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很直接,并没有遮遮掩掩,以如今的局势,再含糊其辞也没有任何意义。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皇
而李渊父子,在听得杨林之言后,却是面露诧异之色。
李渊率先说道:
“不知王爷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杨林看了李渊一眼,便是说道:
“先前大战,若非元霸出手,恐怕潼关已经丢失,只是现在,反贼仍旧是兵马强盛,他们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虽然本王也不确定,这些反贼会在什么时候卷土重来,但我等防守潼关,护卫关中,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而本王叫你们父子过来,也是想要听听你们的意见,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才能守住潼关?”
杨林并非鲁莽之辈,所以他并没有直说,让李渊父子想办法主动出击击溃反贼,这件事情并不现实。
就算李元霸实力强悍,但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没有谁能够稳操胜券。
万一发生什么变故,到时候潼关丢失,他再后悔可就为时晚矣。
在杨林说完之后,李渊面露纠结之色,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要知道,先前潼关大战,他都已经做好准备跑路了。
只是没想到李元霸调转方向,大显神威,直接击退了反贼,硬生生守住潼关。
也正是这场战斗,才让李渊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强悍。
这样的实力,实在是世所罕见。
虽然如今朝廷局势,仍旧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被动,但有李元霸的存在,也让李渊多了几分安全感。
实在打不过,就让李元霸保护他们尽快逃离,回到太原伺机而动。
感受到杨林的目光,李渊正想说点什么,却看见他身旁的李世民站了出来。
李世民很年轻,准确的说,他还是一个少年。但是他的脸上,却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老成。
当李世民站在杨林面前,显得不卑不亢,他并没有因为杨林的身份,而有半分畏惧之色,这样的表现让杨林心生好奇。
很快,李世民微微拱手道:
“启禀王爷,在下觉得,如果朝廷想要守住潼关,那就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因为如果我们一直防守在关中,那就始终处于被动,要扭转局势,那就只能主动出击,反败为胜。
趁着反贼全无防备,杀出关外,一举将之击溃。
虽然反贼人多势众,但他们的兵马多为乌合之众,如果让他们占据优势,或许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但是一旦局势散乱,反贼陷入劣势,他们将会不战而逃,到时候反贼必将不攻自破,朝廷也将掌握战场主动。”
李世民侃侃而谈,他的神色颇为坚定,语气也是铿锵有力。
等他这一番话说完,杨林顿时面露惊讶之色,他并未提及主动出击之事,想不到李世民竟然有这样的决断。
他显得格外好奇,为什么李世民如此自信?
短暂沉默之后,杨林便是开口问道:
“你方才所言不无道理,但是想要击败反贼,恐怕也没有这么简单。若反贼当真是等闲之辈,那我大隋也不至于落得这般境地。”
讲到这里,杨林的心情有些复杂。
曾经的大隋,是那么的强盛,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未来的大隋,将会沿着这条路不断向前,会达到新的高峰。
整个历史上,都会留下大隋的名字。
但事实就是,不过短短数年时间,大隋已经从巅峰跌落谷底,到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如果说,大隋不能挡住反贼攻势,重整旗鼓的话,恐怕大隋将会就此覆灭,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结局啊。
面对杨林的询问,李世民仍旧十分淡然,他缓缓说道:
“王爷所言极是,反贼确实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这是他们的优势。
在元霸出手之前,在下也不敢妄想主动出击,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敌将虽然强悍,却不是元霸的对手。
只要我军出其不意,找到动手良机,便可一举将之击破。
恐怕如今的反贼,也根本想不到,我们竟然有胆子出关决战。
这些便是我军的优势。”
李世民的分析井井有条,显然他并不是突发奇想,又或者鲁莽行事,而是真的觉得此事可行,值得一试。
在杨林得到杨广圣旨之时,心中多少有些顾忌。
他当然想要剿灭反贼,想要让关东之地重归太平,但这件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这些反贼来势汹汹,兵强马壮,朝廷一方已经无法抽调更多的兵马前来应对。
别说是反攻关东了,就连抵挡反贼的攻势,都显得那么艰难。
可是李世民方才所言,确实有道理,就连杨林自己,都没有想过主动出击的事情,那现在的反贼,当真会有所防备吗?
恐怕他们也预料不到,杨林竟敢在这个时候反击。
如果反贼掉以轻心,又有李元霸这员猛将相助,胜负如何还真难以预料。
只要李元霸能够对付伍云召和伍天锡兄弟二人,剩下的反贼自然无需在意。
如果行动顺利的话,反贼必将一败涂地。
就像李世民方才说的那样,反贼人多势众,但只能打顺风战,一旦局势陷入逆风,那这些敌军将会做鸟兽散。
他们根本不可能凝聚到一起。
各方势力各自为战,他们只是因为有利可图,才会短暂联合。
但是每一个人想法都不同,他们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共同对抗大隋?
