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还请小心一些,慢慢走路,适应一段时日,应该就好了。”
慈庆宫,朱翊钧扶着陈太后在宫里慢慢绕圈踱步,尽尽孝道。
陈太后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体力很差,稍微多走一段路都会感觉到劳累。但是朱翊钧却提出来了一个治疗她身体的新办法——解放一直被缠着的双脚,改穿宽松的大鞋。
起初陈太后还不以为意,觉得是皇帝又在胡思乱想,然而依着朱翊钧的办法不再用布缠足,并且每日泡脚、按摩以后,只过了几天,陈太后就觉得身体似乎真的有点不一样的变化。日常习惯了卧病在床的她,也肯下地多走几段路了。
只不过双脚突然没有了布帛的紧紧包裹,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走路都变得不会走了,还得让人搀扶着,重新适应大地。
走了一阵,陈太后觉得累了,便坐在椅子上,与朱翊钧吃些瓜果,晒晒太阳,说说闲话。太医趁着这个功夫赶紧过来,给陈太后检查身体状况。
很快徐太医连声恭贺,看脉象和太后的气色,身体已经比之前好了不少。虽然仍旧病弱,但终究是好转了一些。
“你这法子真好,堪比外面进献的灵丹妙药了,是怎么想到的?”
陈太后惊喜的给太医一笔赏赐,便问向朱翊钧。
朱翊钧面露羞赧道:“朕于半年多前方才注意到,宫女基本上都不缠足,而少数如母后等女子缠足。朕不好意思询问母后和外臣,于是在好奇之下询问太医。众太医说不出所以然,只说是自古流传,为了让女子娴静,秀美,方才有了让女子自小缠足的举动……”
陈太后微笑倾听,没有插话。她心中想着,或许就是因为皇帝年岁逐渐长大,才开始观察不同女子的异同,早早准备大婚,果然不错。
“于是朕便让李太医等人进行实验,仿着对女子缠足的模样,在不同的动物身上用布帛裹紧,观察它们从小崽长大的过程……结果母后你猜怎么着?”
“想必是结果不佳,要不然皇儿你也不会劝本宫放弃缠足了。”
朱翊钧的面色变得严肃,用力一点头:“母后说的不错,或许是人为万物之灵长,缠足的影响还小一些。
但是太医用小猪小狗之类动物做实验的时候发现,很多小动物被缠禁的肢体,不但无法长大,萎靡不成形体,有些甚至因为血液流通不畅,肢体坏死,导致那些被缠足的小动物,只活数月,就早早死掉。
而作为对照用没有被布缠着的小动物,大多都还好好的养在西苑的动物园里,没有异常变化。我等为人,纵然是女娲神造,与普通的动物不同,终究也是血肉之躯,被长时间的缠足,影响身体成长,岂会没有影响!”
“竟然如此可怕!”
陈太后被朱翊钧的描述吓了一跳,有些不敢置信。
“朕没有哄骗母后的必要,李时珍等太医院的太医,司农寺的一些官员都参与到了这场实验里,为期数月,进行每日的记录,那些实验的小动物每日发生的变化,都形成文字,写在册子里。母后若是想看,朕就让人取来。还有刚刚给母后检查身体的徐太医,叫他过来问话也成。”
“罢了罢了,别折腾太医了,让他好生歇着吧,这种事情听上去就怪渗人的。”陈太后相信朱翊钧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欺骗自己,“那些动物也是有功于本宫,后来是怎么处理的?算了,本宫再拨一百两,请几个和尚做做法事,感谢这些生灵吧。”
朱翊钧一听陈太后要把钱浪费在这种地方,眉头紧皱,连忙劝阻。
嘉靖驾崩之后,道教衰颓,佛教倒是再度大兴,两宫太后都越发沉迷,这可不是好事。
一百两已经足够西苑小动物园维持一年的开支了,与其扔给肥头大耳的和尚,还不如用在其他实事上。
如今西苑虎豹孔雀等房通通关闭,饲养的动物规模大大缩减。像大象之类的大部分奇珍异兽都已经搬到了京师南城,在一处空地建成了一座全新的北京动物园,只要愿意花上几十文钱买一张门票,无论百姓、官员,还是勋贵,都可以入内观赏。
这座动物园建成后,就成为了京师的著名景观,每日人潮汹涌,摩肩接踵,被迫限号。朱翊钧与民同乐的好名声,也传播的更广,更深入人心。
园子建成以后,内廷省去了一笔每年超过数千两的开支,而相关的运营费用,都能通过门票钱补足,还有结余!
而且动物园吸引来的人流不只是京师,还有保定、天津等附近各地闻讯而来的百姓。这么庞大的人流也让附近的商业变得兴盛,给应天府又增加了一笔商税收入。
只是限于这个时代,朱翊钧做出了一点小小的妥协——在试运行了一段时日后,经过反馈,达官贵人们觉得和百姓们一起观赏动物园太闹太乱了,于是普通百姓、官员、勋贵们的入园时间被错开,每天接待不同的人群。
至于西苑规模被缩小了数倍的小动物园,如今仅仅作为动物实验,或是一些特殊用途。
“母后不用担心,朕没有忘记它们的功劳,让人好好安葬了,还特意在西苑弄了一个小庙祭祀。”
这算是对科学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朱翊钧还没那么冷血,真的在西苑动物园弄了个小庙,记录了它们对人类的贡献。
不过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平,灵魂可以送进西苑小庙,身体要送进五脏庙,犒劳辛苦实验的大小官吏。
陈太后不了解其中详情,也没有细问,被朱翊钧几句话糊弄了过去。
等到朱翊钧离开慈庆宫后,陈太后回到屋子里,又是高兴又是生气,身体虽然好了一些,但是她感觉自己承受了三十多年的缠足之苦,太过不值,十分委屈。
……
回到文华殿,朱翊钧招来了负责此事的李时珍、徐春甫等太医,拿到了一份经过众人总结润色的文章。
看过之后,朱翊钧满意的点点头,却没有直接说起文章,而是和善的问道:“李卿、徐卿,你们的京师医会办的怎么样了,《本草纲目》印发之后,民间的反馈如何?”
