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满的亲信上杉氏定也点了点头,道:“将军,我也觉得这件事蹊跷,南朝若引来明军,岂不是引狼入室?在下认为,应该与南朝休战。”
足利义满鹰隼一般的眼睛微微眯起,说道:“你的意思是,南北朝联合,对抗明军?”
上杉氏定微微颔首,说道:“没错,明军势大,统兵的还是大明的长安侯杨帆,此人的事迹臣略有耳闻。”
上杉氏定是足利义满的智囊,见闻广博,虽然身在倭国,但是对于大明与高丽的事情他了解很多。
“杨帆文武双全,起于大明微末之间,用兵稳中有奇、老辣异常,最善于用奇兵破局,且他麾下的辽东军乃是大明诸边军战力之首!”
“若单单靠着我们南朝,或者北朝的力量,恐怕都不是对方的对手,唯有联合,才能挡住明军!”
伊势贞继微微颔首,不过他有些担忧地说道:“上杉大人说得有道理,不过,万一南朝不愿意呢?”
“南朝大将新田义宗一直仇视我北朝,这些年大小战打了十几场,要他低头,可不容易。”
上杉氏定微微一笑,笃定地说道:“大明野心勃勃,犹如猛虎,若杀到这里,我们全都会被大明吞掉,新田义宗仇视我们不假,但新田义宗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不会看不懂当前的局势。”
足利义持颇为不甘心,说道:“可惜,只要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南朝必定会低头,如今,又要横生枝节。”
足利义满轻笑一声,宽慰道:“吾儿不必急躁,抵抗大明与收服南朝,完成统一,并不冲突。”
哦?
足利义持微微一怔,问道:“父亲这话怎么说?莫非父亲已经有了对策?”
足利义满鹰隼般的眼中,射出寒光,道:“出兵对抗明军,我北朝军队可逐渐蚕食南朝之领土,渗透进去,一旦明军被击退,我军便能轻取大和吉野,灭了南朝!”
南朝本就人心惶惶,一旦北朝在渗透后起兵,足利义满有信心在几个月内,灭了南朝。
足利义持、伊势贞继、上杉氏定等人皆露出喜色,上杉氏定行礼称赞道:“将军运筹帷幄,深谋远虑,属下佩服!”
足利义满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道:“立刻派人送信往大和吉野,告诉后龟山天皇,明军的动向,让他准备好,南北和谈!”
足利义满还不忘强调,这一次使团会派遣重兵相随,绝不可出现上次那种使团被灭的惨案!
高丽省,京畿,开京。
辽东军虽然已经到了杨广道的南京,但杨帆等辽东军高层,却依旧在京畿开京。
开京,晋王宫,今日歌舞升平,晋王朱棡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不断地与杨帆对饮。
“杨先生,我们可好几年没有见到了,你知道本王在高丽待得多无趣么?若不是高丽这边改革,冒出一群不要命的逆贼,本王当真是无事可做了!”
朱棡与杨帆并肩坐在主位上,身为外臣,却能与朱棡平起平坐,可见朱棡对杨帆的态度。
杨帆闻言由衷说道:“臣一路行来,见到高丽省变化颇大,有日新月异之感,高丽与辽东商贸往来频繁兴盛,都是殿下领导有方,故我大军征伐倭国,还要仰仗殿下坐镇高丽,为我大军后勤辎重保驾护航!”
杨帆这话一说完,高丽行省都指挥使卢庚、布政使任亨泰、按察使吴观玄齐齐望向朱棡。
他们近日来一直在规劝朱棡,希望他能打消前往倭国的念头,却收效甚微。
朱棡笑呵呵地饮下一杯酒,拉着杨帆的手,道:“不瞒杨先生,本王不准备待在高丽。”
杨帆面色平静,嘴角含笑,说道:“哦?晋王殿下莫非要回应天去?不过此行山高路远,殿下有什么要紧事?”
