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哆哆嗦嗦的,徐达一个骨碌从龙床之上滚了下去,两脚踩在了鞋子上。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他正欲穿鞋而走,忽的目光一凛,脚下的动作一顿。
眉头,逐渐紧皱。
毕竟是当过大将军的人,心理素质还是很强的,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他已然是强行镇定了下来!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那慌乱也没用,唯一要做的,是想到破局之法!
倚靠在龙床之上,徐达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动静,自然也没有惊动殿外之人。
他就这么坐了好一会儿,最终卷着眉头,有些落寞的叹息了一声。
旋即,他索性不穿鞋子,直接光着脚丫,朝着殿外奔去!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我死了!我死了!”
“喝酒误事,喝酒误事啊!要了我的老命了!”
徐达一边往外走,一边捶胸顿足,脸上的神情无比的懊丧!
他这边的动静,自然是马上吸引到了殿外侍立的婢女。
“魏国公,您醒了?”
婢女恭敬行礼,低着头恭声道,
“奴婢伺候您洗漱!”
徐达眼睛一瞪。
“洗漱?还洗个毛啊!我这颗脑袋还能不能留下来都是问题了!我我我……我闯下大祸了!”
他猛地捶了自己一拳,指着奴婢慌忙质问道,
“昨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会睡在这里!”
“这这这……这是谁要陷害我啊!这到底是谁要陷害我啊!苍天啊!”
那奴婢显然是被徐达这有些‘疯癫’的模样给吓到了,一时间竟是有些不知所措。
“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啊……”
“奴婢也是今天早上才来的,得到的吩咐就是要好好照顾您……”
她老老实实的应声道。
“你!哎呀!”
徐达急的直跺脚,转而又连声道,
“陛下在哪?我要去见陛下!我必须要当面跟陛下解释清楚!”
奴婢略一犹豫,方才道:
“应该……是在华盖殿吧?”
“早朝已经结束了,陛下一般都会在华盖殿处理政务……”
徐达神色一凛。
“好,好!”
“我这就去,我这就去!”
话音未落,他已然是夺路狂奔!
“诶!国公爷,你的鞋!你的鞋子都没穿呢!”
那奴婢见徐达光着一双大脚板就撒丫子跑了,连忙高声呼喊,但这会儿,已然是连徐达的尾灯都见不着了!
……
华盖殿内。
“儿臣参见父皇。”
“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规规矩矩的跪伏在朱元璋的面前,恭声叩首。
“嗯。”
朱元璋抬了抬手,吩咐道,
“起来吧,咱们自家人,那些大规矩就免了吧。”
“随意一些,自己坐,像老六他就从来不给咱磕头,从来都是一进来就坐,一坐下就吃。”
朱棣闻言,点头称是,找了一把椅子侧坐了下来。
老朱的话虽如此,但他还是有些拘谨,纵然是坐,那也是正襟危坐,身板很直,屁股都不敢靠在椅背上。
这,也是因为朱棣内心非常清楚,朱橘是朱橘,他是他。
朱橘可以做的事,可以被父皇所容忍的事,他朱棣未必就能够做!
同为皇子,亦有差别!
“你述职的内容,咱昨天夜里已经看了,内容还是非常翔实的,看的出来,你很用心。”
朱元璋抚须笑道。
一向严肃的他,今天倒也是和颜悦色。
“嗯?”
朱棣惊讶道,
“父皇昨夜不是和徐叔叔彻夜喝酒吗?怎么还有精力看儿臣的奏疏?”
朱元璋闻言,不禁哈哈大笑。
“就徐达那点酒量,哪里能当咱的对手?咱酒兴才刚刚上来,他就已经是不省人事了。”
他笑道,
“夜里无事,咱自然是要看奏疏的,每天都要要处理的奏疏,不可堆积到第二日,否则便会越堆越多,永无宁日了,须知,今日事,今日毕!”
从来不拖延,办事雷厉风行,这是他朱元璋性格中的一大优点!
“父皇之毅力和执行力,令儿臣佩服。”
朱棣由衷的道,
“儿臣往后一定向父皇学习,提升自己做事的效率!”
向父皇看齐,这也算是他心中暗下的决心。
想要变得更加优秀,超越同辈,他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
“嗯,如此甚好。”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这一回,咱也是着重研究了你的述职奏疏
,身为将军,你在此次东征之中的表现平平无奇,比不上徐达、蓝玉他们,当然,不得不承认,虽然老六这小王八蛋不顾自己性命安危胡来,但东征的军功,依然是他最大,这是不可否认的。”
朱棣笃定的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这是三军公认的!”
