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林下令之后,李渊父子皆是来到了府衙之中。本文搜:61看书网 免费阅读
现如今,李渊当然没什么可担心的。李元霸大显神威,已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李渊亦是与有荣焉。
在这种情况下,杨林找他只有好事,却不会有什么坏事。
这时候,李渊忽然觉得,李元霸不听其他人调遣,反而是一件好事。正因如此,他这个当爹的还是有些价值。
在府衙正堂。
杨林看着李渊以及李世民、李元霸,倒也没有纠结太久,他便是沉声说道:
“李渊,陛下方才令人送来圣旨,对你们父子的赏赐已经下来了。”
此言一出,李渊不由得面露诧异之色,虽然现在李渊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他也不是等闲之辈。
到底是什么赏赐,竟然要杨林将他们找来,亲自告知,这肯定不是一般的赏赐。
正当李渊思索之际,前方的杨林则是说道:
“陛下打算将世民和元霸收为义子,并且加封他们为西府秦王和西府赵王。此事你可有什么异议,但说无妨?”
杨林平静的话语,却让李渊面露愕然之色,他刚才还在想着,此番这么大的功劳,杨广准备如何赏赐他们?
现在李渊幡然醒悟,杨广这是想要白嫖两个义子,而他则是多了一个孩子干爹。
当然了,杨广也不是没有什么表示,他竟是直接将李世民和李元霸封王,爵位一跃骑在李渊的头上了。
不过,李渊显然没有拒绝的资格,他现在还是大隋臣子,面对杨广的圣旨,他除了接受,并无选择。
反正只是义子而已,李世民和李元霸仍旧是李渊之子,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层身份,对于李世民和李元霸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李渊诸般思绪只在瞬间,他并没有过多纠结,便是拱手道:
“微臣替世民和元霸拜谢皇恩!”
看到李渊如此,杨林满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他又看向李世民二人。
或许李元霸并不明白这么多,他也不在意什么西府赵王,但李世民却很清楚,在这道圣旨面前,他们没有选择。
除非李家已经做好和朝廷撕破脸的准备了,否则他们只能答应。
于是乎,李世民直接拉着李元霸行礼:
“微臣拜谢陛下!”
此事说定,从这道圣旨之后,李世民和李元霸的身份,便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是受到朝廷承认的王爵。
将赏赐的事情解决后,杨林这才说起正题,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此番本王叫你们过来,除了封赏之外,还有就是陛下的命令。
既然我军现在已经击退了关东反贼,那我们便趁此机会,乘胜追击。
反贼损兵折将,实力大损,这正是我们彻底将之剿灭的好机会。
现在有元霸相助,反贼的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惧!”
杨林神色肃然,将接下来的事情说清。
对此,李渊和李世民都没有异议,在见识到李元霸的强大之后,这些反贼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有李元霸出手,反贼之中根本无人是对手。
就像是朝廷一方,完全奈何不了单进一样,李元霸同样有这样的威慑力。
李渊沉吟着问道:
“陛下让我们出兵剿灭反贼,那散关那边,又该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杨林神色肃然,他点了点头,说道:
“只有先剿灭关东反贼,朝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征讨单进。
虽然单进实力强大,但只要关内兵马坚守不出,拖延时间并无问题。”
在刚开始得知单进造反的消息时,杨林震怒无比。要知道,他当初扶持单进,就是希望他成为大隋的擎天柱石。
可现在,单进却成为了大隋的死敌,甚至可以说是掘墓人。
不过,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杨林也算是冷静下来了。他再怎么愤怒也无济于事,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全力以赴捍卫大隋的利益,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既然杨林这样说了,李渊亦是没有追问。
看来杨广已经下定决心,先解决了关东反贼,再去对付单进。
而这,对于李渊父子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如果杨广要先对付单进,李元霸在潼关战场大显神威,杨广肯定会将李元霸调去散关迎战单进。
虽然李元霸的实力,就连李渊自己都始料未及。但现在的单进威名太盛,他同样没有太多的把握。
除此之外,就是单进和他们的特殊关系了。单进可是他们李家的救命恩人,要和单进为敌,总归是令人头疼。
现在,他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当然是一件好事。
诸事说定,杨林便是让李渊父子先回去准备,等他整顿大军,便要出战了!
——
李渊父子回到居所之中。
方才在杨林面前,李渊没有表现出来,但他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
很快,李渊坐定之后,他看着李世民问道:
“世民,你觉得陛下决断如何?”
