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怪李云龙闹腾。
新中国成立之后,军队的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南京军事学校是当时全国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军事学校。
但是当时来军校担任教员的是什么人?
其中经历过抗战,关内冲突,以及立国之战的军事干部以及政治干部其实占比成分极少。
主要教员是来自其他几个部分。
一部分是学校自己培养的师资力量,其中从师、团级年轻干部中遴选出来的人才,他们主要教授军事、政治理论课程。
还有一部分是从一些知名的大学特招的大学生。
主要教授一些文化课程还有一些科学课程以及外语课程。
另外还有占比相当不小的一部分,是原起义、投诚、被俘的国方高级将领,及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大都有过在国外军事院校留学经历,对军事和军兵种专业技术有着扎实、系统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专门教授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专业知识,以及军事地理、军事测绘、军事工程等相关课程。
最后就是部分的苏方教员,为学员们传授军事知识和经验。
按理来说,这些教员师资力量不可谓不雄厚。
培养新一代的军事干部,包括那些有资历,但是缺乏军事理论以及文化底蕴的干部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如果针对的学员,如果是像李云龙这样参加过长征,经历过抗战,掀起过北进战略,一举打崩日军,包括关内冲突,甚至参与过立国之战的,资历深厚,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军事干部。
这大部分教员的实力怕是就有些勉强了。
尤其是在军事实战指挥经验上。
对于李云龙而言,搞不好讲台上的所谓教员,是当初从国军的阵营过来的,他的昔日手下败将,甚至连正眼都不带瞧的。
如今却是一本正经的站在讲台上,给他李云龙授课,还说这个,说那个,将所谓的什么理论讲的天花乱坠的,仿佛实战经验什么的不值一提。
李云龙又如何信服?
其实不止是李云龙,在当时的南京军事学院,还有不少学员是和李云龙,丁伟,孔捷一样,曾从抗战一路走来,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
他们信奉的是战场上的实战指挥,随机应变的灵活打法。
其实欠缺的正是一些军事知识与理论,以及文化基础。
只是面子上抹不开,总觉得让那些真拉到实战上,甚至在他们手底下走不过两个回合的曾经的手下败将们当老师,是一种颇为郁闷,大丢面子的事情。
而如今的李云龙,虽然因为宋时杰的蝴蝶效应,也曾在延安抗大进修过一段时间。
格局和眼光明显是提高了的。
但是同样的,从抗战一路走来,到北进战略,到关内冲突,到立国之战,李云龙参加了战斗参与的大场面越来越多,积攒的胜仗也越来越多,那本就容易像是骄傲的大公鸡一般翘起尾巴的性子,就越发的压不住了。
正如此时此刻。
课堂上。
当李云龙率先站起来,一点不给面子的对教员所提出的军事理论提出质疑。
那姓王的教员望着那横鼻子竖眼睛的李云龙,明知道对方学只是学员的身份,却被那气势所摄,一肚子的郁闷加无名火,到了脸上,也只能是无奈的笑了笑。
解释道:
“咱们就事论事,咱们今天只提军事理论,不考虑实际指挥效果的问题,若是仅从军事理论上来讲,我这么说是没有问题的,我想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在现世已知的各国军事题材上,也都是这么讲的。”
李云龙一听这话,乐道:“王教员,你这不就是吊书袋吗?古人总说那赵括纸上谈兵,我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天算是见到了。
军事理论讲的再好,懂得再透彻,可到了实际指挥上,不考虑军队的问题,不考虑士气的问题,不考虑装备水平和执行力的问题。
那就算是世界最一流的军事理论,恐怕也难打出个三流的效果来。”
“要我说,要想讲好军事理论,那还是得先基于实战情况,然后再进行反推,这才是军事理论结合实战的正确讲解方式。”
一番话下来,愣是怼的王教员下不来台。
有些尴尬的王教员脑门子上流着冷汗,只能无奈的解释道:“可我上的只是军事理论课程,我也只能这么讲给你们!”
