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六章 高丽有硕鼠

吴观玄轻声说道:“殿下,军国大事不可儿戏,还请殿下您三思而行!”

朱棡白了吴观玄一眼,道:“吴大人就认定,本王到了战场上不行么?”

吴观玄闻言,无奈苦笑道:“晋王殿下文武双全,臣绝没有质疑殿下的意思,不过殿下万金之躯,理应坐镇高丽行省,更何况没有陛下的旨意,殿下岂能私自离开高丽行省去倭国?”

朱棡脸色一僵,不自然地撇开脸,道:“此事……此事本王自会上书父皇,今日的议事先到这里吧!”

朱棡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生的人,他说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真动了心思。

朝议结束后,任亨泰、吴观玄,以及卢庚、庞英四人走在出王宫的路上。

吴观玄忧心忡忡地说道:“晋王殿下还未安生多久,又要去倭国,诸位大人,怎么办?”

任亨泰揣着手,说道:“还能如何?将消息送往长安侯那儿,请侯爷定夺。”

他们是臣子,面对晋王朱棡的时候,天然就矮了一头,根本劝不住。

庞英微微颔首,说道:“此事交给我,长安侯已经过了丹东,消息很快就能送到那边。”

高丽行省的锦衣卫组织,比福建三省建立的要早得多,因为高丽的情况较为复杂。

高丽行省并入大明后,有不少的高丽旧臣、士绅,想要复辟高丽王朝,暗中行不轨之事。

锦衣卫在清查谋逆乱贼上,为朱棡立下了不小功劳,深得朱棡信任、倚重。

不过,倚重归倚重,朱棡也不怎么看得上庞英,因为庞英这锦衣卫指挥使,不止查逆贼,也是朱元璋安在朱棡身边的眼线。

朱皇帝在告诉朱棡:你小子在高丽老实点儿,休要如从前那般暴虐、无度。

高丽,北界,新义州。

辽东军行军在官道上,延绵数里,一眼根本望不到边,杨帆坐在马车上,听杨士奇诵读锦衣卫送来的消息。

“这半个月来,南北朝之间交战频繁,先后打了三场战役,南朝这边的主将为新田义宗,北朝为足利义满的足利幕府。”

“北朝三场战役,两场大胜,一场互有胜负,攻占南朝六座城池,南朝军心涣散,人心惶惶。”

杨帆静静地听着,神态悠然,倒是杨帆身边的解缙,一脸的担忧之色道:“南朝兵弱,理应固守,为何还频频出战?这不是自取其辱么?”

杨帆微微一笑,道:“南朝主将新田义宗,乃南朝朝堂中为数不多的主战派,他急于求成,希望能打一场胜仗,提振士气,可惜越是焦急取胜,越是会露出破绽。”

新田义宗就是这样,面对老辣的足利义满屡屡吃亏。

杨士奇沉吟片刻,说道:“大人,新田义宗屡次战败,会不会更快促成南北和谈?若不等我军进攻南北和谈完成,可就麻烦了。”

辽东军虽到了高丽,但从高丽北面走到南面的金州,以及船只配备,等到明军正式对对马岛展开进攻,怎么也得二十天之后,其中的变数可不小。

杨帆摇了摇头,笃定地说道:“不会,南朝本意就是要和谈,根本没有想与北朝血拼到底,之所以开战,乃是为了‘卖’一个好价格,在取得大胜前,或者给北朝造成大的损失、获得足够筹码前,不会休战。”他早就将南朝高层的意图猜了一个八九不离十。

杨士奇露出一抹惊讶之色,惊讶于杨帆的判断,更惊讶于南朝的无耻。

国都快亡了,不想着救亡图存,不想着抗住北朝,反而想着卖个好价钱?