朱棡摆了摆手,指着倭国的方向,说道:“不,本王要与杨先生一起出征倭国,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大丈夫当志在四方,本王有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志向,还请杨先生不要推辞,毕竟,你我都是老相识了。”
杨帆与朱棡相识多年,还是亲戚关系,杨帆自然不好直接拒绝,他的目光落在了宴席上。
解缙会意,缓缓地起身行礼,道:“殿下,您乃陛下所封藩王,理应镇守高丽不可擅自离开,若无朝廷圣旨,长安侯不可带着您离开,请殿下三思。”
朱棡眉毛一挑,嗤笑道:“解缙,少跟本王扯那些,本王已经上书朝廷,我大哥见了我的奏疏,一定会准许我出征,我们兄弟的感情深厚着呢!”
朱棡扯出了与朱标“兄弟情谊”的大旗,解缙瞬间语塞,总不能质疑人家太子与晋王的感情吧?
杨士奇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也站了起来,说道:“殿下与太子殿下兄弟情深,不过,在诏书来之前,您还是不宜出征,总要等到诏书到了才行,否则有违朝廷法度。”
朱棡看了看解缙,又看了看杨士奇,阴阳怪气地说道:“你们俩,还真是忠君爱国啊,本王若是执意要跟着杨先生出征呢?你们还要参奏本王不成?”
从高丽送书信往应天,就算走水路也要二十天到一个月,一来一回一个半月过去了。
朱棡可等不了那么久,他已经打定主意就是要随着杨帆走,不过,杨帆早就有所准备,他给杨士奇、解缙使了一个眼色,道:“你们二人坐下吧,朝廷的法度,殿下自然会遵守,何况,如今高丽省还有一桩大事,需要殿下出手,为万民讨回公道呢。”
哦?
朱棡闻言微微一怔,说道:“杨先生这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大事本王怎么不知道?”
杨帆不急不缓地让王图将所录的文书取出来,包括裴仑、王显等人的口供,还有那些官员侵占田地的证据。
他轻声说道:“这文书之中所记载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殿下,整个高丽行省之中,借着新政与编纂黄册、鱼鳞册以权谋私的人,可不少,若不严查,百姓如何安居乐业?骂名,还不是殿下您担着?”
王图一本正经地附和道:“可不是么?我们路过北界的时候,不少百姓都在议论、咒骂……”
杨帆瞪了王图一眼,呵斥道:“多什么嘴?休要在殿下面前胡言乱语!”
王图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朱棡却道:“杨先生,让他说,本王倒要听听百姓如何议论本王。”
王图咽了一口吐沫,学着高丽百姓的神态,复述起来。
“编纂那黄册、鱼鳞册,我家又被克扣了些土地,这群官员比狼崽子还贪婪!”
“忍一忍吧,他们都是听从晋王的命令,我可听说了,克扣下来的土地,都交给了晋王殿下。”
“真的?新政不是晋王推行的么?晋王殿下不是好人么?”
“好人?好人能放纵这些狗官欺负我们?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没一个好东西!”
“我听说全罗道那边更严重,没有哪个官员不克扣我们土地的,这都是晋王的意思。”
朱棡在大明本土的时候干过不少荒唐事儿,那些事他从不掩饰,但有一点,是他朱棡做的事儿他担着、承认,不是他干的事儿休想往他脑袋上扣屎盆子!
此刻听王图所言,顿时气得火冒三丈,道:“一派胡言,本王什么时候纵容那群官员克扣百姓田地?这群家伙简直胆大包天!”
杨帆心中暗笑,表面上却说道:“殿下所言极是,如今高丽各地这种事情层出不穷,臣想这件事必须由殿下来彻查才行,否则岂不是让殿下白白担负骂名?”
侵占百姓田产,阻碍鱼鳞册编纂,这事儿一查起来,没有两三个月完不成。
这期间,朱棡会被一直牵制在高丽,时间一长,也就打消了去倭国的念头。
杨帆此举一箭双雕,让任亨泰、吴观玄、南誾等人暗暗竖起大拇指,这一招的确高明!
