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之间,慕容博他又抄了三十余册。这晚进入藏经阁,往书架上看去,除了已抄录过的秘笈之外,书架上全是《华严经》、《摩诃般若经》、《大智度论》、《中部阿含经》、《长部阿含经》等经书,不见有一本内功秘法。
慕容博他叹了口气,心想所录的少林绝技已有五六十门之多,每一门功夫都得花上数年时间习练,手中已有的功诀,这一生无论如何是练不完了,今后不必再来,以免为寺中高手察觉。
慕容博出得阁来,抬头望着空中一轮明月,忽然间心头一轻,犹如移去了一块大石,登觉神清气爽。
突然间有人自右首欺近身来,说道:“燕兄,咱们再试试掌去!”正是那魁梧大汉。
两人奔至山谷中的平野,那大汉更不打话,劈面便是一掌,慕容博挥掌挡开,两人掌来拳往,不出丝毫声息。
那大汉的掌法变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绝技中的“般若掌”、“无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铲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来。
两人贴身近搏,只一顿饭时分,已拆斗三百余招。正斗得急切,慕容博倏地跃出圈子,抱拳说道:“多承指点,蒙尊驾手下留情,在下受惠良多。”
那大汉说道:“燕兄武技精妙,咱二人不分高下。燕兄既来少林寺盗经,当以少林派为对头,在下与少林派仇深似海,你我敌忾同仇,当为同道中人。”
慕容博尚未答话,那大汉一转身,远远地去了。
忽听得一个谦和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施主请了,小僧有礼!”
慕容博转过身来,只见身后五尺外站着一个青年黄衣僧人,脸带微笑,双手合十为礼。
慕容博抱拳还礼,说道:“大师呼唤在下,不知有何见教?”
那僧人说道:“小僧乃吐蕃国密教僧人,适才见施主与人对掌,武功精妙之极,小僧心生钦佩,冒昧上前攀谈。”
慕容博说道:“大师远来不易,请移步舍下奉茶,俾得多所请教。”当下二人互通姓名。那僧人便是鸠摩智了。鸠摩智适才见了慕容博的拳掌之技,心下佩服,当即欣然随往。
两人谈起武功,鸠摩智有心向他学招,但想与他素无渊源,贸然求人传以秘技绝招,对方必不允诺,唯一的法子是投桃报李,各得其利。
鸠摩智当下便说道:“慕容先生,小僧在吐蕃国密教宁玛派出家,因与吐蕃国黑教邪徒争斗剧烈,从上师处学得‘火焰刀’之技。
“‘火焰刀’能以内力凝聚于手掌掌缘,运气送出,威力非小。今日与先生言语投机,非敢炫示己能,仅为剖析武技,请先生莫怪。”说着提起手掌,凝聚内力,嗤的一声轻响,在窗纸上凌空劈出一缝,冷风飕飕地从细缝中直吹进来。
慕容博说道:“大师神功高妙,小可甚为佩服!”
鸠摩智说道:“小僧于‘火焰刀’之技初学乍练,仅略窥门径,然将来必可大成。今晚与先生邂逅相遇,实是有缘。佛家讲究缘法,缘法到时,神通自现。小僧大胆,想将这‘火焰刀’之法传授于先生,不知先生嫌小僧太过冒昧么?”
慕容博心中寻思道:“我与他素昧平生,他竟愿意主动传功,其中必有深意,且看他到底打些什么主意。”
慕容博忙起身行礼。鸠摩智双手合十还礼,说道:“咱们不是师徒传法,乃朋友间互相切磋,交换传技。先生万万不可多礼。”
当下鸠摩智详述“火焰刀”的修炼法诀,要慕容博用心记忆,不可笔录,因密教传法传功,必须口耳相传,不似显教佛教有经典可资念诵。
慕容博用心记忆,不觉天色已明。慕容博说道:“大师这‘火焰刀’神功,果然奇妙无方,以在下所知,或许只大理段氏的‘一阳指’可资匹敌。但据闻‘一阳指’运劲缓慢,远不及‘火焰刀’之动念即至。”
鸠摩智说道:“这该是运功之人功力有别。”
慕容博点头说道:“正是。传言大理段氏尚有‘六脉神剑’绝技,手指上可发六种内力,交叉运使,更加神奇,欲求得其术,想是难上加难。”
鸠摩智说道:“大理段氏的绝顶高手,尽皆聚于天龙寺,欲得《六脉神剑剑谱》,非上天龙寺不可。小僧与天龙寺高僧同为释氏弟子,当设法一求。如侥幸求得,自当与先生共享。”
慕容博心中想道:“《六脉神剑剑谱》如此难得,他如何愿与我共享?况且他随口一言,一来不会当真费心去求,二来学武之人,千辛万苦地得到神功妙法,我无恩于他,他怎肯轻易赠我?他适才说道‘交换传技’,多半是要旨所在。”
慕容博便即说道:“常言道得好:无功不受禄。大师今日传我‘火焰刀’功法,在下感激不尽。这些年来,在下潜入少林寺藏经阁,借抄了七十二门绝技功法,现下手边有三十余册抄本。
“今日午后起,我二人共同再录副本,副本尽数赠于大师。苏州舍下尚有五十余册功法,在下即日返家,抄录副本。待大师取得《六脉神剑剑谱》,便请光临苏州燕子坞参合庄,在下将那五十余本绝技副本相赠,交换《六脉神剑剑谱》,大师以为如何?”
鸠摩智大喜,当下与慕容博三击掌相约,言明别后各自努力,日后交换武学典籍。鸠摩智言明:天龙寺诸高僧武功深湛,自己习练“火焰刀”未久,目前未能前往求观《六脉神剑剑谱》,尚须精进修炼,假以时日,倘能功力大成,自当履践今日之约。
慕容博取出手边三十余册抄本,当即与鸠摩智再抄副本,数日后抄完,赠了给鸠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