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青霜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一章 老朱:咱孙长生有大帝之姿!咱欲立其为皇太孙,可否?

第311章

众人的目光,皆是汇聚在了刘伯温的身上,皆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显然,对于这玉玺的来历和真伪,大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昔日拓跋焘灭佛之时,从邺城的一座佛塔内挖出两方玉玺来,两方玉玺上皆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但其中一方,侧边还有‘魏所受汉传国玺’,显然,这是曹魏干的事,这一块玉玺才是真的。”

刘伯温抚须道,

“然而,一些史书上也记载着,石勒曾在传国玉玺上刻下‘天命石氏’这四个字,可问题在于,拓跋焘所在的北魏政权,晚于石勒的后赵。”

“这也就是说,所谓的‘天命石氏’,很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真正的传国玉玺上,不存在这四个字。”

“综上所述,这块的的确确就是真正的传国玉玺,如果它有‘天命石氏’这四个字,反而才是画蛇添足的仿制品了。”

宋濂闻言,这才恍然。

“原来如此!”

他赞誉道,

“还是伯温你懂得多啊!看来老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既如此,那便没有疑问了,这一方玉玺,的确就是当年秦始皇命李斯打造的传国玉玺无疑了!”

唰!

宋濂与刘伯温一同起身,行礼恭贺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传国玉玺降世,这乃是天大的吉兆,代表着大明天命所归啊!”

这一刻,两个老头的话语里面都没有溜须拍马的意思,而是的的确确惊喜非常!

其他什么神龟啊,天石之类的祥瑞,那都是人为造作出来的,其中,杨宪当年的那一根稻穗就属于典型,纯粹为了讨皇帝欢心,鼓吹太平。

可这一回,传国玉玺可是货真价实的啊!

这玩意儿从宋朝以后就失传了,元朝有没有真品争议都很大,主流都认为没有,连元朝都没有,大明就更不用说了。

可现在,它却突然现世了!

这里头蕴含着的天意和天命,足以让人兴奋的睡不着觉!

“哈哈哈哈……免礼免礼!”

朱元璋咧着嘴,呲着大牙嘎嘎大笑,抬手道,

“二位鉴赏有功!来啊,赐予黄金一千两,绸缎八百匹!”

“马上送到两位大人府上去,不得有误!”

这会儿他心里头美得冒泡,出手自然也是无比的阔绰,千两黄金说送就送,听得刘伯温和宋濂惊异不已,连连叩首谢恩。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

刘伯温望着朱元璋,忍不住道,

“这传国玉玺……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的?”

“为何臣等一点消息都没有啊?莫非是在民间寻找到的?”

宋濂亦是看向朱元璋,老头儿此刻已然是化身为好奇宝宝。

他们实在是太想知道真相了!

“哈哈,说起来特别离奇,你们说不定还不信呢!”

朱元璋得意笑道,

“此物,乃是咱大孙从梦中所得,乃是仙人所授!”

刘伯温:“???”

宋濂;“???”

两人面面相觑,皆是有些懵逼。

俩老头懵逼之际,朱元璋已然是如数家珍,将刚才朱长生嘴里的话复述了一遍,顺带还添油加醋了一番;

“哎呀!那仙人可真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啊!往那一站,仙鹤腾舞,仙乐袅袅。”

老朱笑道,

“只见那仙翁抚了抚咱大孙的脑袋,面貌慈爱,道:‘天命帝王,降生于明!此物也该物归原主了,愿你勤政爱民……’”

朱元璋嘚啵嘚啵说了一大堆,听得朱橘扶了扶额头。

这老爹,编故事的能力也挺强啊!张口就来,还说得挺像那么回事的!

他却是不知,当年老朱当乞丐的时候,也是靠嘴皮子讨饭的,什么数来宝,什么太平歌,可以说是样样精通。

嘴皮子不利索,在那种乱世怎么讨得到饭?

所以说,这都是天赋!就老朱这水准,哪怕时运不济,当不上皇帝,当个说书先生估计也能活得很滋润。

“咳咳!”