杨帆挥挥手,让杨士奇继续往下读,杨士奇翻阅了文书,道:“锦衣卫庞英大人送来消息,称远在对马岛的杜臻千户,送来密报。”

杨士奇将尚未拆开的信筒,呈递给杨帆,杨帆取出信件看了一眼,不禁笑了,道:“好一个后龟山天皇,南朝都要亡了,竟然还在琢磨走私,为以后做准备,对马岛竟还豢养了三千人。”

什么?杨士奇与解缙对视一眼,颇为惊讶,他们自然清楚当前对马岛的兵力部署。

其一,在对马岛港口,其二,在白岳山上,其三,在金田城中,没想到还有三千人马?

解缙道:“这三千人马,究竟隐藏在何处?还有,后龟山此举何意?为什么不将人马调集出来,对抗北朝?”

杨士奇反应很快,轻声猜测道:“后龟山莫不是知道自己一定会退位,准备以后做个富家翁,将这三千人当成私兵?”

后龟山天皇已经开始接触海贸走私,手里再有这三千人,未来无论怎样,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后半生大富大贵没问题。

解缙闻言,笑骂道:“身为君王却想着投降,还干起了走私的买卖,这倭国当真是一群虫豸!”

杨士奇的目光扫过文书,脸色变得精彩起来,说道:“大人,庞英还送来了消息,他说,晋王殿下正在筹备,要与您一同出征。”

什么?

杨帆微微一怔,取过文书端详起来,待看完文书的内容后,杨帆开始头疼,朱棡意气风发,已经不甘心于待在高丽,正琢磨着与杨帆同去倭国。

庞英在书信中称,朱棡甚至写好了奏疏,送往应天,请朱标准许。

解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晋王殿下这不是在胡闹么?哪有镇守藩王离开藩地的道理?”

朱棡的确在胡闹,但这件事可不能等闲视之,以朱棡的脾气若是直接拒绝,非闹腾起来不可。

大军出征在即,高丽省又是明军重要的补给中转站,出了问题会影响全局。

杨帆左思右想,都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正头疼的时候,王图来禀报:有百姓前来拜见杨帆。

前来拜会杨帆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百姓,为首者是两位老人家——裴仑、王显。

裴仑乃是西京平壤的百姓,王显也是那一片的老百姓,当初明军入高丽作战。

王显的女儿被侮辱,还是杨帆为其主持公道,赢得了高丽百姓的赞颂。

裴仑与杨帆更是大有渊源,如今裴仑的儿子裴坚,就在辽东军中任职,裴家父子还献出秦山山中的堪舆图,帮助明军绕过土罗城,直取土罗城后方雄关。

杨帆对裴氏一族心怀感激,当下面露笑容,道:“哦?裴老先生与王老先生来了,快,快带本官去与他们相见!”

裴仑、王显,以及二十余名百姓等待在路边,望着军容肃穆的辽东军,百姓们大气都不敢喘。

其中有一位老者有些担忧,说道:“裴老哥,杨大人日理万机,能有时间管我们的事情吗?”

裴仑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能!杨大人当年我高丽还不是大明行省的时候,都能为我们做主,如今一样能!”

老者愁眉不展,说道:“可……可我听说那位主管田地的刘大人,与晋王殿下关系密切,这涉及晋王殿下,杨大人未必能帮我们。”

王显拍了拍老者,宽慰道:“刘老兄,别担心,当年我家女儿那事儿,杨大人都能我老汉讨回公道,这次涉及这么多人,他不会不管的。”

他们正说着,杨帆已经领着一众官员来了,离着很远,杨帆便高声道:“裴老先生,王老先生,什么风将你们二位吹过来了?”

裴仑、王显,以及其他的百姓纷纷向杨帆行礼,裴仑道:“老朽参见杨大人,能再度见到杨大人,老朽三生有幸!”

杨帆搀扶着裴仑、王显起身,往他们身后望了一眼,来的都是面色黑红,面容愁苦的庄稼人。

杨帆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说道:“裴老先生、王老先生,这里风沙大,我们寻一个安静的地方,有什么话好好说一说。”

裴仑与王显等人也不推辞,就在一处树林边安置了桌椅,一落座,王显便忍不住了。

“杨大人,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除了来找您,我们不知道还能找谁帮我们了!”

