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终于从睡梦中醒来之后,睁眼一看,想起来自己身处的地方,脑子猛然一懵。
“完了!”
之前礼部官还特意教导了自己在皇帝面前的诸多礼仪,不能殿前失仪,结果自己竟然一时没忍住,在接受皇帝垂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不知道自己究竟睡了多久,但是看着外面都已经变得有点昏暗的天色,和殿内的明亮烛火,恐怕自己至少睡了一两个时辰。
要是认真追究起来,别说自己的脑袋保不住,会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同袍,影响他们好不容易创下的功勋?
就在王斗惶恐之际,又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不知什么时候,披上了一层丝绸薄毯。
“你醒了?”
王斗看向声音传来处,朱翊钧还在翻阅手中的奏本,脸上带着一丝笑容。
“草民有罪,”王斗不敢耽搁,赶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顺势跪在地上,朝着前方连连磕头。“不敢奢求陛下恕罪,有什么惩处小的都甘愿受罚。”
王斗还在心中想着,不知道自己在睡觉的时候有没有打鼾磨牙,弄出什么怪异动静,影响到皇帝处理国政。
“平身,朕不怪你。”
王斗不敢就这样大喇喇的起来,直到朱翊钧又说了第二遍,他才哆哆嗦嗦的勉强站起身。
“朕都已经知晓,你今日之劳累易困,全因前些天不辞辛苦,连着日夜纵马疾驰的缘故。肉体凡胎的,熬了这么久,哪能不好好补觉多睡几天。再说了,你是为了尽快传递军机,让朕少忧心几天。非但无罪,反而有大功,就是再多睡一会,也无妨。”
几句话的功夫,朱翊钧就将这件事情定了性。
“对了,把那薄毯收起来,送给你了,不要嫌弃是朕用过的就好。”朱翊钧轻声一笑。
王斗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地上的薄毯,这是他刚刚慌张站起来的时候,自然垂落掉在地上的。
“还不赶紧跪谢陛下!”
一旁的太监见王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轻声提醒道:“陛下刚刚见你睡着了,非但没有让咱家叫醒你,还担心你受凉,让咱家去取了份薄毯给你盖上。这可是江南织造的上好毯子,平时陛下用的,能够赐给你,可是天大的福气!”
夏天暑热,但是朱翊钧作为皇帝,身处的殿内摆放了不少冰块,用来降温消暑。等到夜里凉了睡觉,同样也会盖上个小薄毯子,小薄被之类的。
虽然是皇帝用过的二手用品,但是这样更显亲近。就算是国公、首辅,都没有资格嫌弃,更何况王斗了。
发现皇帝丝毫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还不吝赏赐,王斗深受感动。他忍不住又跪了下来,在收好了丝绸小毯子之后,再度磕了几下头,连连感谢,有点哽咽,还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
他只知道,自己这条命,都是陛下的。
以后要是谁敢说陛下半点坏话,就是他的仇人!