马秀英干咳了一声,轻轻推了推朱元璋。

朱元璋这下也是意识到自己有点太得意忘形了,赶忙打住道:

“咳咳,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后来咱大孙醒来之后,就看到那一方传国玉玺躺在书桌上了。”

刘伯温:“……”

宋濂:“……”

两人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不信是吧?”

朱元璋笑道,

“一开始咱也不信,咱还以为这传国玉玺是仿品呢!后来知道这是真品之后,咱也着实是吓了一大跳!”

“哎!只能说,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现在咱也是越来越相信玄学那一套了!或许不理解,但一定要尊重!”

宋濂闻言,不禁苦笑一声。

“这……”

“陛下所叙说的故事的确是太过于离奇了,过于离奇的事,反倒像是真的了。”

他应声道,

“毕竟,传国玉玺的确是真真切切的出现了。”

“有它在,不管多么离奇的故事,咱们都得认它是真的!换句话说,平凡的故事也配不上它的身份地位!”

“伯温,你说是不是?”

啪!

朱元璋一拍大腿!

“对,对!哎呀宋濂啊,你这话真是说到咱的心坎里去了!”

老朱大赞道,

“看来,咱回头还可以再完善一点点细节!”

“就像你说的,平凡的故事,还真就配不上这传国玉玺!”

宋濂:“¥%……&*@#@”

啊这!

自己分明是想用这种言辞来说服自己,结果陛下的意思……还要在这离奇故事上添油加醋一番?

那到时候会出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可以预见的是……绝对可以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嗯,我认为陛下所言是真。”

刘伯温略一沉吟,随声附和道,

“这世上本就有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道门之中,就有各种各样的术法咒诀,我就亲眼见过一种搬运术,能够将东西凭空搬运,曾经我也想学习一番,后来因为太耗费精力,就作罢了,但这种术法的确是存在的。”

“连人加以修炼,都能够做到这般地步,更别说是神仙了,神仙梦传梦授,这在各种志异小说上也屡见不鲜,未曾亲见之人,都以为是杜撰,其实,还真不一定。”

“起码,这一枚传国玉玺,我相信它是神仙所授,否则无法解释它怎么会消失数百年后,又凭空出现,这绝对是天意!”

两个老头的话语,听得朱元璋心花怒放,一张笑脸宛若菊花一般绽放。

“重八,你悠着点……待会儿别搞得自己面瘫了……”

马秀英戳了戳朱元璋,小声道。

这重八,小心乐过了头,乐极生悲!

“哈哈哈,咱这已经很收敛了!换一个人来,估计会更加疯狂!”

朱元璋大笑着摆手道,

“好了好了,你也别瞎咧咧了,咱们都冷静一点,都平复一下心情。”

“接下来,咱们就说一说正事——来人啊,给两位大人奉茶!拿最好的母树茶来!”

春和宫内,剑琪恭声点头。

须臾间,几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已然是置于桌上,一股子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叫两人心里直痒痒。

俩老头都是爱茶之人,平日里哪里有机会喝上这样顶级的茶?今日有幸得赐,自然是想要赶紧一品。

“谢陛下。”

“谢陛下。”

两人朝着朱元璋略一拱手,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品茗。

剑琪泡茶的温度刚刚好,将茶水泡开之后,送到两人面前,也就是略微有些烫嘴的程度。

刘伯温和宋濂哧溜一尝,脸上皆是露出了满足之色。

“好茶!啧啧……真是好茶啊!”

俩老头皆是赞不绝口,喝上瘾的两人,忍不住往嘴里灌了一口。

这就叫鲸吞!亦是一种喝法,能让茶香在口腔内爆开!

“呵呵,喜欢的话,回头送你们二两。”

朱元璋笑道,

“你们喝着,咱跟你俩商量一件正事。”

“咱想着啊,既然仙人授予了长生传国玉玺,那意思就很明显了,咱大孙长生,有大帝之姿啊!”

“既如此,咱改立长生为皇太孙,让他作为大明的接班人!你们觉得如何?”

噗!

噗!

两个老头听到这话,嘴里的茶水一下子没憋住,竟直接是喷了出来,差点喷了朱元璋一脸!

