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第296章 太子殡天了!
大唐之战力,冠绝古今,指哪打哪,打哪必胜。
这已经是普遍观点,不仅是天子李世民这般认为,萧瑀、狄孝绪、马周、杨师道、孙伏伽这几个铁杆的太孙党,亦是这般认为。
又或者说,全天下人,哪怕是平头老百姓,都是这样认定的,打心里的自信。
这世上能够打败唐军者,估计还没有从娘胎里出世,大唐军队就是天下第一军。
而有如此之自信,并非是一味的盲目自大,而是唐军通过上百场战役实践得出来的真理,自从大唐戡定天下战乱以来,在李世民的手中,唐军几乎就没有遭受过败绩,且大多数战争都是以少胜多,嬴的极其辉煌轻松,完全是压着敌军疯狂暴揍。
甚至很多时候,唐军还没出手,敌人就已经倒下了,实在是太弱了。
正因如此,大唐天子李世民才会有天可汗之称,这个称号可不是虚名,那是实打实打出来的,绝对没有掺杂半分的水分。
“象儿,军改乃是大事,事关国家之根基,务必要慎之又慎。”
对于军改这件事,李世民很是认真的凝声道。
不过,从这一番话的语气之中,能够听的出来,可见李世民还是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只是让李象要慎重对待这件事,并没有干预抉择,也没有反对抉择。
既然已经下诏皇权交予太孙之手,既然已经下诏将军国大权交予太孙之手,那就绝不干涉,抉择权依旧交给太孙。
就这一点而言,这是乾隆那败家子三辈子都学不会的。
“正因军改之重,孙儿才要请皇祖父定夺。”
军队是根基,就算自己是摄政,李象也必须要征取李世民的同意。
说罢。
李象便是看向这堂内坐在软垫上的六位执宰,道:“孤知晓,你们都觉得现下大唐军队雄威赫赫,军改没有必要,以大唐现今之战力,已经是天下无双。”
“但是。”
李象面色沉水。
“诸卿皆为国之重臣,皆当居安思危矣——”
“你们可曾有想过,五十年后的大唐,你们可曾想过,百年后的大唐?”
“那个时候的大唐,可还能有如今之军威?!”
太孙的一番话音落,这几位执宰都是瞬间陷入了深思,就连李世民都是在思索这个问题。
站在帝王的角度,自是要更多考虑后世。
大家都是读书人,以史为鉴这么最简单的道理,那还是明白的,大唐之前的历史,多少也都是心中滚瓜烂熟。
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的时期,军力往往都是最为强盛之时,可是随着时间迁移,随着王朝内部的腐朽,随着军队的逐渐糜烂,军力便是会迅速下滑。
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避之的事实。
“孤之军改,第一件事,便是要改去这府兵之制。”
此话出,萧瑀狄孝绪等人都是面色瞬间变了,就连李世民都是实在坐不住了。
主要是这句话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李世民原本以为,自个好大孙就算是要进行军改,那大概率也就是改一改军制之类,比如改一改现下京中十二卫的格局等,可以改成十六卫、二十六卫,都可以。
可是李世民怎么都没想到,好大孙这一上手就是改地基啊!这是不是太激进了些?!
大唐开国才二十余年,能够拥有如此强大之军队,府兵制乃是其根基所在!
这一点,是从天子李世民到臣中百僚,再到军队中的将官以至于普通士卒,都是极为表示认同。
大唐之所以能够在百废待兴之上,这么快速度的建立起这般强悍的军队,就是得益于完善的府兵制。
何为府兵制?
把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把天下间多余的田地分给军户,军户靠着田地自给自足,还不用交税,不打仗的时候这些军户就是农民,打仗了就扛着军刀就上战场,连粮食都自己带,主打一个我为国家做贡献,不花国家一分钱。
这一点在李世民看来,不需要耗费国家财政资源,只是将土地分发下去,便是可以养活这么一支庞大且战力强悍的军队,这简直就是绝妙之策,必然能够让大唐千秋万代。
“象儿,府兵制乃是军队之根基,亦是能够为国免去大量军费,此等优越之制,为何要改?”
李世民虽然并不干涉李象对军改这件事的决定,但听到要废去府兵制,依旧实在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第296章 太子殡天了!
是忍不住,因为这已经与他的常识所悖论了。
“皇祖父,孙儿问您一个问题。”
李象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亦是眉头紧皱,点了点头。
随即,李象道:“现下军户的确有田可耕,有地可耘,可是在五十年后,在百年之后,天下间的军户可还会有田地耕耘?”
此番话音落。
李世民微微一顿,一时间没回过神来,良久后,不解问道:“军户之田地,乃是朝廷所发,岂会无田所耕?”
这个问题,同样是萧瑀杨师道等人的心中之疑问。
明明田是按需发放的,怎么可能会无田可种?
“王朝发展,人口增多,且不说这些军户的后代是否还愿意身作行伍,他们的土地必然被兼并,这些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皇祖父难道看不见?”
“土地若被兼并,这些军户往后以何谋生?又何来战力可言?”
“或许他们最终的选择,就是投靠那些趁乱而起的兵阀,导致这天下大乱。”
李象一番话,尤其是‘天下大乱’四个字,让李世民振聋发聩。
李世民顿时就沉默了,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他顺着李象所说的这番话继续深想下去,越想,越觉得的确是那么回事。
人之贪欲,无法做到抑制。
而土地兼并,这亦是历朝历代无法避免之事,随着王朝逐渐积重,就算是君主再怎么英明治政,就算朝廷臣僚再怎么贤明,这些都是不可避免之事。
这就像。
二十余年之前,大唐开国之初,用于推行府兵制的田地,其实也并不是大唐全部的田地,而只是一部分的。
余下的很大一部分的那些权贵望族的田地,依旧是为这些权贵望族们保留着,这便是这些权贵望族在上一个王朝兼并所得的土地。
而随着一个王朝成立的时间往后推移,权贵望族的数量,必然是会变得越来越多,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既然老贵族们有田地,那新贵族就不要田地?
