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 作品

第一一四七章 分理

当然,根据方光琛打听到的消息,整个水淹开封过程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杨文岳不仅自己有所准备,而且顾念河决后可能背负的骂名,在十八日判断决口会发生后,提前命人在城中散布了消息。n

说是侦察发现,贼军派人于朱家寨北口挖掘河堤,等于提前把河决开封的责任推给了城外的贼军。n

这本来是他预备将来“甩锅嫁祸”给城外贼军埋下的伏笔,但是在事实上,却起到了提前发布警报提醒开封城内民众的作用。n

所以,当河水决堤,呼啸而下,瞬间漫灌入城的时候,并不止城中藩王宗亲、总督、巡抚、各部将领们已有所备,许许多多城中百姓也已有所备。n

因此,这一世,虽然开封城内外水深两丈有余,房倒屋塌,士民溺死无数,但比起原时空的事发突然以致溺死士民数十万的惨状,还是好了不少的。n

但是情况依然严重。n

几十万失去家园的开封灾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济,就算他们逃出了被围困将近半年的开封城,他们也依然熬不过接下来的冬天。n

好在大水漫卷之下,围城的李自成大军虽然纷纷提前移营到了城外高处,可是仍有一些扎营不高的贼军被水卷走,同样损失了上万人。n

而且面对淹在污泥浊水中的开封城,李自成及其麾下各路营头,也仿佛失去了进城盘踞,并将其占为己有的兴趣和勇气,已于九月二十四日前后撤围西去就食了。n

与此相应的是,逃到了大名府的保定总督杨文岳,因河决开封,城中百姓溺死多达十数万,且从开封往东南,归德府、凤阳府等处尽成泽国,造成灾民无数,而被免官罢职,押送京师下狱候审。n

虽然杨文岳上书自辩,坚称“河决开封”乃是闯逆贼军所为,而且刘泽清也站出来为其作证,但是目前没有下文。n

至于河南巡抚高名衡,目睹开封府、归德府、凤阳府等地灾民惨状后,虽然已经搞清了状况,但自责不已,上书请罪,目前也还没有下文。n

方光琛在信中,对杨文岳、高名衡等人倒是没有任何恶评。n

事实上不仅没有恶评,他甚至在字里行间还对这两个人相当赞赏,认为他们此举,不仅成功从开封脱身,而且解了开封之围。n

同时也让安土重迁、不愿背井离乡的中州士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往登莱寻找仅剩的一线生机,从此成为金海镇在海东开疆拓土移民实边的人口来源。n

最重要的是,泡在水中几乎成为废墟的这座中州大城,一下子丧失了n

当然,对于方光琛这种只算利害、不计其他的冷血思维,杨振内心并不认同。n

因为开封这座人口上百万的中州大城,经此一役,即使没有全部被摧毁,从此也将元气大伤,再不复往日之盛了。n

无论如何,人为的河决开封,都是得不偿失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莫大的罪孽。n

但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杨振也无可奈何。n

崇祯十五年十月十八日早上,也就是杨振拿到方氏父子加急文书的第二天早上,一队快马冲出盖州南门,带着杨振的紧急军令疾驰南下。n

考虑到河决开封的后续影响,杨振不光批准了方一藻的建议,命其率登莱援剿先遣军让出归德府城,退守徐州城,而且也答应尽快再为他们补充一笔粮饷军需。n

但是,杨振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求方光琛亲自带领一支人马,尽快进驻淮安府北部的海州小城,并在那里设置难民营,就地赈灾、募民、编户,等待船队到来。n

与此相应的是,杨振下令给协理营务处,命他们将原本往返登州的所有船队暂时分作两路,以金海西路水师、金海南路留守水师为一路,继续往返登州和盖州之间。n

同时,以登莱东路水师、金海东路水师为另外一路,直接往返于淮安府北部的海州和大同江口的南浦港之间。n

而且杨振特意要求,所有海上往返船只不许空转,每一艘船去时运输番薯杂粮以往,返程时要运输流民来归,并以运输流民过海数量考功。n

当然,若仅是如此,也不是杨振的作风。n

因为命令下达之后,任务布置下去,需要考虑到

所以,在杨振送往旅顺口等处的一系列最新命令之中,有一道专门下达给张得贵和协理营务处的命令。n

他命令旅顺口内的总镇府协理营务处,尽快抽调人手,分赴平壌与登州,在这两个地方择地各建一所直属协理营务处的“仓场分理处”,分别就地征收平壌大周边地区和登莱东西二路屯所崇祯十五年应缴纳的秋粮。n