他道,
“六哥兵行险着,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若非是他的奇谋,这一场东征,绝对不会那么快结束!”
“他刺杀足利义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后面斩杀东瀛倭王造成了一定的动乱,但斩杀倭王,以及诛杀其全族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彻底断了东瀛人复国的念想!”
“真正要统治东瀛,这一阵阵痛是难免的,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所以,虽然一开始我不理解六哥,但后来,我觉得他做的完全正确!他的战略眼光,的确高我们不止一个台阶!”
对于朱橘,朱棣也是不吝赞叹。
同辈之中,他对朱标都没那么服,但对朱橘,他是真的服气。
这家伙,打仗强不强或许有争议,但这个战略眼光是真的强!昨天那一番指引,他越是回味,就越觉得朱橘强得可怕!根本不是自己能比拟的!
在朱橘面前,自己是那个迷茫的学生,而他,无疑是那个能够指引方向的导师!
“哦?”
朱元璋抬眼道,
“你动手诛杀了东瀛倭王全族?”
朱棣点了点头。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他果断的道,
“既然已经把倭王都杀了,那些要反的人肯定是要反的,那还不如手段再狠一点!”
“父皇有所不知,东瀛的倭王不同于我大明的皇帝,他们的倭王或许掌握实权,或许是个傀儡,但有一点很特殊,那就是万世一系!不管谁当权,倭王都必须出自他们那一系!掌权者最多只能建立幕府,当幕府将军!”
“这种一代代传承从未断绝的情况,其实是很可怕的!就像当年的刘氏一样,大汉三造,到现在都还有金刀之谶的存在,远的不说,就说陈友谅,也想打汉的旗号,当刘家的子孙呢!”
朱元璋微微颔首。
确实,汉朝虽灭,刘氏的影响力却至今未减!
这会儿大明要是也分裂了,估计马上就会有人打着‘汉’的名号起军,一如当年的陈友谅!
“一个刘家都有这么强的影响力,更别说世代传承的倭王了,东瀛的普通百姓,是真的相信倭王乃是天神后代这一代的,他们非常拥护,乃至于迷信倭王!”
“这就导致了,只要倭王尚存,倭王的血脉尚存,地方割据势力很容易就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拉起一支队伍来!这对于我大明的长久统治,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索性将其杀干净,免得将来死灰复燃,扰乱我大明建立的秩序!”
“除此之外,儿臣还在东瀛散布大明天子以及大明吴王的传奇,杜撰了一些传奇故事,用咱们的昊天,将他们所谓的天照大神也踩在了脚下!在传说故事上,也给了大明入主东瀛,统治东瀛的法理基础!”
“您别看这只是几个杜撰的故事,愚民们其实非常吃这一套!短时间内可能还效果不显,长久下来,潜移默化之下,他们就能完全接受这个观念了!就跟移风易俗差不多!最多两代人,就足以更改他们的认知!”
一番话语,说的是铿锵有力。
朱元璋望着朱棣,眼眸中的欣赏之色逐渐升起。
这小子,英果类我啊!
“不错,你连这一点都想到了,那就说明咱这个大将军王是没有白封的。”
老朱赞许道,
“在战事上,你或许被掩盖了光芒,但在治理东瀛上,你却是出类拔萃,表现的可圈可点!”
“朱橘留下的摊子,你全都收拾了,而且还收拾的很好!如今东瀛除了一些山区地方还有乱民占山为王之外,其他地方已然都收服,这比咱预想的,还要好上一些!”
“那些乱民无非就是山贼草寇之流,不足为虑!只要将平原、城池和人口聚集的区域尽数实控,东瀛便真正在咱大明的版图之内了!”
“老四,你大将军府的那些属官,都还留在东瀛吧?”
朱棣点了点头。
“是的父皇,东瀛的行政体系被我们打崩了,自然需要一套新的行政体系,大将军府就是现在的新体系。”
他笑道,
“其实……跟幕府制度也没什么区别,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咱们的制度更加先进一些而已。”
“不过,儿臣认为,以大将军府为政府,不是长久之计,我的建议是,还是要封一位东瀛王,此后世世代代在东瀛就藩,镇守东瀛!就像沐英沐大哥镇守云南一样!”