稳住了朱棡,杨帆便在开京稍作停留,为前往金州起兵伐倭国做准备。
不过杨帆没想到,朱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彻查高丽本地官员的案子,还牵不住他的手脚。
朱棡决定来个先斩后奏,他了解朱标,朱标多半不会同意他前往倭国,朱棡便趁着诏书没有来之前,前往倭国,等到他日建功立业,他兄长朱标还能真宰了他?处罚他?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下旬,倭国,大和吉野。
大和吉野天皇宫中,南朝的文武重臣齐聚一堂。
后龟山天皇背着手,眉头紧蹙,道:“北朝忽然偃旗息鼓,不再进攻我南朝,诸位大人,何解?”
南北朝本来激战得热火朝天,南朝连续吃了几场败仗,这时候北朝却忽然休战。
北畠显家想了想,说道:“天皇陛下,臣认为肯定是北朝想要与我国议和。”
北朝打了胜仗彰显了威风,此刻正好趁着南朝人心惶惶提条件,倒也不奇怪。
新田义宗却摇了摇头,说道:“不一定,足利义满老奸巨猾,万一他表面偃旗息鼓,背地里却筹谋更大的进攻呢?陛下,臣建议继续向前线增兵,绝不可掉以轻心!”
其他的臣子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是北朝的阴谋诡计,一派认为是北朝想要和谈。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亲卫来禀报:名和长年来了,就在外面求见。
一听到“名和长年”的名字,后龟山天皇立刻来了精神,喊道:“快,快去请名和长年进来!”
“臣名和长年,参见天皇陛下!”名和长年匆匆而来,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
得知北朝休战的第一时间,后龟山就派名和长年去打探消息,如今看来应该是有结果了。
“明和大人不必多礼,快说说,可得到了什么消息?北朝到底什么意思?”
名和长年毕恭毕敬地将书信呈递过去,道:“陛下,北朝足利幕府送来书信,称明军有异动,邀请天皇陛下联手,对抗大明!”
什么?后龟山天皇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他赶忙取来书信查阅。
“大明辽东军,已经到了高丽省南京城,正在往金州方向进发?辽东三大营尽数出动
?”
后龟山天皇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声音都在微微颤抖:“辽东军来了?大明,大明是要攻打我们倭国么?”
后龟山天皇是真怕了,他们南朝的兵力连北朝都打不过,还怎么打得过百战百胜的辽东军?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投降!
后龟山天皇道:“我南朝挡不住辽东军,不如,不如投降了北朝!”
新田义宗差点气笑了,忍着怒气说道:“陛下,我南朝岂有不战而降的道理?何况,北朝送来的消息不一定是真的,总要等验证之后再说。”
名和长年点了点头,说道:“天皇陛下,新田将军说得没错,当前一边要派出人手,一边要沟通北朝,看一看北朝的条件,意图。”
“还有,这次明军若是真的入侵我国,倒也是一个好机会,若明军与北朝军打起来,两败俱伤,我南朝还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北畠显家的眉头微蹙,道:“名和大人未免太过于乐观了,明军来袭,我南北朝要全力抗击才能挡住明军,战后我南朝必定虚弱,到时候能完成和谈便是不错的结局了,何谈绝地反击?”
北畠显家是南朝绝对的议和派,他不认为南朝能完成绝地反击,尤其是明军入侵的复杂局面下。
南北朝停战之后,南朝派出了两支队伍,一路前往北朝,一路前往高丽。
五日后,南朝确定了消息的准确,明军的确已经抵达了高丽,且马上就要到金州。
北朝亦向南朝开诚布公地说出诉求,就两个字:联合!
面对大明辽东军,以及大明水师的威胁,南北朝唯有联合起来,才有活路!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末,一支来自北朝的千人使团,前往大和吉野,决心促成议和。
南北议和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锦衣卫,于是锦衣卫对马岛千户杜臻,火速赶往金刚寺,面见金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