新贵族无法从老贵族手中抢,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在百姓,放在军户们的身上。
尤其是军户的,只需要稍加一番操作,挂个空额,还不用交税,简直是不要太舒服。
这一点。
作为后来人的李象,心里自是门儿清楚。
正因为清楚兼并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就算是他李象,就算他用尽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所学去治政,也最多就是能够对兼并做到预防、延缓,做到抑制,无法做到彻底断绝。
毕竟,莫说是在现在的大唐,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就算九州经历了那番彻彻底底的变革,这种事都是屡见不鲜。
阶级、剥削、新贵族,这些永远都是会存在的。
只是将兼并田地换成了另外一种方式罢了,换汤不换药而已。
君不见,泱泱之财,只在那一小撮人的手中握着,如果这不是兼并,那又是什么呢?
“正是因为军队乃是帝国之基石,军队就不能为历史趋势所影响,军队要保证最为纯粹的军魂。”
李象凝声说道。
“孤所要行的,便是不论往后王朝发展到何等阶段,都必须保证军队的绝对供给,保证军队的绝对战力,保证军队对朝廷、对天子的绝对效忠。”
“为此,孙儿以为,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
“谁若是敢在军中作祟,纵是天潢贵胄,孤亦是要亲手斩了他!”
说到这里,李世民眉头更是紧锁了起来,他自是明白好大孙这番话的意思,但是又实在是舍不得现有的府兵制,毕竟这可是为帝国省去了一大笔军费,那可都是真金白银。
“象儿,你准备如何做?”
李世民看向李象,出言问道。
“回皇祖父,为稳定着想,孙儿并不会一次性彻底取缔府兵制,而是要逐步进行,先初步试点。”
说完,李象目光看向萧瑀。
萧老头作为尚书省左仆射,作为朝廷执政第一人,他自是具体去主导实施这件事的第一责任人。
“萧卿,自即日起,收长安、洛阳两京周遭折冲府三万军户之田,并以相等钱财付之。”
李象这般做,核心之思想,就是要以募兵制逐步取代府兵制。
这对于现在财政翻了倍的大唐,咬咬牙,已经可以部分实施了,三万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第296章 太子殡天了!
军户的军费还是能够扛下的。
而募兵制,才是最为可靠的军制。
谈什么都没有谈钱来的利索。
朝廷发钱,士卒打仗,这才是天经地义。
总好过哪一天田地被兼并成空,册子上几十万精兵,实际一看,几万人都没有,全特么是权贵吃的逃税空额。
而四处流散军户们,则是都被军阀用一碗狗食给招揽过去反朝廷。
当然。
改制这种操作得慢慢来,李象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根据大唐财政的提升,逐步提升募兵制在全国军队中的占据比例,直至彻底将府兵制消除。
对于这个彻底完成的时间,李象大致做了个预估。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十年之内,应该可以彻底完成。
“传诏兵部,调这三万军户入京,并从这三万军户之中挑选出精通骑射者,孤有另用。”
“另外,传诏户部,妥善处理好这五万军户家属。”
既然这五万军户的田地被收归朝廷,往后领朝廷军俸,那自是不需要再在故地耕种,而是入京成为十二时辰军人。
至于这些军户的家属也跟进来,那就很好理解了,你出去打仗,你老婆孩子在京城,可不得拼命?可还敢投敌?
接下来,李象将根据这三万军户的人员体能,初步组建出全新的大唐禁军,甚至连名字他都想好了:四象军。
四象军之下,设四大卫。
白虎卫、朱雀卫、青龙卫、玄武卫。
其属性,分别是骑兵、火器兵、轻步兵、重步兵。
其实大唐自唐玄宗李隆基之后,便是已经被迫走上了募兵制的路,其中尤以神策军为代表,这支神策军一步一步成为朝廷禁军,却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军权一直被握在太监手中,最终成为了大唐亡国根源之一。
而现在李象所做的,就是以皇权为绝对引导,在军队还处于皇权的绝对控制之下,主动、健康、积极的完成军队改制,由府兵制向募兵制完成过度,让军队能够从始至终都听从且唯一听从皇权的号召。
现下看来,这或许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对王朝的未来,有着无法比拟之重。
“臣,遵太孙教令。”
萧瑀行礼领命。
“臣等,谨遵太孙教令。”
余者五人,亦是纷纷行礼。
他们都是朝中重臣,各自负责一摊,在这种事情上,自然是需要相互协助,比如狄孝绪主管的吏部,这么大的事情,人员调动,自是少不了。
“今日就且到此。”
李象一句话,宣布会议结束。
这时,李世民也是站了起来。
他原本是想去把军改这件事给细细捋清楚,但是转而又想了想,既然自个的好大孙已经是想定了,那自己也就懒得去想,等着看结果便是。
“象儿,与阿翁一起走走。”
李世民往前走去,李象点了点头,随即搀扶在旁,萧瑀等人都是在侧躬身行礼奉送。
而就在这祖孙二人,前脚刚走到政事堂门槛之际,有着一宫人,面色仓皇、连滚带爬的朝着政事堂方向奔来,顿时引起了李世民和李象的注意。
因为这宫人身上所着,乃是东宫服饰。
待此宫人来到近前之后,鼻涕眼泪一股脑往外涌,跪趴在地上,嚎哭着大吼道:“启奏,启奏陛下,殿下!”
“太,太,太子,殡,殡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