“哈哈,那好说了,王教员你遇到像咱老李这样有实战经验,
又天分高,自主学习能力还强的学生,可是撞了好运了。
咱这种学生是最好教,最省事的。
你只管在一旁听就是了。
咱从实际作战指挥跟你讲起,再反推军事理论,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教员你再指正一二就是。”
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台底下所坐的学员们,在抗战时期身经百战的干部可不少。
眼瞅着他李云龙不做学员,跑到讲台上当起了教员,一个个自然不甘落后。
就这么着,李云龙的几句话,愣是煽动了一众学员们的情绪,都跟着闹合起来,直接把人家当初国军方的高级将领挤到讲台一旁。
他们自顾自的讨论起抗战,包括关内冲突的各场战役的胜负,谈论起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的问题。
真是倒反天罡。
教员成了学生。
学员反倒成了教员。
等到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一直霸着讲台不肯下来的李云龙,这才像是想起了站在角落的王教员。
当即冲着王教员乐道:“王教员,你辛苦了,还麻烦你给瞧瞧,咱老李有什么地方讲的不对的吗?”
王教员闻言,哪还敢说个“不好”二字,当即点了点头,硬夸了几句。
李云龙一听这话,顿时眉飞色舞起来。
台底下有学员打趣道:“我说老李,你把人家教员挤到一旁,一整堂课没让人说几句话,这也太过分了。”
李云龙笑道:“咱这不也是体谅教员辛苦嘛!
再说了,咱老李要真有什么讲的不好的地方,教员也肯定会指出来不是!”
有老战友闹和道:“老李,照你这么个情况,咱这学院还能有学员教的了你吗?”
李云龙闻言,一时劲头上来了,得意的说道:“哼哼,你们要是说文化课和政治课,咱老李不敢给你们打这个包票。
可你们要说军事课程,尤其是说到军事指挥中的执行力与实战指挥经验课程。
不是咱老李吹牛,就咱们学院的教员,恐怕没有几个拿的出手的,包括你们在座的各位,要从实际参加过的战斗计算,涉及到实战指挥经验方面。
谁敢拍着胸脯说能给我李云龙当老师的?”
此话一出。
台下一众学员们明显愣了一下。
但是大多数,只是在目光变幻之中,嘴硬的嚷嚷了两句,也便没了下文。
长征时期的老资历不提。
从抗战时期的独立野战支队一路壮大。
到石破天惊的北进攻势掀起。
关内冲突。
立国之战。
北进纵队这个曾经的名字,犹如一杆永恒不倒的旗帜,深深地刻进了曾经的那些八路军干部们心底。
李云龙虽然有些臭屁。
可台下众人也不得不承认,真要是论起战功,论起参战的大场面和影响力,恐怕没谁能比得上李云龙,丁伟,孔捷他们几个北进纵队的老干部的。
包括坐在讲台底下的丁伟和孔捷,碍于老战友的面子,也没站出来拆台。
此时此刻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李云龙,在他二人看来,那代表的是老北进纵队,代表的也是他们二人。
那是曾经的老纵队的荣耀!
不亮亮相,那些当初从国军阵营过来的教员们,还真以为懂些个军事理论,就能把他们当做大老粗学员教课了?
直到……
下课铃声响起,那擦着汗的王教员逃跑式的从课堂灰溜溜的离开。
身后的课堂里传出毫不掩饰的哄笑声。
第二堂课很快又开始。
还是那王教员的军事理论课。
李云龙正在兴致勃勃的和一众老战友干部们打赌,这王教员还有没有胆量重新出现在课堂。
一道声音响了起来:“王教员来了。”
“哈哈,老李,看来你输了,这王教员好像也不怎么虚你嘛,难道是你说了谎,关内冲突的时候,不是你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直接打垮了王教员的两个师?”
李云龙还就不信这个邪了,直接离了座位往讲台上走去。
他得给这王教员再上一课。
“王教员边上好像还有个新教员!”有眼尖的学员从窗户外面收回目光,喊道。
李云龙却是龙行虎步不停。
“甭说新教员了,谁来也不好使,有本事把老院长请过来给咱上课,那我李云龙还算服气!”
教室外。
王教员原本是去找院长诉苦的,结果刚好撞见院长安排的新教员,提到自己的委屈,院长只说让新教员陪着他一起过去,问题肯定能解决。
王教员却不认识这新来的教员。
路上还再三的叮嘱:“同志,多谢你来救场,只是一定要切记,那李云龙是课堂上最大的刺儿头,不想办法把他摆平,这课我看是没办法上下去了。”
新教员笑道:“放心好了,我会和他们讲道理的。”
“啊?讲道理?”
