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率领兵马狼狈而逃。首发免费看书搜:当看书
当他看见后方再也没有追兵的踪影时,才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要知道,在他率领大军杀出潼关,击溃关东联军,让朝廷一方重新掌握主动时,他是那么的志得意满。
他希望尽快剿灭关东反贼,让大隋恢复往日兴盛。
只不过,当初他的期望有多大,现如今就有多绝望。
单进的实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原本单进应该是朝廷的大将,为大隋建功立业,开疆扩土,可现在却成为了大隋的死敌,将大隋推入更深的深渊。
这样的结果,纵然杨林难以接受,也无可奈何。
因为单进的叛乱固然可恨,但此刻,杨林最难以接受的,无疑是李家父子的背叛。
对于杨林来说,他之所以拥有如此自信,率领大军主动出击,想要平定关东,正是因为有李家父子相助。
可是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李渊等人竟然就率领本部兵马逃离战场。
这个结果未免太过可笑,亏杨广还对李渊父子寄予厚望,对他们大加封赏,如今看来,这一切都只是个笑话。
在杨林身边,还有狼狈不堪的士卒,他们大口喘息着,平息着自己躁动的心情。
方才这场战斗,实在是太惨烈了。
虽然朝廷大军并未全军覆没,但损失却极为惨重,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若非杨林及时做出决断,恐怕他也要被留在战场之上了,就算单进不会杀了他,恐怕也要沦为俘虏。
堂堂靠山王,却落得这般结局,无疑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有士卒面露惶恐之色,战战兢兢的向杨林问道:
“王爷,现在……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这场大战之后,朝廷一方彻底失去了反抗的余地,他们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反贼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他们必然乘胜追击,谁也无法想象,到时候朝廷将会面临何等的压力。
就连杨林,也是下意识皱起眉头,他的心中颇为忐忑。
虽然这场战斗的失败,并不完全是他的原因,但他作为大军主将,却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是啊,方才这边士卒说的没错,他们活着离开,逃出生天,可接下来他们该怎么办?
他们根本没有余力面对反贼。
现在的杨林,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这样的战果,他根本无法向杨广交代。但杨林很清楚,事情发展到这等程度。他除了去找杨广,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因为就凭他们现在的情况,哪怕是回到潼关,也根本无法挡住来势汹汹的反贼。
反贼已经今非昔比,有单进这员大将相助。朝廷大军面对的压力,将会以几何倍数增长。
或许他们现在能做的,那就是抓紧时间回到大兴城,将此事告知杨广,让杨广做出决断,同时抽调兵马,在潼关抵御反贼。
这是他们最后的应对之法。
现如今,单进已经离开散关,先前聚集于散关的守军,也可以暂时调离。
可就算如此,杨林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抵挡反贼。
因为他已经猜到了单进接下来的计划,单进的目标,绝对不只是亳州府义军,他想要趁此机会,整合整个关东义军。
将各方势力联合到一起,再来围剿朝廷。
没错,就是围剿。
原本如今的南方之地,已经完全落入单进掌控之中。
要是单进在将关东之地纳入掌控,那敌我双方的实力,将会前所未有的悬殊,朝廷将会彻底落入下风。
那时候,他们想要重振旗鼓,想要取得胜利,无异于痴心妄想。
——
大兴城中。
自从杨林率领朝廷大军,成功反击关东反贼之后,杨广的心情无疑好了许多,处理政事也勤勉了不少。
在此之前,杨广面对绝境,他几乎已经躺平摆烂,接受现实了。
现如今局势逆转,杨林看见了希望,也多了几分斗志。
如果有的选,他当然不想坐以待毙,只是单进给他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让杨广束手无策。
他根本想不到有何办法,才能打开僵局,才能让朝廷重新掌握主动权。
想不到李渊之子李元霸,竟然天赋异禀,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实力,直接帮助杨林扭转局势,一举击溃敌军。
这岂不是说明天佑大隋,就算反贼来势汹汹又能如何?
大隋气数未尽,一定能够再度崛起,让这些乱臣贼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此刻的杨广,无疑是在等待杨林的好消息,只等杨林彻底剿灭关东反贼他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应对单进了。
显然对于杨广来说,他此刻的首要目标还是单进,如果不能剿灭单进,那天下就不可能恢复安定,他也不可能真正安稳下来。
在一处大殿之中,杨广正躺在美人怀中,享受着温香软玉,表情显得颇为惬意。
也就是此刻,大殿外传来的急切脚步声,吸引了杨广的注意。
杨广微微抬头,好奇地向殿外看去,。
然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此刻,他无疑多了几分期待。
因为散关守军严防死守,将那单进拖在散关之外,难以寸进。
或许是皇叔在关东取得了什么战果,这才派人回来禀报。
要真是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在杨广的注视之下,一名禁军士卒快步冲入殿中,当他感受到杨广的目光,不敢有丝毫迟疑,便是立刻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靠山王求见。”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前方的杨广,瞬间呆若木鸡。
他有些恍惚,觉得是不是自己听错了,方才这名士卒说什么?
靠山王求见?
那岂不是说明,如今的杨林已经回到了大兴城,杨林不是率领大军在关东征战,剿灭反贼吗,怎么会突然回到大兴?