当这诸般思绪,在杨林脑海中涌现,他的眼中越发神采飞扬。
这个计划值得一试,就算冒险,他也不能坐以待毙。
如今朝廷无法调遣大军前来支援,而反贼始终人多势众,此消彼长之下,潼关的压力依旧非常大。
杨林也无法确定,他们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念及此处,杨林顿时抬起头来,朗声哈哈大笑,接着说道:
“你叫李世民是吧?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有这般见识,当真非同凡响,看来李家当真是后继有人啊。”
虽然李元霸天赋异禀,实力强横,小小年纪就能力压反贼两员大将,但李元霸脑子有缺陷,这是最大的限制。
而此刻,李世民虽然没有强悍的武力,但他行事井井有条,对于局势的判断颇为清晰,并且果敢坚毅。
这样的人杰,日后定然能够带领李家蒸蒸日上,再加上李元霸这等猛将,李家的未来还真是一片光明啊。
当然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对于杨林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事,还是应对反贼。
他认真思索着刚才李世民的建议,就算他下定决心,出关突袭反贼,也得做好妥善的安排,绝对不能太过着急。
因为杨林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的决定关系到潼关的安危,而潼关的安危,又关系到大隋的存亡。
他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一番思索之后,杨林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看向李世民,反而是忽视了旁边的李渊,随即开口说道:
“你方才所言有理,但本王觉得,如果我们直接行动,还是太着急了。
还是等反贼再来攻城,继续拖延一段时间,等到他们掉以轻心,疏忽大意的时候,再出关突袭也不迟。”
杨林也是一代名将,他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李世民的想法虽然值得一试,却也有不够稳妥的地方。
所以杨林决定,他还要在守上一守,等到反贼疏于防备的时候,他将会全力出击,将反贼彻底击破。
李世民看着神色笃定的杨林,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便是拱手道:
“王爷英明,是在下考虑不周!”
就这样,杨林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的脸上露出笑容,显得颇为满意。
虽然没到最后一刻,无人知道战斗的结局,但有了破解之法,杨林总要尝试一下,他可不想看着大隋就此覆灭。
只要杨林活着,那他要做的,就是捍卫大隋的威严,让大隋延续下去。
想要覆灭大隋,除非他先倒下。
——
李渊父子离开了府衙。
这时候,李渊则是面露疑惑之色,有些好奇的说道:
“世民,你为什么会劝说杨林主动出击,你这样做,未免太过冒险了。
虽然元霸先前击败了敌将,可万一落入陷阱,谁又知道结果?”
对此,李世民正色道:
“父亲的担心不无道理,但现在,我们身在潼关之中,在元霸立威扬名之后,想走恐怕也走不了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儿也只能想办法,助杨林一臂之力。孩儿方才的计划有些冒险,但确实是值得一试的。
只要能够成功,朝廷便可稳住局势,不至于腹背受敌。”
在李世民看来,他们现在已经进入杨广和杨林的视野之中,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有些事不是他们能熟视无睹的。
就像此刻,杨林专门叫他们父子过来商量。之前李渊和李世民,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既然走不了,那就尽可能做一些事吧!
这可不是为了大隋,而是为了他们父子能够安然脱身,不至于发生什么变故。
在李世民说完之后,李渊沉默了一下,倒也没有反驳,他点点头道:
“你说的没错,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李渊有些无奈,就算他们帮助杨林守住潼关,朝廷就真能重整旗鼓吗,恐怕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现在朝廷面对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此间所谓的关东反贼,而是在散关之外的单进。
如果没有单进的话,朝廷也不至于被动到这等程度,只能坚守不出。
曾经的朝廷,完全称得上兵强马壮四个字,拥有大量的精兵悍将。正常情况下,剿灭这些反贼,根本不在话下。
可现在,却是不断损兵折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在李渊看来,就算是李元霸,也未必就是单进的对手。
但这件事,也着急不得,反正也无法离开,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
——
关东联军,并没有善罢甘休。
在休整数日之后,伍云召和伍天锡,再度率领大军前来攻关。
对于关东联军来说,他们想要杀入关中,拿下杨广这昏君,就必须经过这条路,他们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就算朝廷之中,出现一员大将,但胜负如何,仍旧尚未可知。
在伍云召的指挥之下,联军将士开始攻城,他们并没有和上次一样直接出手,而是先派出手下人,消耗守军的力量。
战斗颇为激烈,双方皆是拼尽全力,没有谁愿意失败。
只是没有了伍云召和伍云召两位猛将的加入,联军想要攻入潼关之中,无疑显得十分艰难。
联军将士在守军的拼死抵抗之下,虽然向前推进了一段距离,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潼关之中的守军皆是精锐,更何况城中还有杨林坐镇,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但伍云召仍旧显得十分冷静,他们这样做便是为了降低守军的戒备心理,等到守军心生懈怠,就是伍云召和伍天锡出手之时。
先前的大战,伍云召和伍天锡都对李元霸印象深刻。想不到他们兄弟要能联手,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
这个少年的实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可是,李元霸再强也只是一个人,只要他们抢占先机,在李元霸显威之前拿下潼关,他也无法逆天改命。
在伍云召身边,伍天锡沉声道:
“潼关中敌军兵马有限,先前我们虽然没能顺利拿下潼关,却也杀伤了大量敌军,他们的防守只会更加衰弱。”
伍云召点点头,他略显感慨道:
“也幸亏,如今朝廷的注意力都在散关,否则我们能否占据优势,还真无法预料。”
明明联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他们始终无法拿下潼关,随着时间推移,变数只会越来越多,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他们必须抓紧时间进入关中。
伍天锡沉默,虽然不想承认,但他确实是占了单进的便宜。
要是没有单进的话,义军不可能发展的如此顺利。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轻易杀到潼关之外,距离关中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