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不好吃 作品

第294章 摄政既动兵!命苏烈为藤原行军大总管!

‘当下之大唐,国富否?’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皇太孙殿下的一问,直接让堂内的这帮年轻官员,一个个都是眉头紧蹙。

因为,是真的不好回答。

若说今年之大唐,比之去年之大唐,那自是富了,毕竟财政收入都翻倍了,皇帝盖房子都不用看账本了,你说能不富么?

若说去年之大唐,比之十年前之大唐,那亦是富了,毕竟大唐刚开国的时候,战乱数十年,百废待兴,经过十年的贞观之治,情况已经是好转了太多。

若说现下至大唐,比之大隋,那就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谁都不知声,谁心里都清楚那个答案。

在场这帮年轻的治世阁阁员或许没有经历过隋朝富庶的时代,但是如萧瑀、杨师道等一帮历经数朝的官员,那都是从前隋走来的,可都是亲历过隋朝是何等的繁盛。

尤其是萧瑀,作为隋炀帝的小舅子,作为隋朝的外戚贵族,他自是更加明白隋朝财富是何等雄厚。

纵然是财政刚刚翻了倍的贞观大唐,依旧是无法与之相比,甚至可以说,还差得很远。

当李象的这个问题问出来的时候,就连主位上的天子李世民,亦是保持了沉默。

他虽然一直以贞观之治作为政绩,但是从作为大隋朝的贵族,作为隋杨家的远方亲戚,他心里更是清楚一点,现在的大唐比之全盛时期的大隋,表面看起来差不多,可实质上还是相差甚远。

这一点,亦是他心中难以迈过的槛,他一生都在追赶前隋的富庶,可终究是没有达到。

当然,这一点,他从自个好大孙身上看到了希望。

在李世民看来,未来这大唐在自己好大孙的治理之下,一定能更上好多层楼,一定能够远超前隋,一定能够带领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孤看来。”

“现在的大唐,太穷了,穷到无以复加!”

李象提高音调,落入堂内诸僚耳中,振聋发聩。

穷吗?

不论是萧瑀等老臣,还是狄仁杰等一众年轻臣子,亦或是主位上坐着的李世民,都是心中泛起了这么一个问题。

现在的大唐,虽说还远远比不上前隋那般富庶,可也不至于用‘穷’这个字来形容才对,毕竟这十几年的贞观之治也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

但无人敢吱声,一个个都在默默听着,等待着太孙殿下的训示。

在他们看来,太孙殿下这般讲,定然是有着太孙殿下的道理。

“穷则思变。”

“这就是孤要推行新政的缘由所在。”

李象说罢,目光扫过治世阁的一众年轻阁员,道:“新政推行一年之久,诸卿作为落地执行者,想来都清楚孤对货币的改制之案,而现在,孤要说的是,那只是第一期的货币改制,接下来,将进行第二期货币改制。“

“自即日起,以白银铸币,定白银为法定货币之一,准允白银参与民间之交易流通,并逐步增持银币投放,以同等额度回收铜币和布帛。”

话音落。

堂内诸僚,就连李世民都有点坐不住了,把银子当货币来使用,这操作,这方案,闻所未闻啊,一听就行不通啊!

在大唐,铜币和布帛是通行货币,历经一年多的货币改制之后,民间的铜币和布帛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帛票,让大宗交易变得更加方便。

但是银子这玩意,并非是法定货币,而是一种贵金属,虽然极其之昂贵,但是并没有法定流通属性。

主要是,这玩意实在是太少了。

主要是因为大唐的银矿提纯技术不够成熟,以及银矿数量很是有限,让白银的数量极其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撑成为法定货币。

“象儿。”

“以白银为币,这方法是否过于激进了些?”

