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鹿伴 作品

第227章 六慰拓开,三宣恢复!

“该死的大明,该死的达马亚扎,该死的……”

缅甸的三月并不冷,哪怕夜间也有二十度左右。可是发着高烧的莽应里,别说奢靡宏伟的王宫,就连一座普通的屋子都是奢望。他只能住在帐篷里,缩在被子中瑟瑟发抖,用不断的大声咒骂,发泄心里的怨气。

如今的莽应里,就像是一条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在锡当河,数万东吁大军被大明三千兵马突袭击杀之后,还能够追随莽应里的士兵,只有不到一千人,而且每天都有人脱队离开。

无法渡河的他,只能沿河向北一路飞驰逃窜,希望集结地方上的军力,卷土重来。

然而战败消息传播的速度,比他本人奔跑的还要快。

莽应里只是刚刚路过了几个小镇,征集了千余杂兵,附近的总督诸侯们就得收到了相关的消息,纷纷自立,脱离东吁。

一旦发现了莽应里的踪迹,还会集中兵力前来围剿。

哪怕他击败了几次围剿的杂兵部队,也会很快遇到大明的军队,并且再这一次的正面交锋中被迅速击败。

等侥幸从大明的追剿众逃离出来之后,他的手下只剩几十人,物资更是无比匮乏。

这时他才得知,原来在自己战败之后,东吁的局势如同山崩,没有人再敢反抗,让大明的军队顺利入驻了国都汉达瓦底。

哪怕各地纷纷自立了的诸侯,也会主动向大明示好臣服,免得被如此可怕的军队消灭掉。

以至于不过十几天的时间,大明从海上登陆的军队,就已经控制住了整个南方地区,并且不断向北扩散。

就连原本被他视为希望的长子莽时,也被人发现战死在无锡当河畔。因为他身上穿着的盔甲,才得以被辨认出来,否则就会像其他无名士兵一样,在死亡之后,留不下一丝痕迹。

重重打击之下,疾病又一次袭来,让他再起不能。

狠狠的咒骂了一通,莽应里才陷入沉沉睡眠。

睡梦中,他被嘈杂的声音惊醒,只是本人还迷迷糊糊的,只能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话语。

“我们继续追随他的话,还能得到什么?兄弟们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到如今只剩下咱们四十七个。已经够忠诚了。不如把他抓起来,献给大明,换赏钱。”

“说的对,大家辛苦卖命,还不是为了金子。”

“不妥不妥,背主求荣,说出去太难听了。反正他都已经病成这样,不如干脆一点……”

“还是你狠毒啊,大王过去对我们那么好,你怎么忍心杀了他。”

“怎么都用这种眼神?你们没听说北边的那个汉人土司吗?叫岳什么来着,听说被大明割了几千刀,折磨了好多天才死的。你们也不想大王落到这个下场吧?还不如给他个痛快,免得继续受苦。也算是我们这些亲卫能够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有一说一,确实。与其让大王被大明折磨,还不如一刀了事。”

“别,用刀太明显了。用衣服捂住他的口鼻……”

昏昏沉沉的大脑,让莽应里根本无法理解他听到的话,他只感觉到突然脸被人蒙上了不知什么东西,无法呼吸。求生本能让他奋力挣扎,可是却能够感觉自己的四肢和身体都被人按住,动弹不得。

最后莽应里在死前灵光一闪,终于明白了这一切。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很快,这四十七名亲卫带着莽应里的尸首来到了附近的城镇,宣称东吁国王莽应里在战败之后因为重病而死,他们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后的忠诚。

消息迅速传播,不过几天的功夫,地方诸侯就派人将他们带到了汉达瓦底。这里是过去的东吁国都,也是目前大明南路官军的全新驻地。

“小的们都不敢欺瞒上使,这确实是大王……啊不,罪人莽应里的样子。”

