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哈哈哈哈……”
“好好好,爷爷是老饭桶,行了吧?你这个臭小子,嘴上从来都不肯吃亏!”
朱元璋被孙子回呛,却是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于朱长生,他有着别样的宽容,无论这小子做什么,他都不会生气。
这便是偏爱。
“臭小子胡说啥呢!爹,该给这两个小崽子安排师傅教课了!”
朱橘没好气的道,
“让他俩好好收收心,学学文化课!”
朱标闻言,亦是点了点头。
“确实,他俩也到上学堂的年纪了。”
他道,
“我像他俩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开始识字了,也开始挨先生板子了。”
“学习的时候,不能拖。”
朱元璋微微颔首。
虽然溺爱孙子,但他也知道,这学习的苦是必须要吃的。
可以饭量大,但不能真的当不学无术的饭桶!
“行,标儿,这事儿回头你安排一下。”
他道,
“找几个靠谱的西席先生,先把基础给他们夯实了。”
“是。”朱标应声点头。
初期不用找名师大儒,反而要找那些专业给孩子请启蒙的西席先生。
“啊……我不要读书!”
朱长生眉头皱了起来,可怜兮兮的道,
“爷爷,我不要读书!”
“我去当道士吧!我要当师爷那样的道士!”
梆!
朱橘毫不犹豫的给儿子上了一个脑瓜崩!
“你以为道士好当?想当一个好道士,你需要读的书更多,需要钻研的学问也更多!”
他瞪眼道,
“你师爷那样的道士,山医命相卜五术皆通,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你知道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么?”
“真是……你还当道士,你当个神棍都不够格!人家神棍半瓶子晃荡,起码还有半瓶子水呢,你要是一滴水都没有,吹牛逼都吹不动!懂?”
朱长生似乎是被老爹的威严给吓住了,低着眉眼,一副委屈巴巴的神情。
这般模样,顿时引来了老俩口的怒目相视!
“你吼那么大声干嘛!”
“好好说话!别打孩子!”
朱橘;“……”
“我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你们能不能闭嘴?”
他有些着恼,满脸不爽的道,
“作为父亲,我要有威严的好吧!别总是来打断我!”
“将来娃要是没出息,还不是说子不教父之过?很多孩子走歪路,那都是因为家里人太过溺爱造成的!”
“在我们家,尤其是你俩,溺爱过度,我这个当爹的再不好好教训,他岂不是要无法无天了?!”
全家都宠溺这小子,徐妙云虽说偶尔生气了也会骂两句,但终究还是一个慈母,狠不下心来真的责骂。
那没办法,朱橘只能唱这个白脸。
毕竟,朱长生这小子可不像雄英那样憨厚本分,他最是机灵。
机灵的孩子,会不断的试探父母亲人的底线的。
马秀英撇了撇嘴。
朱元璋挑了挑眉。
老两口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显然……朱橘的话,他俩是听进去了。
“过来——”
朱橘朝着朱长生招了招手。
朱长生目中露出犹豫之色,捏了捏朱元璋的衣角。
“过来!”
朱橘冷声道,声音抬高了八度。
朱长生明显还是有点害怕自己老爹的,被这一声喊,吓得神色一慌,迅速走到了朱橘身边,抱住了朱橘的大腿。
“爹……”
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也带着几分撒娇。
就这个小崽子,一般家长还真舍不得责骂。
不过,朱橘从来不是一般家长,他是从叛逆孩子进化而来的叛逆家长,自然可以轻易免疫这臭小子的伎俩。
“你知道的,跟我撒泼打滚是没用的。”
朱橘双手抱胸,冷声训斥道,
“书,是一定要读的,不但要读,还要读好,读精!”
“以往你野一点也就算了,毕竟还是孩子,但从你上学堂的那一刻开始,你就不再是孩童,而是学生了!作为学生,就得收收心,好好读书学文化了!”