面对李渊询问,李世民淡然答道:
“这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先解决了关东各路反贼,朝廷后方安稳,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可以集结力量,前往散关。”
对于杨广的安排,李世民还是很赞同的,如果他和杨广处于同样的情况,也会这样做。
主要是在此之前,杨广已经尝试过了,他派遣大军,想要击败单进,却是屡战屡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现在杨广吸取了经验教训,没有轻易冒险,也逐渐变得理智。
毫无疑问,单进是朝廷大敌,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前后主次,如果非要和单进死磕,恐怕用不了多久,大隋就要彻底覆灭了。
李渊微微颔首,他有些感慨的说道:
“世民你说的没错,以如今的局势来看,朝廷剿灭关东各路反贼,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一旦反贼平定,陛下恐怕就要下令,让我们父子前往散关了。单进虽然沦为反贼,但他终究是我李家恩人。
并且,单进实力强悍,威震天下,先前朝廷调遣众多精兵悍将,亦是无功而返,恐怕元霸去了,也是生死难料。”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虽然他很年轻,但对局势的判断,比任何人都清晰。
念及此处,李世民沉吟道:
“父亲所言极是,虽然如今朝廷得势,但能不能稳住,仍旧是尚未可知之事。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便舍弃其他,尽快赶回太原去。”
李世民没有含糊其辞,这里只有他们父子在此,他直接表明了想法。
父子二人简单商议一番,便是将此事确定下来。不管怎么样,他们是不可能跟着杨广一起死的。
在关键时刻,必须给自己留有后路。
转眼便是三日后。
杨林已经调遣大军,他们从潼关出发,开始剿灭反贼。
想要让大隋重新恢复安定,就必须彻底覆灭反贼,不能给他们半点喘息的机会。
如今的朝廷大军,相较于之前,已经是一扫颓势。潼关之战取得的胜利,令他们有了获胜的希望。
首先面对朝廷大军攻势的,自然是占据着中原之地的杨素了。
虽然在大战之中,杨素当机立断,率领大军撤离,避免了更多的伤亡,但损失依旧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仅凭杨素一方兵马,想要应对朝廷的大军,实在是太过艰难。
就这样,杨素在朝廷大军的进攻下屡战屡败,之前扩张的地盘尽数丢失,他再度龟缩在洛阳城内。
毫无疑问,这已经是杨素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洛阳没有丢失,他就还有重整旗鼓,扭转局势的可能。
并且杨素不是鲁莽之辈,在杨林出兵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为他知道,朝廷一方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他们在潼关取得了胜利,那接下来必然采取行动。
要么就是集结主力,前往散关围剿单进,要么就是兵出潼关,先将关东各路义军剿灭。
而在杨素看来,杨广最有可能的选择,那就是先从关东着手,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去对付单进不迟。
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杨素早就令人,将大量的粮草辎重运往洛阳城内,他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就算敌军来势汹汹,兵强马壮,但只要他守住洛阳,一切都还有可能。
正如当初杨素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也是依靠洛阳坚固的防线,拖到了最后。
别看朝廷暂时占据上风,但胜负如何无人能够预料。
不仅是在朝廷眼中,就连杨素也认为,单进才是朝廷最大的对手,只要单进不灭,朝廷就始终有倾覆的可能。
李元霸可以追着他们打,却未必能够击败单进,只要单进不倒,这天下就不可能恢复安定。
面对杨素的龟缩战法,杨林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洛阳城墙高大,想要强攻将之拿下,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
就算有李元霸在此,同样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在正面战场上,李元霸自然是所向无敌,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攻势。
但这并不代表,让李元霸攻城也能取得一样的效果,要是在攻城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李元霸受伤乃至于战死,这对于朝廷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杨林并没有强求,实在拿不下洛阳,那就只能先将之搁置了,毕竟在此之前,朝廷也是这样做的。
只等剿灭其他反贼,到时候再回来收拾杨素也不迟。
就算杨素能够拖延时间,他又能拖延多久呢?
总不可能无穷无尽的守下去吧。
就算城中粮草可以维持,但以杨素现在的年纪,还能活多久呢?
至于其他义军,就没有杨素这么好运气了,因为他们没有洛阳这等坚城,如何能够应对朝廷大军凶攻势?
而且,义军的势力有强有弱,实力强大者,还能勉强拖延,苟延残喘。
实力弱小的,在杨林的攻势之下,完全没有反抗之力,被轻易覆灭。
整个关东之地已经乱作一团。
有人因为朝廷王师归来而为之振奋,也有人对如今的局面感到绝望。
但不论如何,朝廷一方确实凭借此战,恢复了不少的斗志。他们相信,大隋不会就此覆灭,一定会重新崛起。
——
与此同时。
在散关之外。
不得不说,杨广的选择确实十分明智,他从潼关抽调兵马,前来散关支援,就是为了挡住单进,不让单进进入关中。
虽然说先前这场大战,单进大获全胜,将裴元庆等人尽数拿下,但是在魏文通的果决之下,还是没能拿下散关。
如果是正面交锋,魏文通自然不是单进的对手,但他坚守于关隘之中,全力以赴拖延时间,单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单进反而是陷入被动。
他手中兵马有限,就算强攻散关,也未必能够取得成效,于是双方就以散关为界限,陷入僵持之中。
虽然单进想要速战速决,让这天下尽快恢复安定,但他也不会操之过急,该冷静的时候,还是要冷静一些。
毕竟他要的是取得胜利,而不是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既然他已经走上这条路,那他就会全力以赴,取得成功。
这一日。
在大帐之中。
单进和王伯当、谢映登皆是聚集于此,他看着前方二人,有些感慨的说道:
“魏文通和我也算旧识了,但正因为他对我了解,所以才更加警惕,如今死守散关,我们想要攻入其中,着实有些困难。”
王伯当和谢映登,亦是有些无可奈何。
不得不说,朝廷占据关中,便是掌握着天然的优势。只要无法突破四关阻挡,朝廷便是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时候,就连单进都无计可施,王伯当和谢映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三人正商议间,大帐外传来的响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只见一名士卒,有些匆忙的跑了进来,行礼道:
“见过侯爷,有关东急报!”
虽然单进的主战场在散关,但并不代表他对其他地方的局势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