上百名东吁官员经过了仔细的辨认,证明无误。

莽应里毕竟是之前的东吁国王,国都有着许多见过他模样的大臣,他的身份不难辨认。

确认了莽应里身死的真实性之后,李化龙没有让小吏随便打发了那几十名献出尸首的亲卫,而是给予重赏,在众多东吁官员面前公开表扬。

其实在李化龙的心里,他对这些人很是鄙视。

若是真正的忠贞之士,哪怕主人已死,也该好好安葬,怎能献出他的尸首,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过立场终究有所不同,相对于个人的忠诚,还是他们对于大明的臣服更加重要。

这些人,他非但不能惩罚,反而要树立为标杆,吸引更多的本地人投奔大明。

在来到东吁之前,李化龙等人都系统的学习过皇明用武力征服安南失败的经验。

大明国内的人口虽然多,武力虽然强悍,却也没到将敌国子民尽数杀光,腾笼换鸟的地步。更何况这里原本上还是大明三宣六慰的藩属国,理论上都是朝廷的子民,只不过并非直辖管理。

因此,想要让大明的力量能够长久稳固的驻扎在这里,就要动用更多手段,不能过于蔑视,随意处置。

“这下好了,莽贼是自己病死的。虽说没有脏了我们的手,可是没能亲自将他擒获,带回去献给陛下,终究有些遗憾。”

凭借着之前创下的功劳,等回到朝廷之后,李化龙势必会平步青云,前途无量。

然而他仍嫌不足,当年宁王叛乱,王阳明成功平叛之后,得以封爵,让家族跻身勋贵之列。若是能够亲手擒获莽应里这个国王的话,说不定他也有可能受赏封爵。

只可惜如今功劳被大家互相分润,就很难得到这样的重赏了。

“无妨,死了就死了,一个番邦贼酋而已。”顾养谦对此毫不在意,他根本没有觉得此战有封爵的可能,只是将其视为一起普通的番邦作乱。

哪怕朝廷很重视,投入巨大,时间也更久。但是比起在国内造成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宁王叛乱之类的事件大。

“就像他那个幼弟,就算如今投降也晚了。虽说死罪可逃,但是最轻也得被处以流放到他处,去开荒种地,免得日后野心再起,因为这些旧日恩怨滋扰我皇明边疆。陛下之前是怎么说的来着?”

“一家人要整整齐齐。”陈麟适时补充道。

“对喽。”

几人畅快大笑,虽然远离国土,在这环境恶劣的番邦辛苦了几个月,可是几番辛劳没有白费。

如今大局已定,不日就能够回国受赏。

战事能够打的如此顺利,可是在出发之前,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

又过了一个多月,莽应里已经死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东吁,以及周边国家。

阿拉干见好就收,在劫掠了大量财物和人口之后,听从了大明的告诫,及时收兵。

东边的澜沧、暹罗等东吁附庸,也都纷纷重新独立,并且遣使表示对大明的感谢和臣服。

至于兰纳、八百大甸等被莽应龙安排过去当总督、国王的莽家族人,也都不敢负隅顽抗,不是被当地势力推翻抓了起来,进献给大明,就是主动投诚,只求活命。

这些空出来的王位,只能等待大明择人继承,经过大明的册封,才能拥有合法性。

而南北两路大军在缅甸中部终于胜利会师之后,莽应龙过去几十年辛苦创下的基业,已经被彻底的摧毁。

就像大明之前所说的一样,莽应龙虽然早早病死,但是就算死亡,也躲不过大明的追责。

在东吁、暹罗、安南等周边众多贵族使者的见证下,他还是被挖坟掘尸,焚烧殆尽。

而莽应里的三族,按照朱翊钧之前留下的预案,并没有费力带到北京,而是直接在汉达瓦底进行了连日的审判。

一切都让周边小国看得清清楚楚,让他们记住,敢于和大明作对的下场!