“毕竟,东瀛的地盘确实是有点大,必须要有一支王系入主,否则总归是不稳。”
朱元璋抚了抚须。
“东瀛王……这三
个字的分量,可是很足啊!”
他轻声道,
“什么秦王晋王,在东瀛王面前,那都不够看的!”
“这样一个王爵,谁能胜任?!”
秦王晋王,虽然王号比较尊贵,那实际的封地,其实也就那么巴掌大一块地方而已。
而东瀛呢?
那是一个地域性强国!其面积全部加起来,也比得上小半个大明了!
且天高皇帝远,这个王一旦真正封出去,那真是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的独立王朝!用‘小皇帝’这三个字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朱棣闭上了嘴巴,低头不语。
这种事情,是父皇需要操心的事情,他是不需要多想的。
“老二老三,都是纨绔之辈,老五也没什么大用,要是让他们几个去,不把东瀛搞砸算好了。”
朱元璋沉声道,
“咱要封,就必须要封一个有能力,有手腕的皇子过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永镇东瀛,而不是被东瀛人给掀翻!”
“老四,咱思来想去,唯有你,才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呐。”
朱棣:“?!”
“啊?”
“父皇?这……”
“儿臣已经领了封地,在燕地就藩了啊!”
他目中露出惊异之色,赶忙道,
“东瀛干系重大,儿臣也难以胜任啊!”
朱元璋闻言,却是嗤笑一声。
“你难以胜任?要是连你都难以胜任,咱还有谁能用?”
老朱果决的道,
“咱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当这个东瀛王!”
“燕地那小小一块地方,限制了你的发挥,无法让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东瀛,才是一块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你可以将能力发挥到极致!咱,也期待你的发挥,想看看你能把那穷山恶水治理成什么样子!”
“对于你,咱会给你最大的支持!”
听到这番话话语,朱棣心神震动。
用燕地换东瀛?
他当然愿意换!
穷山恶水归穷山恶水,可版图够大啊!虽然比不上大明,但也绝对不算是小国!
关键在,若是封在东瀛,他还可以如朱橘构想中的那般……从东瀛出海!
“怎么样,你愿意吗?”
朱元璋望着朱棣,正色道,
“咱告诉你,咱就给你这一个机会,你若是不愿意,那咱也不勉强。”
“不过,你到时候别后悔,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这一封,咱的手笔可不小!”
这么大一个国家,说封就封了,也就是给自家儿子,他才没那么心疼。
当然了,虽然朱棣去东瀛就藩,但兵权和官员任免的权力,还是在他手中握着的,该有的控制手段不会少,不会因为是自家儿子,就任由他当土皇帝。
毕竟,那地方还有源源不断的银矿呢!
“这……既是父皇钦命,儿臣自不敢抗命,父皇说什么,儿臣便做什么。”
朱棣跪伏在地,恭声道,
“父皇让儿臣改封为东瀛王,儿臣自是二话不说,回头便带着全家迁往东瀛,为大明守好东边这一片岛屿,也为大明看好那石见银山,保证白银能源源不断的从中产出,运往大明。”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让朱棣改封东瀛王,一方面是东瀛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有能耐的亲王坐镇,另一方面,他其实也是有私心的。
朱标辞位之后,封地可还没有着落呢!
当初封的时候,把好地方都封给老二老三老四他们了,导致都没什么好的就藩地可供选择,他又不想委屈了朱标,所以才做出了这番决定。
朱棣算是高升了,得到了更大的权柄,而朱标的藩地也有了去处,就把燕地给他!
一举两得!
“不过父皇,儿臣有一个请求,请父皇允准。”
朱棣低着头,语气依旧恭敬。
“好,你说。”
朱元璋此刻心情甚好,自然也是好说话的很。
“儿臣想要拥有自由航海权。”
朱棣拱手道,
“请父皇允许儿臣可以带着自己的卫队亲军,去往海上探索,就像是在北疆巡边那样。”
“昨夜,儿臣和六哥促膝长谈,发现海洋之上,蕴藏着无数的机遇和宝藏,大明国力提升的关键,或许就在海上!”
说着,他便将昨天和朱橘的一番交流,给朱元璋做了一番简短的汇报。
“不打无利可图的仗?这话倒是有意思。”
朱元璋抚须沉吟,道,
“老六这小子,倒也有几分舵手的风范……”
“嗯……”
他喃喃自语着。
朱棣也非常安静的没有打搅,只是默默跪伏。
但他的心中,成算很高!
