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青霜 作品

第三百二十章 吴王殿下若是有志于政治,必然也能当个好皇帝啊!

第320章

“哎呀不要闹了……”

徐妙云一把捂住了朱橘的嘴,红着脸道,

“在外面不要作弄我……来来往往好多人看见的……”

“走走走,回去回去……”

随着天色渐亮,官道上的行人也愈发多了起来,好在朱橘和徐妙云都是常服出行,装束并不算太热眼。本文免费搜索:小说宅 xiaoshuozhai.com

要是让人知道这是当朝吴王和吴王妃搁这儿光天化日之下卿卿我我,估计一炷香之内这儿就能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事后搞不好此处还要立个碑,上刻——‘吴王吻妃’四个大字,以记录朱橘的风流韵事。

爱看热闹爱议论皇族,这是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有的癖好,尤其是朱橘早已名声在外,谁能逮住他做文章,谁就掌握了这个时代的‘流量’。

“嘿嘿。”

朱橘嘿笑着,轻轻捋了捋徐妙云的发髻,笑道,

“着什么急嘛?外面风景蛮好的,先不着急走……”

徐妙云心中羞恼,心想你敬酒不吃吃罚酒,我踩死你!

一脚踩在朱橘的脚掌上,下一秒——

“哎哟……嘶!”

“你敢踩我,我也挠你!”

朱橘吃痛,这会儿也不装斯文了,魔爪直接朝着徐妙云抓去!

“哎呀!鹅鹅鹅!鹅鹅鹅!”

“好了好了我错了,痒死了痒死了!鹅鹅鹅……”

夫妻俩正打闹间,却听一道声音传来。

“吴王殿下,好自在啊。”

只见两个老头抚着白须走上前来,脸上皆是挂着笑容。

见到这两人,朱橘迅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而徐妙云更是脸色通红,赶忙整理了一番衣衫。

“刘师傅,宋师傅。”

此二人,正是刘伯温与宋濂。

“见过吴王殿下,吴王妃娘娘。”

“老臣叨扰,还望恕罪。”

俩老头笑吟吟的拱手行礼。

“咳咳……”

朱橘倒是个厚脸之人,故而此刻也是面不改色的笑道,

“不叨扰,不叨扰。”

“我和妙云正等你们二位呢!”

“在应天待了这么久,突然要告老还乡,有没有一丝不舍?”

皇太孙册封大典之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批准了宋濂和刘伯温的辞官奏疏。

此事,还在朝廷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

毕竟这两位,也称得上是大明的镇国柱石了,不光是在政治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界亦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存在。

俩老头一走,不说大明朝堂空了一半,那起码也是失去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部分权力,出现了真空。

“没有。”

刘伯温在朱橘面前不需要伪装,直言不讳的道,

“老夫想告老都想了多少年了,应天这地方,我是一刻都不想多待!”

“殿下……这话不要叫陛下知道了。”

这话要是让皇帝陛下知道了,以他的小心眼子,搞不好又要整他了。

朱橘哈哈一笑。

“一定一定,刘师傅尽管畅所欲言,我一定守口如瓶。”

他笑道,

“不过,刘师傅你这拍拍屁股走了倒是潇洒,可我那天工院,一下子就没了院长了啊。”

“这些年也多亏了你,数学和物理,以及天文地理上算是有了一些进步,这你一下子走了,我怕底下那帮人搞不出东西来。”

目前,天工院还是处于砸钱的状态,且是大幅度的亏钱,每年都要吃财政百万两白银,但真正做出来的成果却很少。

要不是地质系的那两个倒斗的争气,探明了大明境内多个矿脉,且在石见银山上探勘银矿也颇有成果,天工院真要被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口诛笔伐了。

只能说……搞科研就是这样。

一大群普通人才,往往比不上一个天才,而一群天才努力一辈子做出来的成果,可能只比得上一个绝世天才一下午的思考。

只能说,砸钱创造出好的土壤,大明才有机会出现‘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吧!