“咳咳!咳咳咳!”

宋濂惊道,

“陛下,您……您刚才说什么?!”

“老臣没有听错吧!”

朱元璋脸色一黑,抹了抹脸,没好气的道:

“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这么一惊一乍的!”

“没错!你没有听错!咱的意思就是说……改立皇长孙朱长生为皇太孙,继承大统!”

“你们意下如何!”

宋濂神色惊慌,连连摆手!

“陛下,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急忙道,

“太子乃是国本,不可轻易妄动啊!”

“虽然这传国玉玺的故事……非常的离奇,但太子殿下也是贤能之储君,既孝顺,又无过失,这样的一个储君,怎么能轻易更换?”

“陛下勿要冲动啊!这种事情不能乱来,微臣认为,认为……此举不妥!”

“太子……不能换!”

宋濂的态度很坚决。

开什么玩笑!虽然传国玉玺这事儿的确玄奇,但也不能就这样把太子给换了啊!

作为朱标的老师,他第一个不同意!

在他看来,朱标在历朝历代的太子之中,已经属于是最拔尖的了,这样的好太子决不能废了!

“微臣……也请陛下三思。”

刘伯温亦是附和道,

“储君关乎到大明的未来……”

朱元璋扶了扶额头。

“哎,你们有一些事儿不知道……罢了罢了,就多费点口舌,和你们说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他挥了挥手,道,

“妹子,你跟他们说说吧!”

马秀英点了点头,看向宋濂和刘伯温,轻叹道:

“两位啊,其实啊,我们又何尝想换掉标儿呢?”

“这其中,实在是有难言之隐啊……”

说着,她便将朱标的情况与两人做了一个简短的叙述,听得宋濂瞪大了眼睛。

“还有这种事?太子殿下……命格承受不起?”

他转头看向刘伯温,蹙眉道,

“伯温,这……你信吗?”

“你应该能测算出来的吧?真的是这样?”

刘伯温略一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我吃不准……但是,算是隐隐有几分感觉吧。”

“太子殿下的命格的确有点轻浮,主要表现在身体虚弱上,这样的人,若是游手好闲做个闲散王爷,或许可以寿命绵长,但要是励精图治,日夜挑灯,那就会有隐患。”

“先前他在凤阳晕倒那一次,算是验证了一番我的想法吧……”

宋濂眉头紧皱,愈发沉默。

“你知道?”

朱元璋有些不悦的道,

“你既然知道,怎么不早说?”

刘伯温神色尴尬,又带着几分深深的无奈,低头不语。

“重八,你也别怪人家,人家能怎么说?”

马秀英倒是通情达理,摆手道,

“这种话语,刘伯温要是贸然开口,肯定会被你所训斥,搞不好还要被你贬谪的!”

“别说是你了,就算是我,突然听到这种话语,我心里也会不高兴的,或许……这就叫做忠言逆耳吧……嗐。”

好端端的,谁爱听别人说自己儿子短命?

可往往真话难听,当出事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好在,这一次经过雄英的教训之后,他们没有再犯错,选择了相信彭玄的话!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双手抱胸,神色不善。

话虽如此,但对于刘伯温这种知情不报的行为,他还是很不满意的!

若是没有彭玄,那这老小子就会眼睁睁的看着朱标死在任上,也不会发一言!

“陛下恕罪……”

刘伯温擦了擦额头的汗,拱手低声道。

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啊!

“好了,先不论这些了,反正有伯温从旁佐证了,就更加证明彭道长所言不虚。”

马秀英感慨道,

“标儿这个储君是做不成了,虽然很遗憾,但我们也不得不更换储君。”

“原本是中意吴王,但吴王的心思不在这上面,说来也巧,就在我们冥思苦想之际,就发生了这件事,这岂不是天意使然?”

“老天爷这都不算是暗示了,已经是明示了!两位觉得呢?”