当然,这条小毯子以后他是不敢再盖在身上睡觉用了,肯定要好好供奉起来,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有这件皇帝御赐之物,将来他的子孙,都不怕被官吏欺负了。
朱翊钧不知道王斗的心里想法,但是做了多年的皇帝,他会想什么,自己已经能够猜得八九不离十。
类似这种施恩的手段,他不是第一次做了。
作为本该高高在上的皇帝,只要稍微宽仁一些,施一些小恩小惠,就很容易博得底下人的好感,获得他们的效忠。
当然,在面对不同对象的时候,手段也会不同。
文臣、勋贵、百姓,需求不同,看重的方面不同,施加的恩惠也就有所不同。
而且所谓的忠诚,并非单纯依靠这种恩惠。
之后,还会需要其他的手段不断巩固。
就像是王斗这种负责传信的士兵,虽然能够进入北巡军,算得上是军中的精锐,但是阶层上依然还是底层。
对他们而言,自己在礼仪规矩上,稍稍放松一些,就很容易获得平易近人之类的好名声。
而在面对高官、勋贵等人的时候,朱翊钧才会更加注重宫中的礼节——虽然相对之前的历代皇帝,他进行了一定的修订简化,但是君臣之礼,依旧不可废,免得有人产生了轻视皇帝的僭越心思。
总是,在王斗眼里,好似天大的事情,可是在朱翊钧看来,不过是一段过后即忘的小插曲。
除了毯子之外,王斗在离宫之前,还被朱翊钧赏赐了一些银两布帛,是王斗这些传信兵都得到过的常规奖赏。
他们这些人单纯传递消息,人数又少,不携带其他重物,无需考虑伤员,能够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北巡军就不可能回来的如此迅速了。
不过在昨天收到了相关的讯息之后,朱翊钧就立刻召集相关阁部,进行谋划,发布命令。
蓟镇已经派出了一股军队前往草原,前去接应即将南归的北巡军,同时也在重新验证王斗的信息是否正确,以免出现其他不可预测的情况。
虽说王斗的身份,以及他送来的书信都早已经得到了验证。而且作为汉人,家住北直隶的他,没有被蒙古人策反,伪造书信,传递虚假消息的必要。
但是兵者国之大事,不能不小心。
正因此,哪怕朱翊钧在收到了捷报之后,心中很是欣喜,也没有迅速的公之于众,准备大张旗鼓的庆贺,而是做了两手准备。
还好,等了一段时间后,蓟镇、辽东、宣府、大宁府……
北方多处军镇都传来了经过多次复核的消息,北巡军确实遭遇了北蒙古的袭击,但是成功守住了临时制造的阵地,并且防守反击,杀得北蒙古大败亏输,还一口气灭了北蒙古的汗廷。
如今就算还有一些残余,也是不成气候。
等他们慢慢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至少要两代人的时间。
收到了多方确认的情报之后,朱翊钧心里把这个时间无限延长。
考虑到即将在未来几十年,因为冰河期的影响,在东亚不断出现的各类天灾,北蒙古的生存环境,还会更加恶劣。
而且自己以及后代皇帝们只要对蒙古不放松的进行管控,持续定期出巡清理。
给他们多久的时间,都不会再度成为威胁。
情报的证实需要时间,就在这个时间里,北巡军已经回到了长城以南,开始返京。
取得了大胜的李如松,杨文等将领,心情畅快。
在他们不但完成了既定的北巡目标,还成功的,真正的灭掉了北元。
对于北元何时灭亡,后人有多个不同的标准。
在大明官方的说法里,国初的时候称呼退居到了漠北的残存大元余部为残元、故元。
大明多次派兵出征,横扫漠北,他们打不过,但是打不过可以跑,因此哪怕打不过大明,仍旧多次拒绝大明的招降,不愿意归附。
等到洪武二十一年,也速迭儿发动政变,夺走传国玉玺,自立为汗之后,所谓的北元其实就已经名存实亡。
之后的蒙古陷入分裂,部分部落宣布脱离北元,或是独立自主,或是投靠大明。
也速迭儿粗野去掉了汉人的制度,他建立的政权连年号都没有。
在之后,大明就不怎么用元来称呼北方,而是北虏,鞑靼之类的蔑称。重新沦落为野蛮人的他们,不配成为大明真正的敌人,只是一群秋季抢夺收获的强盗、小偷。
但是永乐时期,阿鲁台就拥立了本雅失里为新的北元大汗,得到各部落的支持。也有后人恢复“添元”之类的年号,尝试重现大元荣光。虽然和原来的元朝关系越发的疏远,但是这种政权的传承,其实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持续。
重新规划左右翼,分万户,制定法典……
种种手段,都是蒙古人为此进行的尝试。
如果朱翊钧放任不管,等到土蛮汗死后,他的长子布延汗、林丹汗还会进一步的发展附近领土,修建城市。
对大明造成更大的威胁。
所以后来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在林丹汗统一蒙古失败,本人病死,其子捧着传国玉玺投降后金之后,北元才算正式宣告灭亡。
但是现在……
北元大汗宰桑兀的首级,经过军中文官鉴定的传国玉玺,以及种种能够证明北元政权的文书、图册,都被北巡军搜罗殆尽。
宰桑兀死了,在元朝灭亡之后,又持续了差不多两百年的北元,无论变成什么样子,终于可以算是无可争议的灭亡了。
对此,朱翊钧哪怕就算现在直面洪武、永乐,也能够骄傲的说上一句——你们未能完成的功业,终于在我的手中,做成了!