“我都安排好了,给了他们不少课题,只要按照我说的方向去做,应该能做出一定的成果来。”

刘伯温正色道,

“殿下,到了我这个年纪,真要废寝忘食的钻研,体力上也不允许了,这个脑袋啊……也跟不上了。”

“只能根据经验,给他们一点大方向上的指导,这些年,天工院里还是有几个不错的好苗子的,假以时日,应该能成大器……总而言之,我还是非常赞成殿下开设天工院,砸重金也要搞下去!这是真正长远的,利国利民的事!我能感觉的到!”

“光是一个农具的改良,都能让千千万万的农民减负,提升种地的效率,而天工院若是强大起来,这样的‘农具

’何止千万?它的存在,才让老百姓有了过上好日子的可能!”

朱橘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刘师傅所言,正是我创办天工院的目的——既要利国,也要利民!”

他伸出手,恳切道,

“所以啊刘师傅,您就算是告老还乡了,在家也别闲着,除了著书立传以外,也劳烦您多费神,花点精力在数学上,亦或是物理也可。”

“这俩,是基础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基石!且完全是靠着天才推动的!没您,我一时间也想不到有谁能胜任啊!”

大明初创,最天才的,也就是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刘头了!

这可是个宝!

“殿下放心,我会的。”

刘伯温笑呵呵的道,

“研究数术物理,也是我的一大爱好。”

“这些年,也仰赖殿下庇护,老朽这一副残躯,才能苟活至此,平安回乡。”

“殿下之恩,老朽不敢忘怀!”

说着,他还朝着朱橘深深一躬。

朱橘微微一怔,略有几分讶然。

好吧,原来刘伯温早有察觉……

他的感觉没错,要不是自己强势把他推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并在老朱面前指名道姓的要重用刘伯温,老刘头没有这样容易安全着陆。

按照正常的流程,他早就在几年前就被胡惟庸给毒死了。

“刘师傅言重了。”

朱橘应声道,

“像您这样的纯臣,本就是父皇看重的人才,父皇对您老人家,也是极为爱惜的。”

“等您回了青田就知道,他还有一份礼物相送,我想,您应该会喜欢。”

刘伯温望着朱橘,轻轻抚须。

“吴王殿下若是有志于政治,必然也能当个好皇帝啊!”

他一脸笃定的说了一句。

朱橘一愣,而后拱手道:

“刘师傅若是有志于修行,恐怕也能证道成仙!”

两人相视一眼,皆是大笑。

“哈哈哈哈……吴王殿下真妙人也!”

刘伯温略一欠身行礼道,

“好啦好啦,多的就不说了,吴王殿下,王妃娘娘,还有景濂老兄,我的车马到了,就此别过了!我要回青田看日出去了!哈哈哈……”

说罢,他便洒然转身,笑着登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伯温……真神仙人物也。”

宋濂望着马车滚滚而去,也是忍不住感慨道,

“我的境界,远不及他啊……”

朱橘听闻此言,却是摇了摇头。

“宋师傅不要妄自菲薄,您的才情,也不在刘师傅之下。”

他道,

“论治学,无人能出您右!我很期待您的大成之作!”

“祝愿您能在家乡养气安神,好好将这一部巨著给作出来,将来必将成为千古名篇!”

宋濂的那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可是后世寒门子弟的指路明灯啊!在语文课本上都占有极重的分量!

这样一位儒学文宗安度晚年,搞出一部毕生心血所汇聚的鸿篇巨著来,那真不知道其中的含金量有多高了!

“哈哈哈……”

“那就借殿下吉言了!时候也不早了,老臣也告辞了!祝殿下道业精进,将来能够证道长生!如若不然,那您就亏了!还不如做一世皇帝呢!”

“哈哈哈……老朽失言,老朽失言!”

宋濂抚须大笑,亦是上了自家的马车,往官道上驰去了。

“我怎么感觉这两位学究天人的师傅……今天都有点放浪形骸啊?”

徐妙云眨了眨眼,忍不住开口道,

“咋什么话都敢说啊……”

朱橘咧嘴道:

“人家是退休老头了,七十多了,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咯!我要是七十多了,我比他们还放浪,那个时候,我一定是个老顽童!”

“好啦,两拨人都送完了,咱回去吧……这两拨人一走,咱的生活都冷清了不少,以后啊,只有咱们夫妻俩相依为命咯!”

最亲的大哥和老娘走了。

最敬爱的两位师长也走了。

家里只剩下暴脾气老猪一头……这想想都觉得无趣啊!

