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上下嘴皮子一张,就要把鱼王送出去,来给你自己积功德,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我那份...想换成一排发卡,给我家囡囡卡头发使。”
“嘿,我不要发卡,我想换成猪肉。”
“其实,换成酒也是挺不错的。”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令四周嘈杂不已,沈青拨了拨耳朵,恍惚间,他感觉自己进了鸭舍。
“好啦~”李广田手掌伸直往下压,令四周渐渐恢复平静,“这条鱼王...会被卖给收购商,卖得的钱,将会按户平分。哪位村民,想独享这条鱼王,可以出钱将其买下,价格嘛...看收购商怎么说。”
此话一出,有人神情亢奋,思索着...卖鱼王分到的钱,应该怎样花,有的神情蔫蔫,想留下鱼王,又苦于没钱买,即便有钱买,也舍不得用血汗钱,去换鱼王啊。
其实,把鱼王留下来,向外宣传‘安宁村捕到鱼王’一事,并把它打造成安宁村标志,定能为安宁村及其村长,博得好名声。
李广田不是不晓得这个道理,而是他有别的考量。
有人信奉土地公公,有人不信奉。
同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有的人想留下鱼王,给安宁村博个好名声,自己也能沾沾光,有的人想把鱼王卖了,用分到的钱,给自家添置一点东西。
前者,只占少数,而且,把鱼王卖了,再把钱按户平分,不会落人口舌。
“唉~”人群中,传出一声叹息,“这么大的鱼,送到土地庙去,土地爷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的。”
“嘁~”人群中,又传出一声冷笑,“是‘你’,不是‘我们’,想用鱼王当供品,掏四五十块钱,把它买下不就行了。”
信奉土地爷的那人缄默了,概因,他买不起鱼王。
鱼王去向定下来后,四周氛围和谐了许多,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着起鱼时的趣事。
如!
老蛤费了老大的劲,从渔网上弄下一条鲶鱼,结果,鲶鱼尾巴一甩,在老蛤鼻尖留下一滩黏液后,哗啦一声,落入水中不见了。
豆子拽渔网时,感受到水下阻力非常大,大到...百来斤重,他以为自己将会捕到比鱼王更大的鱼,结果,嘿呦拉了半天,拉上来...一段腐木。
安茂拉渔网时更惨,他被一条20斤重的白鲢,拽进了塘水中,裤子都湿了大半截。
李大东运鱼时,即背着装满鱼的背篓,从沟底走到杨树旁,他刚踏上土路,就脚底打滑,摔了个狗啃泥,关键...鱼儿冲出背篓,把他的脑袋盖得严严实实。
这时,许素芬拉着板车走了过来,安桃身子前倾,双手握住车框,在帮忙推车。
许素芬:“饿了吧?来,吃碗汤面,热一热身子。”
车把处,绑有长板凳,车兜内的物品,碗筷、水桶、铁盆等,大部分重量,偏向于车把。
因而,许素芬双手不离开车把,只微微减轻力道,车身便向车把处倾斜。
但是,车把处绑有板凳,当凳腿触碰到地面时,车身就不再动弹了。
“走,吃饭去。”李广田领着众人,来到板车前。
沈青扫了一眼车兜。
竹片编成的篮筐内,装满了瓷碗和筷子,还有一个大铁勺。
搪瓷盆内装有剥了壳的鸡蛋,和带皮蒜瓣。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带盖的木桶,揭开盖子,发现里面装满肉丝蔬菜挂面。
挂面,由面粉+盐+水制成,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耐储存的干面条。
许素芬:“人多,时间紧,我就偷个懒,没有和面,煮了一些挂面。”
安浩:“没事,能填饱肚子就行,而且,有蛋、有肉丝、有蒜瓣,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我呀,也只有过节时,才会吃这么好。”
许素芬:“过节才会吃这么好?我怎么记得,昨天你家炸酥肉来着,香味都飘到我家院子了。”