“等你大伯物色好先生之后,你就老老实实的给我上学!上课不许偷懒开小差,要是考试通不过,小心我打烂你的屁股!”
“听到没有?!”
朱长生听着老爹的训斥,小脸皱成了一朵菊花。
他左看爷爷一眼,爷爷避开了他的眼神。
右看奶奶一眼,奶奶仰头假装看天空。
这下他知道……没人可以帮他了。
“听到了……”
“大声点!”
“听到了,爹!我会好好读书的!”
朱长生赌气似的喊叫道。
朱橘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摸了摸他的脑瓜。
“记住你今天说的话。”
他笑道,
“你若是读的好,爹便奖励你,带你出去玩儿,去海边,怎么样?”
朱长生眼睛一亮。
“好耶!!”
去看大海,可是他的梦想之一!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作为皇孙,想要去看一眼海,那也是极不容易的,故而,当朱橘抛出这番奖励时,他根本无法拒绝。
“嗯?”
朱元璋眉头一皱。
去海边?是你老六自己想去吧!
不过,看到孙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便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轻哼一声。
“嗯。”
朱橘随意抱起了朱长生,转而看向朱元璋,正色道,
“爹,不光是皇儿们的教育,其实我早就想跟你说,民间蒙童的教育,也极为重要。”
“人才,要从娃娃开始培养起!”
“教育投资,绝对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没有之一!这世上所有的生意,都比不上这个!”
在后世经济发达时期,大家卷教育的收益越来越低,哪怕是培养出一个985,211的高材生,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
可在早期,教育投资绝对是最值得的!只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他这辈子就有了!甚至一家人都有了!
而对于国家而言,早期的这些人才,每一个都弥足珍贵,每一个都值得培养,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有可能为国家做出突出的贡献!
于大明来说,其实道理相同,批量培养的制度之下,只要能出一个天纵之才,那就是赚到。而其他人,纵然够不上天才之名,起码也能胜任许多岗位。
王朝初期,一片蓝海!只要路线对,那真是怎么发展怎么嬴!
“嗯,咱也很重视教育。”
朱元璋点头道,
“一年多来,全大明都开设了县学,让蒙童上学,对于家中尤为清贫的学子,朝廷还会给予一定的补助。”
“除此之外,只要在县学中通过考试,便可以正式获得‘学生’的身份,从而每个月都可以从县学领取粮米,如此一来,只要成为县学的正式学生,不但不用发愁生计问题,反而还可以补贴家里,让家人也没有后顾之忧,说起来,这事儿还是你娘提醒了咱,咱才去落实的。”
说着,他看了马秀英一眼。
自家妹子每次干政,都有出色的表现,让他有点欲罢不能……
朱橘闻言,目中露出赞扬之色。
“这搞得挺好,对于愿意学、学得好的学子,确实应该多花资源。”
他道,
“不过,我觉得光是学文还不够,应当加入理工科的内容,尤其是数学、物理等。”
“大明现在不缺文人墨客,缺的是能提高建设国家效率的人才,只能是理工科人才。”
“前阵子,我已经在让天工院的人编纂教材了,等教材编成之后,咱们要直接推广到县学!”
这种时候,天工院的多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它其实更像是一座综合性大学,天工院里的博士、教授和后世一样,既可以搞科研,又可以教学生,还可以编教材。
有天工院在,朱橘的一切设想都可以有条不紊的推动!
“数学?”
朱元璋略一沉吟。
“对,不光是要增加理科的内容,咱们还要形成升学的制度。”
朱橘道,
“升学,是一种筛选,你也可以看做是小科举,亦或是科举的预演。”
“比如县学的学子,通过层层筛选之后,便可以选拔出一批尖子生进入府学深造,府学学好了,再进入省学,最后到国子监。”
“其实套路和之前差不多,只不过更加细化了,并且加设了课程,让最后站在我们面前的,都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学子,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朱标听完,点了点头。
“我赞成。”
他由衷的认可道,
“小橘子这一套制度挺好,连培养带筛选,只需等上个十来年,便能有源源不断的学子供我们任用。”
“到了那时候,就再也不怕人才不够用了!”