“是咯。”

徐妙云抓起了朱橘的手,柔声道,

“我会一直陪着你的,夫君。”

在她心中,有朱橘在,有朱长生在,那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就不会有丝毫的无趣。

“那你可得跟着我一起修行,要不然我一百岁的时候,你搞不好都已经入土了。”

朱橘一本正经的道,

“你努努力,咱们可以做一对神仙眷侣嘛!”

徐妙云轻轻攥拳,忽的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

“……好!”

“那我也跟你一

起修!”

“你教我吧!”

……

一晃数月已过。

朱长生作为太孙,几个月间都是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度过。

在朱元璋看来,要当好一个皇帝,光文治行,不够,武功也得具有一定的水准,一个纯粹的文皇帝,是掌握不了军队的,而军队才是统治者掌控权力的底气!

故而,朱长生还要学兵法,学骑射,且每一个月,都要经过朱元璋的考核,如此,称之为月考,在大明形成了惯例,属于是培养继承人的直接手段——当然,这是后话。

也得亏朱长生的确就是那块料,老朱给多大的压力都接得住,还能完成的很出色,要是换个平庸些的,怕是早就给无情碾碎了!

乾清宫内。

咻!

啪!

咻!

啪!

朱长生握着弓箭,连续张弓射箭,十箭之后,他才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全部命中靶心!”

报数的小太监兴奋的道。

朱长生闻言,不禁嘴角微微上扬。

连日来的操练,让他的皮肤稍稍黑了几分,整个人也多了几分英气,脱去了几分稚气。

“爷爷,怎么样?”

“我这箭术还算过关吧?”

他略有几分傲然的道。

“呵呵,马马虎虎吧。”

朱元璋抿了一口茶,道,

“打固定的靶子谁不会啊?真的到了战场上,那些靶子可都是移动的!”

“更有甚者,你需要骑在马背上,在移动中去射移动的目标,这里头的难度才叫大!这样若是还能做到百发百中,那你才称得上是弓马娴熟!”

“就你现在这样啊?呵呵,还差得远哦!”

朱长生闻言,顿时有些不服气。

“我只是没上手而已!我要是上手,肯定还是百发百中!”

他叫嚷道。

“哦?是吗?”

“那你试试,也不用那么难,就骑马射固定的靶子,看你能否再度全部命中。”

朱元璋靠在躺椅上,笑吟吟的道。

“行!”

“来啊!领我的红鬃马来!”

朱长生大手一挥,朝着内侍呼喝道。

两个小太监牵着马上前,扶着他上马。

“你这个儿子啊……一股子英贵之气。”

朱元璋看着一旁炫水果的朱橘,开口道,

“人家说,五代才能养出一个真贵族来,咱倒是不用,咱泥腿子出身,身上一股子痞气,你呢,一股子懒气,可咱孙子的气质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可真是天赋使然呐!咱也得感谢一下老天,能给咱这样一个好孙子……你,老六啊!你特娘的能不能别吃了?从坐下开始就一直吃,你撑不死啊?”

朱橘放下了水果,开始嗑瓜子。

“咋了嘛?我肚子里能撑船,我就吃!吃点东西还要说我,真是……”

他一边嗑瓜子,一边冷哼道,

“还有,我才不是懒气,我身上这一股子是仙气!你没发现我的气质现在越来越出尘了吗?搞不好再过几年,我就可以飘然升仙了!”

朱元璋嗤笑一声。

“还仙气?咱看你是疝气差不多!”

“快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咱看是够呛!你要不还是收收心,专心帮咱理政吧,要不然两边都高不成低不就的,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朱橘翻了个白眼,不想搭理老朱了。

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前两天,你娘来信了,说是已经离开凤阳了,跟咱报了一声平安,多的啥也没说。”

“他们的速度可真够慢的,这慢悠悠的,等到了海边,怕是美荣都快要生了!”

“哦对了,老三也有儿子了,昨天传来的消息,让咱取个名字,你说老三家的儿子,取什么名字好呢?”

“……”

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

年纪大了,就是这么无聊且颇有倾诉欲。

而朱橘就充当这个承欢膝下的大孝子,也不需要怎么搭话,就这样默默倾听着也就可以了。

忽的,只见朱长生垂头丧气的走了上来。

“长生,怎么说?”