王教员傻眼了,心底腹诽:这课堂里可大多都是杀穿抗战,甚至在立国战中打的敌人丢盔卸甲的猛人,讲道理,能行得通吗?
随着接近教室门口,他甚至已经看到了那站在讲台上的大脑袋的李云龙……那望着自己笑得正欢的面容……以及,咦?那笑容怎么突然就僵住了?
——望着面无表情的走进教室的宋时杰,李云龙错愕不已,这老宋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没有提前打个招呼?
他忽然后悔站在了讲台上。
这下子尴尬了。
临行时,宋时杰的嘱托,甚至可以说是命令,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谁成想他李云龙大闹课堂,刚好被宋时杰抓个正着。
其实要说李云龙和宋时杰之间的关系。
自然是老战友无疑了。
宋时杰是比李云龙先参军的,但是提前的时间不多,两人资历相当。
抗战刚爆发那会儿,一个是772团的一营长,一个是772团的三营长,职务基本上等同。
宋时杰,山东大汉,仗着个大力不亏,武力切磋上可以说是稳压李云龙一头。
所以别听李云龙吹牛,说什么六岁习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天不怕地不怕的,见到谁仿佛都想干一架的架势。
当初刚当兵那会儿,甚至动不动和孔捷切磋,论起了武力值,用李云龙的说法,丁大鼻子和孔捷都得靠边站。
但唯独宋时杰,李云龙挨过几次揍之后,再也没敢找宋时杰切磋过。
后来部队扩编,几个营长都分出去带部队。
宋时杰带特一团,番号为129师直属特务一团。
李云龙带新一团。
是129师386旅扩编之后暂时隶属于地方军部队的黑户团。
最可恶的是什么?这老宋甚至时不时跑到李云龙的新一团恭喜发财来。
但实际上,这时期的李云龙从心底上还是将老宋和自己归为一级的,反正都是团长,啥直属团,黑户团的,还不都一样?
这么多年的老战友了,我还得给你敬个礼咋的?
李云龙心里是不服输的,甚至还琢磨着多打几场胜仗,把差距拉回去呢!
直到后来独立野战支队成立。
李云龙的新一团被并到独立野战支队,并受到宋时杰的指挥调遣。
老李的心底头一次感受到了与老战友老宋之间的差距,虽然还是有些不服气,但实际上也只剩下嘴硬了——特一团先后打下的赫赫战功,让李云龙无话可说。
再到后来,打开绥蒙地区局面,绥蒙纵队成立。
李云龙已经彻底从心底承认了两人之间的差距,且不再挣扎。
到北进战略掀开,尤其是得知此次北进战略竟是由宋时杰在延安时便开始策划,并一力推动至此。
李云龙彻底震撼。
二人之间的分水岭是从此彻底拉开的。
再往后,李云龙见了宋时杰,虽然还是一口一个老宋的喊着,但平时的态度包括言谈,其实已经不由自主地加上了许多敬重的成分。
再到关内冲突,直到最后的立国之战。
至此。
在李云龙的心底,对于宋时杰,可以说是已经彻底的折服了。
——如果说李云龙对于旅长的敬重,是出于树的影,人的名,作为六边形战士的老旅长让人望尘莫及,他李云龙背着中正式的时候,人家老旅长甚至背着蒋中正,无论是情报,军事指挥,还是战略目光,政治才能,都甩他老李十八条街。
佩服是发自肺腑的。
那么,老战友宋时杰对于李云龙而言,就像是最初还跟自己一起玩耍,却在自己眼睁睁的见证中,如同黑马般迅速崛起的奇迹。
李云龙的心底对于宋时杰的敬重,可见一斑。
尤其是从独立野战支队成立开始,到后来的绥蒙纵队,北进纵队。
平时老战友归老
战友。
真正指挥起来,那真是部队枪声一响,全都得听宋时杰的。
老宋骂起娘来那也够凶,打又打不过,甚至连骂都骂不过,就连李云龙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挨训。
所以。
就连李云龙自己恐怕都没有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他对宋时杰除了心底的敬重之外,甚至还有一份类似见了老旅长的那种……紧张、紧绷——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似的。
可想而知。
当大闹课堂的他被宋时杰逮个正着,此时此刻的他,心里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