王显满心的苦涩,将他们受到的苦难,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杨帆。

此事的起因,在于高丽成为大明行省后,由于之前高丽的很多地主豪绅豢养奴隶,导致很多人没有土地,更不缴纳赋税。

朝廷根据大明的法度,将那些人解救出来成为普通人,然后发放土地,重新编纂黄册、鱼鳞册。

朝廷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实际落实的时候却出现了利用编纂之权,公然侵蚀百姓土地的事情。

裴仑、王显等百姓就遇见了这种情况,他们据理力争,却被刘兴打压。

不少人忍气吞声,忍受土地被占,息事宁人,也有人联合起来,不愿意屈服,然而他们的力量太薄弱,很多人想要去京畿开京告状,被人打得头破血流。

裴仑等人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杨帆,只要杨帆肯管,他们就有得到公正的希望。

杨帆沉吟片刻,说道:“裴老先生,你们遭遇的这种情况在整个高丽省很普遍么?还是只有在西京一带频发?”

裴仑苦笑着说道:“多,太多了,尤其是原来高丽官员执掌的地方,咱大明派来的官员还有些顾虑,遗留下来的高丽官员大多这么做!”

裴仑的话让杨士奇颇为惊讶,解缙也是不解其中的奥妙,杨帆却洞若观火。

从大明选派来的官员,大多经过了严格的考核,且来到高丽时间短没有根基。

大明在高丽设巡察御史、锦衣卫,大明本土派来的官员很清楚巡察御史的厉害,更忌惮锦衣卫的恐怖,所以都会收敛、克制。

高丽前朝遗留下来的官员则不然,他们大多数都是地头蛇,高丽成了大明的行省,一时半会,大明没有那么多官员派过来,故许多高丽前朝官员依旧干自己以前的职务,自然肆无忌惮地盘剥着百姓。

别以为都是老乡,他们就会手软,正因为是老乡,他们才敢肆意盘剥,若换了大明其他省的人,他们反而不敢了。

杨帆听完裴仑等人的诉苦,道:“裴老先生、王老先生,还有诸位乡亲放心,我杨帆一定将此事追查到底,不过当下你们不要声张,先将各家被侵占的土地报上来,再将涉事官员名字呈报上来。”

“记住,千万不要夸大其词,有多少就说多少,那些官员所做之事也要如实上报。”

王显眼眶通红,起身就向杨帆行礼,动容地说道:“老朽谢杨大人大恩大德,为我等做主!”

杨士奇带着一众百姓,下去录入他们被侵占的土地信息,解缙道:“大人,这群官员简直胆大包天,连百姓的土地都敢侵占,尤其是在大明编纂黄册的时候出手,简直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嫌命长!”

杨帆负手而立,轻声说道:“高丽原本是小国寡民,官员的能力、眼界都不高,他们还理解不了黄册、鱼鳞册对于我大明有多重要,就借着这次机会,杀鸡儆猴,好好正一正高丽的不正之风,顺便,为晋王殿下找件事做。”

杨帆相信,朱棡很愿意惩治高丽的贪官污吏,至于征倭国的事情,他还是不要去了。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中旬,倭国,足利幕府,征夷大将军府。

倭国北朝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坐在主位,眉头微皱,一双浓眉几乎扭成了一个疙瘩。

足利义满沉声说道:“大明辽东军已经到了杨广道南京,消息才传过来,我们在高丽的眼线,是死人么?”

足利义满本来今日的心情不错,足利幕府又一次击败南朝,攻取了南朝一座城池。

但忽然传来的消息,令足利义满心惊肉跳:明军,居然已经到了高丽的南京城!

足利义满之子足利义持冷哼一声,说道:“父亲,大明狼子野心,这次派大军到高丽,明显就是冲着我们来的,多半,南朝那群家伙已经跟明军勾结在了一起!”

足利义满的亲信伊势贞继闻言,有些犹豫地说道:“南朝之前还与我们议和,应该不至于与明军勾结在一起,何况,明军是恶虎,与虎谋皮的道理,南朝不会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