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花:“哥,你下午去哪了啊?”
沈青:“哦,甘蔗快到拔节期了,我挖一些淤泥,铺到枯草上。等晒干敲碎,暴晒杀菌后,和农家肥混合在一起,整成甘蔗的肥料。”
“这样啊!”沈小花了然点头,“哥,洼水很凉吧,我给你熬一碗姜茶,喝了驱一驱寒气。”
“不用,我挖淤泥时,穿着胶皮背带裤呢,没有受凉,我喝一碗热粥就行。”
“那便好,哥,你先放背篓,我来舀粥。”
说完,沈小花北移一步,伸手欲揭大锅的锅盖。
“别动,锅里有热气,我来揭。”
沈青喊住沈小花,让她往南后退两步,接着,他走上前揭开了锅盖。
瞬间,白色的热气,一股脑往上冒,令厨房温度又上升了一点。
待热气散得差不多了,沈小花寻一空笸箩,将包子、红薯,拾进笸箩内。
接着,她撤走箅子,持铁勺舀两碗白粥。
沈青则走到压水井旁,将背带裤、铁锹、抓钩,刷洗一遍。
刷完,他洗漱一番,走进了堂屋。
此刻,饭菜全被端上了矮桌。
包子,鼓囊囊的,像布有褶皱的小土丘。
红薯,被切成了菱形块,裸露出来的橘红色果瓤,散发一缕甜香味。
白粥,大米粒粒裂成米花。
鸭肉,呈酱红色,里头没加什么配菜。
沈小花拿起一个大包子,向对面一递,“哥,蛋白肉馅的包子,妗子包的,尝尝看。”
沈青接过品尝,面皮柔软,豆瓣爽脆,油渣喷香,蛋白肉软中带韧。
“味道不赖。”
说完,他夹了一块鸭肉。
不腥不柴,鲜嫩咸香,酱香味深入鸭肉内部,细品,还有一丝辣味和酒香。
沈青看向大碗,没瞧见红椒、青椒,却发现数个姜片,至于酒香...
“炒鸭肉时,放米酒了?”
“咦?”沈小花眼睛一亮,“哥,你好厉害,妗子炒鸭肉时,的确放了小半碗米酒。不过,我吃鸭肉时,咋没尝出酒味和甜味呢?”
炒鸭肉时放米酒,不仅能去腥增香,还能使肉质更加鲜嫩。
沈青:“米酒,放的少,酒精遇热会加速蒸发。尝不出酒味和甜味,也实属正常。”
沈小花抿了抿嘴,自己没尝出来米酒味,亲哥却尝出来了,这令她有一点点失落。
不过,她的注意力很快被饭菜吸引了,包子柔软,红薯香甜,鸭肉咸鲜,白粥润滑,吃得人舒爽不已。
吃完,沈青收拾桌子时,沈小花突然说道:
“哥,我忘记说了,我切红薯时,村里大喇叭响了,说...明天要起鱼,每户出一个壮丁,明天早上到村长家听从安排。”
“嗯。”沈青微微点头,“我知道,中午时,村里大喇叭响过一遍了。估计,入睡前,还要再响一遍。”
“啊?”沈小花目露震惊,“还要响?”
沈青:“嗯,确保每一户都有人听到。”
沈小花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沈青猜得很准,夜晚,他驱动异能,催育完小莲,洗漱一番,脱掉鞋子后,村里的大喇叭,滋滋响了几下后,传来李广田的声音。
【咳咳,能听得到吗?
咳咳,各位村民请注意,我是村长李广田,明天,村中大塘和西塞大塘,将同时起鱼。
明天早上7点半,每户出一位壮丁,来我家听从安排。
家中无壮丁者,现在来我家一趟,说明---】
同样的内容,李广田说了三遍,村庄才渐渐恢复了宁静。
这会子,小狸犯了‘疯’病。
它在床上转圈跑酷,偶尔,来一个急刹车,两耳向后撇,眼睛睁得老大,身子不动,脑袋乱转,来环视四周,不晓得在找什么。
沈青刚钻进被窝,胳膊还露在被子外面时,小狸火速冲上前,前爪搂紧主人大臂,后腿跟上了马达一般,疯狂乱蹬。
冬季衣服厚,小狸也控制了蹬人的力道,是以,沈青并未感觉到疼。
“小狸,别‘疯’了,明天要起鱼,今晚我得早点睡。”
鱼?
