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不好吃 作品

第295章 孤的使团在倭国失踪了!孤要军改!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第295章 孤的使团在倭国失踪了!孤要军改!

师出有名,无往不利;

师出无名,则必遭败绩。

这一番操作,在中原王朝礼法之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哪怕是在后世,大军开拔出征,也定然是讲究师出有名,正义之师。

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灭你全族。

只是打小日子这种畜生玩意,李象作为一个后来人,实属是不想找理由,淦就完了。

这时。

杨师道亦是开口,道:“陛下,殿下,老臣尤记得,贞观四年之际,倭国曾遣使臣入朝,我朝以盛待之,陛下亲命三十二艘配红大船出海相迎倭国使团,并派使臣与之回倭,携带天子诏书,册封倭主。”

“而那倭主,面对我大唐天子诏书,竟是拒绝下座向北而拜,更是拒绝接受我朝封册,还扬言欲与我中原天子并称。”

“此乃大逆,当诛伐之。”

随着杨师道话音落。

人群中有着一耄耋老头站了出来,此老头名为高表仁,乃是贞观四年,出使倭国的主使,高表仁先是行礼,再道:“陛下,殿下。”

“当年出使倭国,臣乃使团主使,倭国不过一撮尔小国,竟是妄图与我大唐以兄弟相交,臣气愤之余,当倭主之前撕毁国书,令倭国主臣上下震恐。”

这时,主位上的李世民也是终于想起了这茬事,顿时面色露出怒色。

当年,他在知道这事情之后,气的差些就直接发兵灭倭,只是后来被其他人耽搁了,加上李世民实在看不到灭倭的价值,故而也就不了了之。

也正是因为贞观四年的这件事,至今为止,大唐和海外倭国,都没有正式建交。

这也就是说,从关系上来说,倭国并不是大唐的藩属国。

揍它,并不违背江湖道义。

但说到这里,李世民还是面上有着皱眉,毕竟这些都是陈年烂谷子的旧事,只能说是两国没有达成邦交,而且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这个时候再提出来作为出师之名,实在是太过于牵强。

而这时。

李象似是想到了什么,笑了笑。

“孤想起来了,孤在征讨高句丽之际,曾派遣了一支使团前往倭国进行友好访问,可时日至今,这支使团依旧是没有任何回音。”

“即刻降国书于倭主,责问倭主,孤的这支使团现在处于何方,何时归朝,命倭主三月之内将我朝使团安然护送归朝。”

“若不然,孤就遣十万大军亲自去找。”

说罢。

这满堂当官的都是愣住了。

这这这,这也行?从没听过您派遣过使团啊?

无中生使团?

众人之目光都是下意识的看向了皇太孙殿下,从皇太孙殿下的眼中,他们看到了‘行’的答案,纷纷都是行礼。

管他娘的,反正皇太孙殿下说有使团,那就一定是有使团,大领导的话,那永远是正确的,是需要贯彻的。是无条件执行的。

不过又是仔细想想,太孙殿下提出的这个理由,简直就是绝妙啊。

我朝太孙派遣使团前往你倭国友好访问,这是看得起你这小岛国。

可是结果怎样?现在都已经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我朝使团都没有任何消息传回,你倭国是不是要给个说法?把我朝使团弄哪里去了?

这么久都不还人,是不是想干架?

至于你倭国说你们从来没有见过我天朝使团。

谁举报?谁举证?我朝太孙亲自选定的使团,怎么会没有见过?!

你们这帮岛国鬼子,说话得讲证据,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完事,说出的话,必须得负责,你倭国再这般胡说,我大唐可要发兵了啊!

我中原上邦,我泱泱天朝,我堂堂皇太孙殿下,难道还会对你这么一个小岛国说谎不成?你如此污蔑我大唐,如此污蔑我朝储君,究竟是何居心?!

是不是想干架?!

“殿下英明——!”