之前,为了牢牢控制金海镇、登莱镇二路的钱、粮、饷、械,各路秋粮征收之后,不管路程多远,统一运送到总镇府协理营务处设在旅顺口内的几处仓场内存储。n

但凡用兵、赈济、调拨、贸易、奖励等需要,一律通过总镇府协理营务处办理,并从旅顺口内的几处仓场内分配启运。n

这样做,不仅钱粮饷械等物的进出账目更清晰,而且财权完全掌握在总镇府,将金海登莱二镇各路控制的死死的。n

当然了,这样几年下来,张得贵这一个“大总管”的确很累,事必躬亲,精打细算,整个明显见老。n

协理营务处的一批批年轻属官们,也是劳心劳力,辛苦异常。n

可是效果也是显著的,不仅有效保障了金海、登莱二镇的各项用度,而且在金海镇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内部不稳与离心。n

至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路兵马或者哪一路团营,有失控或者分离的可能。n

但是,一事有一利就有一弊。n

随着杨振管辖内的地盘越来越大,尤其安东东路、平壌大周边地区以及登莱东路在黄海道沿海地方大量屯所的设立,往常那种集中一切钱粮物资于旅顺口的做法弊端开始显现。n

比如登莱东路黄海道沿海地方的大批屯所,他们应缴纳的秋粮,若是由登莱东路派船征收,然后转运到旅顺口。n

最后,再从旅顺口派船调拨至驻扎平壌地区的征东军左翼总兵府各营,由他们支用,那就有点太劳民伤财了。n

怎么看也不合理。n

类似的情况,也包括现在由征东军中后军总兵府管辖的芥川、熙川的煤铁矿场,东江岛与云从岛的冶铁分厂、枪炮分厂以及弹药分厂。n

如果生产的枪炮、弹药、精铁、团钢,都要统一运送到旅顺口,然后再从旅顺口调配分发到各路总兵府去,也未免有点舍近求远了。n

当然,有关云从岛、东江岛所产枪、炮、弹药供应的事情,杨振在离开新义堡的时候,已经做了安排。n

这回并没有进行调整。n

不过秋粮征收的问题,考虑到各路水师的运力主要用于移民,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不管距离多远都得往旅顺口送了。n

在平壌建立一个直属总镇府协理营务处的“仓场分理处”,就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n

至于在登州也设置一个“仓场分理处”,目的也是就地征收和集中管理登莱东路和登莱西路的秋粮等物资。n

登州在登莱东路和登州西路的辖地中间,距离两地道路里程相近,征集的秋粮存放于该处,不仅节省了渡海的运力,而且将来各方需要,调拨支用起来也很方便。n

当然,将这些事情安排下去,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建立起来运转良好,恐怕得到年底了。n

好在如今杨振的威望,在金海、登莱二镇如日中天,没有人敢阳奉阴违。n

所以短短七天之后,崇祯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杨振在盖州收到了协理营务处的反馈。n

金海西路水师团营、金海南路留守水师营组成的联合船队,大小船只三百余条,由沈永忠、胡长海率队,已于二十三日启程,栽了一批番薯杂粮,去往登州方向了。n

同时,刚刚运送了一批难民交付给安东东路总兵府到岸接收的登莱东路水师团营,在俞亮泰的指挥下,也已于二十四日与提前一步到旅顺口等待他的高成友金海东路水师营船队实现了会合。n

他们这一路共出大小船只四百多条,只等在旅顺口内装载上一批番薯杂粮,就能遵照命令启程,直奔淮安府北部的海州海岸去了。n

协理营务处给出的离港南下时间,是二十六日之前。n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海船进港,停靠在码头旁装载物资,也是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n

虽然旅顺口大后方并不缺乏码头工人这样的人力,但连续几天近千条大小船只的进港、出港、停靠、装运、抽检、称重、登统计,也是相当费工费力的。n

对此,杨振也很理解,知道他们不容易,所以得知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以后,也没再连下指示催促。n

包括协理营务处报送过来的征东军登州仓场分理处和平壌仓场分理处的筹建办事人员与帮办人员名单,杨振一律照准,全权交给了张得贵拣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