宋濂和刘伯温相视一眼。

“既如此说,那微臣倒是可以理解了……”

宋濂略一斟酌,方才开口道,

“太子辞位,储君之位虚悬,本应该择一皇子继位,方可安天下臣民之心,在臣看来,吴王殿下乃是最佳人选。”

“但既然吴王无意继承,又有神仙梦授传国玉玺之事,那……直接立吴王世子为皇太孙,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伯温,你记得历史上有这样的立嗣之法吗?”

刘伯温点了点头。

“当然有,不过多数是因为皇子亡故,才传位于皇孙。”

他道,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铁穆耳。”

“再比如,南越皇帝赵佗,也把皇位传给了孙子,因为他活得实在是太久了,儿子都被熬死了。”

“金世宗也是把皇位传给了孙子……”

宋濂点了点头。

“既如此,便也算是有例可循。”

“说到底,皇位乃是陛下的,陛下说要传给谁,便可以传给谁,这虽然是国事,却也是陛下家事,陛下一人,便可乾纲独断,所要顾虑的,无非就是子孙后代能否坐稳皇位,稳固江山罢了。”

他的话语,说得很实诚,也很直白,听得朱元璋微微颔首。

“这话说得不错。”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

“不过,咱当然也希望,咱的决断能够得到天下臣民的支持和拥戴。”

“至于坐不坐的稳,这一点咱完全不担心。”

自家大孙,本身就天赋异禀,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更别说还有一个老爹能够保驾护航。

别看朱橘一天到晚吊儿郎当的不务正业,这小子在栽培下,实力已然无比的丰厚,翅膀早就硬了!

无论是文官队伍,还是武将队伍里,都有一大批拥趸!只要他一声令下,自然会全部毫不犹豫的支持朱长生这个吴王嫡子继位!

吴王党?

主观上可能没有,但客观上早已存在!

朱元璋不打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发展,那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会暗中串联,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就比如那些科举出身的文官,哪个不自称吴王门生?

就他所知道的,那帮人都是以同门师兄弟相称!私底下的拉帮结派怎可能不存在?!

武将里,则更不用多说,光一个徐达,就是最强力的支持!

他怎么可能不支持自己的大外孙?!

所以说,老朱看了一圈,发现要是长生继位,自己绝对是最轻松的,都不需要怎么给他铺路,他的面前早已是一条康庄大道,只需要承接一下父辈的政治资源就行了!

“陛下想要获得天下臣民的拥戴,倒也不难。”

刘伯温沉声道,

“只需将皇长孙殿下得神仙传授传国玉玺的事情宣扬出去,令群臣信服,那便万事大吉了。”

“至于老百姓们,碰到这种事情,必然会津津乐道的引为谈资,到时候,皇长孙的形象在百姓的心目中,就是古之圣君的形象了,要是他将来治国理政做得好,那必然能获得天下百姓的尊崇和爱戴!”

朱元璋微微颔首。

的确是这个理儿。

只要让群臣信服,认朱长生这个皇太孙就行了。

老百姓们都不需要再另外用法子,只要正常宣传就行,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将朱长生奉为圣君!尤其是……这孩子还是吴王的儿子。

吴王朱橘,在民间早已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了!

“好!”

老朱一拍桌子,果断道,

“那就这么定了!”

“咱不日便会宣布此事,到时候还需要你们鼎力支持!咱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做圆满!”

“行了,去吧,都去做事去吧!咱已经通知过了,今天辍朝一日。”

宋濂和刘伯温应声而起。

“是,陛下。”

两人一拱手,刘伯温朝着宋濂使了个眼色。

“陛下……老臣还有一事相求。”

宋濂恭声道。

“嗯,说吧。”

朱元璋笑吟吟的道,

“你也算是会挑时候了,正好咱这会儿心情还不错。”

“只要是咱能做到的,咱都可以答应你。”

宋濂低头道:

“陛下,老臣如今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虽然有心辅佐陛下,却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陛下,臣……的确是老了,不服老不行啊,今年以来,老臣的记性都变差了许多,在政务上也经常会出一些纰漏,害得内阁的同僚还要帮老臣的忙……对此,老臣也是深感惭愧。”

朱元璋神色一凛。

“你又来了。”

他有些不悦的瞥了刘伯温一眼,道,

“你呢?看你这表情,是不是也是想说告老还乡的事儿?”