朱元璋抬眼笑道,

“看你这神情,没中?”

“不会全脱靶了吧?”

朱长生扁着嘴道:

“十个脱了六个……”

“我不信!刚才是手感没到位,我现在再去一轮!”

他一脸的不爽,转头又要再去。

“你的体力已经耗的差不多了,再去只会更差。”

朱橘放下瓜子,招手道,

“骑马射箭难度本来就很大,你第一次练,能中三四个不错了。”

“先坐下歇息

会儿,等体力恢复了再去,还有,好好思考一下刚才是哪里做得不对才导致的脱靶,想清楚了问题的根由,改进之后再去,比盲目强练进步更大。”

朱长生乖乖点了点头。

虽然老爹经常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模样,但他其实一直都有点敬畏老爹的,甚至是比对爷爷还要更敬畏一点。

这或许就是来自于亲爹的血脉压制吧!

毕竟,爹菜爹有理,他菜,爹是真的会揍他的!

“嗯,你爹说得没毛病,先吃点东西补充点体力。”

朱元璋笑道,

“呐,这是你爱吃的枣糕,你奶奶来的信,十句有八句都是在问你的状况,能有一句关切咱的就算不错了。”

“你啊,回头可要白回来,要是这黑黝黝的模样被你奶奶看到了,那你爷爷可就遭殃了!”

他甚至可以想象的到马秀英怒目圆睁的质问道:

我的大孙子临走前还白白胖胖的!怎么在你手里变得又黑又瘦?我挠死你!

那画面,可太恐怖了!

“噢噢!”

朱长生将枣糕塞进了嘴里,看着自己的皮肤,却道,

“可我觉得黑一点好啊!男孩子就是要黑一点才有英雄气概啊!白白嫩嫩的,女人才那样!”

“我觉得,像四叔那样黑,就挺不错!”

朱橘:“……”

“那倒大可不必,黑着玩玩就行了,别真成黑炭。”

他连道,

“说起来,你四叔这会儿也在回京的路上了,东瀛那穷山恶水的,我估计他现在都黑的跟昆仑奴一样了,全身上下,只有牙是白的。”

“也得亏他是个王爷,要不然,都说不上媳妇儿!”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哈哈一笑。

“你这么一说,咱还真有点好奇了,之前北征,他回来就成了黑炭,这一回东征还在东瀛驻留了这么久,不知道得埋汰成什么样子!”

正说着,却听一阵脚步声传来。

“陛下,燕王殿下和魏国公到了,在午门外等候觐见。”

毛骧恭声道。

朱橘和朱元璋相视一眼。

“哦?”

“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他俩这就到了?”

“喊他们俩过来!直接到乾清宫里头来!”

朱元璋连声道。

“遵旨。”

毛骧应声而去。

“速度还挺快啊。”

朱橘挑眉道,

“还以为起码得再要几日呢,看来他俩也是归心似箭啊!”

这一场东征,打的可比当年灭北元久多了,甚至可以说,到现在都还没结束!

一部分明军将士,长久的驻留在了东瀛,尤其是石见银山那一带,安排了重兵把守,那边的兵力,永远都会保持在两万以上,只有换防,不会减员!

而京都、九州等几个重要核心地界,也都安排了驻军,随时戒备复国势力的反扑,这种戒备,是长久性的,一时半会儿是收不回来的。

故而,纵然是朱棣和徐达回京述职,军队也并未班师回朝,除了大明海军多数返回之外,其余陆军依旧驻守在东瀛,人数在八万以上。

“可以看到外公啦?!”

朱长生眼睛骤然一亮,猛地站起身来,朝着乾清宫外奔跑而去!

哒哒哒!

哒哒哒!

“外公,外公!”

朱长生老远看到了徐达魁梧的身影,心中的激动难以掩饰,撒开脚丫跑了上去,一把扑在了徐达的怀里。

“哎!小长生!我的乖外孙!”

“嘿嘿,嘿嘿嘿……外公抱,外公抱抱——”

徐达见了外孙,亦是心花怒放,对着朱长生是又亲又抱,此刻开心不已,只觉得浑身的劳累都消散无形了。

“外公,你瘦了!”