以萧瑀这等老狐狸为首的老派,皆是行礼。

这帮人都是老狐狸老油条了,瞬间便是洞悉了太孙殿下的这一招算盘,皆是心中表示了对皇太孙殿下的认可。

他们和这些和平新生代不同,老家伙们都是从乱世中走来,自是都明白一个道理。

所谓的师出有名,所谓的正义之师。

其实这个‘名’和‘义’,那不过都是自己给的。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第295章 孤的使团在倭国失踪了!孤要军改!

出门在外,身份永远是自己给的。

就像是乱世之际,军阀之间互相攻杀,你骂我是反贼,我骂你是叛徒,讨贼檄文是写了一篇又一篇,后面连文采都不拼了,反正能说得通就行。

真要是说句难听的,站在隋炀帝的角度,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李世民在内,一个个都特么是反贼,尤其是李世民,万恶的无君无父的大反贼头子。

“嗯。”

李象微微颔首,目光看向了身边坐着的李世民。

对于李象所提的这个出师由头,李世民也没有说啥,作为戡定乱世的君主,他比萧瑀这些老狐狸,自是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我实力比你强,所以要揍你,逻辑就这么简单。

至于揍你的理由,随便编一个就是了。

见李世民对此并没什么反应,李象扫过这堂内一众,继续道:“即日起,设立大唐白银司,全权负责白银改制之事,白银司暂隶户部,常事抉于户部,要事可直禀于孤。”

话音落。

在场这帮人,都是心头一惊,同时也是心头一喜。

谁都知道,若是依照皇太孙殿下的这般安排,真是有朝一日,白银真的成为了大唐主流货币,那这白银司可就是绝对的香饽饽,谁主管白银司,谁便是肥得流油啊!

执掌帝国财权,岂能不是重中之重?

而太孙殿下既然设立了白银司,那必然是要有主政之人。

在场的这帮青年派官员,一个个都是神色中透着期待,老年派则是一副不抱希望之状。

其中原因很简单。

从‘白银司’这衙门的三个字,且隶属户部之下,就能够推测出,这白银司的主官品级,最多也就是四五品的中层官职。

而老年派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三品紫袍,以他们的身份,自是不适合去主管白银司,反倒是这些青年派的品级,很是合适。

这时。

皇太孙李象的目光,扫了一圈这帮青年派,最后定格在了在场较为沉默的褚彦甫,这小子便是褚遂良的大儿子。

“褚彦甫。”

话音落,褚彦甫微微一怔,随即便是连忙站出。

“臣在。”

“孤命你主掌白银司,可有信心。”

对此,褚彦甫毫不犹豫行礼,道:“微臣绝不辱命!”

‘殿下这一招,高啊——’

萧瑀、杨师道等老狐狸,在见到太孙命褚彦甫执掌白银司,都是心中一声惊叹,包括主位上的李世民,亦是很满意的微微点头,显然对李象的这个设定很赞赏。

大唐白银司,全权负责白银货币之改制,从太孙殿下的全盘战略来看,显然在未来将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存在。

而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自是不能交给老臣来执掌,这样会加重老臣权势,于皇权不利。

而同样,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自是不能交给嘴边没毛的年轻人,年轻人做事虽然激情,但是不够稳重,倘若要是把事情搞砸了,可事关国家大计。

所以,李象选定了褚遂良的儿子褚彦甫。

因为谁都知道,这褚彦甫只是一个代言人,真正身后干活的,是褚遂良。

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褚遂良这么一个戴罪之身,自是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而且褚遂良要走到阳光下,还得等到李世民驾崩之后才行。

“另外,孤宣布一件事。”

李象扫过在场这三十余众,道:“自即日起,政事堂之决议,皆抄送一份至治世阁,治世阁之决议,皆抄送一份至政事堂。”

“好了。”

“除却政事堂诸相之外,余者之中,且退。”

接下来,他还有极为重要的军国大事要议。

而这些军国大事,就不需要治世阁这些年轻人参与了,这些年轻人还需要成长,让他们为新政冲锋陷阵,才是他们现在要做的首要任务。

至于李象所作的这一道互抄的决议,便是初步将政事堂和治世阁初步融合,毕竟这是两个独立的权力机构,若是一次性将二者强行合并,会带来很大的互斥,这对于工作开展不利,对于朝堂的稳定和新政的推行,都会产生影响。

同时,也是让这帮治世阁的年轻人看看,真正的执宰是怎么决断政事的。

“唯——”

堂内一众治世阁的年轻人,皆是纷纷行礼,转身退去。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第295章 孤的使团在倭国失踪了!孤要军改!