刘伯温讪讪一笑,没有作声,但已然是默认。

“咱是信任你们,才想着把你们留在身边,你看李善长,咱怎么就让他滚蛋了?”

朱元璋双手抱胸,冷哼道,

“做不动,可以少做一点,把控一下大方向上的事情就行了!”

“咱还需要你们,就比如今天这样的大事,咱就需要你们在旁出谋划策,没有你们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咱还能找谁商量去?找胡惟庸、涂节他们吗?”

“在咱看来,他们还不够格!也就你俩,有跟咱关起门来议论的资格!”

“这是你俩的殊荣!懂不?”

俩老头听到这话,皆是苦笑了一声。

“陛下,臣知道这是殊荣,但臣劳碌了大半辈子,的确也是想歇一歇了。”

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总是底气不足,但此刻,他也是壮起了胆子,开口道,

“尤其是,臣这一生的所学,都还没有机会总结和归纳,如若是哪天一不小心,猝死在了任上,岂不是这一身的本事都无人能够继承了?”

“说老实话,臣还是有些私心的,想要把自己这一身的本事和学问传下去,纵然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传人,能写一本书出来,让后人阅读阅读能有所获,便不算臣在人间白走一遭了。”

这一番话语,说得是情真意切。

也是第一次,刘伯温真正和朱元璋袒露心声。

著书立传,是他的心愿!立功立德立言,这是朱橘所开创的‘心学’之所谓三不朽。

立功和立德,他自问做得还不错了,就差立言了!

也唯有立下言,才能让后人知道,这世上曾有过刘伯温这样的一个人,他有着经天纬地的才能!

“哈哈哈……你这话,咱听得还挺顺耳的,比那些官话套话,有所保留的话好很多了。”

朱元璋笑了起来,点头赞许道,

“以后要继续保持!”

宋濂见皇帝没有生气,便也趁机道:

“陛下,臣与刘伯温一样,心中有千言万语,只是差一个机会静下来,将其叙说出来。”

“其实,老臣是觉得,与其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占着茅坑不拉屎,挡着年轻人的路,还不如在家休闲,写出一部著作来,不说流芳百世,但凡能给后人一些启发和引导,便也算是我的功德了。”

“眼下,还有几分精力,还能干得动,要是突然病倒……躺在床上口歪眼斜,那就真的只能抱憾而去了。”

两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毕竟,都是心学大家,对于立下不朽之言,皆有执念!

“重八,我看他们的想法挺好的,让他们著书立传,才能发挥更多的余热。”

马秀英亦是适时帮腔道,

“我看,你就同意他们辞官吧,只不过,纵然是辞官,也不要还乡,留在应天之中养老,这样若是有事儿,也可马上召集起来,一起商量。”

“你觉得怎么样?”

朱元璋略一沉吟。

宋濂和刘伯温皆是无比热切的看着他。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次!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皇后也帮腔了,要是还不行,那他俩恐怕就真的只能是死在任上了!

“哎!好吧!”

片刻后,朱元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感慨道,

“真希望你们两个能年轻个二十岁啊!要是那样的话,就能和咱继续辛勤治国了!”

“年纪大了,也确实是没办法,咱也能理解你们的想法……好吧!咱准允了!就如皇后刚才所说的那样,允许你们辞官,也允许你们荣归故里一年,但一年之后,你们得返回应天!”

“老有老的好处,老有老的经验!咱说不定还需要你们的帮助!”

“怎么样?满意了吧?”

俩老头听到这话,皆是激动了起来。

“谢陛下!恩典!”

两人二话不说,就给朱元璋磕头。

“哈哈哈,你看这俩老家伙,人家是求官磕头,这俩反其道而行之,辞官磕头!”

朱元璋大笑道,

“搞得咱的官位是蛇蝎一般!好了好了,都起来吧!”

“咱答应了你们,你们也得答应咱,做好辞官前的最后一件事!让咱的大孙,能够顺顺利利的,在群臣的拥戴之下,登上太孙之位!成为大明的继承人!”

“把这事儿办好,你们便可以荣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