨广又该何去何从?

这里是大隋的都城,就算杨广可以舍弃大兴城,逃往其他地方,可他一旦离开,那大隋就再也没有重振旗鼓的可能了。

这无疑是杨广无法接受的结局。

虽然说,如今的局势对朝廷来说颇为不利,大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几乎就要覆灭了,但杨广仍旧心有不甘。

没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最终结果如何,只要他守住关中,就有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可能。

到时候,他要让这些反贼付出应有的代价,他要让大隋变得更加强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这就是杨广的目标。

他想不明白,明明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此震撼人心,为什么这些人非但不支持他,更是要和他作对,实在是太可恨了。

不过,单进等人既然已经造反,不管杨广作何想法,也都无济于事。

他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先稳住局势,再寻找机会反攻这些乱臣贼子,只要将反贼尽数剿灭,大隋就能重新恢复安定。

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可是,杨广尚未等到散关的消息,杨林的急报却已经出现在他面前。

当杨广得知反贼强攻潼关时,顿时脸色微变,他为了应对单进,从潼关抽调了大量兵马前往支援散关。

如今杨林麾下兵马不济,若是面对反贼强攻,也不知情况如何。

要知道,这关东反贼来势汹汹,他们由多个势力联合在一起,兵马不计其数,比起单进都要恐怖的多。

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单进麾下虽然没有太多的兵马,但他带来的威胁,让杨广毛骨悚然。

可以说,要不是因为单进的缘故,大隋也不至于落得这般境地。

如今杨广麾下大将,不断折损在单进手中,才让关东反贼有了可乘之机。

杨广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了。

如果潼关那边发生变故,杨林无法抵挡反贼攻势,大隋一样要陷入绝境。

这本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当初杨广与群臣商议,他们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先应对单进。

在他们看来,关东反贼应该不会这么快发动进攻,杨林还能拖延一段时间,等后续兵马赶到,他们就不必如此慌张了。

可是这些反贼,似乎并没有他们想的这么简单。在杨广抽调兵马后的第一时间,就展开了进攻,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

杨广的心情有些忐忑,如果反贼大举来攻,就算杨林能够暂时拖延,恐怕也守不了太久,他必须想办法派兵支援。

就这样,杨广带着万千思绪,小心翼翼地打开面前急报。

他不敢怠慢,仔细查看急报上的内容。当他看到,杨林领兵面对反贼进攻,几乎到了生死一线时,顿时心中一惊。

曾经的杨广,确实对杨林心存顾忌。

但现在他早已明白,杨林这位靠山王,乃是名副其实的大隋栋梁之臣。

在这关键时刻,只有杨林这等人物,才值得杨广无条件信任,如果杨林当真战死沙场,必然对大隋造成巨大的冲击。

可是随着杨广再看下去,他的表情忽然变得有些古怪。

因为他看见,杨林竟然说,在这危急关头,李渊之子李元霸,手持双锤,力挫敌将,让潼关守军反败为胜。

此战一举重创敌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