朱长生将手里的枣糕递到了徐达的嘴边,道,

“吃枣糕,这个可好吃!”

徐达张开嘴,将黏糊糊的枣糕囫囵吞了下去,舔了舔嘴巴,笑容如菊花般灿烂。

“好吃,好吃!”

“长生给的枣,比蜜还要甜!”

“来来,先下来——”

他说着,轻轻将朱长生放到了地上。

“四叔好!”

朱长生这会儿才注意到了一旁的朱棣,喊道。

“见过太孙殿下。”

朱棣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而后正经的拱手行礼道。

“哦对,我都忘了,你这会儿都是太孙了。”

徐达亦是一拍脑袋,朝着朱长生行礼,笑道,

“见过太孙,见过太孙!”

册立太孙的旨意,可是布告天下,中外咸知的,别说是他们这些在东瀛的军人了,就是远在西域的胡商,都知道大明册立了吴王长子为皇太孙,为大明将来的皇帝!

“哎呀,免礼免礼啦!”

朱长生摆了摆手,笑嘻嘻的道,

“走吧外公、四叔,爷爷和爹在等你们呢!”

他一边扯着一个,举止亲昵,领着两人走入了乾清宫内。

“参见陛下,监国。”

“参见陛下,监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达和朱棣见到朱元璋和朱橘两人,皆是神情肃穆,规规矩矩的叩首行礼。

“起来起来。”

朱元璋笑着上前,将两人扶起,亲切的道,

“三弟啊,这一路辛苦了!”

“原本,咱是想着搞一搞排场,去郊外迎接你的,但是思来想去,还是算了,先前你就说不喜欢这些排场,搞得心里忐忑,既如此,那咱索性就随意一点,咱自家摆一桌,给你们接风洗尘!”

徐达亦是露出了笑容。

“陛下所言甚是,这样最好,这样最好,此次东征,大军都不曾返回,海军也都返回了自己的驻地,我俩就带了几个亲卫,算不得什么凯旋,自然是简单一些好。”

他道,

“许久不见,臣也是尤为想念陛下,这才日夜兼程赶来!”

“陛下,近来身体可好?皇后娘娘可好?”

朱元璋含笑点了点头。

“咱这身体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吃得饱,睡得香!每天都生龙活虎的!”

老朱拍了拍胸脯,道,

“至于你嫂子嘛……她出门了,不在宫里。”

徐达闻言,不禁一愣。

朱棣的脸上,亦是露出了几分疑惑之色。

皇后娘娘……还能出门的?

“呃……皇后娘娘出门敬神礼佛去了吗?”

徐达一脸讶然的道。

“嗐……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了,回头慢慢跟你说。”

朱元璋拍了拍徐达的肩膀,道,

“这一路奔波,饿了吧?咱先叫御膳房安排午膳!”

“来啊!吩咐御膳房做烧鹅!还有,把酒醋面局里五十年陈的美酒拿出来!”

内侍应声而去。

徐达舔了舔嘴唇,这烧鹅……他的确是馋了。

想这一口,都想了两年了!在东瀛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营养都跟不上,他背上的背疽也许久不曾复发了,这也就勾起了他的馋虫。

人嘛,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辛苦了那么久,也该享受享受的嘛!

“老四——你也黑瘦了,不过看上去,也更坚毅果敢了,不错。”

朱元璋转头看着朱棣,上下打量了一番,颔首评价道,

“咱让你在东瀛当大将军王,你当的不赖,没有辜负咱对你的期望!”

朱棣听到这话,顿时大受鼓舞!

“谢父皇夸奖!”

他单膝跪地,恭声道,

“儿臣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众多皇子中,朱棣无疑是最渴望得到父皇夸奖赞叹的人。

但老朱的夸奖向来吝啬,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得来一句还可以,继续努力。

故而,今天这两句,对于朱棣而言,已经算得上是高度赞扬了!他听得自然是心中颇爽!

“嗯,起来吧。”

朱元璋搂着朱棣的肩膀,道,

“走走,一起去吃饭。”

“顺带,也跟咱说说,你在东瀛的作为,尤其是,你是怎么和徐达一起,把东瀛百姓和那些军阀势力治服帖的,咱对这个很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