这个消息,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也让杨广的内心变得不安起来。
毫无疑问,杨广是个聪明人,如果他是愚鲁之辈,不可能骗过杨坚坐上东宫太子之位,更不可能弑君篡位,成为大隋天子。
只是更多时候,杨广不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之上。
他太过自以为是,太过狂妄自大,觉得自己想象中的一切才是正确的,根本不会听从他人的劝说。
如果说,杨林的任务是在关东攻城略地,剿灭反贼,那他此刻出现在大兴城外,就只有一种可能。
也就是杨林在前线受挫,遭遇大败,别无他法,只能回到大兴城。
这是杨广最不愿接受的结局。
他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但这个想法却让他心生惶恐。
要知道,此前杨广可是对杨林寄予厚望,他觉得有杨林领兵,再加上李元霸的战力,就凭那些关东反贼,根本不可能是朝廷对手,他们必将一败涂地。
用不了多久,杨林便可大功告成,将反贼彻底剿灭。
那时候就是单进这狗贼的死期。
可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
一旦杨林战败,朝廷将会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谁也无法确定,接下来他们该如何是好,大隋又该如何面对反贼的攻势?
一阵强烈的绝望,涌上杨广的心头。他的表情无比僵硬,呆滞着一言不发。
也不知过去多久,杨广终于是回过神来,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表情也是异常的疲惫。
虽然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有些事情终究需要面对。
他最起码要了解,发生了什么变故,杨林是不是真的败了,又是因何而败?
否则他什么准备都没有,等到反贼来袭,必然败得更加凄惨。
直到此刻,杨广才语气麻木地说道:
“来人,宣靠山王觐见!”
在杨广下令之后没多久,有些狼狈的杨林,便是来到了皇宫之中。
因为着急赶路,杨林甚至没有换过身上的铠甲,甲胄之上不可避免的沾染鲜血,因为多日赶路,显得风尘仆仆。
本就年纪不小的杨林,此刻更是憔悴老迈
。
当杨广看到杨林这般模样,越发验证了心中的猜测。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难道这就是大隋的命运吗?
杨广还没有开口,前方的杨林便是向前拱手说道:
“罪臣杨林拜见陛下。”
明明杨林的语气是那么的坚定,却莫明显出哀凉之意。
杨广踌躇片刻,最终长叹一声,都已经这个时候了,他再怎么沉默也无济于事,只得说道:
“皇叔,你此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无疑是杨广最不解的事情。
明明潼关一战,朝廷大军大获全胜,一举击溃了关东反贼。
虽然没有彻底剿灭这些反贼,但朝廷无疑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以杨林的能力,再有李元霸这等猛将,难道还对付不了这些乌合之众吗?
正常情况下,杨林应该高歌猛进,所向披靡,轻而易举取得胜利,但现在的结果,无疑是和杨广的设想背道而驰。
面对杨广的询问,杨林没有遮遮掩掩,他从来不是畏首畏尾,贪生怕死之辈。
既然是自己犯的错,无论是何结果他都愿意承受,哪怕杨广要将他问斩,他也在所不惜。
只见杨林沉声说道:
“启禀陛下,臣原本率领大军征讨反贼,那杨素率领兵马,固守洛阳城内,高谈圣率领麾下退回河北。
所以微臣便将目标锁定在据守亳州府的伍建章父子身上。
但臣没有想到的是,那单进不知何时,竟然赶到亳州府与伍建章联合。
两路反贼联手,兵强马壮,实力强盛,臣尝试与之一战,却未能取得成功,就算是李元霸,同样不是那单进的对手。
是以臣下令鸣金收兵,固守营寨,却没有想到反贼会连夜突袭,他们大举来犯,我方大军根本无法应对。
原本臣打算和反贼决一死战,却不曾想到,李渊父子临战脱逃,我方大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臣也只能率领残部逃离战场,前来禀报陛下!
此战大败,皆臣之罪也,还请陛下降罪,臣万死莫辞!”
当杨林来到大兴城,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尽数告知杨广,他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不管杨广要如何处置他,他都不会后悔。
可是面对杨林如此坦然的态度,杨广却是陷入沉默之中。
他不知自己该说什么好了,或许正如杨林所言,此战大败皆是他的问题,但此事真的只能怪他一人吗?
方才杨林所说,最关键的一点便是那单进,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散关,来到了亳州府与伍建章父子联手。
正因为有单进在此,朝廷大军才会败得如此凄惨,才会毫无反抗之力。
若非单进这奸贼,朝廷怎会如此被动?怎会一直损兵折将,落得现在这般境地。
要说杨广最痛恨的人是谁,那毫无疑问就是单进了,可是就算他再怎么痛恨,再怎么不满,也都无济于事。
根本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也影响不到单进。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消息,也吸引了杨广的注意。
那就是李渊父子竟然临战脱逃?
听到这句话,杨广顿时满面怒色。
当初他得知李元霸立下功勋,便是与群臣商议,大加封赏。
他力排众议,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霸封为赵王,并且将他们收为义子。
可现在,他们竟然这般对待自己?
这场战斗至关重要,他们非但不与敌军决一死战,更是临战脱逃,致使大军损失惨重,实在是太可笑了。
奸贼实在是太可恨了。
不管什么时候,杨广最讨厌的都是背叛,当初他痛恨单进造反,现如今他更痛恨李渊父子的所作所为。
一时间杨广有些恍惚,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大隋国力如此强盛,却都是一些反复无常,心怀鬼胎的乱臣贼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杨广注定想不到答案。
因为大隋之所以落得如此境地,之所以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他这位一国之主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杨
广能够勤政为民,能够安抚百姓,让天下人过上安稳的生活,那他们怎么可能起兵造反?
不管什么时候,造反都是掉脑袋的事情,如果有得选,谁愿意走上这一条搏命的道路呢?
只可惜,从始至终杨广都没有考虑过这件事,在他眼里,天下人都只是他的棋子,可以由他决定生死,予取予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