之前的岳凤只配震慑周边土司,莽家的份量才够影响到整个中南半岛。

除了一开始没有抵抗,主动投降大明的阿瓦王莽灼之外,其他人都被处以流放之刑,分成数批,分别流放到暹罗、阿拉干等不同的国家。

这些小国都是大明的藩属国,流放过去,也能够证明大明将他们视为边疆,通过这种司法合作,进一步加深对众多小国的影响力。而且过去几十年,这些小国被东吁欺负的很惨,从王侯到平民,对东吁莽家无不心怀仇恨,把他们流放过去,结局恐怕不会乐观。

至于莽灼,虽然还能保留阿瓦国王的头衔,然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大明官军的傀儡,方便大明官军将来在缅甸的核心地区,常年驻扎。

农业时代,阿瓦这种河谷平原乃是重要的产粮区,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南方海岸。

历史上莽应里在战败之后,东吁再度陷入四分五裂,他的幼弟良缘王就是在控制了阿瓦地区之后,重新崛起,用他和儿子阿那毕隆两代人的时间,重新统一了缅甸,再度对大明形成威胁。

因此别的边角之地可以不用耗费精力去管,阿瓦这里在将来必定会改土归流,纳入朝廷直辖。

朝廷做事,多少还是要一些脸面。

保留莽灼的性命的地位,也能够彰显大明在处理周边小国事务的时候除了雷霆,还有雨露。

不管莽家做了再多的错事,也没有完全将其灭族,而是保留了一支延续血脉。

朱翊钧还记得,历史上的明缅战争中,莽灼的表现就很不错,他才特意开恩,保留这一世的荣华富贵。哪怕将来正式改土归流,也会等他死后再说。

除了阿瓦,大明还沿着伊洛瓦底江选择了多处要地,借着这一场战事,废除当地的总督诸侯,册封他人,将这些地区牢牢掌控。

唯独国都汉达瓦底所在的河口三角洲附近地区,被大明直截了当的定为朝廷直辖。目前暂为军管,等待朝廷接下来不断派遣官吏,迁徙国人,逐步掌控这一片土地。

面对大明提出来的要求,无人敢于拒绝。原主人莽家已经被灭,谁还能提出产权纠纷?

几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几场关键战事十分激烈,死伤众多。

最严重的就是靠近阿拉干的西侧,被他们劫掠过后,当地的人口变得空虚,土地富余,正好可以把三角洲的人口迁徙过去,为将来的大明子民腾出空间。

目前汉达瓦底这里仍旧是大河出海最重要的一个港口,至于后来的缅甸首都仰光,在此时名为达贡,还是几十里外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

朱翊钧在决定规划控制这里的时候,便没有舍近求远,去重新建立一座城市,反正整个三角洲都已经被大明直辖,哪座城市能够发展得更好,任凭他们自己竞争。

伊洛瓦底江的上游乃是云南的独龙江,中游众多分支汇聚之处,就在阿瓦,再加上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此三点互相勾连,足可让大明辐射周边,牢牢掌控整个缅甸地区。

而且通过伊洛瓦底江,大明就能够直接涉足印度洋,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东吁王朝被灭,重新分裂成无数小块,自然没有了国都的需求。

众多被分裂的地块,除了几处被大明看中,定为将来直辖的区域之外,皆分封给了当地的不同势力,重建明初的三宣六慰体系。

并且为了防止莽家连续多代不断崛起威胁大明西南边疆的情况再度出现,官军在分封的时候,也有所调整。孟养、木邦等原本的地方大势力,也被重新拆分,各个势力之间犬牙交错,互相制衡,同时由大明的驻军掌控几处精华要地,免得有人再度生出不该有的野心看,为家族带来大祸。

而且不止是缅甸地区,凭借这一次的战事,大明对整个中南半岛,重新彰显了实力。不但让他们重新认清了无力对抗大明的事实,还震慑住了附近的葡萄牙人。

围观了全部过程的葡萄牙人,对于大明的实力极其震惊。

他们原本还妄想等待战事陷入胶着,好狮子大开口,向大明多要一笔好处。

可是现在,当他们在汉达瓦底面对大明官吏的时候,态度都变得远比过去更加恭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