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北燕王宫内,北燕王拓跋烈得到沈墨御驾亲征的消息。
不禁仰天大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这沈墨莫不是疯了?竟然亲自送上门来!真是天助我也!”
拓跋烈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仿佛已经看到了沈墨的人头摆在自己面前。
他大手一挥,迅速召集北燕军中精锐,亲自挑选悍勇将领。
三天内,边境的防线便如铁桶般密不透风,山峦隐秘处埋伏了弓弩手。
峡谷狭道上布下滚石火油,甚至连河流浅滩也布置了铁刺陷阱。
拓跋烈亲自坐镇中军大营,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听到边疆传来探子的汇报。
他满是自信地说道:“沈墨此来,无异于送死。来人,将前军将领全部调往边境迎敌,定叫这匹夫有来无回!”
沈墨带领的队伍不过数十人,但每一个人都经过挑选,或身手不凡,或智计过人,皆是精锐中的精锐。
夜色中,沈墨一行人乔装成商贾,从官道转入山路,直奔边境。
星辉微弱,脚下的泥泞不平愈发考验着队伍的耐力,但每个人都明白,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一旦突破北燕的封锁线,他们将直达北燕腹地,进退之间将更多变数,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然而,这样的隐秘行军仍逃不过北燕遍布边境的密探。
一处山林小道上,两名经过队伍附近的商旅悄然散去,不久后消失在夜幕里。
正午时分,沈墨的队伍终于进入了一片被高山包围的狭谷。
四周静谧非常,树叶不动,鸟兽匿迹,连空气都似乎透着一丝异样的杀气。
苗芳始终谨小慎微,他握紧腰间长剑,眉头微皱:“皇上,此地过于安静,恐有埋伏!”
沈墨抬手示意众人停下,目光扫过山谷两侧的陡峭崖壁。
他冷静地说道:“我等已经入北燕腹地,形迹暴露在所难免。既然埋伏在此,就说明他们早已等候多时。但若事事躲避,反倒逆了我们的初衷,徒惹更多敌人截杀。不如硬闯,反倒出其不意。”
议尚未定,前方阴影处忽然传来一声尖锐号角。
伴随着号角声的爆发,山谷陡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北燕军从四面八方涌出。
他们手持弯刀与铁盾,身披厚甲,迅速封锁了谷口。
在他们身后,弓弩手整齐排列,箭尖寒芒逼人。只闻一声令下,箭雨从天而降,朝沈墨及其随从倾泻而下。
沈墨眼神微凝,他腾身而起,大袖一挥,足尖轻点犹如鹰隼,跃上身后大石。
同时,他腰间长剑出鞘,寒光乍现,迎空便是一道剑气横扫。
劲风呼啸,下落的箭矢纷纷生生断裂,坠落地面。
他朗声喝道:“护住要道,其余人随我杀开一条血路!”
苗芳护在沈墨左右,高声喊道:“结阵!保护皇上!”
随从们迅速将沈墨环护在中间,组成了稳固的防御阵型,抵御着密密麻麻的箭雨。
与此同时,另几名利落的侍卫飞身而起,劈开阻碍,将北燕士兵的第一波冲锋化解。
可北燕军的攻势犹如连绵的海浪,怎么也杀之不尽,那些弓弩手拉弦便射,且更换极快,仿佛早已训练到极限。
不仅如此,一些北燕士兵驾驭马车,从后方将滚烫的火油罐推入谷底。
巨大的轰鸣声中,火焰腾空而起,裹挟着热浪与狂烟朝沈墨等人扑来。
沈墨衣袍翻飞,神色冷峻,他高喝:“切换路线,向左侧山坡突围!”
众人迅速调整方向,沿着陡峭山坡向上冲去。
山坡崎岖难行,但此处的天然高差却隐隐能避开遍布火油的平地。
然而攀至半山腰时,却见迎面冲出了整整两队北燕刀盾兵,为首的将领手持大盾。
冷笑道:“沈墨,我们倒是等你多时了!下跪束手,我可饶你些许尊严!”
沈墨毫不理会,而是提剑直冲。
他身影如疾风过境,途径的刀盾兵一个接一个倒下。
他细致入微的剑法如同流水般流畅,每一招都恰到好处地伴随着敌人的倒地叫喊。
他冲入敌阵中央,突然高声喝到:“突破盯阵,你们只需一息愈勇!”
苗芳见状心神大震。
喊杀声震天动地,箭矢如雨点般落下。
这时,沈墨发现,北燕军的阵型和战术与以往大不相同。
攻守兼备,进退有度,显然是经过高人指点。
他心中暗生疑虑,难道北燕背后还有其他势力在操控?
眼看局势越发凶险,沈墨迅速意识到必须以雷霆手段打破僵局。
他目光如炬,环视后说道:“苗芳,你带一队人绕至左侧,破其掩护,剩下的人斜插右面,扰乱弓弩手的火力。”
苗芳一怔,迟疑道:“皇上,那您——”
沈墨已经提剑纵身而出,大喝道:“我自有办法!速去执行!”
他的声音坚毅果决,众人来不及多言,只得咬牙依令而行。
苗芳率数名侍卫朝左侧飞速绕行。
余下兵力则突袭右侧山坡。
他们各怀死志,一往无前,迅速牵制住了部分敌军。
而沈墨孤身冲入敌阵,直取为首的大盾将领。
那将领见他来势汹汹,面色冷冽,咧嘴冷笑。
“只凭你一个,妄想扭转乾坤?”
他话音未落,巨盾已然挥动,在空中掀起一阵狂风。
沈墨不为所动,身形犹如鬼魅,他蓦然侧身躲开盾击,回身一剑刺出,恰好突破盾边的空隙,将那将领手臂划破。
然而敌将不愧是百战之兵,仅是闷哼一声,巨盾顺势横扫,试图逼退沈墨。
“米粒之光,也敢争锋?”
沈墨低喝一声,脚下一踏,以快到极致的剑法再度闪避。
他手中长剑如灵蛇游走,仅以数招便攻破对方的盾势。
“砰!”一声巨响,那将领被震退数步。
胸口一片暗红。
然而他大声喊道:“陷阱启动!”
话音刚落。
只见北燕士兵回撤数步。
层层包围圈之外突然亮起一片耀眼火光。
早已隐藏好的十余名北燕骑兵拉动长索,竟引出数道绊马索拦截于沈墨去路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