“回陛下的话,医会没什么变化。倒是《本草》在印发后这大半年来,已经收到了十几封指出其中错误的书信,让微臣十分惭愧。”
“无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民间医师能指出来错的地方,这是好事,验证一下其中的真伪,在下一版改过来就是了。至于那些医师,也要给嘉奖,若愿意入京的,通通安排……”
早在朱翊钧即位之前,徐春甫身为太医,就在京师组织了一个京师附近著名医生之间的交流会,朱翊钧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错,可以互通有无,交流治疗经验,免得故步自封。
因此不但没有惩罚徐春甫有可能泄露皇家秘密,还封赏了这些医师,让他们安心做事。
朱翊钧并非专科的医学生,对于医学的了解并不多,虽然知道目前的医学有一些错误,但是自己不方便主动指出,于是动用皇命,让他们用死囚、敌族战死等人的尸体进行试验,了解人体构造,增进外科水平。
动用他人的尸体,在此时不但犯忌讳,更是犯下了重罪。即便有些大夫有这个心,都不敢有这个胆子。
不过在朱翊钧“强硬”的安排了任务后,京师的大夫们的医疗水平突飞猛进,还吸引来了江南等全国各地的医师大家。
等到李时珍终于入京后,《本草纲目》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工作了。
聚集在京师的几十名顶尖医师,一同协作,让这本本该在几年后才问世的传世之书,提前两年问世。
不过李时珍因此不再是《本草纲目》的唯一著作者,他的历史名声,恐怕也会因此缩水不少。
李时珍并不清楚这些,反倒对朱翊钧的大力支持感到十分的欣喜,在编纂此书的时候,也更加用心。
大明几十名医师一起查缺补漏,让《本草纲目》比历史上的版本少了许多错漏。
就连朱翊钧都记得后世一个著名的网络流言——《本草纲目》中有写,“脑残者无药可医”。他不清楚这一条到底是真是假,反正在最后成书的时候没有看到,或许是被别人删减掉了。
只是这种医书,注定不可能没有错漏。
所以第一版《本草纲目》只是试印刷了一千本,分发给全国著名的医师,请众人再度查缺补漏,进行验证,不断再版改进。
而不是印成一本书以后,就觉得成为经典大功告成,沾沾自喜,故步自封。
虽然《本草纲目》被纠出了一些错误,但是能够编纂出这样一本宏伟巨著,依然给李时珍等人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每一个参与到编纂这本书的医师,都得到了登报赞扬,成为了各地达官贵人愿意重金聘请的名医。
李时珍、徐春甫等几个领头人,自然就成为了如今的医学泰斗,学术权威。朱翊钧这一次就要借助他们的学术声望,宣扬裹脚对人体的危害性。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从医者的角度,把缠足裹脚的危害都写的十分清楚明白……这样,你们联合署名,就印在下一期的《新报》上。”
李时珍他们都参与到了之前的动物实验,没有反对的借口,虽然这篇文章很可能引起许多保守派的不满,但他们哪里敢反对皇帝的命令,众人只得无奈应下,在拱手行礼后离开大殿。
朱翊钧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目光幽深。
在他看来,诸多封建糟粕中,缠足裹脚这种风俗也应该排在鄙视链最底层,应改尽改。
汉唐中华雄风正盛之时,这种奇怪的审美就没有成为主流。
直到宋代,一直无力收复燕云,让中华重归一统,主流审美才变得阴柔、娇弱,不光月匈部是小的,就连脚也被收紧了束缚。
喜欢大还是小都无所谓,个人的癖好,别人没有置喙的余地。但不应该强行约束别人,摧残身体。这与社会黑恶势力拐卖儿童,采生折割赚取金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等到如今这个时代,许多官绅家的女子都经历了缠足,人工制造三寸金莲。倒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因为还得给富贵人家做女佣丫鬟,努力工作赚取银钱,不能为了缠足影响劳动能力。
所以如今女子是否缠足,也是一种家庭阶级划分的标志。只不过这种标志比较私密,不会有人随便展示给外人看,只有在婚嫁的时候,夫婿家里才会知晓。
两宫太后就能明显体现出这种时代特色——陈太后出身相对较好,虽是平民,终究是富贵人家,自小缠足,身体一直欠佳,体弱多病没有子嗣。而李太后作为泥瓦匠的女儿,从小天然生长,没有裹脚,连生了几个孩子,都很健康。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现在正处于缠足向着真正病态发展的关键阶段——现在的缠足,还没有全面普及到底层平民,就连鲁迅笔下九斤老太都要裹脚的地步。而且大多数所谓的小脚,也只是简单的用布裹紧,自小约束变得纤细,类似于从小佩戴背背佳,矫正身形,还没有达到后世清末那种断骨弯折,扭曲得完全不成人样的程度。
趁着社会风气还没有完全败坏成晚清那副模样,朱翊钧决定同样以身作则,不但自己未来的皇后妃子不会裹脚缠足,而且还要制定律法,禁止全国的女子继续缠足。
正是为了让这一条律法看上去名正言顺,朱翊钧才苦心积虑,让人做了半年多的实验,还让陈太后先解放双足,给大明的女子做一个榜样。
然而这一条规矩不方便检查验证,总不能派人去每一户人家中进行搜查,发现裹脚就处罚。于是朱翊钧决定间接约束,改变这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