安浩讪笑,“许婶,我那是夸张说法,你别拆我台啊。”
许素芬:“好,下回不拆了,来,吃一碗汤面暖暖身子。”
说完,她拿起一个大碗,持着大铁勺,舀动肉丝面装满大碗,向前一递。
安浩接过,碗底有一圈向下凸起的瓷栏,碗沿向外扩展,因而,哪怕装满了热面条,瓷碗端起来也不烫手。
安浩左手端碗,右手拿着鸡蛋、蒜瓣、筷子,跑到一株杨树旁,蹲下来旋饭。
“来~”李广田
大声呼喊,“来,大家都围过来,排成两列来打反,来---”
很快,众人排成两列,李广田绕到板车另一侧,负责舀汤面,许素芬负责递筷子、蒜瓣等。
沈青、豆子、李业蹲在路边,大口炫饭。
挂面柔软,青菜爽滑,肉丝鲜嫩,鸡蛋q弹,蒜瓣辛辣。
吃完,浑身冒汗,舒爽不已。
三人将空碗,放回板车内,安桃笑道:
“来之前,我瞧见...大塘边上停了两辆带兜拖拉机,收购商和李响,指挥大家搬鱼、称重、装车,那边忙完,收购商就会过来的。”
沈青:“没事,鱼,已经捕上岸了,没啥活了。我们休息一会,等收购商过来就行。”
豆子:“边歇边等,多好啊。坐着歇息,是不行了,因为...地是湿的,石头也不牢稳,随便找一地方,蹲着歇息便成。”
突突---
倏地,北边传来‘突突’声。
沈青循声望去,瞧见一辆冒着黑烟的带兜拖拉机,正在朝这边使来。
须臾,拖拉机在大塘旁边停了下来,车兜内放有磅秤、篮筐、渔网,车主是个光头青年。
那青年,体型壮硕,浓眉大眼,此刻,他眉头紧皱,仿佛有什么事,令他心情不佳。
咚---
青年跳下车座,径直走向李广田。
“李村长,你不厚道呐。
我到村中央大塘收鱼,价钱谈好了,鱼儿也全在磅秤上走过一遭,结果,叫李响的小子说...2成8的鱼,可以卖给我,剩下的,要分给村民。
2成8,不是8成2,我大老远来一趟,赚到的钱,还不够油钱的呢。
李村长,这边大塘的鱼,是不是也只打算卖给我2成8啊?”
“那个---”李广田面露讪笑。
有四成的村户,在接电入户时,选择由公账出钱,来拉电线、安电表、安灯泡等。
当初,开全村大会时说了,走公账者,7成的鱼卖钱充公,3成的鱼拿回家。
0.4x0.7=0.28
因而,早上,李广田就和李响商量好了,起完鱼后,2成8的鱼,当场卖给收购商,余下的...再分给村户。
李广田找刘大海(光头青年)谈收购一事时,并没有说...起鱼后,只出售28%的鱼货。
忙活一通,连油钱都赚不回来,令刘大海很是生气,然而,他是个守诺的人,忙完村中央大塘边的事,仍开车来到了西塞。
“别生气嘛,来,给你看个好东西。”
李广田拉住刘大海,朝东边走去,那儿摆满了背篓和麻袋。
刘大海不想走,可惜,李广田力道很大,大到...他挣脱不开。
很快,李广田拽着刘大海,来到一个麻袋前,“袋子里的货,你收不收?”
刘大海看到一米多长的大鲤鱼后,眼睛都看直了,干了这么久的鱼贩子,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大的鱼。
体长1米4,鱼皮黄中泛白,妥妥的鱼王啊。
有了它,自家生意名号便能打出去,往后,还愁生意做不大、做不强吗?
瞬间,刘大海眉头舒展开来,嘴角也止不住地往上扬,“收,当然收,这条鱼...8毛钱一斤,怎么样?”
“不成。”李广田摇了摇头,“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鱼王,我吐沫星子都说干了,才说服村民们同意卖了鱼王,低于1毛2一斤不卖。”
李广田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上下摆动,示意村民围过来帮腔。
面对集体利益,村民顿时无比团结,他们围上前,一句接着一句,开始帮腔。
“鱼王欸,这么大的鱼,放到哪里都是稀罕物。”
“村里设个祭坛,把它摆上去,明年,后年,乃至大后年,安宁村都会风调雨顺,财源滚滚的。”
“就是,鱼王不愁卖,你不买,信不信,风声一旦放出去,收购商会踏破村长家门槛的。”
“瞧瞧,鱼鳞比贝壳还要大,真舍不得卖出去呐,要不...咱们凑一凑,把鱼王买下来。”
“咦,这点子好。鱼王,一个人拿不出那么多钱,大家伙一起出力,还凑不齐买鱼钱吗?”
