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峥 作品

第47章 先鬼而后礼

    “少妍姐姐……”少姝可不知她想着这许多,心中忐忑,眼神游移,暗暗叫声不妙,是否自己太缺乏拐弯抹角的委婉,把素来胆大的少妍也吓怕了?

    少妍撑起精神,勉强笑道:“没事没事,只是觉得少姝的话很有几分道理,容我下来细细思量。”

    两扇门“吱呀”一声大展而开,子献迈着倜傥的方步,器宇轩昂地回来了,一侧胳膊下还紧夹着几本旧书册,估计又是跟谁借到了一解燃眉之需的史志典籍,故此神采奕奕。

    看见两个妹妹,他先朗声大笑:“哈哈,如如啊少姝,大名鼎鼎的‘红黑紫’三鼠组为你大展身手,惬心合意否?想必不曾失望吧!”

    “一如既往地精彩,好得不得了!”少姝莞尔。

    “我们前脚才到家,后脚便有人知晓了,”少妍笑谑着打趣,“一人当值,子献哥哥的消息如此灵通!”

    子献显露得意:“这有何难?刚碰到贾飏兄他们主仆,休沐却来书馆这边转悠,不劳打问,尽已告知于我!怪了,出门玩耍尽兴,你两人怎的皆是心事重重的眉眼,不应该的吧?”

    (眉眼:在当地方言中,眉眼就是脸色、表情的代名词。)

    他那晶亮灿烂的眸光在妹妹们面庞上来回地打量,已从她们细微暧昧的神情间窥见异状,自然关切又好奇。

    “咳,这不是才看了炉神庙女儿的传说,尚未缓过劲儿来,今早珐花姑娘也在,物伤其类,着实替古人担忧了一场。”不知恁地,少妍轻描淡写地回答,恹恹无力,语带疲惫,“铸个钟而已,却派上了活祭一类的法子,惊魂骇人,简直匪夷所思。”

    “我说呢,原来是为了这个,”对于本地的遗闻轶事,子献一向了若指掌,既已获知戏文题材,按捺不住好为人师的热情,兴致勃勃地给她们解释起来,“你们有所不知,名曰祭神云云,实则缘于铸钟需要炉内达到极高温,而通常火料会有不足的情形。久而久之,心冒邪性的人,就思谋出加烧人身油脂的恶毒点子,以人脂助燃,炉火纯青,达成了铸造所需的炉温,这等火候一到哇,铸出来的大钟自然余响不绝。”

    尽管了解子献沉迷杂学旁收,奇奇怪怪的学问比别人多出不少,却不知他此番恐怖注解从何而来,且侃侃而谈,从容自若,两姐妹闻言,几乎同步变了脸色。

    “掌故通”兄长进一步揭示:“也许,烧陶行当里尚存活人祭窑的习俗,珐花姑娘于此多有感触。”

    “且慢,”少姝的上半身石化也似,连细细的脖颈也僵直不动了,声音微微发颤,“子献哥哥说的什么?习俗?”

    “咦,少姝当真头一回听说?”少姝在兄长心里早已留下殚见洽闻的确切形象,这上下也有点始料未及,子献留意到妹妹紧蹙的眉头,缓缓说道,“从上古时起,活人确属祭祀时所准备的祭礼之一种。”

    (活人祭祀:也称做“人牲”,主要是指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活动中,以人为祭品作祈祷的仪式,特别在商代,用作祭祀的人数最为触目惊心,这种灭绝人性的制度,是从周代开始禁止的。)

    (祭礼:一是指祭祀或祭奠的仪式;二是祭奠、祭祀用品。)

    “那么除了祭窑祭炉等等,老早就还有别的奇怪场合或者名目?!”少妍连呼吸都停滞一瞬,眼珠子着了火似的瞪着子献,感觉顷刻便要喷出来冲撞到哥哥身上。

    见两个妹妹作此反应,子献意识到自己牵出的话题过于血腥暴戾,毕竟女孩子家家听不得,他连忙窘迫地摆了摆手,试图缓和气氛,不咸不淡地蒙混过关:“哎,别急别急,只是些坊间异闻罢了,再说,似这些习俗即便存在过,也已古老久远,如今早没人敢那样行事啦!”

