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700127对 作品

第1683章 宁死不辱

段延庆这一杖连消带打,褚万里非闪避不可,段延庆只一招间,便已反客为主。不料褚万里对铁杖点来竟如不见,手上加劲,铜棍向他腰间疾扫。

段延庆一惊,心中不由得想道:这人难道是个疯子?段延庆他可不肯和褚万里斗个两败俱伤,就算一杖将他当场戳死,自己腰间中棍,也势必受伤,忙右杖点地,纵跃避过。

褚万里铜棍疾挺,向他小腹上撞去。傅思归这根铜棍长大沉重,使这兵刃须从稳健之中见功夫。褚万里的武功本以轻灵见长,使这铜棍已不顺手,偏生他又蛮打乱砸,每一招都直取段延庆要害,于自己生死全然置之度外。

常言道:“一夫拼命,万夫莫当。”段延庆武功虽强,但遇上这疯子蛮打拼命,却也给迫得连连倒退。

只见小镜湖畔的青草地上,瞬息间溅满了点点鲜血。原来段延庆在倒退时接连递招,每一杖都戳在褚万里身上,一杖到处,便是一洞。但褚万里却似不知疼痛,铜棍使得更加急了。

段正淳叫道:“褚兄弟退下,我来斗这恶徒!”反手从阮星竹手中接过一柄长剑,抢上去要双斗段延庆。

褚万里叫道:“主公退开!”段正淳哪里肯听,挺剑便向段延庆刺去。段延庆右杖支地,左杖先格褚万里的铜棍,随即乘隙指向段正淳眉心。段正淳斜退一步。

褚万里吼声如受伤猛兽,突然扑倒,双手持住铜棍一端,急速挥动,幻成一圈黄光,便如一个极大的铜盘,着地向段延庆拄地的铁杖转过去,如此打法,已全非武功招数。

范骅、华赫艮、朱丹臣等都大声叫嚷:“褚兄弟,褚大哥,快下来!”褚万里荷荷大叫,猛地跃起,挺棍向段延庆乱戳。

这时范骅诸人以及叶二娘、南海鳄神见他行径古怪,各自罢斗,凝目看着他。朱丹臣叫道:“褚大哥,你下来!”抢上前去拉他,却给他反肘一撞,正中面门,登时鼻青口肿。

遇到如此对手,却也非段延庆之所愿,这时他和褚万里已拆了三十余招,在他身上刺了十几个深孔,但褚万里兀自大呼酣斗。段延庆和旁观众人都不胜骇异,均觉此事大非寻常。

朱丹臣知道再斗下去,褚万里定然不免身死,眼泪滚滚而下,又要抢上相助,刚跨出一步,猛听得呼的一声响,褚万里将铜棍向敌人力掷而出,去势甚劲。段延庆铁杖探出,正好点在铜棍腰间,轻轻反挑,铜棍便向后飞出。铜棍尚未落地,褚万里十指齐张,向段延庆扑去。

段延庆微微冷笑,平胸一杖刺出。段正淳、范骅、华赫艮、朱丹臣四人齐声大叫,同时上前救助。但段延庆这一杖去得十分快,噗的一声,直插入褚万里胸口,自前胸直透后背。他右杖刺过,左杖点地,身子已飘在数丈之外。

褚万里前胸和后背伤口中鲜血同时狂涌,他还待向段延庆追去,但跨出一步,便再也无力举步,回转身来,向段正淳说道:“主公,褚万里宁死不辱,一生对得住大理段家!”

段正淳双膝跪倒,垂泪道:“褚兄弟,是我养女不教,得罪了兄弟,正淳惭愧无地。”

褚万里向朱丹臣微笑着说道:“好兄弟,做哥哥的要先去了。你……你……”说了两个“你”字,突然停语,便此气绝而死,身子却仍直立不倒。

众人听到褚万里他临死时说“宁死不辱”四字,知他如此不顾性命地和段延庆蛮打,是因受阿紫渔网缚体之辱,早萌死志。武林中人均知“强中还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武功上输给旁人,决非奇耻大辱,苦练十年,将来未始没有报复的日子。”

但褚万里是段氏家臣,阿紫却是段正淳的女儿,这场耻辱终身无法洗雪,是以甘愿在战阵之中将性命拼了。朱丹臣放声大哭,傅思归和古笃诚虽重伤未愈,都欲撑起身来,和段延庆死拼。

林逸也自然知道褚万里的打算,不然林逸又怎么可能袖手旁观,让褚万里在自己眼前被杀?对于褚万里来说,与其这般活着,还不如在和段延庆对阵中将性命拼了。

忽然间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说道:“这人武功很差,这般白白送了性命,不是个大傻瓜么?”说话的正是阿紫。

段正淳等正自悲伤,忽听得她这句凉薄的讥嘲言语,都不禁大怒。范骅等人也都向她怒目而视,碍于她是主公之女,不便发作。段正淳气往上冲,反手一掌,重重向她脸上打去。

阮星竹举手挡格,说道:“十几年来弃于他人、生死不知的亲生女儿,今日重逢,你竟忍心打她?”

段正淳一直自觉对不起阮星竹,有愧于心,是以向来对她千依百顺,更不愿在下人之前争执。这一掌将要碰到阮星竹的手臂,急忙缩回,对阿紫怒道

:“褚叔叔是给你害死的,你知不知道?”

阿紫嘴一扁,说道:“人家叫你‘主公’,那么我便是他的小主人。杀死一两个奴仆,又有什么了不起的?”神色间甚是轻蔑。

其时君臣分际甚严,褚万里等在大理国朝中为臣,自对段氏一家极为敬重。但段家源出中土武林,一直遵守江湖上的规矩,华赫艮、褚万里等虽是臣子,段正明、段正淳却向来待他们犹如兄弟。

段正淳自少年之时,即多在中原江湖行走,褚万里跟着他出死入生,经历过不少风险,岂同寻常的奴仆?阿紫这几句话,范骅等听了心下更不痛快。

段正淳既伤褚万里之死,又觉有女如此,愧对诸人,手持长剑,飘身而出,指着段延庆说道:“你要杀我,尽管来取我性命便是。我段氏以‘仁义’治国,多杀无辜,纵然得国,时候也不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