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 作品

第八百五十二章 丞相出手

红儿接过令牌,珍而重之地收好,再次向沈墨保证:“红儿定不负皇上重托。”

沈墨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红儿,你办事,朕放心。”

红儿领命而去。

……

丞相赵府书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几位朝中官员各个面色焦虑,如坐针毡。

礼部尚书被革职查办的消息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他们心头,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丞相大人,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啊!”

户部侍郎率先打破沉默,他肥胖的身躯微微颤抖,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那沈墨小儿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礼部尚书只是第一个,下一个还不知道是谁呢!”

“是啊丞相大人,我们可都是您的人啊!”

吏部侍郎也跟着附和,他脸色苍白,汗如雨下,“若是我们倒了,您在朝中的势力也会大受影响啊!”

其余几位官员也纷纷开口,七嘴八舌地向赵斯求救,一个个都很是不安。

赵斯端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把玩着一对玉狮子,

听着这些官员的哭诉,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你们这些孬种,一个个平日里耀武扬威,作威作福,如今出了事,就只会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

赵斯猛地将玉狮子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吓得几位官员噤若寒蝉。

“丞相息怒,我们也是一时情急……”

户部侍郎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说道。

“情急?我看你们是怕死吧!”

赵斯冷哼一声,“那个叫红儿的,不过就是个下丫头片子,居然能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真是丢尽了朝廷官员的脸!”

“丞相大人,那红儿可不是普通的丫头片子,她是深得皇上信任啊,而且武功高强,据说连禁军统领都不是她的对手……”

吏部侍郎颤声说道。

“哼,武功再高,也不过是个女人!”

赵斯一脸阴冷,“只要我们小心行事,她又能奈我们何?”

“丞相大人有何妙计?”户部侍郎连忙问道。

赵斯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既然沈墨想查,那就让他查个够,不过,我们得给他制造点麻烦,让他无暇顾及我们。”

“丞相大人的意思是……”吏部侍郎试探性地问道。

“最近北疆战事吃紧,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弹劾兵部尚书玩忽职守,延误军机,将沈墨的注意力转移到北疆战事上,这样一来,他就没时间管我们这些事了。”赵斯缓缓说道。

“妙计!妙计!”几位官员闻言,顿时喜出望外,纷纷称赞赵斯的计谋高明。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联名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户部侍郎迫不及待地说道。

“不急,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我们得先收集一些兵部尚书的罪证,然后再联名上书,这样才能一击即中。”

赵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丞相大人英明!”几位官员再次对赵斯表达了敬佩之情。

赵斯看着这些官员,心中充满了鄙夷,这些人贪生怕死,毫无骨气,只能沦为他的棋子,任他摆布。

“记住,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沈墨那小儿奈何不了我们!”赵斯沉声说道。

“丞相大人放心,我们誓死追随丞相大人!”

几位官员异口同声地说道。

……

夜幕笼罩着京城,丞相府内灯火通明。

书房中,赵斯负手而立,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丞相大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一个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中,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道。

“很好。”

赵斯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记住,一定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属下明白。”

黑衣人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赵斯走到书桌前,拿起一份名单,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名字,正是那些与他沆瀣一气的官员。

“沈墨,你以为你真的能扳倒我吗?你太天真了!”

赵斯冷笑一声,将名单扔进火盆中,看着名单化为灰烬,一脸的阴狠之色尽显。

……

与此同时,沈墨正在府中与红儿商议对策。

“红儿,你觉得赵斯会有什么举动?”沈墨眉头紧锁,沉声问道。

“依奴婢之见,赵斯老奸巨猾,定会想方设法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切不可被他牵着鼻子走。”红儿分析道。

“你说得对,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打乱他的部署。”

沈墨笑着表示,“不急,先看看赵斯那边会有什么行动。”

红儿秀眉微蹙,担忧道:“公子,赵斯此举,分明是想转移我们的视线,我们是否要提前应对?”

沈墨轻摇羽扇,嘴角噙着一抹淡笑:“不必,让他先蹦跶几日,我倒要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

翌日,白逸风前来禀报,说查到赵斯那家伙,准备对兵部尚书下手。沈墨点头表示知道了。与此同时,远在北疆的兵部尚书,正在研究驱敌对策,结果却得知,自己竟然被人诬陷成一个玩忽职守,延误军机的将军,这还了得?急的他,当时就跑回了皇宫,要去面见圣上。

当日晚上,沈墨正在翻阅卷宗,白逸风匆匆来报:“公子,属下查到赵斯那老狐狸,准备对兵部尚书下手,散播谣言,说他玩忽职守,延误军机,意图借此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沈墨放下手中的卷宗,神情淡然:“知道了,继续盯着,看看他还想耍什么把戏。”

与此同时,远在北疆的兵部尚书岳忠,正在营帐中与众将研究驱敌对策。

边关战事吃紧,他夙夜忧虑,殚精竭虑,恨不得立刻将敌军驱逐出境。

突然,一个传令兵慌慌张张地跑进营帐,高声禀报:“尚书大人,京城急报!”

岳忠接过信函,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信中言明,他被朝中官员弹劾,罪名是玩忽职守,延误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