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hd区,北二街8号,中关村。
这里在电脑“攒机”时代,被外界评论为“华夏资讯产业的发源地和摇篮”。
其中,鼎好电子商城、海龙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共同构成了中关村电子商贸的“金三角”。
尤其是鼎好电子商城,更是东哥的创业龙兴之地。
当年他就是在这个地方租了个柜台,透过贩卖光碟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0年-2006年,可谓中关村电子卖场的黄金时代。
然而随着电商的崛起,传统电子卖场已经注定了将要走下历史舞台。
但中关村的故事却并未因此结束,而是开启了另一段传奇。
随着微软、英特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在此地及周边建立大中华区总部或产品研发中心,这里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华夏“矽谷”。
也正因此,这里汇集着全国最多也最优秀的it精英和程式设计师。
在五道口附近,有一个叫[华清嘉园]的小区,户型主打二、三居室,空间分隔注重书写空间的划分及宽频智慧网路。
这种配置,就特别适合打造成为居家办公场所,也就是俗话说的商住两用。
因此,一度成网际网路创业者的天堂。
[华清嘉园]是最早一批网际网路创业人员的汇集地,在这里诞生了校内网、暴风影音、饭否、酷讯、酷我等网际网路企业。
就这个普通的小区,更是走出了张一鸣、王兴、宿华、吴世春等一众大佬。
然而现在才2010年,各路大佬们有的在找方向,有的才刚起步,有的还在努力奋斗之中。
前世那个大名鼎鼎的创业圣地,此时也才刚刚露了个苗头。
尤其声名远播的中关村大街,估计还在规划当中。
而就在[华清嘉园]的对面,有一个刚落成不久的楼盘——[龙湖唐宁one]。
紧邻华清大学东校门,专案建设总用地近5万平米,是中关村核心区最后一块居住用地。
不仅周边写字楼供应量大,一路之隔的华清科技园还云集了sohu总部、微软、googLe、sun等高科技企业的华夏总部。
被清华、北大、北航、财大、中科院研究所等顶尖高校院所包围,可谓是教育资源丰富。
而且这个小区的业态包含了酒店式公寓、Ceo官邸、空中别墅等高阶产品等。
放在2010年,也绝对属于高阶豪宅。
就在小区东北侧,就是[龙湖唐宁one]的商住两用公寓楼。
上面不仅有酒店公寓,还有健身房、花艺作坊、舞蹈工作室、乒乓球俱乐部,以及小微企业入驻办公。
而在公寓底楼,则是一排底商店铺。
放在五六年后,这种场地自是不算什么,但在2010年却显得别有特色。
而就在今天,有一家创业空间在这里悄悄开业了。
……
周原,筑城人,蜀都理工大学毕业,研究生则去了“胡建大三本”。
尽管也算是出身名校,但他这种相对普通的背景,在藏龙卧虎的京城却显得格外不起眼。
在帝都海归都一抓一大把,又何况是他这样的呢。
别看周原年轻,并非是小白,已到而立之年的他如今也是一名创业老兵了。
大学刚毕业时,他就在魔都当过程式设计师。
彼时曾在一家软体公司,负责软体的资料库方面的工作。
当时那个年代,能在魔都这样一个超级大城市里的软体公司上班,绝对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可周原却并不满足于此,毅然决然地辞职来到了京城。
或许是受新闻工作者父亲的影响,他找到了一家网际网路相关的杂志社,当了一名外采记者。
专门去采访和报道那些科技公司和这些公司的资讯长。
在当记者的两三年里,周原发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现象,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网际网路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国内蓬勃发展,并且事业也越做越大。
看在眼里的他,心中不免对此颇为向往。
于是他和同事们创立了一个论坛网站,专门讨论科技公司的新闻。
仅仅在网站上线一个月之后,当时的月浏览量就超过了彼时正在上班的杂志社主站的流量。
这给予了周原对于创业莫大的信心鼓励,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而后他便辞去了自己身为记者的工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而第一次创业的专案,就是想去学习搜狗、百度等搜寻引擎,打算建立一个meta搜寻网站。
这是一个专注帮助给中小电商卖家提供搜寻服务的产品,听起来很美。
然而虽有着丰富的程式设计经验,但对于初次创业的周原来说,市场的运作方面的经验还是非常不足。
结果就是坚持了两年之后,他的第一次创业尝试便以失败告终。
初次创业失败,给了周源不小的信心打击。
这让他开始反思和总结经验,也开始积极接触所谓的创投圈。
当初是个小白,所以根本不懂什么融资。
等到第一个创业专案资金链断裂后,他才知道资本的重要性。
背后有大佬支援,无异于成功了一半。
因为资本的触手遍及整个行业,投专案都是有兜底的,根本不怕小小的亏损。
所以哪怕你专案运营的不咋地,也有很大可能在资本的操作下卖给大网际网路公司,套现一笔小钱。
这种让投过的大网际网路公司帮忙平账的事情,在业内一点儿也不新鲜。
当初搜狐收购Chinaren,中华网帮盛大陈兜底,人人收购校内网,无不是这样的案例。
可那些都是天派选手的基本操作,不是周原这样一个土鳖可以玩的。
别说资本大佬了,他连一般的投资机构都搞不定。
这天,刚刚又屁颠屁颠的横跨半个京城,跑去见了位所谓的投资人,又被人家嘲讽了一顿。
这种憋屈的感觉,他不是第一次体会了。
无论周原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人家就是不为所动,甚至还对他的创业专案嗤之以鼻。
即便他曾经有过科技媒体记者的身份,也采访过不少业内名人,都无济于事。
再一次被羞辱,尽管早有准备,可周原内心遭受到的打击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他打算去好友那儿诉诉苦,吐槽几句。
他那位好友,也是曾经采访过的创业者,就在[华清嘉园]办公。
那里的房租便宜,还能商住两用,十分受他们这种屌丝创业者欢迎。
若非专案还没走上正轨,他都想搬去那边了。
结果走着走着,周原就来到了一条小道,这里是他去[华清嘉园]必经之路。
然后,他就在曾经路过无数次的小区门口,看见了一个令他惊奇无比的大招牌——“d+空间”。
看这名字,怎么有点儿创业咖啡的味道?
如今已非创业小白的周原,自然熟悉很多创投圈的调调。
据说微软研究院出身、又担任过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博士,也在附近开了一家[创新工场]。
这种借鉴自国外创业孵化器的模式,貌似已经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
抬眼望去,周原的瞳孔猛地扩张了一下。
风投女王徐欣?北极光创投邓封?鼎辉投资焦振?天昊资本柴进……
曾当过科技媒体记者的他,自是熟悉这些面孔。
结果这还没完,在人群中周原很快又发现了一些辨识度极高的存在。
“开心网”程炳浩、jd的东哥……
什么鬼?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能让这么多大佬齐聚一堂?
然后,他就看见了那个让全球创业者做梦都想见到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