“成,我家穷,我妈身体不好,一直在喝中药调理,我愿出...2块钱。”
“我家今年还行,打零工赚了一点小钱,我愿出5块钱。”
“我出...”
……
众人的谈话内
容,由夸奖鱼王,变成了集资买下鱼王。
刘大海见势头不对,忙开口道:
“鱼王9毛一斤,下一回,你们起鱼后,仍然只想卖2成8的鱼获,我还开车过来收,怎么样?”
李广田:“1块1一斤,不能再低了。明年,西塞的大塘,也会投入几千尾鱼苗,也会定期泼撒青草,起鱼时,起码要卖5-6成的鱼获的。”
卖5-6成鱼获,大部分收购商,是愿意跑一趟的。
刘大海垂眸思索片刻,“李村长,咱俩各退一步,1块钱一斤,明年开春,我给你介绍一个靠谱的鱼苗商,如何?
我跟你说,鱼苗质量,严重影响鱼儿的产量的。
有的鱼苗,存活率低,长肉慢,年关时起鱼,网里全是不足一斤重的小鱼,能卖给谁呐。”
李广田:“这你放心,每年,村中央的大塘,都由我来投放鱼苗,挑鱼苗挑了那么多年,我也挑出了一些经验,在我这儿绝不可能出现‘花中等鱼苗的钱,买下次等鱼苗’的情况的。
大海,念在你收了安宁村鱼获的份上,我再降一降价,1块6分钱一斤,这是我的底价,你若不同意,我便另找旁的鱼贩子。”
凑钱买鱼王?
刘大海眸光暗闪,‘真这样做’还是‘说大话’,各占一半的概率,李广田说要找别的收购商,那...99%会这样干。
“行,1块6分就1块6分吧,先称鱼王,我再用大篮筐+厚薄膜,弄一个简单的养鱼池,把鱼王放进池里,省得它缺氧而死。”
李广田:“没问题,卸磅秤吧。”
随即,众人折返回拖拉机旁。
刘大海走向车尾,抽开带有铁链的铁棒,将靠近车尾处的车框,向下翻折下来。
接着,他跳上车兜,将一铁板往下推,铁板顶部,抵住车尾,铁板底部,抵住地面。
咚---
刘大海用脚踩了踩铁板,确保‘斜坡’十分稳固后,喊道:“来个人,接一下磅秤。”
“我来。”
沈青大步走向铁板,豆子和李业,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刘大海:“站在铁板侧面,抓住磅秤的杆子或麻绳就行。”
“好嘞。”
沈青站在铁板东侧,豆子和李业,站在铁板西侧。
辘---
刘大海将磅秤推到车尾处,沈青这才发现,磅秤上面绑了两根麻绳。
“小心,我要放磅秤了。”
刘大海抓住两根麻绳,一点点往下放,轮子缓慢转动间,托着磅秤来到斜坡上。
磅秤越往下走,刘大海小臂上的肌肉,就越往上凸起,表情也愈发狰狞。
沈青抓住磅秤的铁杆,力道往上使,豆子和李业,也抓住了铁杆,向上使力。
多出的三股力量,令刘大海的表情不再那么吃力。
哐啷---磅秤顺利落到地上,刘大海将车兜内的篮筐,扔到地上后,走到靠近车头的区域,这儿摆着一个长1米5、宽0.8米、高0.8米的大篮筐,筐内还放有厚薄膜。
“机会,果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刘大海咧嘴一笑,每一次出车收鱼,他都会往车兜内,放一个超大号的篮筐,和一卷厚薄膜,为的是防止...碰到大货,却没东西装的窘境。
哗啦---
刘大海撑开厚薄膜,薄膜外沿,向外、向下翻折,包裹住筐沿,接着,他跳下车兜。
“来,大家搭把手,称一称鱼王有多重。”
“没问题。”
随即,几名壮汉合力将装有鱼王的麻袋,抬到磅秤上,刘大海将砝码,放到平盘上,接着,拨动刻度尺上的游标。