李世民忍不住出口发问,毕竟这完全颠覆了他的原本想象,他活了五十年,都不敢做这种梦。

得言,李象微微一笑,先是看了眼李世民,再是看向这满堂重臣,从这些重臣脸上的表情得见,这帮人显然是和李世民想的一样。

随即,道:“孤知道你们不理解。”

“但现在,你们不需要理解,你们只需要按照孤说的去做便是。”

这帮人虽然读书读的多,但都是古典经义,完全没有经济学基础,要向这帮人解释白银全球经济,以及如何通过掌控白银来发行全球货币,进而掌控全球经济,让全球为大唐输血,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就像是你对牛弹琴,短时间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一次性不可能让这帮人理解,只能在实践之中,慢慢领悟。

再者,以李象现在的权势威望,不需要这些人理解,这些人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去做便是。

第一步,增加大唐内部的白银流通量,让白银逐步成为国内主流货币。

第二步,以强大武力占据全球各大银矿,由大唐掌握绝对的货币主动权。

第三步,发行大唐银钞,以大唐银钞绑架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

太过于繁杂的金融体系,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相反,这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在这种公元六世纪,效果反而会更加明显。

这么三板斧下去,未来大唐的发展,将不仅仅只是建立在大唐本土,而是建立在全球之上,让全球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来为大唐的腾飞出一份力。

毕竟这个时代的小日子还是飞鸟时代,欧罗巴那边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其中最牛逼的是法兰克,也就是查尔曼帝国。

再者,就是地处中欧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其中这个阿拉伯帝国,国土一个劲的往东扩,疯狂和大唐抢夺着西域地盘,只不过战力很是有限,三十万人还干不过两万唐军。

这时。

人群中的狄仁杰,突然问道:“殿下,臣有一事不解。”

“说。”

李象看向狄仁杰,有问题是好事。

“若以白银为通行货币,何来如此量大的白银供给?”

对于太孙殿下所行之政,作为李象忠实迷弟的狄仁杰当然不会有任何的怀疑,毕竟他可是在李象还是敦煌郡公的时候就追随左右。

再者,这推行一年多的新政就是最好的证明,对太孙殿下一力铺开的新政,刚开始谁都不理解,现在谁都是服气。

但是不怀疑归不怀疑,狄仁杰只是感到好奇,去哪里搞那么多银子当货币?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用银子当货币的基础,那就首先得有非常非常多的银子,就像大唐开国用铜作钱币,可铜数量不够,只能用布帛来充数。

狄仁杰的这个问题问出,堂内余者众人,包括李世民在内,目光都是看向了李象,显然他们心里都是有着相同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擢狄仁杰为太中大夫。”

李象笑语,一言不合就给人升官。

张口一句话,直接把官阶在正五品上的狄仁杰给擢升到了从四品上。

这一刻,可见堂中的其他年轻人,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好家伙!这样也可以?!

先前不是说回答对问题才可以官升一品吗?怎么提问也可以升?太孙殿下您是不是太偏爱了啊!

就连狄仁杰自个也是愣了愣,他也着实是没想到,自己就提了个问,竟然原地飞升了,从正五品上直接跨越了从四品下,成为了从四品上。

这官升的,爽——!

“臣,拜谢殿下——!”

狄仁杰连忙是行礼拜谢。

在老一辈之中,狄孝绪笑呵呵的捋须,看着自个好大孙这般给力,他也觉得长脸,到时候一门祖孙皆是在朝为相,那是何等青史留名!

“嗯。”

李象微微颔首,随后继续道。

“狄仁杰刚才所提的这个问题,便是此间问题之关键所在。”

“一,冶炼银矿的方法,孤已经绘制成册,诸卿人手一份。”

“有此方法,我大唐境内的白银产量,可见短期内翻过十数倍,足以支撑一年内的国内白银投入。”

作为一个专业的医学生,化学是他的基本功,或许毕业了几年,太过深奥的知识已经搞不掂了,但是这种冶炼矿石的技术还是略知一二,仅是这一二,便是超越这大唐的原始技术不知多少倍。

这,就是现代知识的力量,公元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对于公元七世纪而言,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二。”

说罢。

李象给站在门外的不良人使了个眼色。

顿时,张燕早有准备,领着两不良人入内,这两不良人一左一右站在堂内居中,以人为板,联手拉开了一张手绘地图。

“象儿,这是?”