小狸动作一滞,跳到沈青身上,用腮帮子去蹭主人的下巴。
别说,毛茸茸的,先是凉丝丝,再是暖乎乎,触感还蛮不错的。
喵---
小狸发出嗲嗲的叫声,沈青听懂了它的意思
,它想...吃鱼。
他戳了戳小狸的脑壳,“小花拾的半桶鱼,檐下放的黑鱼,还不够你抓的吗?”
小狸:哪只猫会嫌弃自家鱼多呢?
小狸不语,只是一个劲地撒娇卖萌。
咚---
它躺在主人怀里,眼睛圆溜溜的,身子胡乱蛄蛹。
“成吧,明天起完鱼,我跟村里讨一些半个巴掌大的鱼。安分点,该睡觉了。”
目的达成,小狸收起玩心,娴熟地在枕头旁缩成了一团。
……
12月25日,晴。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整个大地,麻雀们立于梢头,叽叽喳喳叫唤着,不清楚在谈些什么。
吃完早饭,沈小花背上书包,前往许家寨。
沈青拎着装有背带裤的布袋,先向北,再向西,来到村中的大塘。
大塘,长200米,宽5米,在阳光+微风的联合作用下,水面波光粼粼,像...滚动着无数金银珠粒。
李广田家,就在大塘边上。
三间青砖瓦房,一间红砖厨房,一间泥土+麦秸碎垒成的鸭舍,院中有棵参天大枣树。
沈青进院时,院内已经站了很多人,李广田媳妇许素芬,正在从厨房往外拎暖水壶。
“沈青,这儿---”
沈青循声望去,于西南角看到了安桃和豆子。
安桃正挥动胳膊,她穿着修身款的碎花棉袄,两条低马尾,垂落于胸前,脸颊红润,明眸皓齿,笑容甜美,活似一朵盛开的水仙花。
沈青挥了挥手,表示自己也看到他俩了,正想往前走时,身旁突然传来数道阴阳怪气的说话声。
“同住一个村,隔三差五就能遇见,鱼塘起鱼了,也不晓得给大家伙分一些。哼,小气鬼。”
“鱼,应该是要分的,因为...分田到户,咱们分到的田,地里除了麦茬和野草,再没旁的东西了。
某人不一样呐,水里有蟹、有虾、有鱼、有田螺。
这些...都属于村集体所有,但凡是个识趣的,起鱼后,定会挨家挨户去送鱼。”
“嗯,这话说得在理。”
“栽菱角之前,若是把水里的东西全捞出来,按人口平均分配。这会子,一片鱼鳞都不分给我,我也认。”
“我不贪心的,分我四条鱼就行,虎子最近老是喊累,我想熬一些黑鱼汤,给他补一补身子。”
沈青挑了挑眉,好家伙,四条鱼,价值一块多钱呢,真敢想。
他并未开口回怼,而是一脸平静地看向阴阳怪气者。
众人迎上那双毫无波澜的眼睛,突感肌肉发僵、血液凝固,仿佛坠入了冰窖,心里升起浓厚的惧意。
他们忙扭过头,看天、看地、看墙、看树,就是不敢看沈青,上、下嘴唇,也跟粘了502胶似的,未再打开过。
沈青轻蔑一笑,这帮人全是...欺软怕硬、见不得别人日子过得很好的主。
随即,他迈着大步,走向西南角,“小桃,大喇叭里不是说了嘛,家中无壮丁者,提前说明情况后,是不用过来干活的。”
“嗐~”安桃粲然一笑,“豆子说了,今天不用出摊。我力气小,干不了下水逮鱼的活,但烧水、传话、递东西等活,我还是可以干的。欸,对了。谢谢你送的黑鱼,昨天,我杀了一条鱼,熬出一锅鱼汤,不腥,肉质紧实,鲜味十足。”
豆子:“大青,你送给我家的鱼,我也舍不得吃,他呀,往陶缸内注入一些水,把黑鱼养了起来,说是...等几个外甥、外甥女来过年时,再把鱼杀了吃。
我家,我爷年龄大,又忙着给人做橱柜,我爸腿还没有好清,只能派我来起鱼了。你家,啥时候买年货?”