立下如此不世功业,北巡军也都得到了重赏。
他们班师回京的时候,就受到了十分热烈的欢迎。
朱翊钧倒是没有弄什么“百官跪迎”的戏码,把他们架在火上烤。
他不打算卸磨杀驴,就不会故意捧杀。
当然,这等“灭国”大功,在奖赏上终究还是要比打缅甸东吁时的“平定西南外夷叛乱”的规格,要高上一筹。
虽然没有所谓的跪迎,但是兵部尚书张学颜,依旧代表着文官,在京北的德胜门前,代表朝廷负责迎接大军,举行仪式。
德胜门附近都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模样,还有军士把守在道路两侧,免得两侧的百姓太过热情,冲出来影响到仪式。
就算有着军士的阻拦,依然拦不住百姓们的欢呼喝彩。
有不少本地的老人老泪纵横,痛哭流涕,喃喃叫着一些故人的名字。
三十年前,俺答打不下北京城,劫掠京郊,扬长而去。给当地的百姓,留下了记忆深刻的苦难。
这么多受害者中,恐怕只有李太后一人因祸得福。她因为随家人逃难躲入京城,后来当上宫女,因缘际会成为太后。
幼年虽有惊慌恐惧,只怕也忘了大半。
但是其他的老百姓,只能咬牙忍受。
许多人在田地被糟蹋,房屋被烧毁,家财消散之后,都承受不住打击而死去。能够幸存下来的老百姓,对蒙古的态度,都极其敌视。
三十年后,大明虽然碍于形势,采取和平手段招降了俺答,但是奋发图强之下,平定了其他的蒙古部落,彻底终结了草原之乱。
哪怕俺答身死,他的儿子辛爱黄台吉也不敢与大明作乱。
朱翊钧虽然不愿意让俺答安享晚年,舒舒服服的养老寿终。但是大明与之和议之后,确实保证了蒙古右翼的安稳,让大明在九边的压力大减,可以腾出手慢慢改革,增强实力。
处于现实,有一定的妥协,好在如今消灭了北元,南蒙古都不敢作对,让北疆彻底平定。若是当初不管不顾,重新与俺答开战,打个你死我活,恐怕大明还会陷入与整个蒙古的战争泥潭中,难以脱身。
北巡军一万人,当然不会就这样全部进城,而是象征性的举行了仪式之后,重新回到了京北的大营里暂时居住。
张学颜举行完了仪式,准备从德胜门回到宫里向朱翊钧禀报详情的时候,心里突然想到。
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北京保卫战。复兴的蒙古在土木堡大胜明军,险些一口气攻占北京城。
在那之后,大明和蒙古就已经攻守互换,再难大规模派军出征塞北。
如今,百多年的拉锯,终于又有了一个新的结果。
张学颜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若是于少保也能够降生在这个时代,就不会再有后来的事情了……
凯旋的仪式结束,出征的北巡军,从上到下,都会论功行赏。
王斗传来的消息终究还是太过粗略,具体的细节,都还要重新核对,不是几天的功夫就能全部弄完的。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大功,按照朱翊钧当年立下的皇榜,将会至少出现一位新的伯爷!
在封爵这类事情上,朱翊钧并不吝啬。
上一次封爵,还是将近十年前,如今再封一次,激发全民尚武,建功立业的激情,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