    少姝才不会给他一带而过,克服焦躁,仍然坚定地要求:“子献哥哥为我们他细说说,不然往后心里老存着疙瘩一样,反而时时想起,总也放不下了。”

    见少妍也重重地点头,没奈何,子献不觉收起惯常的吊儿郎当,正襟危坐地再度开腔。

    她们这才知道了世上很久很久以前便存有的而今甚少议及的活祭习俗,闻所未闻,大开耳界。

    “盖因人们无法了解的异象,多会被定论为上天的惩罚,是神明震怒而降下的灾祸,别无他法,故此只能大行献祭,以祈求天地神明的原宥与保护,采取的办法,通常是杀生,活人祭祀可追溯至很早时候,尤以商时为炽盛——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人尊神”句:出自《礼记·表记》。)

    鉴往知来,头一个需要述说该类习俗的源起及兴盛,到了商人这里,极其虔诚隆重地尊崇神灵,还有他们的祖先,始终将鬼神之事置于首位,而将礼仪之事放到了次一等的位置。

    “先鬼而后礼……”少姝低低重复着,发觉这短短几个字深中肯綮。

    “至于用到活祭方式的场合,很不幸地,各类祭祀几乎都有,再来是对献祭对象的挑选,为了让鬼神们满意,奉上的必须是最好的东西,可谓毫无下限……

    子献竭力避免与妹妹们的眼神接触,俯首掰着指头,自带嫌恶地一一细数开来。

    “第一个当属祭天求雨了,以解农牧旱情。越高等级的祭祀,所用的人牲等级也越高,乃至于贵族、诸侯都曾经用做祭品,祭天这样最高等级的祭祀,当然要用最上等的祭礼相配,为此甚至还有把自己当做祭品的——遭遇连续七年大旱,用了各种祭祀方法求雨无果之后,商王成汤便决定亲自做人牲,还好,老天及时降下雨来,才算保住了性命。”

    少妍少姝讶然地交换一个眼神,那意思是,成汤若将自己献祭了,商朝的命数不知改换成何等走向。

    “第二个,是祭河,为求防范洪涝天灾,瞧,同样是为着保全自己不饿肚子。

    少妍灵光闪动,冲动地插来一嘴:“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雷历风行地移风易俗,从此杜绝了为河伯娶妇,原也就是以活人祭河的恶行啊,令人发指的是,该地所献祭者还必得是妙龄秀丽的少女才行,年年大行其事,生生地造孽!”

    (西门豹治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也是有名的历史散文。邺,古地名,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一生有兴建水利、厚民薄库、破除迷信、兵灭 中 山国等卓著功勋,魏文侯时得信任重用,后来功高盖主,受魏武侯忌惮猜忌,最终含冤而死。)

    “由是观之,西门豹实足一位大善人。”少姝双手抱拳,感佩不已,“虽说临了他还是用的活人,但全部罪有应得,那些残害百姓的巫妪、三老等人被扔下滔滔河水,再也回不来,从此女孩子们便安心得救了。”

    “第三个是祭桥,众所周知,大桥的搭建是费尽人力财力的工程,此举是为寄托新桥永固而为之,且不知何故,每常选用年纪尚幼的稚童,奠于桥底……

    “泯灭人性!”姐妹俩清一色地柳眉倒竖,小脸通红,愤慨到极点。

    “第四个是祭窑,因古人相信——此等愚见今日犹见残留——要烧制出上等美器,用活人祭窑是无可替代的办法……

    (活人祭窑和“要命”的天青色:相传周世宗柴荣曾命人烧造过一种瓷器,称为柴窑,清人记载其釉色时,提及柴荣说过的一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天青色,就成了后人对柴窑的最直观想象。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柴窑没人见过,汝窑的颜色应该与它最接近,天青色也成了汝窑上品的最大特征。据说宋徽宗在梦中看到了这种颜色,醒来后立即命人仿造。这种无法言明的色彩是如何烧制出来的,至今无人能解,民间出现了以活人祭窑的传闻——有人以一对母女祭窑,终于烧造出一对笔筒,无可争辩的惨绝人寰。)

    倒吸凉气的声音入耳分外真切,子献尽量不去注意,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

    “第五个是大工事的祭祀,这你们也懂的,如建造大坝、修筑长城之类,已拼命付出了血汗,最后又被杀献祭的工匠们恐也难以数计,真正罄竹难书。此外,正史与民间传说中还留有祭炉、祭井、祭山等诸多其他记载。总而言之,活祭大多在商之前,献上之人或是奴隶或是俘虏或是妇孺弱小,规模甚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足以使生民称幸的是,周时禁止了以活人献祭的人牲制度,但还是留有人殉的传统,不必说,数目亦相当可观,终于,自秦以后,这一残忍行径也渐渐由上而下遭到排斥,时至今日,对于你们来说,全都成了不可思议的奇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原意是指周人建立的邦国虽然很古老,但它肩负的天命却在于革新。在近代一些学者的研究和释义中,通常被表达为‘旧邦新命’,用以形容和阐释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地评价,作为新朝划时代的文明进步,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当之无愧。)

    (人殉:葬礼中的一种残忍习俗,以活人陪葬。考古证明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商周时期开始,帝王们选择将自己宠爱的亲眷、仆从等赐死,然后葬于自己的墓中,以确保在死后依旧可以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至秦汉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兴起,人殉制度逐渐被取缔,帝王改由通过其他方式来彰显权力,如陪葬陶俑、木俑等。然而明朝朱元璋又曾一度恢复过人殉制度,清康熙年间,人殉制度被明令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