朱元璋目光一凝。
他所想到的,远不止朱标所说的这点优点。
他想到的……是皇权的增强!
因为人才不够用,明朝只能捏着鼻子任用前元的官员。
因为人才不够用,皇帝需要和官员妥协,而不能为所欲为的生杀予夺。
因为人才不够用,必须要分出权力给重臣,让他们身兼数职,手握重权。
而教育制度一旦形成体系,弥补了这个缺憾,但对于皇帝来说,无疑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腾挪空间。
总而言之,朱元璋理想中的状态就一句话——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当皇帝的,有底气和下面的人这样说话,那皇权才算是真正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
“咱看,行!”
朱元璋不再多虑,果断点头道,
“你小子还真有主意,思路也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十年,咱还是等得起的!咱等着人才井喷的那一天!”
朱橘微微一笑。
“父皇圣明。”
只要教育资源跟上,人才井喷是必然的!
所谓十室之内,必有贤士!许多人空有才华潜力,却因生活所迫,终日为柴米油盐所累,无法振翅高飞。
这种情况,是普遍的。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扭转这样的局面,哪怕只是扭转那么一点,都受益匪浅!
朱长生乌溜溜的大眼睛在老爹和爷爷以及大伯之间来回流转,最终在爷爷的身上驻留良久。
“咋了,又看咱?”
朱元璋此刻心情还不错,笑着逗弄了一下朱长生。
他此刻确定自己脸上没有花。
“我以后要当爷爷这样的人。”
朱长生忽的有些认真的道。
“哦?为什么?”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道,
“为什么要当爷爷这样的人,而不是你爹那样的人?”
“主意都是你爹出的,你不应该佩服你爹吗?”
朱长生抿了抿嘴。
“爹是出主意的人,但爷爷是做决定的人。”
他奶声奶气的道,
“出主意的人永远也比不上做决定的人,所以……我要当做决定的人!”
朱元璋眉头一挑。
朱橘亦是心中咯噔了一下。
“臭小子,你还做上决定了!”
他捏了捏朱长生的脸,笑骂道,
“你先决定自己今晚尿不尿床吧!”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笑。
在尿都无法决定和控制的年纪,竟然就想控制和决定一切!
这小子……
朱元璋笑容灿烂,但看向孙儿的目光之中,已然是多了几分深意。
这一抹异样,旁人皆未察觉,只有朝夕相处,知根知底的马秀英察觉到了。
正此时。
“陛下,娘娘。”
“燕王殿下到了!”
翠竹跑来行礼,与此同时,朱棣也跟在了她的身后,朝着帝后二人叩首。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马秀英笑着上前,将朱棣扶起。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拍了拍朱棣身上的尘土,上下打量了一番过后,方才轻叹道,
“老四又黑瘦了。”
朱棣挠了挠头,神色有些尴尬。
在海上,被太阳暴晒,被海风侵袭,很难不黑瘦啊!
不过……他也早已习惯这种评价,黑瘦二字,算是狗皮膏药,黏上就揭不掉了。
“先不说闲话。”
朱橘连道,
“老四,快把你缴获的东瀛地图拿来,我给你们标注!”
朱元璋和朱标闻言,神色皆是有些期待。
“好。”
朱棣不敢怠慢,迅速从怀中将地图取中,放在了桌上,而后将其徐徐摊开。
一条长虫般的疆域图,浮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便是整个东瀛的疆域图?”
ps:今天出门吃饭烫伤了三根手指,左手食指烫伤的有点严重,要一直泡在冰水里才舒服点,所以写书不利,更新只能少点了,大家见谅。月票啥的就不求了,大家随缘支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