沈青思索一番,“年关再买吧,这两天,先带小花买新衣,再蒸馒头、炸年货。”
这时,安浩和李响,将堂屋内的八仙桌,抬到屋檐前方。
很快,李广田走出堂屋,他手里还拿着一个喇叭。
“喂,喂---”李广田打开喇叭,一边轻‘喂’,一边调整音量,“临时开个小会,就不必坐凳子了,来,动动脚,往八仙桌聚集。”
瞬间!
约有八成以上的村民,慢慢向声源处靠拢,其余人...有的在闲聊,有的在疯跑,有的蹲在墙角处吸卷烟。
李广田踩在凳子上,目光略过一个个头顶,扫视院子里的情况。
“安大右,把烟掐了,你每天的咳嗽声,隔着二里
地都能听到,抓紧把烟戒了吧,不然,往后有你哭的时候。
老蛤,你一个大男人,咋比鹦鹉还能说,一听你讲话,我脑瓜子,就嗡嗡疼。
谁家小孩,也不看紧点,跑着跑着,突然摔倒了,可怎么整---”
李广田挨个点名,令余下的三成人,也来到了八仙桌旁。
“喂~”
李广田举起大喇叭。
“我前两天,联系了一个收购商,甭管啥品种,统一收购,6分5厘钱一斤。
分鱼,总斤数÷全村人数x每户人数,得出来的结果,便是每户应该分到的鱼。
不过,接电入户时,我们说好了,不愿交钱、却想用电的人,其拿到的鱼数,约有别家一丢丢。
眼下还有一个问题,西塞大塘的塘底,落有石头,该如何起鱼呢?”
传统法子,众人合力拉着长条形的大网,在塘水里淌行,或者,用那种伞状的渔网,将水里的鱼捕上了。
然而,西塞的大塘,塘底有积石,这两个法子皆行不通。
众人皱眉思索,始终没人给出答案。
“唉---”
李广田长叹一口气后,朝沈青使了个眼色,询问他有没有想法。
沈青:“简单,每隔一段距离,在水中下入一条长网。
网底的铅垂,往下落时,石头、淤泥、砖头,它都能触碰得到,网沿,要高出水面一丢丢。
握着长竹竿,梆梆,用力敲击水面,把鱼吓得四处乱窜。
过了一会后,拉起大网,静等收鱼就行。”
“这法子...一点都不好,鱼儿,会从‘网底-塘底’间的缝隙,逃出去的。”
沈青循声望去,瞧见沈慧挽着王天一的胳膊,神情甚是倨傲。
一旁的沈铁栓和杨红,脸上都挂了彩,看向王天一时,眼底满是惧意。
“我的点子不好,你有什么高见?”
沈慧语塞了,她刚才开腔,纯粹想怼人罢了,西塞大塘的鱼该怎么取,她是一点思路都没有。
李广田举起喇叭,“漏抓一点鱼,总比一条都抓不到强,行,就按沈青说的来办。安浩,你去镇集上,找王大军借一些长条形渔网,网格要大一点。”
安浩挥了挥胳膊,“成,我拉着板车去,村中央的大塘,用什么渔网起鱼啊?”
李广田:“这个你不用管,村里备了两张正方形的大网。”
“好嘞~”
安浩灿烂一笑,扭头挤出人群,回家拉板车去了。
李广田扫了一眼人群,壮丁、妇人、小孩、老头都有,“来,能下水拉网或装鱼抬鱼者,报一下数。”
1、2、3......41。
安宁村,拢共有71户人家,有41户能派出壮丁,算是很可以了。
李广田:“就按刚才报的数排号,1-20号,去西塞大塘,21-41号,去村中大塘。
李响、大福,你俩在村中主持大局,大青,你跟我去西塞。
大家伙,先各回各家,拿上背篓、水桶、麻袋,再到西塞或村中央集合。”
“那个---”李大福眉头微皱,“水,很凉,是把裤子挽到大腿根,再在水里淌行吗?”
“不是。”李广田摇了摇头,“我昨天联系收购商李泽时,跟他借了十几个胶皮背带裤。素芬知道东西放哪了,一会你们找她要。”
“成。”
随即,人群渐渐散开了。
沈青回到家,找出麻袋、胶皮背带裤、水桶,放进背篓内,接着,换上胶鞋,背上背篓,往院外走去。
刚走上土路,就撞见了豆子,适才,豆子报出的数为‘13’。
此刻,豆子背着大号背篓,皱眉斜眼,表情透着一丝愤恨。
沈青走上前,“起鱼,应该高兴才对,你咋皱起眉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