父皇没有理由拒绝!
而事实,也果然如朱棣所料,朱元璋并没有思考多久,便点头道:
“好!这个条件不算高!只要你不随便动用咱的军队,只是用你自己的亲军,那咱不反对!”
“这自由通行权,咱可以给你!但是自由贸易权,则不行!一切的海上贸易,必须走朝廷这边,你不能私自和外邦之人做生意,懂否?”
朱棣连连点头。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儿臣心中有数,岂敢与外邦胡人私自经贸?这是朝廷大忌!一切生意往来,只能由父皇主导,由朝廷经营!”
他应声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
“嗯,对,这个口子要是开了,就乱套了,所以一定不能开。”
“好了!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咱知道,让你背井离乡去治理东瀛倭人,你心里头肯定还是有些膈应的,还有什么别的要求,一并提出来吧!还是那句话,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对自家老四,老朱还是较为宠爱的。
主要,也确实争气,被老二老三那帮混账一衬托,就更显得顺眼了。
自然而然的,他也会想着多给点老四一些好处,支持其在东瀛立足和发展。
“回父皇,儿臣倒也的确有一个请求。”
朱棣笑道,
“先前东征之前,您的儿媳就已经有了身孕,如今孩子都已经一岁多了,却还迟迟没有取名字,一直都是叫着乳名,在等着我回去取名。”
“儿臣想让父皇为他取一个名字,您看可否?”
朱元璋眉头一挑。
“这事儿咱知道,先前报上来过……还没取名字啊!你也跟大禹有的一比了,三过家门而不入,忙着打仗连儿子的姓名都没时间取。”
他抚了抚须,笑道,
“你家按照字辈,是高字辈吧?木生火……偏旁要带火字。”
“嗯朱高……朱高炽!朱高炽怎么样?炽热炽盛,宛若烈日一般!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身体健壮,气血旺盛的男人!”
朱棣闻言,不禁大喜过望!
“谢父皇赐名!”
“从此小儿便叫做朱高炽!儿臣这就修书一封,告诉家眷这个好消息!”
他纳头就拜,那一副兴奋的模样,看得朱元璋也是老怀大慰。
“好,好,这孩子也算是你的福星,燕王妃也争气!”
老朱道,
“择日不如撞日,咱这就写一封圣旨,册封其为燕王……哦不,东瀛王世子!”
“将来,接替你统管东瀛的,就是他了!但愿他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优秀!”
朱棣嘿然一笑。
“像父亲不算什么,若能有皇爷爷的一分能耐,那才叫厉害!”
他张口就来,给老朱拍了一下马屁。
“哈哈哈哈……得得得,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贫嘴了?”
朱元璋大笑道,
“好了好了,说起来也是咱的不对,这都快两年了,你都还没有和妻子儿女团聚,咱打天下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嘛!”
“本来还是多留你一段时日,去大都督府做一做演讲,指导指导那些武将……那就先算了!你先回家!什么事情,都比不上回家重要!”
“你回去收拾收拾,挑个日子就启程返燕吧!”
“是,父皇!儿臣遵旨!”朱棣拱手行礼,乖乖应声。
他,也的确是想家了。
尤其是想看自己的儿子!这都一岁多了,连亲爹的面都没见过,也是可怜的娃……
正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陛下,魏国公徐达求见……”
内侍匆匆进殿,神色有些古怪的道,
“不知怎么的,国公爷好像有点失常……”
朱元璋眼睛微微一眯,讶然道:
“嗯?失常?”
“怎么个失常法?他怎么了?难道昨天喝的酒,到现在都还没醒过来?”
那内侍摇了摇头,如实禀报道:
“回陛下,不是……奴婢只是看见国公爷嘴里一顿胡言乱语,一会儿说什么自己罪该万死,一会儿又说什么死了死了的,然后连鞋子和袜子都没穿,一路就跑来了。”
“若非锦衣卫拦着,他都已经冲进来了!”
朱棣闻言,顿时露出惊色。
他扭头看向朱元璋,却见朱元璋摆了摆手。
“没事,没事……老四,你先回去吧,把该收拾的东西都收拾一下,咱会给你准备车马和随行的人员。”
老朱笑着吩咐道,
“徐达这个老家伙……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