这个点,他们当然不是下班了,而是要继续回去开会,要充分总结太孙殿下刚才的讲话,并且将太孙殿下的指示贯彻成政策,然后百分百落实下去。

毕竟一项全新的政策,并不是三两语就能简单制定的,就像这白银的投放,第一次白银铸币要铸多少?往民间投入多少?什么时候投放?以什么方式投放?

这些,都是一一要上会表决的。

而上会这件事,在华夏这片土地,从古至今,那都是老传统了。

治世阁的办公地,一开始设立在天策府之内,尔后则是设立在了中书省,这样更方面新政的推行。

待治世阁的这帮年轻人都尽数离去之后,整个政事堂,顿时看起来便是空余了许多。

除却李象和李世民这祖孙两个之外,仅有六人在场。

萧瑀、杨师道、狄孝绪、马周、孙伏伽、岑文本。

原本在房玄龄退休之时,这政事堂还有杜楚客和韦挺、唐俭三个,杜楚客和韦挺二人虽然在魏王谋逆案之中做了二五仔,但依旧是获了罪,被罢出政事堂,去外地做刺史去了,也算是送他们养老去了。

至于唐俭,这家伙本来就不喜欢当官,只喜欢享乐,房玄龄退休之后,也是跟着主动要求退休,当时李世民便是大手一挥给批了。

唯一还逗留在政事堂的非象党,只有岑文本了。

对于这家伙,李象暂时没打算动,这老家伙还是有治政能力的,只要能好好干活,让他待在中枢也无妨,也翻不起浪。

“皇祖父。”

“孙儿有一件事,需要皇祖父裁决。”

李象折过身,看向主位上的李世民。

原本。

这件事,李象是准备过一段时间再请示李世民,但既然李世民今天来了,而且这帮老宰相也在场,索性就把这件事给直接定了。

此话出,萧瑀、杨师道、狄孝绪、马周、孙伏伽几人,都是心中一顿,很是惊讶。

他们都是深知太孙殿下的行事风格,一向都是想到就去做,连货币改制都是说干就干。

究竟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竟是一定要请示皇帝李世民?

又或者说。

这是一口怎样的大黑锅,非得李世民来背?

“哦?”

“象儿这是何意。”

“朕已经下诏了,军国大事,皆予你一人决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朕绝对不会干预。”

李世民呵呵笑道,话里话外都是表明对好大孙的绝对信任。

这话,若是搁在李世民去年说,李象肯定会当李世民是在跟自己打官腔,但是现在,李象心里门儿清,李世民是真的放权了。

但是这事,非得李世民点头不可。

“皇祖父,兹事体大,孙儿不敢一人裁决。”

说罢,李象深吸一口气。

“孙儿,要进行军改。”

话音落。

原本脸上还带着呵呵笑容的李世民,顿时压下了笑容,面容更是变得严肃了起来。

大唐有今日之威,皆赖于强大的军力。

天可汗之名,亦是建立在大唐武功之上。

而军改这种事,风险太大了。

若是改好了,自是能够使得军力腾飞,再上一层楼。

可若是改废了,那大唐可就危矣,根基动摇。

一个强盛的王朝,繁盛经济是上层建筑,但地基是强大军力。

最为关键的是,在李世民看来,现在大唐的军队已经足够强大了,三千人都能追着几万外族狂砍,这彪悍的战力,已然是冠绝古今了。

都这么牛叉了,为什么还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