原本正在琢磨手中这份冶炼新技术的李世民,见到这地图,顿时被吸引,他对军用地图当然不会陌生。

这是一副,半岛地图。

囊括的范

围有:大唐河北道和河南道部分,刚攻下的高句丽旧地以及百济和新罗地图,再者,便是隔海相望的小日子本土。

而在这地图之上,尤其是在小日子的本土之上,有着一片区域,被特意用笔墨圈了起来,显然是着重点。

“此处,为四岛银矿群。”

李象指了指这圈起来的位置。

“这一片银矿群内所储之银,是我大唐本土数十倍,其能所产之银,足可大唐数百年之用。”

这小日子的四岛银矿内的具体数目,李象也不清楚,反正挖就完了。

堂内众人闻言,目光都是凝聚在这小日子的四岛之上,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倘若这地方真如皇太孙殿下所言,有着胜过大唐数十倍的银储。

大唐要开采这片银矿群,那首先得达成一个条件:灭倭国。

哦——

原来太孙殿下今天绕来绕去,最终的目的是在这里,灭倭!

早说嘛,怎么不早说……都快听睡着了!

接着。

李象的目光,看向了萧瑀等老一辈官员,道:“关于高句丽旧地的处置,孤与陛下已经有了决议,不过在这之前,要完成对半岛的绝对一统。”

“中书省即刻拟诏,传诏驻守于高句丽旧地的李绩。”

“命李绩为泗沘道行军大总管,即刻起发兵,命其百日内攻下百济国都,诛灭义慈王。”

“另,传诏于新罗王,朝廷将命卢国公程知节率兵五万驻于新罗境内,以防百济濒死反扑,由新罗负责军饷提供。”

灭高句丽之后,李绩率五万唐军驻守高句丽旧地,以大胜之威,再有新罗军在旁辅助,灭已成惊弓之鸟的百济,理论上问题不大。

再者,以程知节率领五万进驻新罗,一是策应李绩,二是震慑新罗棒子。

李象说罢。

又道:“今日辰时之际,孤已命苏定方为藤原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藤原道行军先锋,命莱州各地加紧造船。”

“整军七万,待来年花开之际,兵出倭国。”

(此时小日子还未有日本之国名,称之倭国)

此话出。

这堂内诸臣,包括萧瑀、狄孝绪、孙伏伽、马周、杨师道等一众执宰老臣,都是面色惊讶。

皇太孙殿下才刚刚摄政,怎的就要动兵?

又是灭百济,又是攻倭国,而且这般规模的动兵,为何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风声?怎么都不和执宰们商量一声?

若是换了其他人这般做,哪怕是天子李世民,这帮老臣都会发表点意见,但是在李象这里,都是选择了默然。

他们早已经是习惯了,皇太孙殿下的风格,就是一言堂。

提意见,可以。

除非你不要乌纱帽。

些许几人的目光,看向了主位上的李世民。

对于此,李世民没有表达任何的不同意见,在李世民看来,他既然已经将皇权交予好大孙,那就要无条件信任好大孙。

不管是改革还是动兵,他都不会干涉。

这是李世民一贯的作风。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正如李世民当年创业之际,秉承着这般风格,才会有那么多英才愿意豁出性命,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追随在他身后。

“殿下。”

这时,萧瑀开口了。

作为左仆射,他不能再沉默了。

不过他倒不是反对皇太孙殿下的决议,而是有所补充。

“征讨百济,我朝有正义之名,诏命新罗,我朝有宗主之义。”

“可,我军兵发倭国,当以何等名义?”

中原上国,礼仪之邦,师出当有名,若不然就会留下诟病。

不管这个名说不说得通,高低得有一个。

得言。

李象沉默了。

打小日子,需要理由么?

不过想想也是,后世不需要,但是在大唐这会,还真是要个由头,毕竟现在的大唐是东亚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